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機農業的生態面向?

2021-01-21 生態農業

在農業裡,有機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甚至有許多人將其當成信仰履行在生活當中,為的就是希望可以吃的健康,並且愛護環境。

而有機農業一詞在1972年被「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定義為「有機農業是一種能維護土壤、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的生產體系,她遵從當地的生態節律、生物多樣性和自然循環,而不依賴會帶來不利影響的投入物質。有機農業是傳統農業、創新思維和科學技術的結合,她有利於保護我們所共享的生存環境,也有利於促進包括人類在內的自然界的公平與和諧共生」。

也因此大多數人在不了解生態是個什麼東西的情況之下,也就都會認為有機農業就是愛護環境,鞏固生態的農業做法,但真的是這樣嗎?

農業本身就是人為改變,有機與生態的關係需審慎思考

讓我們先從農業這件事情來看,農業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改變原始地景地貌與生態環境,改成種植自己所需求作物的一種行為,進而使耕作區與其附近的環境共同演替成以作物為主的生態環境,也就是所謂的農田生態系。

但自從大航海時代開始,世界重要的作物開始在全球流通種植,也因此促進工業化生產時代的來臨,原先世界各地保有原始農業樣貌及生態環境的地區,都因植入資本主義的工業化生產,而逐漸開墾成符合全球需要的種植作物類別,例如像是早期的香料、咖啡、可可、橡膠、菸草以及今日的玉米、大豆、油棕梠、香蕉等作物,使得當地原本的農業生態樣貌被破壞殆盡,縱使這些作物都是用現行各國的有機法規種植,其作物類別與生產方式已經脫離了當地特有的生態運作模式。

有機農業談生態,生物多樣性很重要

其實現今的有機農業都沒有將完整的生態概念導入法規中,原因在於有機農業是為了呼籲二戰結束後,綠色革命所使用的大量化學農藥和肥料而造成的地力浩劫和損害身體健康,當時的想法很單純也很直接,覺得減少或不用這些化學製品於農業中,再加上輪作、綠籬、綠肥、堆肥、生物防治、有機資材等其餘的配套措施使用于田間,生態環境就會變好。

的確,環境是有比一開始好一點,然後就卡住了,要談到生態好還有一大段距離,原因在於累積了長久歲月的原始農耕面貌與地景已不復在,原本已經形成動態平衡的農業生態被打破,如要恢復還不知需等個幾世紀。

再者,生態的概念講求的是生物多樣性的營造和保存,這也關係到農田周遭棲地環境和地景的維護,再把生態要素更聚焦於農田的話,最直接的三要素就是蟲、草和土,當維護好這農田生態三要素後,其所提供的生態服務與價值將會遠超出單純的有機。

農田生態三要素,蟲、草、土。

例如使用輪作是為了避免有類似的病蟲害在原地會影響作物,但再怎麼輪作,土壤或是環境始終會存在這些有害生物,反之,如果建立起土壤與地上的生物多樣性,則可以對有害生物進行捕食、寄生、競爭等多方面的生態服務,即使不輪作也不會影響作物生長狀況,反而還會更健康。

食物網豐富度是生物多樣性的展現

我們大多都知道在生態概念裡表現生物多樣性的一種方式叫做食物網 ,而構成農田食物網最基層的生物種類就是蟲、草,當然還有作物,而土則是孕育出健康作物和野草多樣性的重要因素,生活在土裡的各種生物組成的土壤生物多樣性更是土壤優良的重要關鍵。

臺灣博物館小小神農氏計劃之菜圃食物網。

蟲、草、土壤是農田生態三要素

農田生態三要素的蟲包含了昆蟲、蜘蛛和其餘的軟體或節肢動物,把蟲擺第一是因為蟲最直接也最容易反映耕作模式所帶來的生態變化,維持豐富的蟲多樣性將會帶來許多田間生態服務,像是抑制害蟲或是增加結果率等,而且這些蟲又可當作食物網的基礎食物用來吸引蛙類、爬蟲類、鳥類等生物前來栖息。

