「傾聽」火遍全國後,杭州網紅鄉村小學做了一次調查,校長哭了

2020-12-16 杭州日報

讀稿人語 戴維

教育需要小而美

充滿童話色彩的富文鄉中心小學,讓我想起日本作家黑柳徹子寫的《窗邊的小豆豆》,沒準十年後,這裡出去的孩子也會寫一本中國版的「《窗邊的小豆豆》」,來懷念這段美好時光。

現任校長姜蔚穎有句話,很能表現這所鄉村學校不一般的決心:「和一張考卷相比,我們更願意打好鄉村孩子一生的底色。也許他們將來未必都能上大學,但都需要學會面對生活。」

有人要爭了,究竟是給孩子打雞血重要,還是打底色更重要?但畢竟,傳說中的海澱牛娃遠在天邊,且只是一小撮,芸芸眾生的鄉村孩子在未來佔據什麼位置,才是公平教育不能被遺忘的落腳點。如果除了死讀幾本教科書,對藝術、繪畫、科技、音樂一竅不通,對美和自然還有人的心靈視若無睹,拿什麼後勁去比拼同齡人?

淳安的這所鄉村小學,不能僅僅看成「網紅」,否則味道就淺了。

「傾聽」出書了

《見證——「傾聽·人生」二十年精選集(2000-2020)》現已出版,首次匯集了欄目開辦以來20年的精華,分風雲際會、人生獨白、歲月如歌、追夢傳奇、歷史滄桑、新不了情六個篇章,以不施粉黛的筆觸記錄下56個跌宕起伏、感人至深的真實故事。《見證》上下卷兩冊,定價130元,購買諮詢電話:85051719,85051739,或掃二維碼購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決戰脫貧攻堅特別報導·田野報告

一所鄉村小學的巨變

口述 邵烈明、姜蔚穎 整理 王豐

今年國慶,因為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被網友稱作"中國最美鄉村小學"的淳安縣富文鄉中心小學再度走紅。

我原來在那邊的教育服務站工作過,這個小學,我很熟悉。在我印象裡,學校的校舍很簡陋,只有兩層樓,就像一隻夾著翅膀的小山雀。怎麼就一個華麗轉身,變成孔雀了呢?

這件事,老校長邵烈明和現任校長姜蔚穎最清楚。我先找老校長邵烈明問問——

開始建學校時,這裡荊棘遍地。村民們把山坡清理乾淨,把墳墓移掉,平整出一塊地基,才建造起和電影中一樣的泥牆教學樓

富文鄉中心小學是新中國成立後辦起來的,最初辦在漠川村方氏祠堂,當時叫漠川完小,離現在的校址大約五裡路。

以前,好多鄉村學校都用祠堂當教室,孩子就在祠堂裡上課。祠堂裡有戲臺,戲臺底下擺著棺材。祠堂最後一進,擺著全村的先輩牌位,密密麻麻,大白天也陰森森的。

辦在漠川村祠堂裡的漠川完小,只有五六個老師,兩個班,四五十個學生,五年級一個班,六年級一個班。整個富文管理區就這一座完小。

隨著國家對農村教育的重視,農家孩子讀書的漸漸多了起來,漠川祠堂就容納不下了。1956年,學校從漠川村祠堂搬遷到如今這個地方,改名為富文小學。我小時候就是在這裡上的學。

學校對面有一座筆架山,村裡的老人說,這在風水上是龍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鄉下人祖祖輩輩都有這種願望。

還有一個原因,山溝裡的富文鄉缺田少地,農民把每一寸土地當金銀財寶看待,學校選址在這個位置,是出於儘量不佔用耕地的考慮。

開始建學校時,這裡荊棘遍地,還有好多墳墓。村民們把山坡清理乾淨,再把墳墓移掉,平整出一塊地基。肩挑、背馱,打泥牆、蓋瓦片,才建造起和電影中一樣的泥牆教學樓。

一層樓,四個教室,五年級兩個班,六年級兩個班。旁邊一間茅草庵就是老師的宿舍。還有一個簡易的泥土操場,遇上雨雪天,好幾天出不了操,晴天出操上體育課,師生身上也一層塵土。

