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從中國到美國,從北歐到俄羅斯,從伊朗到巴西,參與挖礦的礦機超過千萬臺,它們每天可挖出900枚比特幣,等值於3150萬美金。
比特幣即有理想主義,又有點極客味道,誕生之後就深受密碼極客喜愛,他們嘗試用電腦挖取比特幣,然後在極小的圈子裡把比特幣當貨幣來使用。
2010年5月22日,美國程式設計師漢耶茨用他挖來的1萬個比特幣向另一個愛好者買了2個披薩,這被認為是第一筆公開的比特幣購買實體物品的交易。
在2010年12月12日,一共挖出了近110萬枚比特幣的中本聰消失了,沒有人知道他是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裡,而那110萬枚比特幣從來沒有被用過,沒有被賣掉。
數據顯示,比特幣當前的每日活躍地址數,即活躍帳戶數在100萬左右,十年來增長了約100倍。
十年曆變,比特幣從「貨幣」變成高波動「另類資產」
十年前,中本聰的願景是將比特幣打造成「貨幣」,十年來,比特幣也基本創建了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新型支付系統。比如,人們在跨境貿易中把比特幣作為支付媒介,在繞過原來的SWIFT體系,成本降低,速度反而提高了。
但是,總量有限,易於分割,易於流通,開採成本大,與宏觀經濟的相關性又低等特徵。比特幣雖然自帶一個「幣」字,市場對它的認知反而逐漸傾向於數字黃金,具有很好的價值存儲功能。
今天,如果把巴比特與傳統股票或債券類比,人們很難理解它的內在價值。很多人用諾貝爾獎獲得者羅伯特·席勒的名言來解釋比特幣在今天的瘋狂:「我們正處於一種具有感染力的敘事之中,有時投資者用來說服自己和他人的「神話故事」可能比基本面更為重要。」
而2020年,從業者傾向於將比特幣定義為類似於黃金、私人股權、藝術品、紅酒等收藏品之類的「另類資產」。一種數字形式的「投資產品」。
公眾對另類資產的了解較少。但另類投資在專業投資人的配置中卻起著分散傳統資產投資的風險,改進整個資產組合風險收益的神奇能力。
過去一年,全球投資人通過具有全球交易能力的交易所進行7X24小時不停歇的投資、交易。
今天,比特幣還是具有暴漲暴跌的特徵。就像專業投資人對另類資產的風險評定,它們一般都具有長期投資的性質。估值與定價更加需要專門的知識與技能。
全球主流金融機構入局比特幣,「機構牛」來勢洶洶
2020年11月至今,比特幣突破2萬後最高漲至4.19萬美元,創歷史記錄。目前,僅比特幣市值就超過6300億美元,加之相關期權、期貨等金融衍生品,相關資產價值早已超過萬億。
誰在投資比特幣?誰在瘋狂購入比特幣?
有跡象表明,就像比特幣誕生的2008年一樣,疫情影響,全球央行大放水,僅美國政府就推出了3輪共約3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方案,這致使投資者對抗通脹的資產需求增加,恰恰,比特幣具有相對其它資產有限的供應量和較小的市場容量,因而大放異彩。
全球大型資產管理機構、大型金融機構和高淨值人士,紛紛將比特幣添加到自己的投資組合裡。因而,這一輪比特幣的牛市被媒體解讀為「機構牛」。
用前工信部信息中心經濟研究所所長,現火幣大學校長於佳寧的說法,比特幣背後的玩家已經變成了以華爾街機構為主。比特幣開始與主流金融體系加速結合。
數據顯示,全球目前一共有 16 家上市公司宣布持有比特幣,合計持有約 11.53 萬枚,佔比特幣總量的 0.54%。 其中包括像另類投資公司天橋資本(SkyBridge Capital),它在2021年1月宣布推出比特幣基金,目前比特幣倉位價值在3.1億美元。
另外,還有一些機構則間接持有比特幣,比如灰度投資,它通過比特幣信託間接持有約56萬枚比特幣。在美國的二級市場,投資者可以像買賣股票一樣購買灰度這只比特幣基金對應的GBTC份額。
而更多機構開始為大眾投資者提供比特幣交易服務。比如美版支付寶Paypal,它允許用戶通過軟體直接購買、持有和出售比特幣,業務上線兩個月來其平臺用戶持有了1.13億美元的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