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軍旗升起的地方,走出過包括朱德、陳毅、粟裕等在內的180多位將帥,創造過876次決戰決勝的輝煌戰績。從北伐戰爭時的「葉挺獨立團」到今天的陸軍第82集團軍某旅,部隊發展壯大的歷程,濃縮著一部人民軍隊的崢嶸軍史:南昌起義打響武裝革命第一槍,成為我黨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裝;參加古田會議,見證我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偉大實踐;強渡烏江、飛奪瀘定橋、奇襲臘子口,長徵路上勇當「開路先鋒」;參加平型關戰役,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血戰劉老莊,創造「我軍指戰員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解放戰爭時期,從東北松花江打到海南萬泉河,南徵北戰八千裡,橫掃千軍如卷席;新時期,他們是全軍第一批輕型機械化步兵團,參加全軍首次涉外軍事演習、首次中俄聯合軍事演習,參加九八抗洪、汶川抗震救災、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歡慶黨的十九大」特刊——
慶盛會·來自一線部隊的報導
部隊名片
這裡是軍旗升起的地方,走出過包括朱德、陳毅、粟裕等在內的180多位將帥,創造過876次決戰決勝的輝煌戰績。從北伐戰爭時的「葉挺獨立團」到今天的陸軍第82集團軍某旅,部隊發展壯大的歷程,濃縮著一部人民軍隊的崢嶸軍史:南昌起義打響武裝革命第一槍,成為我黨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裝;參加古田會議,見證我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偉大實踐;強渡烏江、飛奪瀘定橋、奇襲臘子口,長徵路上勇當「開路先鋒」;參加平型關戰役,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血戰劉老莊,創造「我軍指戰員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解放戰爭時期,從東北松花江打到海南萬泉河,南徵北戰八千裡,橫掃千軍如卷席;新時期,他們是全軍第一批輕型機械化步兵團,參加全軍首次涉外軍事演習、首次中俄聯合軍事演習,參加九八抗洪、汶川抗震救災、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
從「葉挺獨立團」到陸軍第八十二集團軍某旅,獵獵軍旗下,官兵們對黨說——
聽黨指揮就永遠能打勝仗
■解放軍報記者 周遠 通訊員 王龍剛 楊生昭
聽黨指揮,強軍路上不迷航
坐在電視機前收看十九大開幕直播後,陸軍第82集團軍某旅許多官兵想起了2013年3月11日這個日子。這一天,習主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鮮明提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
「聽黨指揮,既是強軍目標的目標要求,又是其順利實現的必備條件。只有聽黨指揮,我們才能做到強軍路上不迷航!」聽完報告與連隊官兵交流時,該旅「劉老莊連」指導員王裡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穿過歷史硝煙,從「葉挺獨立團」誕生的第一天起,這支部隊的血脈裡就奔湧著聽黨指揮的基因。
1926 年元旦,中共中央和廣東區委宣布,以孫中山組建的「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為基礎、以共產黨員為骨幹、以共產黨員葉挺為團長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正式成立。「葉挺獨立團」由此成為中國共產黨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裝。
國民革命戰爭初期,「葉挺獨立團」出師北伐,勇襲汀泗橋、大戰賀勝橋、攻克武昌城,榮膺「鐵軍」美譽。
在「葉挺獨立團」有這樣經久傳誦的兩句話:「黨在心,槍在手,鐵軍鐵心跟黨走」,另一句是「戰旗永隨黨旗飄,鐵軍鐵心跟黨走」。建軍以來,「鐵軍」南徵北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越打越大,越打越強,最根本的就是聽黨話跟黨走。
軍旗永向黨,軍魂聚軍心。十八大以來,這支建立初期就緊緊跟隨中國共產黨的「鐵軍」,在新時期傳承鐵心跟黨走的忠誠基因,強化舉旗鑄魂的政治自覺,確保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
今年6月的一天,「鐵軍」官兵在某高鐵站站臺整齊列隊,整裝待發。他們頭頂鋼盔、手握鋼槍、腳踏戰靴,眼神堅定、步履鏗鏘,駐地老百姓紛紛猜測「部隊又出去訓練了」。其實,這支部隊踏上的是移防之路,官兵們以戰鬥的姿態離開熟悉的駐地。
這是「鐵軍」官兵們又一次無聲的宣誓:以雷厲風行的作風,把對黨忠誠寫在投身改革強軍的行動上。回憶當時的場景,合成一營一連指導員竇明春感慨地說:「不是不留戀,而是我們一直有聽黨話、跟黨走的優良傳統,明白部隊移防是改革強軍的關鍵一步。」
聽黨指揮,強軍路上有力量
「十八大以來,國家各項建設為什麼能在國際形勢錯綜複雜的情況下,取得這麼多輝煌成績?」10月18日,該旅第一時間通過政工網、微信公眾號等載體組織官兵認真學習十九大報告,還組織大家討論交流。
