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說起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肯定只有當父母的才知道,再可愛再聽話的孩子都有「不聽話」的時候,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畢竟是孩子,還有很多思想不成熟,並不能做到像大人那樣理智地去判斷一些事情。對於孩子的日常「不聽話」,有些家長也表示十分頭疼,既不能過於打罵,又不能一味將就,真是傷腦筋。
說起應對孩子的「無理取鬧」,最近一位「熊爸爸」的做法在網上火了,「熊爸爸」採用反其道而行的方法,當眾打滾耍賴,巧妙制服了娃不買玩具不肯走的情況。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據了解,原來是一位爸爸帶著兒子逛商場,這時候孩子看到一輛遙控賽車,非買不可,但是爸爸說家裡已經有一個了不能再買了,但是孩子堅持要買玩具還不肯走。這可讓爸爸無可奈何,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突然間爸爸靈機一動:何不反其道而行,兒子是熊孩子,我幹嘛不做一次熊爸爸?
於是這位「熊爸爸」當眾躺地上撒嬌打滾耍賴,不斷對兒子說到:「不買嘛,已經有了,不想買了嘛。」爸爸的行為可讓兒子大吃一驚,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看著旁邊的人都被吸引來的目光,孩子似乎也有些難為情,哭笑不得地對「熊爸爸」說到:「算了算了,不買了,我丟不起這人。」網友直呼:「熊爸爸威武!一招制『敵』,真是厲害!」
熊爸爸的做法很明顯雖然滑稽搞笑,但是卻有效地讓孩子感受到了,自己撒嬌耍賴的時候父母的感受,也放棄了買玩具。其實在生活中可能並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做到用這種方法來制止孩子耍賴。
那麼為了減少孩子這般撒嬌耍賴,在對孩子平時的教育上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一、嘗試讓孩子感受父母的處境
就像故事中的孩子一般,正是因為感受到了熊爸爸的無理取鬧和旁人投來的目光,所以他才放棄了買玩具。其實孩子長大一點以後,慢慢地也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家長其實可以在平時找時間讓孩子來做一次小大人,家長和孩子角色互換,讓孩子來感受面對一個「自己」是什麼感受。
二、嚴格要求孩子凡事要講道理
其實無理取鬧的孩子,大多數是因為曾經通過無理取鬧,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所以後面就會習慣性地那樣去做,感覺每次只要自己撒嬌或者耍賴就可以讓父母同意。所以父母在一開始教育孩子就要給孩子傳遞一種思想那就是,互相尊重,有事情可以商量講道理,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表達自己的能力,也能讓孩子養成一個凡事講理的好習慣。
三、可以嘗試讓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去爭取想要的東西
有些時候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的某些玩具或者零食已經有了就不必再買了,但是在孩子看來那一刻,她就是特別想要。這時候家長何不給孩子一個「希望」,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交換。比如家長可以說每天多練十五分鐘鋼琴,一周後就可以兌換這個獎品來當作禮物。諸如此類,家長完全可以用有趣又對孩子有好處的事情來交換給孩子想要的東西。
今日互動話題:你認為給孩子嚴格制定要求好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我是一名三歲寶寶的媽媽,育兒是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寶寶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細緻的關懷。大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共同探討,一起解決。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