儘管一天到晚忙得團團轉,心裡是舒服的,自己從這裡考出去,學了知識回來教給家鄉孩子,讓他們也有出息

我們這一代人,靠讀書讀出來的,一隻手也數得出來。我1973年高中畢業,當時已算是鄉裡的高學歷。參加生產隊勞動,天天幹得筋疲力盡,但一有空隙,我就捧著書看。父親總對我說,「不管怎麼樣,讀書總是有用的。」

1978年2月,富文鄉小學請我到學校代課,我邊教書邊複習,準備參加高考。連續考了三年,1982年,我以全縣第2名的成績考進浙江省嚴州師範學校民師班,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畢業後,我被分配回家鄉小學——富文鄉中心小學教書。 剛開始,我一人教兩個班的數學,當一個畢業班的班主任,還兼著一個尖子班的常識課。儘管一天到晚忙得團團轉,心裡是舒服的,自己從這裡考出去,學了知識回來教給家鄉孩子,讓他們也有出息。

我們富文鄉地處淳安縣東部,境內全是高山峻岭,交通閉塞,有10個行政村,80多個自然村,全鄉生源頂峰時期有1000多個。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教育硬體、師資力量的嚴重不足。那時候,整個鄉有20多所學校,分別為村小、完小和規模最大的中心小學。

農村一個小孩,小學階段至少要經歷兩到三所學校,才能畢業。中低年級時在村小讀,中高年級則在完小、中心小學讀書。到中心小學讀書的學生,路途遠的有三十幾裡,只好住在學校裡,一個星期回家帶上米,家裡沒米的帶上玉米粉、番薯蒸著吃。菜用毛竹筒裝,基本上是黃豆醬炒乾菜、蘿蔔條,吃一個星期。天氣熱,菜沒幾天就黴了,黴了也照樣吃,因為學校食堂沒有菜炒。

校舍邊上有一幢小禮堂,既當食堂,又當學生寢室。戲臺上用木板隔一隔,學生草蓆一攤,幾十個人擠在一起。住不下的學生,學校付點費用,到邊上的農家租房住。

因為教室有限,老師一個人要教兩三個年級,叫做「複式班」,就是在同一間教室,一年級教20分鐘,然後寫作業,再教二年級、三年級……

有很長一段時間,鄉村老師吃的是「百家飯」。村裡的小學沒有後勤保障,老師只能到學生家交夥食費,吃口熱飯。當時有位老師住在縣城裡,每天騎一個多小時的自行車到村裡來教書,今天在這家吃飯,明天上那家吃飯。

最得意的還是,鄉村孩子經老師們的幫助,通過他們自身的努力,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上世紀90年代,不少小規模的鄉村小學因生源實在太少,陸續被撤除、合併到中心小學。這也正是電影中《最後一課》單元裡範老師給孩子們上「最後一課」的故事背景。

眼看中心小學的學生人數增加了很多,在鄉政府的支持下,學校動工建造起一幢三層12個教室的教學大樓。我從1987年擔任富文鄉中心小學校長,這棟教學大樓就是在我手上造的。

後來學校在1999年和2006年又兩次改造擴建。這期間,換了好幾任學校校長,他們為富文鄉中心小學的發展煞費了苦心。

相繼轉任了幾座鄉村小學的校長之後,我又回到富文鄉中心小學教書,一直到2017年4月退休。

眼見原來那麼簡陋的富文小學,變化成這麼漂亮的一座學校;眼見從學生自己背米蒸飯到食堂統一供應飯菜,眼見學生宿舍從打統鋪到六人一間,有風扇,有熱水器,我好像有一種幻覺:這是天上神仙子孫後代讀書的學校吧!