「我們只有聽黨話、跟黨走,富國強軍才能有攻堅克難的不竭動力!」該旅宣傳科幹事張良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大事記》,亮出了自己的觀點,還講述了一段歷史。
1935年,紅軍在前往川西的路上遇到了大麻煩——天險大渡河橫亙在面前。該旅前身、紅一方面軍1軍團2師 4團,一晝夜行軍120公裡到達瀘定橋,2連組成22名突擊隊員,背插馬刀,攜帶短槍,迎著槍林彈雨向對岸發起衝擊。3連在連長王友才的帶領下,扛著木板,緊隨突擊隊身後鋪設橋板。最終,紅四團順利奪佔瀘定橋,成功打通了中央紅軍北上的通道。
「大家想一想,頭頂是呼嘯的子彈,身下是咆哮的江水,革命前輩當時一往無前的勇氣從何而來?我認為來自聽黨指揮的無限忠誠,黨交給的任務一定要不講條件堅決完成!」張良的精彩講述贏得了官兵們的「手動點讚」。
「強渡烏江模範連」「飛奪瀘定橋連」「奇襲臘子口連」「劉老莊連」「夜老虎連」……旅領導介紹,旅裡有許多紅軍連隊,重大節日吃傳統飯、執行任務打榮譽旗、外訓演習建流動史館等已成為不成文的規定,聽黨指揮、攻堅克難、克敵制勝的紅色基因得到了有序傳承。
在這次國防和軍隊改革中,該旅移防後又遇到了挑戰:部隊裝備大幅更新,新裝備訓練面臨著缺教材、缺人才、缺經驗的難題。
聽黨指揮,強軍路上有力量。「再難能有強渡烏江難?再難能有飛奪瀘定橋難?革命前輩靠著聽黨指揮、絕對忠誠,戰勝了那麼多艱難險阻,眼前這點困難算什麼?」面對轉型建設難題,該旅黨委帶領官兵重溫旅史、學習習主席強軍思想,讓官兵們堅信:只要懷著對黨的絕對忠誠之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聽黨指揮,強軍路上見擔當
聆聽十九大報告後,指導員穆成磊組織新戰士結合習主席寫給南開大學 8名新入伍大學生的回信展開討論。一名新兵站起來問:「指導員,我們來到部隊聽到最多的就是聽黨指揮,究竟如何做到堅決聽黨指揮?」穆成磊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講起了「抗震救災英雄戰士」武文斌的故事。
2008年「5·12」汶川地震發生後,「鐵軍」官兵趕赴災區抗震救災。當時,正在休假的武文斌得知消息後,主動請纓,坐火車衝到第一線,不分晝夜地奮戰一個月後,終因勞累過度壯烈犧牲。
「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壯舉,沒有振聾發聵的豪言壯語,一名普通士兵的離去讓都江堰數十萬群眾自發前來悼念……」這一刻,俱樂部裡鴉雀無聲。對於如何堅決做到聽黨指揮,相信新戰士們此時有了更深的理解。
聽黨指揮,強軍路上見擔當。1943年春,為掩護黨政機關和人民群眾安全轉移,82名勇士與數倍於己的日偽軍在江蘇淮陰劉老莊村激戰一晝夜,全部壯烈犧牲,被朱德總司令譽為「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1998年,該連在長江洪水中連夜修復大堤……
聽黨指揮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尤其是在涉及切身利益的問題面前,能夠做到對黨負責、為組織分憂,本身就是聽黨指揮。
「20多年以來,榮立個人三等功4次,8次轉換崗位……」在「我身邊的強軍達人」故事會上,該旅作戰支援營營長趙革成強軍路上勇擔當的故事贏得陣陣掌聲。今年,隨著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入推進,「葉挺獨立團」近半數幹部骨幹轉崗分流,但無一人講價錢、提條件,全都服從組織安排。
今日「鐵軍」還姓鐵。對黨忠誠、聽黨指揮,已成為一種品性,融入「鐵軍」血液中。十九大報告描繪了國家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相信這支英雄的部隊在建設現代化陸軍的新徵程上必能繼續當先鋒、打頭陣!
連線
軍旗永隨黨旗飄
■第82集團軍某旅政委 林官亮
在雲南迪慶和四川甘孜之間有個叫香格裡拉的地方,要走過這段路,需要翻越十幾座4000多米高的雪山。歷史上,紅軍是靠雙腳翻過香格裡拉的隊伍,因為他們有堅定的信仰做支撐。對我們軍人而言,這個信仰就是鐵心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和黨指向哪裡就打向哪裡的行動自覺。
人民軍隊黨締造,軍旗永隨黨旗飄。在坎坷曲折的歷程中,人民軍隊沒有被窮兇極惡的敵人打垮,沒有被心懷不軌的反動派策反,沒能被陰謀篡權的野心家拉走,制勝密碼、「定海神針」就是始終聽黨指揮。
新形勢下,雖然血火生死的直接考驗少了,但意識形態領域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一刻也沒有停止,各種敵對勢力加緊對我滲透破壞,網絡上各種噪音雜音日益增多,妄圖使我軍紅色基因稀釋、傳統「鈣質」流失。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鼓舞人心,催人奮進。藍圖已經繪就,催徵戰鼓已經擂響。這就要求我們在聽黨指揮、履行使命上必須更加清醒自覺,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和政治警覺,站穩政治立場,築牢精神支柱。無論內外環境怎麼變化、戰爭形態怎麼演變、軍隊組織結構怎麼調整,人民軍隊都要始終置於黨的絕對領導之下,始終聽從黨的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