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風南風窗
作者 | 李淳風
吳家溝,林壑優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重陽祭祀,典禮場所四面被弧形高山緊密環繞,人在其中,猶如置身一個天然巨井。
莊嚴的古典祭儀,依序展開。
這一祭,宣告郎酒投資50億元、歷時8年打造、年產2萬噸醬香白酒的吳家溝生態釀酒區,正式投產。加上原有的3萬噸產能,郎酒每年的醬香白酒產能達到5萬噸。
吳家溝生態釀酒區——郎酒百年發展史上的關鍵工程,成就了百年郎酒歷史性規模跨越
2萬噸,不管是勾調、灌裝成紅花郎或青花郎,價值都超過百億元。因此,「再造一個百億醬香郎酒」,顯非虛言。
然而,如果就此以為,一年之後,2萬噸新酒釀成,郎酒就會進行大規模市場擴張,那恐怕就誤解了郎酒。
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是個戰略家。戰略的意思是,為了通往最終目標,可以前進,可以退卻,可以直行,可以迂迴,可以果斷,可以堅忍,不以一時之得失,作為成敗的衡量標準。
如果不能洞悉整體戰略,而孤立、片面地看待某一策略階段,都會經由正確的邏輯,通往錯誤的答案。
投資百億建設郎酒莊園,是不是為了發展旅遊,獲取服務收入?
歷時8年建成吳家溝生態釀酒區,增加2萬噸產能,是不是為了通過傾銷佔領份額,迅速做大市場規模?
議論紛紜。邏輯合理,但不得要領,原因就在於,論者不知郎酒的戰略意圖。
01
真正的汪俊林
「8年來,我上百次站在吳家溝的土地上,滿懷希望,期盼今天的到來。我今天站在這裡,心情激動而複雜……8年的青春耗在了吳家溝,8年的心血流在了吳家溝,8年的眼淚流在了心裡。」
這是在吳家溝投產當天,汪俊林在講話中的真情道白。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幾乎任何時候都是冷靜理性的,很少有感性表達。這一次也就只有這幾句,後面馬上就轉入了對各方支持與幫助的致謝。
為什麼此時的汪俊林會有這樣的表現?顯然是長時間的戰略隱忍,在特定節點無法完全壓制的結果。
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
戰略家著眼長遠的、最終的勝利,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每邁一步都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他必須默默承受,堅定不移地推進。但在某個階段性勝利的關鍵節點,也可能表現出一種自我告解式的流露。
「上百次」「滿懷希望」「期盼今天」「心情激動而複雜」「眼淚流在心裡」……這不是在宣告勝利,而是在自我激勵,因為「革命尚未成功」。
從他對9個類別的人士的致謝當中,還可以發現一點微妙的細節。
對政府領導、行業協會領導、各級媒體、專家團隊、經銷商、消費者、施工單位,都只是「感謝+主語」這樣的簡單組合,而對公司領導的感謝,則提及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與我同行」。
「任何情況」,當然包括不理解的情況。「同行」,主要是執行。
不必專門求證,也能從邏輯上推斷,這份只有1300字的講話稿是汪俊林自己寫的。
因為任何秘書,都不會自作主張給領導寫「眼淚流在心裡」這樣的句子,也不會替領導寫下「感謝家人和親人的關愛和理解」這樣的內容,這些,只有領導自己能知道,能感受。
這份講稿裡,隱藏著一個真正的汪俊林,一個革命性的汪俊林。「革命與重塑」,這是他今年經常提到的詞組。
他在對郎酒進行一場怎樣的革命呢?
02
汪俊林的白酒革命
首先我們可以斷定的是,他的目標肯定不是在短期之內進行收入規模和市場份額的擴張。
吳家溝每年為郎酒增加2萬噸醬香產能,只是生產規模的擴張。
醬香白酒,產能擴大,並不必然意味著向市場進行產品放量。因為從產能到市場,還需要一個儲存期。像茅臺、郎酒這樣的高端醬香白酒,儲存期至少5年。
那麼,能不能按照醬香白酒的生產規律,把產品放量期順延到5年之後呢?
也不能。
因為雖然高質量的醬香酒總體來說是稀缺的,市場需求巨大,但這裡還有一個企業主觀意願問題—它願不願意全賣?