最得意的還是,鄉村孩子經老師們的幫助,通過他們自身的努力,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和老校長邵烈明不同,現任校長姜蔚穎是主動從縣城的初中調入富文鄉中心小學當校長的。這讓我深深的好奇——

我在大學學的是物理,莊子說「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教育的真諦是什麼?我總想一探究竟。所以,我想去教育的源頭——小學看看

我來富文鄉中心小學當校長,是主動要求的,那是2015年8月。來之前,我已經在淳安縣三所初中教了25年書,當了14年副校長。

雖然從事了二十多年的初中教育,十幾年的學校領導崗位,靜下心來想一想,總有兩個問題在困擾著我。

一是,初中學生的行為習慣已基本定型,很難通過這三年的學校教育去改變他們。我琢磨著,小學生的可塑性強,就像一張白紙,可以通過教育,讓他們大放光彩。

二是,在鄉村學校讀書的學生,也應該享受到縣城學生一樣的優質教育,打好他們的人生底色。

你問我主動要求從縣城初中下到鄉村小學來當校長,思想有沒有過鬥爭,心裡有沒有過矛盾?我可以坦誠告訴你:我沒有一點思想鬥爭,也沒有半點心理矛盾。

我在大學學的是物理,莊子說「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意思是體會天地萬物的不同美麗,知道它們的生存道理。教育的真諦是什麼?我總想一探究竟。

我沒想通過到鄉村小學工作獲取什麼榮譽,我就是不想再做重複的事情了。人生有限,想做什麼就去做,才沒有遺憾。所以,我想去教育的源頭——小學看看。

農村教育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幸運的很,我們這座山溝溝裡的鄉村學校,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你說富文鄉中心小學是從「一隻山雀變化成一隻開屏的大孔雀」,這個比喻很傳神。我來這裡當校長時,學校有20多間教室,但內部設施、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跟縣城小學沒法比。老師上課很多時候還是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學質量不高。

第一個學期,學校新開設了21門拓展課,用有限的經費外聘了書法、武術、聲樂、越劇等老師,想讓每個孩子都找到最喜歡的領域。半年多下來,以往一個文娛節目、科技項目都湊不出來的鄉村小學,一下子在縣裡的科技節拿了二三十個獎項,參加藝術節的8個節目也都捧回了獎盃。

這麼大的改變,老師們一開始都不適應。但到第二年,他們都支持了。

不過,這些還不夠。我要說,如果沒有一個人的出現,就沒有後來這座「網紅」學校。這個人就是蔣莉。

在杭州教育界,蔣莉是出了名的行動派。她29歲出任杭州勝利小學校長,一手創辦崇文實驗學校,兩所都是杭州炙手可熱的名校。

2015年,時任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的蔣莉帶了一班人跑到臨安和淳安,帶著一個課題來走訪調研:《農村小規模學校辦學的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

從2000年開始,基於當時效率優先、集中規模辦學的思路,全國各地大批村小、教學點被撤銷。十年間,農村小學從44萬所減少到21萬所。倖存下來的村級小學和教學點也是苦苦掙扎,富文鄉中心小學就是其中一所「小而弱」的村小。

當過小學數學教研員的蔣莉發現,在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牽頭開展的15個副省級城市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評價比較研究中,杭州在大多數指標的評分中都位居前三位,唯獨城鄉均衡性這一項,拖了後腿。

蔣莉認為,農村教育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按照城市學校的模式辦學沒有出路,必須要進行綜合改革,才能徹底扭轉現狀。

在她的奔走下,2016年2月,市教育局把我們學校定為杭州市小規模學校整體提升的首家試點學校。幸運的很,我們這座山溝溝裡的鄉村學校,煥發出了勃勃生機,成為「小而美」的典範。

「中國最美鄉村學校」,最大的亮點不在校舍的漂亮,而在於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學生一樣的教育,公平且高質量的教育

負責富文鄉中心小學校舍整體改建設計的,是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築設計研究總院的總建築師王偉,和上海中同學校建築設計研究院的院長吳奮奮。他們都是志願勞動,沒要設計費。

校舍改造從關心孩子心理、生理兩方面入手。我全程參與了改造。整個學校採用夢幻般的糖果色,遠遠望去,就像一座遊樂園和城堡。這讓孩子更有親近感和幸福感,原來到學校上學可以這樣玩,多有趣啊!

