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詩人李白可謂是無人知曉,隨便找個人就能說出幾句他的詩來,他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尊為詩仙。「且樂生前一杯酒,身後何須千載?」正如這首詩所寫,縱觀李白一生,始終寄情於山水之間,踏遍山河,交遊天下豪傑。
李白酷愛旅遊,喝酒,很會享受生活,無論走到哪裡,都揮霍無度。更加不可思議的是,他沒有做過任何生意,也沒有認識過任何行業,卻總是「千金散盡還復來」,他每天都遊山玩水,寫詩喝酒,交朋友,也沒有一個固定的職業。那他喝酒的錢是從哪裡來的?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李白揮霍的那些錢,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神龍元年,李白五歲,發蒙讀書始於年號,《上安州裴長史書》記載李白五歲誦六甲,《六甲》可理解為唐朝初學讀經的教材。從中可以看出李白至少生活在一個條件較好的家庭裡。因此才讓李白養成了不拘小節,豪爽大度的性格,他才有錢,有氣魄到處遊蕩。
除家中有錢外,李白可以四處走動,「無事可做」也不缺食物和飲料,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娶了一個有錢的妻子。李白一生有四次婚變,第一次婚變對其財務狀況影響最大。在許氏的後面是一個龐大而富足的許氏家族,是一個富有而有尊嚴的家族。因此李白自然而然地在遊山玩水之路上有了充足的資金支持。
並且李白週遊天下,朋友自然也滿天下,聲名越來越大,一首詩難求,許多人想請不來。李白出了名以後,基本不用花錢,自有人替他花錢。當時的皇帝們都很樂意與之交情,何況其他人呢,李白到過別人的地盤,吃過飯等等,本地人總不會讓李白自掏腰包吧。
這說明在李白的一生中,或者是有家族的支持,或者是有朋友的幫助,或者是有皇帝的賞賜,除了極少數的情況,其實沒有什麼真正缺錢的。在一位詩人看來,衣食無憂的背景卻讓他可以放飛心靈,享受生活,從而創造出無數令人難以置信的名篇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