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死前,阿鬥問了他一個問題,原來劉禪一點也不傻

2020-12-18 花村小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劉備乃世之梟雄,戎馬一生終於建立蜀漢王國,然而劉備的兒子卻沒有繼承他的宏圖大志,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劉禪這位「付不起的阿鬥」。

當年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之時,曾親口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句話意思就是說,諸葛亮你的才華比曹丕高十倍,肯定能治國安邦,統一全國,如果我的兒子劉禪可以輔佐,那你就輔佐他成就大業,如果他沒有那個才能,你可以自己代替他成為蜀漢之主。

從這裡咱們可以看出,劉備對自己的這個兒子還是非常了解的,劉備認為劉禪並沒有非常大的才能,估計難以成大事。而劉禪後來的所作所為也確實印證了劉備的這番話,扶不起的阿鬥如今已經成了昏君的代名詞。然而劉禪果真如劉備所說,真的是個不成器的廢物,甚至的是弱智嗎?咱們從諸葛亮臨終前,劉禪問的一個問題中可以看出,劉禪一點也不傻,反而非常的聰明!

自從劉備死後,諸葛亮對劉氏江山可謂是盡心盡力,堪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也因此流芳千古,成為了千古第一名相。諸葛亮從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之後,在劉備的身邊輔佐了他10年,直接見證了劉備從無到有,從無家可歸到成就霸業。所以諸葛亮對劉備是非常忠心的,就算劉備死後,留下了一個近乎無能的幼主,諸葛亮對劉禪也是從無二心的。

當年劉禪已經20歲,明明已經有了親政的能力,但不管做什麼決定,都會事先詢問諸葛亮的意見,甚至很多事情就直接交給相父全權代辦,可見劉禪對諸葛亮非常的尊重且尊敬。但劉禪心裡何嘗不知道,自從自己的父親死後,諸葛亮在全軍乃至全國的威望是最高的這也讓劉禪對他非常的忌憚,畢竟誰也不知道諸葛亮會不會有謀反的那一天。所以劉禪只能每天渾渾噩噩,為的只是保住自己的皇位罷了。

而諸葛亮對劉禪其實也是抱有一絲希望的,當年劉備問諸葛亮關於誰能繼位的問題,諸葛亮就毫不猶豫地告訴劉備,劉禪是可以輔佐的。後來諸葛亮每次出師之前,也經常告誡這位阿鬥皇帝,親賢臣,遠小人,對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國建議。諸葛亮這樣一個看人非常毒辣的人,都覺得劉禪是可以輔佐的,說明劉禪本人的資質並不差,是有著一定才能的。

後來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之際,劉禪特地派人前來探望諸葛亮,並且問了他一個問題,大意是這樣的:如果丞相你百年之後,我該如何安置你的後人呢?諸葛亮聽後才突然發現,劉禪根本就不傻,甚至非常的聰明,諸葛亮只是淡淡地說道:我家裡的錢糧和土地可以供給家人生活。劉禪聽完一一應允。

從這裡咱們可以看出,劉禪認為諸葛亮在蜀國威望太高,害怕他的後人像曹操和曹丕一樣把持朝政,甚至奪取蜀國政權,而諸葛亮的回答則讓劉禪完全放心了,自己的皇位可算是保住了。這個被人們戲稱為「付不起的阿鬥」的劉禪,其實一點也不痴傻,但是卻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錯了地方。

在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竟然又延續了29年之久,這顯然不是一個弱智能夠完成的,而且劉備這樣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又怎麼會把自己辛苦一輩子打下的江山,留給一位扶不起的阿鬥呢?

這裡是花村,我是小辰,下期我們講,諸葛亮為何會輔佐弱小的劉備,而不去投靠實力強大的曹操?