改造後的樓梯上,每一層都設置了孩子們喜愛的滑滑梯,可以從四樓一直滑到一樓。小屋的連接處還有一個攀爬繩網,可以順著它爬到另一個探索空間。

小孩子下課,跑下樓也很自然,因為學校的臺階特地比標準調低了2釐米,高度14釐米,寬度超過30釐米,更適合小孩子行走了。

走進教室,白色地板、橡木色小桌、紅色休閒沙發,看起來不像「教室」,更像個家。窗子全是落地窗,低年級的孩子坐著,也能毫不費力看到窗外的風景。

「中國最美鄉村學校」,最大的亮點不在校舍的漂亮,而在這一切設計都是為了讓孩子健康學習、快樂成長,目標就是教育扶貧,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學生一樣的教育。

為每個農村孩子提供公平且高質量的教育!

我還要感謝社會各界、兄弟學校,富文鄉中心小學校園功能改造提升後,缺很多套的教育教學設備,他們給我們送來了多媒體、空調、鋼琴、攀巖、生命體驗館、夢想足球場項目等,計價人民幣有1574680元。

十分感謝,真的十分感謝他們。

去年的一次問卷調查,六年級學生有一半想當建築師,長大後建更多漂亮的學校。我手捧問卷,熱淚盈眶

在《我和我的家鄉》上映之前,就不斷有家長和遊客慕名前來「中國最美鄉村小學」打卡,周邊旅遊經濟也因為「網紅」學校得以一振。但這裡也有需要幫助的孩子。

學校六年級有一位女生叫小方,單親家庭,跟著媽媽生活。小方的媽媽有嚴重的類風溼,十個指頭都伸不直,走路都困難。幸好,政府給她辦了每月500元的低保。

去年,小方媽媽病情相當嚴重,不能起床。媽媽要上廁所,11歲的小姑娘連拉帶拖把媽媽扶到馬桶上,完了又扶不起來,小姑娘就抱著媽媽哭,說自己沒有用,連媽媽都照顧不好。11歲的孩子自己還要大人照顧呀。

我是教育工作者,我愛學生,我見不得家庭困難的學生。

我幫小方接了對子,是我的一個同學,每年資助她們家5000元。還有很多身邊的朋友,小方學習方面的支出大家也都幫她掏了。學校老師也自願捐贈,給小方家送去了1200元錢和兩袋大米。小方在學校的營養餐費用也給免了。

教育是一件春風化雨,功德千秋的事,自己有幸成為老師,我覺得欣慰。

學校成為「網紅」後,學生們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去年的一次問卷調查,六年級學生有一半想當建築師,長大後建更多漂亮的學校。

我手捧問卷,熱淚盈眶。

我們想通過努力和嘗試,為未來學校做一個「鄉村樣本」。遠離鬧市喧囂的鄉村學校,更適合成為一個改革突破口

我來富文中心小學的教育初心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為鄉村孩子做好未來生活的準備。

學校一個很大變化就是師生關係。每個班的兩位包班老師辦公室就在教室裡,縮小師生空間距離,學生得到的尊重和關懷多了,歸屬感增強了,班級成為充滿親情的家園,學生才能夠更專注地學習成長。

學生快樂了,但家長有疑慮:考試咋辦啊?

