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看了30年的上證綜指,要變了!
今天(7月22日),經過修訂的「上證綜指2.0」將閃亮登場。
據悉,新修訂的上證綜指編制方案主要涉及三方面:剔除風險警示股票、延長新股計入指數時間、納入科創板上市證券。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龐華瑋)、21數據新聞實驗室(葉映橙、鄭嘉琪)、中國基金報(泰勒)、中國證券報
今天(7月22日),億萬股民迎來A股兩件大事:
第一,上證綜合指數30年來首次調整。
第二,高達1800億的科創板解禁,估計又要見證歷史了。
據悉,新修訂的上證綜指編制方案主要涉及三方面:剔除風險警示股票、延長新股計入指數時間、納入科創板上市證券。
業內人士指出,指數編制修訂方案的實施,將進一步提升上證綜合指數的市場代表性與穩定性,使上證綜合指數更加準確表徵上海市場整體表現,更加充分反映上海市場結構變化,為投資者觀測市場運行、進行財富管理提供更理想的標尺。
此外,科創板天量解禁,又會對市場造成怎樣的衝擊?
今日,滬指開盤跌0.17%,深成指跌0.21%,創業板指跌0.4%。不過截至發稿,三大指數翻紅,上證指數微漲0.31%,深成指漲0.81%,創業板指漲1.23%。
黃金板塊大漲,豫光金鉛漲停,航天軍工板塊回調領跌,食品飲料、計算機等跌幅居前。
新版上證綜指來了!
三方面修訂改善指數失真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30年的上證綜指改了!
自1991年上證綜合指數發布以來,核心編制方法終於有了鬆動。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上證綜合指數編制方案修訂多有呼聲,類似「上證綜合指數失真」、「未能充分反映市場結構變化」等意見頻頻出現。有分析指出,指數表現和國內GDP增速完全匹配不上,如2000年到2020年,GDP增長了10倍,而上證指數隻漲了50%。
上證綜指改編一直是很多的人的提議,而指數其中也的確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隨著市場的發展,已經不能客觀的反應市場的發展格局,適當的調整,有利於指數更加合理的反應股市發展現狀。
上交所於6月19日宣布,自7月22日起修訂上證綜指的編制方案。
修訂後的上證綜指將從三個方面改善指數失真現象。概括來說就是:
剔除風險警示股票;
延長新股計入指數時間;
納入科創板上市證券。
一、指數樣本被實施風險警示的,從被實施風險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將其從指數樣本中剔除。被撤銷風險警示措施的證券,從被撤銷風險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將其計入指數。
上證綜合指數樣本中包含數十隻風險警示股票,剔除該類股票對指數本身影響較小,但有利於發揮資本市場優勝劣汰作用。
上交所此前表示,我國資本市場建立了風險警示制度,被實施風險警示的股票存在較高風險,基本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投資價值受到影響,難以代表上市公司主流情況。剔除被實施風險警示的股票有利於上證綜合指數更好發揮投資功能,更好反映滬市上市公司總體表現。
而且,諸多國際主要綜合指數樣本範圍只包括市場絕大多數股票,如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剔除納斯達克市場作為第二上市地的股票,STOXX歐洲全市場指數、恒生綜合指數隻涵蓋市場市值95%的股票。
截至5月底,上證綜合指數樣本中包含85隻被實施風險警示的股票,合計權重0.6%。因此,剔除被實施風險警示的股票不會影響其綜合指數定位。
二、日均總市值排名在滬市前10位的新上市證券,於上市滿三個月後計入指數,其他新上市證券於上市滿一年後計入指數。
東北證券分析,上證指數編制調整中最能增強上證綜指表徵能力的措施是對新股納入時間的改變,預計提振後續指數走勢。
舉個例子,指數編制的修訂,避免了新股上市初期非理性爆炒對指數的拖累、最極端的是2007年中石油上市,權重佔比較大,股價跌到只剩零頭,上市十幾年累計跌幅超過90%,拖累上證指數。如果沒有貴州茅臺、等大盤牛股的貢獻,上證指數可能比現在的點位更低。