而草則是指野草的多樣性,野草同時扮演著蟲的食物來源以及許多動物的棲所,而對於土壤來說也提供了保溼、固定、和供給土壤微生物的營養來源,而在野草當中又以會開花的蜜源植物、表土固定植物以及會固氮的豆科植物為首選,草的許多概念其實也跟近年來臺南農改場在推行的草生栽培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土壤則是農田環境與作物是否健康的關鍵,可把土壤之於作物想像成腸道益菌之於人體,把腸道益菌養好就可使人提高免疫力並遠離許多疾病,而養好土壤的微生物與建立豐富的土壤生物多樣性,同樣可以使作物長的健康,原因在於豐富的土壤生物多樣性可抑制有害生物侵襲作物、土壤微生物可製造許多團塊使土壤保有較好的通氣與保溼性、土壤生物與附近有機質的生物作用可提供微量元素給作物使用,基於這些功能,健康的土除了可以生產出健康的作物之外,也是造就豐富生態系的基石。

產品端?生態端?從哪邊發展影響有機農業方向

上述的蟲、草、土是農田生態最基本的考量因素,如需完整評估有機農業中的各種生態因子則還須納入地理環境、作物種類、施作方法、使用資材、土地使用歷史等,進行綜合的完整評估,才能得以建構出各種有機農業管理方法所缺乏的生態要件。

像是在坪林的某有機茶園裡,雖然此茶園已經施行有機好幾年且對有機施作相當純熟,在有機茶裡算是小有名氣的,但實際與茶農聊過之後才知道他們的茶葉一直為椿象叮咬所苦,如果仔細看一下地面與附近環境就可以知道,草的多樣性很低,也連帶著其餘生物多樣性低。

而造成害蟲始終無法有效壓制其數量,其實早期這種茶園為了防止土壤衝刷而種植固定表土的野草,但時至今日,固定表土已非首要目標,而是營造更多的野草和土壤生物多樣性,農田生態的建立是需要與時俱進的。

左圖為椿象危害茶葉狀,右圖的野草多樣性不足。

有機農業只為了賣產品?有機資材使用是否應注意對生態的影響?

此外,現今許多有機農業的種植是為了符合全球化或是市場的商業需求,勢必會儘可能的提高單位面積生產量,而這樣的結果最後還是回歸到使用大量有機肥料,使得土壤的營養份失衡,導致土壤生物多樣性的平衡瓦解,只徒留少數幾種生物甚至是有害生物。

試想超市或賣場買到進口有機包心萵苣,那邊的產地除了萵苣之外還會有豐富的野草、昆蟲和動物棲息?還是只有萵苣、萵苣和萵苣?。

再者,求產量將會使可耕作面積使用最大化,作物種植密集且無野草多樣性的生存空間,更別提保留農田周遭的自然棲地,當然蟲以及其他動物的多樣性也為之消失,生物多樣性提供的農田生態服務也隨之消逝,反而還要增加使用有機防治資材,而這些資材除了是個負擔挺大的成本外,對於許多生物與環境也不一定是無害的。

最後,現今有機農業用生態的角度來看是遠遠不足,而如何在生產與生態之間達到平衡則是有機農業未來應該要正視的議題。

關於作者: 蘇立中

由於自小喜歡昆蟲以及料理 (不是昆蟲料理喔),一路上都以此為人生道路的方向。出社會接觸食農教育後,逐漸覺得啟發大眾對食物背後的脈絡,並擁有自主思考的選擇能力相當重要,在有機會結識具相同理念的夥伴後,一同成立舞春食農工作室,希望藉著彼此的專長與能力,完整呈現食物背後的連結與脈絡。