有產品,有人要,還不願意賣,這違背市場邏輯,對不對?這就是我們在開頭所說的,邏輯正確,但可能結論錯誤。
釀酒工業也是製造業,釀酒企業也是市場主體,一般情況下,製造業企業,在市場條件下,只要不受政治幹擾(比如被強迫斷供華為),一定會希望把產能和需求完全銜接起來,能生產多少就賣出去多少,這是由理性經濟人屬性決定的。
但高端醬香型白酒不一樣。區別於一般的製造產品,它沒有過期、過時和技術更新換代導致的產品代差的憂慮,相反,時間越長,價值越高。
因此,產品「積壓」,非但不會造成產品報廢、財富滅失,反而還會帶來自然增值。企業如果能確保一定的收入規模,支持正常運轉,承受得住倉儲壓力,只要市場趨勢不發生劇烈動蕩,那麼它在長遠的未來,身價將倍數增長。
最大的變數是市場趨勢,下面就來考察這個關鍵變量。
醬香白酒的市場趨勢如何呢?呈現為幾個特點。
一、醬香型白酒以4%左右的市場消費量,創造了40%以上的白酒行業利潤。
二、醬香型白酒行業內部,呈現出「一超多強」的格局,「一超」是茅臺,而郎酒緊隨其後,是「多強」中的第一名。
三、2020年,中國將消滅絕對貧困,美好生活成為一種共同願景;中國的中產階層人數逼近4億人,消費升級趨勢還在持續。
綜合以上特點,我們就能理解,高端醬香型白酒如果有條件進行更長時間的儲存,那麼如果它們不願意能賣盡賣,也是符合經濟理性的。
所有正確的企業戰略,都在長遠視域下符合經濟理性,郎酒的戰略同樣如此。它把「品質、品牌、品味」作為戰略描述,事實上已經清晰地透露了它的意圖—以時間換品質,積小勝為大勝。
那麼,是不是只要是大型、高端醬酒企業,都可以採取或者仿效這一戰略呢?
不是,這取決於幾個因素。
一是企業屬性。
國有企業往往受政績驅動、決策機制等限制,很難通過長時間大量投資而不見回報的方式,來給未來打基礎。
郎酒是大企業,而且是民營企業,它不受政績束縛,決策機制靈活。
二是盈利能力。
當下的經營狀況,以及與之相應的盈利能力,必須能夠支持一系列不以短期盈利為目標的計劃的實施。許多酒企,大則大矣,但財務狀況並不樂觀,沒有條件進行著眼未來的大手筆投入。
而郎酒,目前穩居醬酒行業第二,汪俊林也在多個場合表示,郎酒不缺錢。
三是企業家胸懷。如果企業家胸懷足夠寬廣,有強大的意志力和決斷力,那麼事實上可以部分抵消企業屬性的影響,所以第一點並非決定性的因素。
汪俊林,就是一個具有強大的意志力和決斷力的企業家,不為一時的得失所困擾,堅定地奔向他設想中的那個要用來留給未來中國的郎酒。
未來的圖景,就是他白酒革命的目標。他總是溫聲細語,但這一點顯然不可商量。
03
怎麼做
回到吳家溝。
50億的投資,年產2萬噸醬酒的新增產能,的確驚人。然而正如前面的分析,汪俊林的意圖,不在於短期內進行收入規模和市場份額的擴張,而在於增強儲藏能力。
何以見得呢?
有一道數學題,每個人都很熟悉。有一個水池,一個龍頭進水,一個龍頭出水,徑流量不同,要用多長時間才能放幹或者注滿水池?
如果把儲藏能力看作這個水池,那麼產能就是進水龍頭,而市場份額就是出水龍頭。吳家溝新增2萬噸產能,進水徑流劇增,但出水徑流卻被控制。
醬香郎酒的銷售是控量的,汪俊林早已宣布,2020年郎酒醬香酒限量1萬噸,以後每年只增加1000噸。
郎酒獨特釀造技藝
回到那道數學題,每年新增了2萬噸,出去只有1萬多噸,池子很快就會裝滿。
這意味著,郎酒必須不斷地把池子的體積加大—把酒存起來。
關於控制銷量,汪俊林還有更細節的表達:「紅花郎總量原則上不新增,新增1000噸用於青花郎和紅運郎。」
熟悉郎酒產品譜系的人們馬上就能反應過來,如此安排,目的是把醬香基酒,更大比例地用在更加高端的產品上。
也就是說,同樣是這些酒,郎酒正試圖有計劃地提高它的品質,滋養它的價值。而要把基酒用於更高端的產品,唯一的辦法就是延長它的儲存時間。
存新酒,賣老酒,這是郎酒的產售原則。
這就解釋了不計代價地存酒的動機:在原酒品質保持不變,甚至在科技輔助下逐年略有提高的基礎上,儲存的時間越長,基酒的品質就越好,價值就越高。
不急於進行市場擴張,而要用「時間+科技」的方式來提高酒的品質。如果這真的是郎酒的目的,那麼邏輯上,它就會大幅增強儲存能力,改善酒體陳化老熟的環境。
有沒有事實證據呢?
