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時期,和笛卡爾談談方法

2020-12-16 澎湃新聞

原創 Dabbous 神經現實 來自專輯深度 | Deep-diving

在全民居家隔離的時期,我們應該向誰求助呢?我和今天的特邀嘉賓保持了2米的安全距離,他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儘管他從來沒有發推特標榜過此事。他也是一個熱衷「沉思」(meditation)的人,在他的時代,這個詞還不是指在瑜伽墊上冥想,然後拍了視頻傳上Instagram——有請勒內·笛卡爾。

笛卡爾先生,你現在和其他人一樣都在家裡。這段時間是怎麼過的呢?

_

_

笛卡爾:我用了很多功夫在語言文字上,誦讀古代文明的歷史和寓言。同古人交談有如於異域旅行。[1]

在沒法出門旅行的時候,這些的確是絕佳選擇。你原本要去中國參加的會議肯定取消了,如果能去到禍起之處轉轉,應該會很不錯吧?

_

_

笛卡爾:知道一點殊方異俗是有好處的,可以幫助我們比較恰當地評價本鄉的風俗,不至於像沒有見過世面的人一樣,總以為違反本鄉習慣的事情統統是可笑的、不合理的。[2]

就像一些人認為這次疫情完全起源於「不合理的」飲食習慣。我想你應該不會稱其為「中國病毒」。你對陰謀論感興趣嗎,勒內?對這次疫情的起因有許多猜測,比如說是中情局、光明會搞的鬼,你覺得呢?

_

_

笛卡爾:在我看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以數學的方式存在的。[3]

- Jon Han -

既然大自然如此奇特,那讓我們聊聊解決的方法好嗎?據說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徵求了你的專業意見,但我聽說你們的會面不太順利,發生了什麼?

_

_

笛卡爾:最讓我惱火的是,他們個個都沒啥眼界;以至於我感覺他們找我是因為我是一頭稀罕的大象或豹子,而不是因為我有用。[4]

世衛組織的工作人員只想和你一起自拍是嗎?你為什麼不直接講出來呢?

_

_

笛卡爾:就像一隻猴子被野蠻人誤認為是智者,因為害怕被迫為他們工作而不敢說話,這樣不是更好嗎?[5]

幫世衛組織工作,對你來說有這麼糟糕嗎?他們哪裡做錯了嗎?

_

_

笛卡爾:每次他們發現了一點確鑿的事實和明顯的道理,總會以晦澀的詞句包裝一番,因為他們害怕簡單的表達方式會減少這一發現的價值。[6]

那世衛組織和Youtube、Viber還有WhatsApp之間的各種合作呢?他們有試圖通過與這些線上平臺合作,讓他們的指引內容變得簡單易得。

_

_

笛卡爾:每次他們提出了一個想法,而有人提出了相反觀點 ,我們從來不知道該信誰。[7]

- Jon Han -

的確,這是不實信息帶來的風險。那麼讓我重新表述一下我的問題:世衛組織WHO,或者誰(who)才是專家呢?為什麼我們很難相信他人?

_

_

笛卡爾:打個比方,即使我們能記住所有別人推導出的數學證明,我們也不會因此成為數學家。如果我們只是熟讀了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分析,那也算不上成了哲學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學到的似乎並不是科學,而僅僅是故事。[8]

信息和知識不是一回事,的確如此。那麼,是不是故事與科學之間的差距、大眾與專家之間的鴻溝,使得我們難以獲得關於病毒的真相?流行病學家和經濟學家也一直在爭論同樣的話題。

_

_

笛卡爾:但那個情況不同……大家認為所有觀點都是成問題的,因而只有很少的人才樂於追求真理;更糟糕的是,很多人為了獵取才子的名聲,竟不揣冒昧地對最明顯的真理進行狂妄的攻擊。[9]

有意思。我發現在這個「獨立評論」大行其道的社會,我們傾向於對任何事物提出質疑、展開爭論,這使得我們很難找到有凝聚力的指引來應對危機。看看貴國總統馬克龍是怎麼應對和界定疫情的:「我們現在處於戰爭時期,敵人是看不見的病毒。」因此,需要關閉各處場所,儘快採取嚴厲措施。這是明智之舉嗎?

_

_

笛卡爾:個人打算用徹底改變、推翻重建的辦法改造國家,確實是妄想。[10]

- Jon Han -

這也是一些學者的觀點:資本主義社會及其糟糕的基礎設施,從一開始就將我們置於失敗的境地。如果推翻一切已經為時太晚,我們是否還有其他選擇?