我特別關注食物生產與生態之間的關係,也同時擔任好食機的農業生態顧問,想先從大家最具有好奇心的昆蟲著手,帶著大家一窺田間生態的奧秘。

文章來源:農傳媒


相關焦點

  • 從生態角度看,有機農業有哪些不足?
    如何看待有機農業的「生態」面向?
  • 有機生態種植,將成為農村土地創業的最後機會,生態農業迎來春天
    隨著人們飲食以及生活品質的提高,有機農產品將受到高端市場的追捧。著名「創業教父」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先生,在自媒體平臺的一段簡短發言指出:把農產品有機化將是農村創業的最後商機。在他說這句話的同時,恰巧正是他自己的需求。一句話:高品質的生活離不開有機農產品。
  • 【循環農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何為生態循環農業 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是將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與加工業有機聯繫的綜合經營方式,利用物種多樣化微生物科技的核心技術在農林牧副漁多模塊間形成整體生態鏈的良性循環
  • 勇當現代農業發展排頭兵 ——峽山區有機農業助力濰坊國家農綜區...
    近年來,峽山區作為農綜區的重要輻射區域之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有關要求,依託峽山區生態優勢,全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綠色化,走出了一條有機引領、綠色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路子,先後創建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範區、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今年又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創建為省優質生態農產品基地
  • 有機農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可行路徑
    我國鄉村振興面臨的建設任務及要求鄉村振興的任務有食品安全建設任務、糧食安全建設任務、鄉村社會安全任務、生態環境安全任務、國際農業安全任務等,幾項任務並存,要求走綜合發展路徑。這是因為:第一,有機農產品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第二,大量研究證明,用有機農業技術替代氮肥、農藥、除草劑等常規現代農業技術,可以保障穀物、豆類、蔬菜、水果畝產量與動物生產率水平持平,因此推斷有機農業有助於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第三,近期有機農業產值年增長率高,消費者願意支付有機產品以更高價格,在總體上可增加鄉村板塊經濟權重,有利於穩定鄉村經濟社會基礎,吸引部分城市人員回流鄉村,有利於解決鄉村社會安全問題;
  • 【產業探究】我們為什麼要大規模發展有機農業?
    可以說有機農業已經成為我國農業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而伴隨著消費者對食品越來越高的品質方面需求,有機農業就更是成為了保障人們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環。 但與此同時也有人提出,有機農業相比常規農業成本更高,很難大規模發展起來。那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 有機農業備受關注,利達豐集團交出高分答卷
    做好環境保護的督察工作,是改善生態的重要舉措,而可持續發展的有機生態農業也逐漸成為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的關鍵。短短數十年,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迅速。2020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就「有機農業」提出了許多利好政策,其中著重強調了要加快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以及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業結構繼續調整優化的要求。今年5月,農業部發布了《新時期關於推進「三品一標」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定位有機農產品彰顯生態安全特點,要因地制宜健康發展,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有條件的產業積極發展。
  • 如何種植有機米?有機大米是怎麼種的?
    煮飯不難,但是要種出綠色生態有機大米卻不容易!如何種植有機米?有機大米是怎麼種的?今天就帶大家一起去認識一位新時代的農夫,他是怎樣用黑老虎水稻生態種植方案種出綠色生態有機大米的! 有這樣一個人,逆潮而動,帶著對生態農業的執著和情懷,堅守初心,創立自己的 生態家庭農場,他用良種和良法配套,農機與農藝深度融合的種植理念,走科學種田管田護田之路, 種植生態有機農產品,提高種植效益。他用自己的行動,影響、改變著人們對有機食品的看法。他,就是 安徽省天長市張建昌家庭農場場長張建昌。
  • 【深度觀察】有機種植農場面臨盈利難,專家呼籲為有機農業立法
    不過,記者注意到,有機蔬菜的銷售貨架並沒有明顯回溫,甚至有些一度「斷供」的有機蔬菜專櫃,依然沒有完全恢復。有機蔬菜的市場有限,動輒每斤20元以上的價格,背後是高昂的成本費用以及難以盈利的種植模式。與此同時,關於有機農業的爭議、觀點分歧也越來越多。因此,有專家建議,為了促進和保護有機農業的發展,當前亟須出臺一部專門的法律。
  • 四川西充:有機農業帶來好收成、好環境