國際代表性指數通常根據所在國家和地區市場特點,設定新股計入指數時間。一般而言,新股需經歷充分的市場定價博弈之後才被賦予計入指數的資格。同時,為保持指數的市場代表性,部分代表性指數會設定大市值新股的快速計入機制。
當前A股市場新股上市初期存在「連續漲停」及高波動現象。2010年至2019年,滬市新股1年內平均收益波動率約為同期上證綜合指數的2.9倍,計入高波動新股不利於上證綜合指數的穩定。
因此,將新股計入上證綜合指數的時間延遲至上市1年後。考慮到大市值新股價格穩定所需時間總體短於小市值新股,為保持上證綜合指數的良好代表性,對上市以來日均總市值排名滬市前10位的大市值新股實行上市滿3個月後計入。
三、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紅籌企業發行的存託憑證、科創板上市證券將依據修訂後的編制方案計入上證綜合指數。
一般而言,證券市場新板塊上市的證券通常需經一段時期跟蹤評估後才會考慮計入市場代表性指數。自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創板證券上市至今,上交所已持續跟蹤評估近一年時間,科創板整體運行平穩。科創板已成為滬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創板證券計入上證綜合指數的必要性日益凸顯。
此外,科創板上市公司涵蓋諸多科技創新型企業,科創板證券的計入不僅可提高上證綜合指數的市場代表性,也將進一步提升上證綜合指數中科創型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的佔比,使上證綜合指數更好反映滬市結構變化。
考慮到上證綜合指數編制修訂涉及新股計入時間的調整,科創板證券按照修訂後的規則納入上證綜合指數,有利於保障上證綜合指數規則的穩定性與連續性。
大盤要到4000點?
昨日晚間,有微博網友貼出分析稱,大盤就要到4000點。
這個說法來源於一份研報,光大證券金融工程團隊認為,修訂後上證綜指收益能力略有改善。該團隊參考上證綜指新的編制方案,模擬新上證綜指,可以看到整體的收益有所提升:修訂後的上證綜指自2000年以來年化收益為5.47%,相比原始指數的3.67%有了較為明顯的提升(截至6月19日),作為具備A股市場晴雨表功能的指數,將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資者的信心。
根據該團隊模擬,新上證綜指目前點位約在4000點左右。
光大證券金融工程團隊提醒,由於在計算個股收益率時採用的是復權收盤價,因此上圖中的新規則下的指數表現中包含了分紅的部分收益,不過即使扣除了上證綜指的歷史分紅,新規則下的指數仍然在收益表現上略微優於原始指數。
分析認為,新經濟公司有望為上證綜指帶來長牛行情。隨著一批中國高科技公司陸續科創板上市、一批中概股科技公司回歸A股發行CDR,上證綜指中科技行業佔比將不斷上升,有望帶動大盤持續攀升,擺脫十年3000點的「魔咒」,帶來A股投資者長期期盼的長牛行情。
科創板一周年,1800億天量解禁也來了
今天,科創板將迎來開市一周年,A股下半年最大解禁潮亦同時來臨。
Wind數據顯示,今日A股將有35.20億股限售股解禁流通,其中近九成來自科創板——共有25家科創板公司合計31.47億股限售股解禁,以最新收盤價計算,總市值達1824.97億元。
有券商表示,參考2010年創業板首批公司解禁後的市場表現,預計此次解禁潮的衝擊幅度和時效均有限。在科創50指數推出及減持新規呵護下,二級市場壓力將得到進一步緩解。
昨日,133隻科創板股票有80隻股價收漲,其中13隻漲幅在5%以上,新上市的偉思醫療大漲167.83%,寒武紀大漲29%。廣大特材、鉑力特、睿創微納等個股跌幅居前。
科創板公司昨日漲跌幅前十
來源:Wind
解禁總市值達1825億元
Wind數據顯示,7月22日,25家科創板公司限售股迎來解禁,解禁股份多為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以及首發戰略配售股份等。以7月21日收盤價計算,總市值達1824.97億元。
從單家公司解禁規模看,市值超過10億元的達到20家,中微公司、瀾起科技、虹軟科技、睿創微納解禁市值高達百億元。以7月21日收盤價計算,4家公司解禁總市值合計1048.34億元,佔此次解禁總市值規模的57.44%。
來源: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