我就跟家長解釋:提升的目的當然包括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要為孩子目前的升學做準備,還要為孩子長遠的人生挑戰做準備。

學校鼓勵教師做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嘗試,推行生活教育,多種的學習方式、多樣的實踐體驗,都有利於學生學習成績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諸如觀察小麥的生長,收割時組織學生編麥杆扇,學做木工等。

我們不僅考核知識,也考核學生能否認知自己的情緒,是否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如果只重視孩子的成績,忽視心理健康——尤其現在鄉村學生中留守兒童是普遍現象,其後果遲早在孩子的人生中爆發出來,不過是早晚而已。

現在,學校一共有學生129人,包括外地學生20人,近的來自本縣其他鄉、杭州、嘉興,遠的來自寧夏、廣東。他們的父母租了農居陪讀。

有個寧夏女生,在老家讀過一年級,因為學習跟不上,孩子哭著不肯去學校。有一次做作業,她從傍晚6點做到凌晨1點半。她媽媽要崩潰了:「孩子不出問題,我都要出問題了。」

今年9月,這個媽媽帶女兒從寧夏過來上學,重新從一年級讀起。兩個月過去,孩子融進了學校的鄉土課程,性格也開朗起來了。我們布置的家庭作業,最多不超過一小時。作業完成後,孩子就到田野走走捉捉蜻蜓,去溪灘裡抓抓魚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裡說明一下,外地學生來我們學校就讀,不需要交費的,課本也是財政開支。