    越是按照有機標準來,口感越好。」李志強說。47歲的李志強是四川省南充市舜之本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他經營的2000畝紅薯種植基地正在進行有機認證。在南充市西充縣,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農民轉向有機農業,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 灞橋建立陝西省首家有機農業公園!悠享自然野趣,快來玩吧~
    日前麥草人有機農業公園「有機」授牌儀式圓滿舉辦全陝西首家唯一的有機農業公園-- 麥|草|人|有|機|農|業|公|園 --陝西省供銷合作總社、陝西省有機農業協會陝西供銷蔬菜直通車、陝西供銷農產品展銷中心聯合市、區供銷社、灞橋區農業農村局、狄寨街辦在麥草人有機農業公園建立全省首家有機農業公園自此,麥草人有機農業公園成為全陝西首家且唯一的有機農業公園陝西供銷蔬菜直通車種植基地作為融「生態+生產+生活」為一體的創新型田園綜合體,麥草人有機農業公園還原生態,推崇有機,禁用化肥農藥,致力為城市生活,耕作培育出健康全天然產品
  • 18年的有機故事榮登《有機慢生活》有機英雄榜!
    等了一個多月,終於等來了這份雜誌——中國有機行業最權威的雜誌《有機慢生活》。光照人創始人雷龍、林芳夫婦的有機故事不僅登上雜誌,而且兩人的合照還被選登為雜誌的封面,榮獲有機英雄榜!《有機慢生活》雜誌是面向有機農業從業者、有機資材生產廠家、有機產品消費者以及崇尚有機慢生活理念的讀者群體而發行的全國性期刊。國際有機運動聯盟IFOAM亞洲總協調人周澤江先生是雜誌的總顧問。
  • 2020年自考《農業生態基礎》真題練習題
    自考農業生態基礎是自考的一門公共課,小編整理了一些模擬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點擊進入: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2020年自考《農業生態基礎》真題練習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
  • 阻礙有機農業更快更好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隨著超市及線上平臺售賣的有機食品越來越多,人們對有機食品和有機農業的認知也越來越深入,同時,對有機食品有需求的人群也在不斷增長。 消費者的助力,無疑為有機食品行業注入了新的動力,也讓有機農業更快發展起來。但除了助力因素,有機農業的發展也存在一些阻礙因素。
  • 堅守有機生態之路,安溪鐵觀音滬上綻光芒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和中國茶葉學會青工委秘書長許勇泉,分別對安溪鐵觀音的綠水青山引領全縣生態有機發展的政策、有機茶帶動安溪鐵觀音走出去為導向、安溪鐵觀音有機深加工以及有機鐵觀音與常規茶的內含物質研究等做了精彩的交流與分享。
  • 摘錄:從「荒地」到「沃土」,有機農業拯救了大片土地!
    長期以來,人們對農業的印象都有個又髒、又累、收入又低的行業,並且農業的發展速度也較為滯後。但隨著有機農業的出現,這一切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不得不說,我國的有機農業發展確實趕上了一個好的時候。先是城鎮化進程加快,帶動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導致人們對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的關注度顯著增長;再者是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支持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並且五次重點提到「有機農業」。可以說,有機農業能有良好的發展,不僅得益於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更是利益於國家大力支持農業發展的各項政策。
  • 90%國內有機農業都在虧損!進口農業為什麼「水土不服」?
    其實,歐美的發達國家早就已經非常習慣於消費有機食品,例如被亞馬遜收購的全食超市(註:所售賣的商品均為有機食品)一年的銷售額就能高達157億美元。一般來說,有機食品的售價可以達到普通食品的2-3倍,不少種植戶便紛紛加入有機農業的種植行列。
  • 雲南省最大有機農業產業園項目落戶保山市隆陽區
    11月30日,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人民政府及保山保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與雲南芸嶺鮮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籤訂了《隆陽區芸嶺鮮生萬畝有機農業產業園項目框架合作協議》和《隆陽區萬畝有機農業產業園種植項目合作協議》。
  • 特克斯縣:大力推廣有機肥 促進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特克斯縣始終堅持綠色農業發展方向,在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基礎上,大力推廣使用有機肥,同時,依託綠肥種植、秸稈還田、水肥一體化和機械施肥等技術,轉變施肥方式,有效促進了農業節肥增綠和農業節本增效。
  • 生態、綠色、有機食品哪個品牌好?田坤道生態食品店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的物質生產已滿足不了當下人們的精神需求,人們對於「生態、綠色、養生」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什麼是綠色食品呢?綠色食品,是指產自優良生態環境、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並獲得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的安全、優質食用農產品及相關產品。是指對無汙染的,安全的,優質的,營養類食品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