_

_

笛卡爾:好比盤旋山間的老路,走來走去就漸漸平坦好走了,還是照著它走好,不必翻大山過深溝抄直走。[11]

笛卡爾先生,我想知道這個比喻在實踐中具體是什麼意思?問題是,我們不得不果斷作出決定。近來我們一直在接到無窮無盡的消息,得知病毒帶走了的一個又一個生命。

_

_

笛卡爾:為人處世也是這樣,我們的行動常常必須當機立斷,刻不容緩。在無法分辨哪種看法最正確的時候,必須遵從或然性最大的看法。[12]

在你看來,哪一個看法最有可能正確?

_

_

笛卡爾:假如一個人有一籃蘋果,他擔心其中有一些是爛蘋果,想把它們挑出來,以免其他蘋果也發生腐爛。那麼,他該如何著手呢?其實很簡單,他會先倒空籃子,然後把蘋果一個一個地檢查一遍,將那些沒有腐爛的蘋果挑出來,重新裝回籃子裡,同時將那些腐爛的蘋果扔掉。同樣地……[13]

- Jon Han -

……等等,我不太明白你的比喻,勒內。你確定是在把感染者比作爛蘋果嗎?

_

_

笛卡爾:(皺了皺眉毛)……同樣地,有些人從來沒有很好地研究過哲學,頭腦中保留著他們從孩童時期就開始積累的各種各樣的看法。當他們有理由去相信這些看法是錯誤的,便試圖把這些錯誤的信念同別的信念區別開來,以免兩者混淆在一起,使得所有的信念都不可靠。為了達成這一點,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所有信念當作是不可靠的、錯誤的,一下子全都擯棄。而後再對它們逐一加以研究,只保留其中那些被認為是正確的和毋庸置疑的東西。[14]

好的,我很抱歉,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讓我們記起你那個著名的思考方法,並用在這個動蕩不定的時期。在你看來,應當一步一步地處理事情,並在此過程中懷疑一切,而不是帶著沒來由的信心,一頭扎進未知之中。也許你是對的。笛卡爾先生,在這個混亂茫然的時期,也許我們需要的是方法,而非真理。對於那些困在家中、感到無助的觀眾,你最後還有什麼建議嗎?他們應該怎麼做?可否幫我們回憶一下你著名的第三條準則呢?

_

_

笛卡爾:我的第三條準則是:永遠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運,只求改變自己的願望,不求改變世間的秩序。這就要養成一種習慣,相信除了我們自己的思想以外,沒有一樣事情可以完全由我們作主。所以,我們對自身以外的事情盡了全力之後,凡是沒有辦到的,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絕對辦不到的事情。我覺得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消除痴心妄想,也可以安分守己、心滿意足了。俗話說:「心甘情願地做非做不可的事。」[15]

心甘情願地做非做不可的事……這節骨眼上,我們終於只買生活必需品了,我相信你是對的,笛卡爾先生。不過除了必需品以外,我們還應該搞幾本你的書讀讀。不需要出門,網上就有。呀,你不知道還有這種操作嗎,勒內?

注釋

[1] 笛卡爾 著,王太慶 譯,《談談方法》,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6-7頁。

[2] 同上,第7頁。

[3] Descartes, R. Letter to Mersenne of the 11th of March 1640. Electronic Enlightenment.

[4] Descartes, R. Letter to Chanut of the 1st of November 1646. Electronic Enlightenment.

[5] 同上。

[6] Descartes, R. Regulae, rule III. Gallimard p. 43.

[7] 同上。

[8] 同上。

[9] 笛卡爾 著,龐景仁 譯,《第一哲學沉思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5頁。

[10] 笛卡爾 著,王太慶 譯,《談談方法》,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13頁。

[11] 同上。

[12] 同上,第20-21頁。

[13] Descartes, R. The Philosophical Writings of Descart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p. 324.

[14] 同上。

[15] 笛卡爾 著,王太慶 譯,《談談方法》,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21頁。