我們想通過努力和嘗試,為未來學校做一個「鄉村樣本」。遠離鬧市喧囂的鄉村學校,更適合成為一個改革突破口,去成為一所基於未來教育視野的新學校。

編輯 戴維

相關焦點

  • 傳聞要被「降級」的這所211高校,讓這位網紅教授「救活了」
    而在2012年5月至2017年6月這段時間,鄭強出任貴州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一職。「網紅校長」,這一頭銜也正是在這段時間,網友們給鄭強的一個稱呼。至於原有,就是鄭強來到貴州大學後,大刀闊斧的教育改革。不僅是這樣大方面的改革,在一些小事上,鄭強也是要「插手」。據媒體「校園和職場那些事兒」報導,重修校門、拿掉學校的餐館、買校車、對教師進行考核等等這些「小事」,都是因為鄭強「看不慣」所做的改革。當然,這樣的改革,必然引來不少反對的聲音。
  • 紫雲一所鄉村小學校長的治校經
    晚上9點多,紫雲自治縣第四小學宿舍樓內泛著點點燈光,不時傳出孩子們的陣陣歡笑聲。    「孩子們,你們最近在學習和生活上有哪些困難?」校長於以佳每天總會抽出時間,隨機走進孩子們的房間,坐下來與孩子們談心交流。
  • 「浦東」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新世界實驗小學:在傾聽與合作中感悟文明...
    周怡校長就近兩年的創建工作進行了匯報。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新世界實驗小學從創建局文明單位起步,到浦東新區文明單位,再到上海市教衛系統文明單位,全校上下,團結一心。從2013年至今的八年間,爭創上海市文明單位(校園)已經是第四輪了,我們不停步,找差距,執著地追求文明新境界。
  • 火遍全球的升級版「紙板王國展」來了
    火遍全球的升級版「紙板王國展」來了 日本的紙藝創意展已經風靡十幾年。5月23日,北美N1邀請國際當代藝術團隊,利用環保紙板與瓦楞紙板為基礎載體,首次將「紙板王國」藝術展引入太原。將紙藝創意無限延伸,打造你想像不到奇趣體驗。
  • 鬼步舞走進鄉村小學,90後校長跳嗨了
    在河南商城縣汪橋鎮六營小學,90後校長李後東帶領學生在操場上大跳鬼步舞,看起來非常魔性。在舞曲的伴奏下跳動,校園裡不時響起學生們洪亮的「嘿哈」聲。鬼步舞又稱曳步舞,起源於澳大利亞,是一種力量型舞蹈。鬼步舞動作簡潔快速有力,音樂以奔放的電子舞曲為主,讓舞者充滿了動感和活力。
  • 捕蟲、釀酒,自學、答辯,這所鄉村小學火了!
    範家小學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範家村,距離市區35公裡,四面環山。學校有40名幼兒、55名小學生和15名老師。 從表面上看,範家小學和其它鄉村小學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同。但你可能想像不到,這所學校被許多人稱為「中國教育理念最先進的學校」。
  • 廈門小夥冒死拍下女友喝醉過程,笑岔氣啊哈哈哈……火遍全國了!
    廈門這對90後小情侶火了幾乎在一夜之間他們火遍全國了……事情起因是這樣的——廈門一個90後小夥女友跟她的學生喝酒後醉得不省人事,他去接女友竟冒死拍下女友喝醉的視頻並發到了微博上然後瞬間引起共鳴刷爆了!然後她嘴裡一直惦記學生看到了我醜陋的面孔我怎麼變成老師emmmmm……一起再來欣賞一波「女朋友完美呈現了喝醉之後的」一哭二鬧三上吊哈哈哈哈嗝可以說是灰常的可愛了~~
  • 涼山鄉村小學校長帶師生跳鬼步舞:充實校園生活
    四川涼山州喜德縣則約鄉中心小學校長阿說木加最近在網上走紅。在某短視頻平臺上,他帶著數百名學生在課間跳鬼步舞的視頻,播放量已近兩百萬。11月21日,阿說木加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視頻系一名老師所拍,發到網上後意外「走紅」。  45歲的阿說木加已有二十多年的教齡,則約鄉中心小學是他任教的第三個學校。
  • 三亞舉辦校長領導力論壇河南一位校長獲評馬雲鄉村校長獎
    1月6日,在三亞馬雲公益基金會校長領導力論壇暨新鄉村教育家授銜儀式上,馬云為全國20位2019馬雲鄉村校長獲得者授銜。來自河南省滑縣老店鎮大石莊中心小學的校長劉戰勇入選,他將獲得50萬的獎勵,用於改善個人生活、領導力提升和所在學校發展。
  • 神還原《放牛班的春天》這個鄉村小學合唱團暖哭網友
    近日,一段鄉村小學合唱團排練的視頻,暖到了眾多網友。網友們稱,這段視頻神還原了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帶著孩子們唱歌的鏡頭,是電影故事的鄉村小學版。18日,揚子晚報記者核實了解到,這段視頻出處是徐州新沂邵店鎮中心小學「6秒合唱團」,該團在日常排練時被學校體育老師拍下,如同電影故事情節,在留守兒童為主的校園內,音樂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課餘生活,也彌補了孩子們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缺失的關愛。
