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上海一號古樹
古樹名木,是大自然寶貴財富,是活的文物,是城市的重要自然資源。上海一直致力於古樹名木的保護,不敢懈怠。
被「鋼鐵俠」保護的雪松和五針松
位於閔行區江川路上的紅園內有14株古雪松後續資源平均年齡在80年,平均樹高14米左右,平均冠幅可達11米,樹形挺拔,冠蓋如華。
在對雪松進行查勘時,發現雪松存在不同程度的倒伏風險,因此把14株雪松的支撐計劃列入了2020年古樹城維項目中。
如何對雪松進行支撐呢?
技術人員為每株雪松搭建對應高度的腳手架,並逐一進行控高修剪並對切口、樹身腐爛部位進行防腐措施。根據每株雪松的現場情況設立四角支撐,鋼支撐上部採用抱箍與樹木連接,並在抱箍內側加墊橡膠墊防止樹皮損傷,下部則採用現澆混凝土打鋼管樁與地面連接,確保支撐穩固。支撐做好後塗上了與樹皮顏色相近的防鏽漆使之與周邊環境相協調。
與紅園相鄰的閔行飯店中有一株五針松,長勢旺盛,樹幹如虯龍,樹冠猶如五趾龍爪,極有氣勢。然而因為樹齡漸長,日漸腐朽的樹幹難以支撐沉重的樹冠,原有的木棍支撐也未起到加固效果,加之古松位於主要通道邊上有安全隱患。
在評估其風險後,兩級古樹管理部門也將這株古樹的支撐計劃納入了2020年古樹城維項目中。技術人員根據古五針松的樹形特徵,細心尋找每根枝條的受力點,結合現場條件為其新建了10根鋼管支撐,並且在每個與樹木相接的位置都墊了橡膠墊。同時為了給樹冠減負,還對枯枝、病枝、重疊枝、交叉纏繞枝等枝條進行了修剪,改善了古樹的通風透光條件。對於腐朽的樹幹和樹洞,技術人員也細緻地清除了腐爛部分,殺菌消毒風乾後,又以桐油反覆塗抹創傷處,達到防腐堅硬的效果。
如今有了這些「鋼鐵俠」們的保駕護航,古松們也能不懼風雨,安穩長久地、健康地生長下去。
新晉「豪宅」主人——古櫸樹群
在松江區西佘山環山路南側綠化帶內有一個古櫸樹群,這個古樹群共由7株二級櫸樹組成,平均樹高16.9米,平均胸圍168釐米,平均保護面積5㎡左右。近幾年受周邊環境密度過高、保護區狹小以及土壤標高過根莖等因素的影響,長勢均不太理想。經市區兩級古樹管理部門在現場查勘討論後被列入2020古樹城維項目,並作為示範點進行技措實施。
技術人員在對現場情況進行分析之後,在靠近環山路一側新建仿木圍欄,將原本分散的7個小保護區連成了面積1200㎡的保護示範區,拆除的石欄杆改成汀步。後逐株進行修剪、防腐和復壯,在防腐過程中,增加四角支撐。最後對整個保護區內過度密集的樹木和植被進行適當的調整清理,降低古樹樹根周邊2米範圍內標高,並通過微地形調整防止積水問題的產生。等到春季,還將利用菌根菌技術增加土壤活性,恢復根系生長。
從不足5㎡的保護區擴展到1200㎡的超大「豪宅」,佘山的古櫸樹迎來了全新的生活,希望它們能在這片土地上長久地、健康地佇立下去。
住「經適房」的古櫸樹們
奉賢區青村鎮奉村路的三株古櫸樹,先天立地條件本來就比較差,再加上周邊樹木擁擠、環境閉塞,嚴重影響了它們的採光和通風。今年3月,在進行2020年古樹城維項目的前期踏勘工作時,工作人員發現古樹的長勢岌岌可危。
市區兩級古樹管理部門第一時間向建設單位發放整改函要求,同時立即開展技措實施,建立古樹保護圍欄。整改後,這裡的面貌大相逕庭,「老破小」一躍成為「經適房」,嶄新的保護欄杆、可以促進古樹生長的地被植物、平整的緩坡......三株櫸樹經過修剪也顯得越發精神奕奕,樹身的創口被進行了妥善處理,保護區內換上了營養土,從根本上改善它們的生長環境。
綠容君碎碎念:
百日植樹抽獎活動火熱進行中,每天參與活動,不僅可以獲得獎品,還有機會認養一棵樹哦。
素材來源:市綠化管理指導站
歷史閱讀 即點即讀
《》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有「鋼鐵俠」保護、"老破小"到「經適房」......扒一扒滬上古樹名木的趣聞》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