作者:Rayyan Dabbous | 封面:Jon Han

譯者:三木 | 審校:楊銀燭

排版:北方

原文:https://thephilosophicalsalon.com/interview-with-rene-descartes-on-covid-19/

原標題:《新冠時期,和笛卡爾談談方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想學習哲學的話,看看笛卡爾給的幾點建議
    笛卡爾簡介笛卡爾生活於16世紀末至17世紀中,被稱為「近代哲學之父」,「近代哲學之父」的稱號表明了笛卡爾對近代哲學的奠基性質的貢獻,同樣也表明了在這個時期,笛卡爾的貢獻正是將他的哲學與16世紀及之前的經院哲學的界限的劃分。
  • 數學史-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數學|笛卡爾|數學|裴波那契|方程|文藝...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數學1、裴波那契的數學貢獻(1)裴波那契的最大貢獻在於他適應工商業的發展需要,在《算法之書》中及時向歐洲詳細介紹了印度-阿拉伯數字的寫法和用法,整數也分數的四則雲孫、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求法,線性方程和二次方程的解法,以及應用問題、趣味問題的解法等。
  • 哲學:笛卡爾論證上帝存在的方法(因果律和唯名論)
    上帝存在與否或者說上帝這個概念所蘊含的全知全能、仁慈、完滿等的理想存在與否,在笛卡爾生活的年代,因為科學的發展和啟蒙運動與資本主義的發展而變得愈加重要,最主要的是它與現實的教廷權力的把持者——教廷代表著傳統的與資本主義和科學、以及追求真理的觀念相悖的存在,且是一個有力的存在,經過羅馬時期的壯大,宗教和它的經典教義以及對人們道德上的要求無論在普通民眾的理解上是什麼樣的存在
  • 泰勒對笛卡爾哲學的批判與反思
    笛卡爾分離式理性在《自我的根源》中,泰勒將對笛卡爾哲學的批判納入自我認同之歷史性考察的框架中,認為笛卡爾哲學的「分離式理性」(A disengaged reason)在自我認同的內在化傾向中是「最重要和最具影響」的一環。
  • 理性主義哲學的開創者-笛卡爾
    笛卡爾最為世人熟知的是其作為數學家的成就。他於1637年發明了現代數學的基礎工具之一——坐標系,將幾何和代數相結合,創立了解析幾何學。同時,他也推導出了笛卡爾定理等幾何學公式。在笛卡爾以前,幾何和代數是兩門科學,幾何研究圖形,代數研究數。笛卡爾不滿意這兩門科學孤立研究的抽象性,企圖使二者聯繫起來,並使它們具體化。
  • 現在哲學創始人——笛卡爾的傳奇人生
    勒內·笛卡爾是著名的哲學家,被認為是現代哲學的創始人。他於1596年出生在法國中西部一個名叫拉哈耶的小鎮。笛卡爾試圖調和現代科學與宗教信仰之間的矛盾,從而建立了現代科學哲學。笛卡爾的哲學是在350多年前一個快速變化和政治分裂時期產生的。
  • 烏爾姆 成就笛卡爾美夢的小城
    伴隨著網劇《隱秘的角落》的熱播,笛卡爾和他的「心形線」傳說又一次回到眾人視野。笛卡爾是17世紀法國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他一生中最著名的成就是通過「清醒夢」創立了坐標系,成為解析幾何的創始人。
  • 新書丨《笛卡爾與現象學:馬裡翁訪華演講集》
    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讓-呂克·馬裡翁(Jean-Luc Marion),1946年生,法國當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巴黎索邦四大榮休教授,芝加哥大學宗教學系、哲學系客座教授,巴黎天主教學院教授。
  • 笛卡爾:西方現代哲學之父
    笛卡爾(1596—1650年)笛卡爾(1596-1650年),全名勒內·笛卡爾,17世紀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數學家、物理學家。22歲大學畢業後,笛卡爾四處遊歷,開始研究數學和物理學等。並曾在荷蘭、巴伐利亞和匈牙利等國家軍隊中短期服役,但從未參加過任何戰鬥。1628年起一直定居荷蘭,直到1650年因病故去,終生未娶。期間20餘年,始終埋頭於哲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氣象學、化學和生理學等領域的研究當中,並發表和出版了大量的論文和著作。
  • 斯賓諾莎:笛卡爾是怎麼發現知識的基礎的?