相關焦點

  • 諸葛亮臨死前劉禪問了一句話,令諸葛亮恍然大悟,原來阿鬥不傻!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一直當著甩手掌柜的劉禪,也就被後人冠上了「愚笨之人」的標籤。不過,後世史學家也一直在尋找關於劉禪的蛛絲馬跡,而在諸葛亮臨死前劉禪所問的那句話,便成了他們證明劉禪並非愚笨之人的最有利的證據!
  • 諸葛亮臨死前,劉禪問他一個問題,諸葛亮才知:阿鬥一點都不傻!
    劉禪在不少人心裡和阿鬥掛鈎,扶不起的阿鬥並不是虛有其名,畢竟能在後面拖著諸葛亮的後腿將諸葛亮給累死,也是很有本事了,而且身為皇帝還沒有自覺,最後果斷投降將蜀漢拱手讓人,令人看不起這軟弱的阿鬥,但是大家有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如果阿鬥不傻的話,是如何得到善終的?
  • 劉禪到底說了什麼?讓諸葛亮臨死前才明白阿鬥其實一點不傻
    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真是神人一枚,後來劉備老闆還真就按著他的這個計劃一步一步地向前發展,並最終真的在成都建立了蜀漢政權。劉備也是一位非常念舊情又有遠見的大佬。他知道自己的「傻阿鬥」沒什麼雄才大略,根本不可能玩轉蜀國,就更別說完成「興復漢室」的神聖使命了。
  • 諸葛亮臨終前,劉禪問了他一件小事,原來阿鬥的「傻」都是假的
    「此間樂,不思蜀也!」劉禪一句話讓後世誤解了他千年,時至今日都有人給劉禪貼上昏庸、傻子等標籤,更有人調侃是不是他在襁褓中被劉備的那一摔給摔傷了腦子。 站在劉禪的角度想,雖然他相信諸葛亮的為人,但是也難免不會憋屈,感覺無從伸展,也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包括北伐這件事,劉禪本人也是不認可的。
  • 諸葛亮死之前劉禪問了他一個問題,諸葛亮恍然大悟:原來阿鬥不傻
    所以好多都把蜀國滅亡的原因歸結於了後主劉禪,人們認為劉禪是個扶不起的阿鬥,是個昏君,但是歷史真的是這樣嗎?劉禪是真的昏庸無能,和曹操、司馬懿的兒子相比之下劉禪的能力確實不算出眾,但是也絕對不是人們了解的那樣昏庸無能,在史料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發現劉禪的政治智慧其實是一點也不差。
  • 諸葛亮臨終前,阿鬥問了一個問題,諸葛亮頓悟:原來你一直在裝傻
    大家肯定聽過這樣一句古話:扶不起的阿鬥,形容扶持不起來的人,現在比喻沒有發展前途的人或事。其中阿鬥是三國時期人物,劉備的兒子,原名為劉禪。為什麼說阿鬥扶持不起來?這件事還得從《三國演義》說起。羅貫中在小說中把劉禪描寫成不思進取,只會貪圖享樂之人。父親劉備去世劉禪直接繼承王位,蜀國被曹軍滅亡後劉禪選擇投降,最終被俘。
  • 諸葛亮臨終前,劉禪問了個問題,諸葛亮才明白劉禪一直都不傻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其謀略能力更是為世人所稱讚,中國古代歷史上能夠與之匹敵的謀略家可以說是微乎其微。談到諸葛亮,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三顧茅廬」,劉備當年不惜放下高貴的身份三次到隆中山登門拜訪。
  • 諸葛亮臨終前,劉禪問一個關鍵問題,才明白劉禪不傻
    劉禪一直以來是三國中公認的昏君,在人們的認知中,劉禪就是一個貪圖享受、無力治國的無能存在,即使是諸葛亮這樣放到歷史長河中都難有的天才,也沒有辦法輔佐他帶領蜀漢走向盛世。可是實際真的是這樣的嗎?痴呆傻只不過是人們給劉禪貼上的標籤,歷史可能真的不像人們所真正以為的那樣。
  • 因一句「樂不思蜀」被嘲笑千年的劉禪,他是真的傻還是另有隱情?
    作為蜀漢末代皇帝,劉禪在歷史上的名聲真不怎樣,或許是跟他那個德才兼備的父親形象對比太過強烈,也或許真的因為他的一句「樂不思蜀」讓人大跌眼鏡,甚至被嘲笑了千年。然而劉禪真是傻到付不起的阿鬥嗎?仔細回顧他的生平事跡會發現或許大家真的誤解了他。劉禪雖然是三國時期蜀漢的最後一個皇帝,但他卻是三國時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君主。
  • 真實歷史上的劉禪 聰明才智並不輸於諸葛亮
    不過,三國演義畢竟是一部小說,如果要是將它當成正事來看的話,那必然會帶來非常大的問題。比如蜀後主劉禪,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當中,劉禪被塑造成為了一個庸碌無為的君主。可從實際上來看,劉禪的聰明才智並不輸於諸葛亮,為什麼這麼說呢?
  • 劉禪一生犯的最大的兩個錯誤,殺了一個良將,卻放了一個小人
    它講的是真英雄,代仁義之道,大多數都是真英雄,不管是正方反方,都讓人覺得敬佩不已,只有一人,被後世謾罵了千年,就是那個被稱為阿鬥的劉禪。 先主劉備,雖出生於望族,但到他那代早已敗落了,雖說蜀國的建立,少不了諸葛亮等人的扶持,但這也是劉備他慧眼識人,用人帷幄,他從一介草民到一方霸主,真的會那麼糊塗就把天下留給一個傻兒子嗎
