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讀者們的強烈要求,更新一下久違的西遊記。
大家看西遊記,普遍會有一個認識,那就是師徒四人一路遇上的妖精中,有背景的都沒事兒,沒背景的都被打死了。
其實,這裡面還是有一些誤解的。
譬如這一路上,背景最強的妖精之一,太上老君麾下的金角銀角大王,就曾被孫悟空用紫金紅葫蘆化成了一灘水。
而且,悟空八戒等人,跟金角銀角惡鬥了數場,見識到了他們的寶物,非常清楚他們是天庭一哥太上老君的人,但即使如此,他們在收拾金角銀角的時候也毫不留情面,親戚和小怪全殺,洞也一把火全燒了。
只不過,太上老君事後來向師徒一行討要寶物後,直接動用他強勁的功力,把金角銀角從葫蘆中的一灘水中復活罷了。
金角銀角只是其中一個影子,如果大家西遊記讀得仔細的話,就會發現,唐僧師徒這組一個正式工加上幾個臨時工組成的「飛檢」團隊,一路之上是不怕去掀桌子的,是不怕得罪人的。
甚至,天庭各方都非常希望他們去掀桌子,經常有什麼山神土地給孫悟空洩漏一些關鍵的消息,甚至引導他們的行動。
而一路上逐步明白了這個道理的孫悟空,中後期也喜歡到處挑事兒,例如車遲國的虎鹿羊大仙根本沒招惹取經團隊,但卻被孫猴子故意激怒,然後被一鍋端了。
因此,很多小說後期我們不理解的孫猴子行為,其實,不過是他以此來給自己增加「功果」,以及跟天庭諸仙交易的籌碼罷了。
那麼問題回來了,金角銀角為啥能夠成為西遊記中唯一被孫悟空打死之後,又被復活的妖精呢?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亂說話。
那個一答應,就抓人的紫金紅葫蘆是不隔音的,小說中寫過,孫猴子在被裝進紫金紅葫蘆中的時候,葫蘆內外是能夠相互聽到聲音的。
但是,銀角金角先後被抓了進去,他倆強忍著被化成了一灘水,沒有向孫猴子求饒,沒有說「我老闆是太上老君」,也沒有用老君的名字嚇唬他們。
因此,這就給了太上老君很大的迴旋餘地。
金角銀角被抓後,老君撈人的時候,就跟孫悟空說了兩個完全相悖的故事。
一個是金角銀角私下跑出來的,老君自己並不知情。另一個是金角銀角是觀音問老君借,考驗師徒西去的真心。
老君道:「葫蘆是我盛丹的,淨瓶是我盛水的,寶劍是我煉魔的,扇子是我搧火的,繩子是我一根勒袍的帶。 那兩個怪:一個是我看金爐的童子,一個是我看銀爐的童子,只因他偷了我的寶貝,走下界來,正無覓處,卻是你今拿住,得了功績。」大聖道:「你這老官兒,著實無禮,縱放家屬為邪,該問個鈐束不嚴的罪名。」老君道:「不幹我事,不可錯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薩問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託化妖魔,看你師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西遊記 第35章
果然是開天闢地的老君,一秒就能把前面說的話都否定,然後編出一個新的理由,逼著孫猴子放人。
而這段劇情,跟《戰爭之王》大結局類似,一個非常高級別的神秘官員,也是編個理由,就把罪惡滔天的男主角給放了。
就跟《戰爭之王》電影裡面,凱奇每次被抓時,啥都不會多說,只會一邊銷毀證據一邊等待救援那樣。
金角銀角要做的很簡單,就是在太上老君來救他們之前,不該說的堅決不能說,不該承認的堅決也不能承認。
甚至就算孫悟空和豬八戒都知道他倆是太上老君授意來的,他們也不能表露出來他們的作案動機,老老實實的在葫蘆裡面閉嘴就好。
因為,他們想要活命,不可能靠自己,唯一的機會,就是太上老君。
而為了創造救命的機會,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自作主張,不要搞得盡人皆知,不要牽連上老闆,否則神仙也救不了。
就像太上老君為了救他倆,先是偷偷把孫悟空單獨叫了出去,上到萬裡雲霄去說話。
因為取經的人可不止唐僧師徒五人,天庭和佛教還安排了四值功曹、五方揭諦和六兵六甲護教珈藍,共計39人的輔助監督團隊在身邊。
對於太上老君來說,撈人的時候,每多一個人知道細節,付出的成本都會幾何級的增加。
因此,老君選擇了當事人孫悟空這個突破口,一對一的溝通。
而且,當孫悟空不吃老君「管教不嚴」這一套說辭的時候,太上老君馬上就把前面說的話全部推翻,說這哥倆是孫悟空頂頭上司觀音安排的,一下子就把孫悟空憋住了,不管信不信,都只能選擇相信。
畢竟,觀音有緊箍咒,是能治得住孫悟空的。
再加上老君也向悟空表態了,其他打死的妖怪,已然算入師徒五人的「功果」,取經一行人的利益都不受損失,於是,糊弄了孫猴子,金角銀角這事兒就這麼糊弄了過去。
回頭,老君只要跟觀音菩薩再對一下說辭,大家暗地裡交易勾兌一番,也就完事兒了。
但是,如果在老君出手相救之前,金角銀角或者他們的乾娘把不該說的都說了,那麼金角銀角別管以前給老君煉了多少金銀,老君都不會救他們。
因為白手套本身的用途,就是隔離,一旦被染髒了,就必然要被拋棄,大佬是不會為一個已經破損的手套而付出巨額的代價。
而金角銀角,就是太上老君安排在凡間的白手套之一。
譬如金角銀角從老君那拿的五個寶貝,都是按照五行排序的,紫金紅葫蘆是木屬性,羊脂玉淨瓶是水屬性,七星劍是金屬性,芭蕉扇是火屬性,老君道家腰帶的黃色幌金繩則是土屬性。
金角銀角的武力也許並不是那麼出類拔萃,但老君給的寶貝交錯用起來,幾乎可以吊打所有的一流高手,輕鬆多次擒拿悟空悟能悟淨三兄弟。
更不要說,金角銀角下界之後,就開始了走群眾路線,又是拜乾娘又是拜幹舅舅,甚至還把附近的山神土地都控制了起來,為他們所用。
很顯然,金角銀角是奉老君之命在這裡紮根發展勢力的,給天庭的老君供金供銀。
而類似的故事,在整個取西經的路上,都是非常普遍的,道家和佛家的大佬們,都有在凡間的利益代理人,而取經的團隊,不過是規則之下,讓各方有機會藉機洗牌罷了。
取經團隊把代理人掀翻了,那麼大佬也得認賭服輸,私下做交易撈人,同樣,代理人如果牛逼,譬如後來老君騎的青牛把取經團隊都掀翻了,那麼如來也得暗地裡拿著金子來贖人。
這就是西遊世界運行的規律。
作為小怪而言,金角銀角就是典範,在大佬們博弈的過程中,一方面硬撐著,儘可能給老闆們留足夠的交易時間,另一方面少犯錯誤,降低老闆們救他們的成本。
只有這樣,才讓太上老君願意為了他們,在桌子下面,跟其他的大佬們做一輪交易,給金角銀角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
這就像我在系列開篇文章說的那樣,一部偉大的作品,從來不是他的諷刺有多犀利或者故事有多新奇,而是他所描繪的故事內核,總在以不同的形式反覆上演。
只不過,這本中國婦孺皆知的小說,有人讀懂了內核,有人卻把他當作神話故事,只看到了「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