這幾年,我每隔半年左右就會去一次郎酒,看到的是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10年裡,郎酒最大的手筆不是50億的吳家溝,而是200億元的郎酒莊園。郎酒莊園這一計劃,把一個雜亂無章的二郎鎮,變成了一個宏偉而優美的白酒愛好者朝聖之地。
山川形勝、建築恢弘都不談,這200億元,最重要的作用是建造了仁和洞、金樽堡、十裡香廣場和千憶回香谷,每一個都氣勢磅礴,令人咋舌。這些,都是藏酒之所,各自承擔著不同階段的酒體陳化老熟功能。
這樣結合起來一思考,你就會發現,邏輯上通暢了,一個個計劃,一項項創舉,彼此之間並不孤立,而是在一種戰略線索的串聯下融為一體的。
我們不需要自己有戰略思維能力,只需要有理解戰略思維的能力,就能看懂郎酒,看懂汪俊林在做什麼。
04
未來氣象
汪俊林總是很謙虛,他經常引用專家的話說,茅臺價格這麼高,是因為我們這些醬香酒生產企業未能為它分擔壓力,我們應該感到慚愧。
這既是真心話,也是商業宣言。
過去七八年間,飛天茅臺酒的價格已經從最低谷的不到千元,升至當下的3000元上下,這是茅臺酒本身的稀缺性所致。
茅臺酒的價格越高,並不代表它對其它醬香名酒形成了碾壓態勢,相反,它恰恰給它們創造了廣闊空間。因為稀缺需要替代,有的醬香名酒可以去填補價格落差形成的那一段空白帶。
有能力和資格去填補的企業,一隻手就可以數清楚,郎酒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其實坦白講,郎酒可能是唯一。
從仁懷到二郎,醬酒產地49公裡黃金河道,產能幾乎已經沒有擴容空間,所以許多有積澱的醬酒生產企業,都被自然資源所限制了。而郎酒開闢的吳家溝生態釀酒區,一下子就增加了2萬噸產能,這對醬酒行業,無疑是一顆核彈。
醬酒企業,如果全年產能能夠達到3000噸,就是大企業了。郎酒,現在是5萬噸,已經逼近茅臺。
不了解醬酒的人,無法理解產能與品質之間的關係。一般來說,製造企業如果過快擴張產能,往往會帶來產品質量下降的擔憂。但今天的醬酒行業,產能與品質之間,幾乎是正比關係,產能越大,品質越好。
為什麼呢?
當然,有一個前提,就是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不出問題,一般來說,大企業都能很輕易地實現標準化生產。
那麼,產能擴大,就意味著高質量的基酒存量豐富,只要假以時日,這些基酒都會變成好酒、美酒。
這就是醬酒行業的獨特之處。它和一般產品的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小的規律不一樣,反而跟金融產品有更相似的特徵,那就是,價格越低,越被市場嫌棄,價格越高,反而越受追捧。
它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金融屬性,但不是金融產品,而是實體產品。所以,它的價格,以及決定價格的價值,是有物質依託的。這個物質依託,就是時間更長的基酒。
現在,青花郎的基酒已經達到7年。
可以預計,接下來汪俊林還會把青花郎的基酒儲存時間繼續延長—正如我們前面小結過的,郎酒的戰略意圖,是以時間換品質,積小勝為大勝。
郎酒莊園吳家溝生態釀酒區
如果在市場認知裡,同樣年份的基酒的質量,我不如你,那我可以用更長酒齡的基酒,來與你比肩,達到同樣的甚至更高的銷售價格。青雲郎、紅運郎都是具有這種競爭性格的產品,而現在,汪俊林正在讓青花郎趕上來。
對於高端醬香酒生產企業而言,時間就是品質,而汪俊林有的是時間,因為他有支持時間的條件。汪俊林的目標,是改變市場上傳統的品質認知,在人們的觀念裡,郎酒就是倚天屠龍。
吳家溝在2020年重陽節的驚豔現身,背後的邏輯我們已經理清楚了。還想多說一句,事實上我認為,寥寥可數的幾個頂級醬香名酒之間,其實幾乎沒有品質差別,只有風味差別。汪俊林盯住品質,對於郎酒自身發展而言,顯然是必要的,也是抓住了核心的。但我認為,這不是因為郎酒的品質與他者存在差距—儘管他自己總是很謙虛地承認這一點。
總有一些人,佳釀三千,獨愛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