  • 劉禪真是「扶不起的阿鬥」?別再被小說騙了,他投降其實是對的
    受到劉禪,我們對他的第一個印象,就是「扶不起的阿鬥」,再有就是他的成名之言「樂不思蜀」,在演義原著和各大電視劇的形象當中,劉禪作為蜀國的第二任國君,一個昏庸無能,不理政事,貪圖享受的模樣已經被鮮明地樹立了起來,他也成為了後來敗家子的代表人物,然而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我們不要被小說所騙了。
  • 《三國演義》為了神話諸葛亮而刻意對劉禪進行了醜化?
    這句俗語講的是劉禪儘管有諸葛亮、姜維這樣優秀的人忠心耿耿地輔佐,但最後還是把蜀國給弄丟了,意思是他不思進取,昏庸無能,再怎麼扶也扶不起來。 其實,這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廣為流傳後而帶來的民間效果。 在《三國演義》中,劉禪從出場到最後離世,印象都不怎麼好,還造就了一個歇後語: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 阿鬥的野望:活著
    如果遺傳沒有「正正得負」,阿鬥一定是一個胳膊長、耳朵大、皮膚白的可愛寶寶。關於阿鬥的可愛喜人,從一個側面也可以證明:幾年後,已經嫁給劉備的東吳孫夫人,在要回娘家時還不忘帶上5歲的阿鬥(《三國志·蜀書·趙雲傳》),這恐怕不是綁架人質能解釋的。
  • 諸葛亮是忠還是奸?為何劉備死前讓他「廢阿鬥」?
    其中有名的一代賢臣諸葛亮,可以說是當時,無論現在,都是令人欽佩、惋惜、治國安邦的大才。要是當初劉備不請孔明出山,他三分天下的願望也未必能實現,可以說三國時期三足鼎立的局面和諸葛亮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才有這麼大的能力,諸葛亮難道不想到劉皇叔死後要取蜀漢而代之嗎?
  • 劉備臨死前,為什麼將內外軍事大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
    蜀漢雖然是三國時期最為弱小的勢力,但受《三國演義》影響,人們對於蜀漢英雄人物更具好感,尤其是劉備與諸葛亮君臣之間的故事,早已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在許多人看來,諸葛亮對於劉備絕對忠誠,而劉備對於諸葛亮絕對信任,可為何劉備臨死前要將兵權交給李嚴而非諸葛亮呢?
  • 諸葛亮離世時,為何劉禪一口氣連殺了3位重臣?1年後才知他多高明
    我們現在常常用扶不起的阿鬥來形容一個人無能,這個「阿鬥」就是劉備的兒子劉禪的小名。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劉禪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君王,他之所以做上皇帝,完全是依靠著他父親的遺澤和諸葛亮的鼎力相助。
  •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一口氣連殺3位重臣,卻被後人稱讚:太高明!
    說到劉禪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扶不起的阿鬥」,因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劉禪昏庸無能,愚鈍到無法扶持。司馬昭因為「此間樂,不思蜀」的事情,對劉禪做出了評價:「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
  • 歷史上的三國昏庸皇帝,因為他還有了一個成語
    民間廣為流傳的阿鬥後來傻,是因為當年在長坂坡被趙雲拼死救下後,劉備為了收買人心,直接把阿鬥摔到了地上摔傻了,事實果真如此嗎?還是另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隱情?都說「虎父無犬子」,為何劉禪如此差勁?劉禪是劉備的兒子,如果按照一般的邏輯來分析,劉禪絕不會是一個青銅級別,因為他的老爸的級別本來就是王者,但偏偏劉禪還就是玩輸了。並且輸得很徹底,連自己都成了俘虜。
  • 諸葛亮病重而逝,劉禪清查他的家產,查完後怒摔酒杯脫口七個字
    那麼,他為什麼要查諸葛亮的家呢?這背後有什麼計劃?其實這就是劉禪的天才,他通過查人家救了諸葛亮一家!一、真的幫不起阿鬥嗎?劉禪生於建安十二年,也就是207年。小說中,趙雲奉命找到甘夫人和劉禪。甚至他的生父有時也看不透劉禪在想什麼。當白請求幫助時,劉備試圖試探,但仍然什麼也沒看到。於是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劉禪有才華,就幫助他;如果他沒有天賦,那麼你可以代替他!後世有人解讀。這句話是劉備對諸葛亮的誘惑;其次,他看不透劉禪。他不知道劉禪是真實的還是平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