  • 訪桐梓縣黃蓮鄉安星小學校長周廷猛
    他是一個在鄉間扛著鋤頭家訪的鄉村教師,把艱辛的任教工作當作一種修為;  他是山旮旯裡百餘學生的「留守爸爸」,甘做教育的「拓荒牛」;  ……  他就是全國優秀教師,桐梓縣黃蓮鄉安星小學校長周廷猛。  10月8日,記者對話周廷猛,聽這位善良質樸的鄉村教師講述多年堅守的不易,講述對大山裡孩子的愛。
  • 四個外地家庭組團來千島湖畔這所學校上小學 「中國最美鄉村小學...
    「小歡喜」的媽媽(80後,說話聲音特別溫柔),講述了一個「千裡求學」的故事——孩子幼兒園是在深圳一家國學館和華德福國際學校就讀的,這兩個學校都是體制外的,上小學前我們一直在尋找一所適合孩子的學校,也考察了全國不少小學,公辦的、私立的、國際學校都有。今年7月,從網上看到富文鄉中心小學教育創新的消息,挺打動我們的。
  • 聚師網聚焦:四川鄉村小學不一樣的大課間!校長帶師生跳鬼步舞
    四川涼山州喜德縣則約鄉中心小學校長阿說木加最近在網上走紅,聚師網了解到這位校長走紅的原因是因為帶著數百名學生在課間跳鬼步舞。所以當視頻傳到網絡上時,迎來一片叫好聲和羨慕。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所鄉村小學不一樣的大課間。
  • 臺小學女校長涉欺凌,罵暈懷孕教師,拒批家居隔離假
    臺灣屏東縣新豐小學校長蔚乙亙,近日被指控欺凌校內一名懷有身孕的老師,致對方當場暈倒,又違反政府的防疫措施,不準曾經香港返臺的老師請假在家中自主隔離。據臺媒稱,54歲的蔚乙亙畢業於臺東體專,後來到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攻讀碩士,先後於新北及屏東多間小學任教,4年前擔任新豐小學校長。
  • 展示鄉村寄宿制小學新型典範,梓桐鎮再迎「遠方客人」
    12月2日,湖南省國培計劃·小規模學校130名骨幹校長來到淳安縣梓桐鎮中心小學參觀學習。在小學校長方星的帶領下,參觀了學校上課環境、課外興趣小組、學生宿舍等一些偏遠鄉村小學重點關心的項目,同時,向來參觀的校長們展示了梓桐鎮中心小學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打造情況。
  • 他14歲用一首歌火遍全國,卻不惜「背叛」了自己的音樂理想!
    卻依舊是那個嘻嘻哈哈,看似非常「喜劇」的大張偉。大家對於他的認識,大多是從 2005 年花兒樂隊那首,風靡全國的神曲《嘻唰唰》開始。而就在上周,當大張偉作為超級樂迷,站在《樂隊的夏天》的舞臺上時。原來,他是國內多少著名音樂人、樂評人、和搖滾樂隊肅然起敬的前輩?當大張偉和新褲子樂隊同臺,演唱他並不熟練的歌曲《過時》。
  • 為哄一年級小男生上學 校長臨時把小學改名"幼兒園"
    昨天,錢報記者收到一位小學家長報料,說是心疼孩子的校長,為哄一年級學生進校上課,不惜臨時「改」了校名。  這所小學今年的新生中,有個小朋友每天一走到校門口就哭,不願意進門。在校門口執勤的校長問孩子為啥不肯進學校,小傢伙給出的理由是:「這不是我的學校,你看,連名字都不一樣。」他一邊說,一邊指了指校門口的名牌。  「那你的學校叫什麼名字?」校長問。
  • 從聖跡櫻丘站開始,與「側耳傾聽」來一段親密邂逅
    因車站附近的連光寺旁有日本明治天皇的御狩獵場,同時車站附近還有一處賞櫻勝地櫻丘,遂改名為「聖跡櫻丘」站。「側耳傾聽」原是一部描寫青春男女清純戀情的漫畫作品,後於1995年被吉卜力工作室改編為同名動畫電影。該電影中有許多場景真實取材自「聖跡櫻丘」站附近,因此平日裡會有許多影迷前往該站開啟一段尋找「側耳傾聽」之旅。
  • 山西走紅2個「網紅校長」,一個因大膽引爭議,一個因「網紅舞」
    在最近幾年山西的高校競爭非常激烈,最為該省唯一一所211院校是太原理工大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但並不是由於教學,而是一位「大人物」,它就是曾在網上走紅的浙大校長--鄭強。該校由於「網紅校長」走紅,這位校長的大膽行為引起熱議。
  • 對不起,「後浪」輸給了「奧利給」
    B站宣傳片《後浪》被罵了一個月後。高喊著「奧利給」的快手宣傳片《看見》再度刷屏。乍一看,無論是剪輯、念白、調性,很明顯都在戲仿《後浪》。而且說實話,視頻的製作水平、演講質量比起《後浪》也要略差一籌。可這一次,如此炒冷飯式的操作卻再度創造了可觀的熱度。甚至超越《後浪》,賺取了無數觀眾的感動,收穫了鋪天蓋地的好評。「後浪」和「奧利給」,你又站在哪一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