    如果他靠這種懷疑的方法找到了用先前的理由或某種別的理由都無法懷疑的某些東西,則他就有權認為,在他看來這就可以成為一種基礎,在這種基礎上他能夠建立起自己的全部知識。[1]」笛卡爾發現了這一真理, 於是就找到了一切知識的基礎,並找到了一切其他真理的尺度和準則,這就是:凡是像這個真理一樣可以清楚而且明晰地設想的東西都是真的[2]。由上所述可以十分明顯地看出,除此以外,知識不能有任何其他的基礎,因為要懷疑所有其他的基礎是很容易的。唯有這個基礎是決不能懷疑的。
  • 神奇的意念控制法:笛卡爾浮沉子的科學故事
    以意念控制引入,上面提到的裝置叫做笛卡爾浮沉子,現代科技可以實現腦電波控制,但今天的實驗不是,而是運用了其它原理,這是一種神奇的意念控制術,今天就讓恐龍哥哥帶你走進另外一個世界吧!你發現其中的秘密了麼?既然叫做笛卡爾浮沉子,肯定和笛卡爾這位科學家離不開關係,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他吧!
  • 1637年的雙子星:宋應星《天工開物》與笛卡爾《方法論》
    笛卡爾的《方法論》怎麼樣呢,先說個「熱詞」:我思故我在。這其實就是笛卡爾《方法論》裡的。當然這本書對於西方人的影響,可不止是貢獻熱詞,它全稱叫《科學中正確運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論》,帶來的是科研方法乃至思想觀念上的革新,所以也因為《方法論》的流傳,人們也常說,歐洲人在某種意義上都是笛卡爾主義者。
  • 著名單身狗——「坐標真人」笛卡爾的愛情史
    笛卡爾 和牛頓一樣,笛卡爾也是著名的單身狗,但是不同的是,笛卡爾有一個私生女,牛頓卻一個子女也沒有。想要弄清笛卡爾的愛情史,就需要弄清他的私生女的情況。 笛卡爾移居荷蘭後,僱用了一個女僕,因為朝夕相處,兩人便產生了感情,然後便有了自己的女兒。笛卡爾也是一個長期孤獨的人,容易對周圍的異性形成精神依賴,也就是尋找精神寄託,而女僕便是他這一時期的精神寄託。 但是有爭議的是他到底有沒有與女僕結婚,有人說他們曾在荷蘭秘密結婚,不過史書並沒有明確記載,所以不能算。
  • 哲學:笛卡爾為什麼要論證上帝的存在?
    前言:為了檢查自己的觀念,從中找出可以真正作為科學基礎的思維能力,笛卡爾在《第一哲學沉思集》「論上帝及其存在」這一部分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也是鑑於笛卡爾所處的時代受到神學和宗教思想的影響還很大:假如上帝存在,我如何保證自己的觀念是正確的? 會不會在我認為無可質疑的判斷上,上帝也可使用其強大的能力使我覺得它正確?
  • 笛卡爾哲學體系,正統基督徒絕對不會接受這樣的教義
    說到笛卡爾主義,相信大家肯定很陌生,笛卡爾主義認為,精神和物質是兩種絕對不同的實體。那麼在這裡小編產生一個疑問?當靈魂思考時,是如何傳達給身體的呢?笛卡爾主義能否解答這個疑惑呢?一起在這些不同思潮的影響之下,勒內·笛卡爾發展出自己的哲學體系。他的一生大約貫穿了17世紀的上半葉。他的哲學體系基於對數學推理的巨大信心和對一切非絕對確定之事的極度懷疑。
  • 笛卡爾與公主,是絕美愛情故事?是心形線?
    想必大家都看過百歲山礦泉水的廣告,它講述的就是公主和笛卡爾的浪漫愛情故事,公主在街頭偶遇笛卡爾……故事的開頭總是猝不及防。1648年一個溫暖靜謐的下午,在斯德哥爾摩的街頭,52歲的笛卡爾邂逅了18歲的瑞典公主克裡斯汀。幾天後,笛卡爾收到皇室通知,國王聘請他做小公主的數學老師。
  • 西方哲學史中的笛卡爾
    《西方哲學史中的笛卡爾》笛卡爾可以說是近代哲學的始祖,在父親死後他繼承了一筆可觀的地產,地產被他賣掉,用錢來投資,每年大概有六千法郎左右的收入,這樣他就不會因為生計而發愁。在聽到了伽利略被秘密判罪的事,笛卡爾搬到了荷蘭,住了二十年,荷蘭在當時是一個有思想自由的國度,在荷蘭最少生命安全可以得到保障,還可以出版他寫的書。笛卡爾一心只想思考,做研究,不想和麻煩靠近,總是能躲就躲。
  • 聊聊《隱秘的角落》裡提到的笛卡爾,以及她和瑞典公主的「心形線...
    《隱秘的角落》中,張東升在少年宮為學生講了笛卡爾和他浪漫的「心形線」。小編想要告訴大家的是,數學家和公主的愛情故事純屬鬼扯,根本就不存於歷史中,最多只能當個魔改的小短文看。
  • 談談中國的新冠疫苗曲速行動
    而Moderna則表示已經和瑞士製藥商Lonza龍沙合作,可以每年生產10億劑疫苗。印度印度血清研究所Serum India,也是全球最大疫苗生產商宣布「搶跑」量產新冠肺炎疫苗。在未完成人體試驗的情況下,計劃今年開始生產多達6000萬劑的疫苗。
  • 創造了笛卡爾坐標系的人,試圖用哲學證明上帝的存在
    獻詞和序言在獻辭中,笛卡爾懇求巴黎大學(「神聖的神學學院」)保護和保存他的論文,並提出他希望在哲學上而非神學上主張上帝存在的方法。為了做到這一點,笛卡爾認為他必須提出一個論點,以避免批評者指責證據依賴於循環推理。從哲學的角度證明上帝的存在,它也能吸引非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