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魂工程」凝聚正能量
——貴陽市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啟示錄(一)
在貴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公益宣傳廣告隨處可見,融入城市的景觀小品和雕塑,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貴陽,道德講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裡,道德楷模們講述文明故事,凝聚起一股向上的力量。
在貴陽,市民助人為樂、誠實守信、見義勇為,做傳遞文明的接力者,彰顯出一座城市的溫度。
……
文明如浩蕩春風,讓築城更加生機盎然。
2011年以來,貴陽市已經連續四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究竟是如何實現的?貴陽能給出的答案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馳而不息築牢精神高地,不斷激發向善基因,讓這座城市的底色愈加明亮。
貴陽市始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培育各類載體,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努力建設有溫度的道德高地和精神家園,形成人人參與、全民行動的道德自覺,推進城市文明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
深耕厚植文明沃土
凝聚發展精氣神
走向復興的民族,需要價值觀念的引領;砥礪奮進的徵程,需要精神力量的驅動。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繫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習近平總書記深沉的思考、精闢的論述,揭示了核心價值觀超越時空的坐標意義。
在物質文明飛速進步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日益突顯,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也是創建和鞏固提升文明城市的靈魂工程。
如何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成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貴陽市路徑明晰,「鑄魂工程」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
貴陽市著力在貫穿結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無所不在。
在貴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遍布大街小巷、公園廣場、商場車站、小區樓道,處處可見、處處可學。
「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幹實幹、後發趕超」,「知行合一、協力爭先」,分別是貴陽市民熟知的新時代貴州精神和貴陽城市精神。貴陽市將其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內容,融入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全過程。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做實價值觀教育,貴陽市堅持從娃娃抓起,持續深入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深化文化經典誦讀,開展「新時代好少年」評選表彰;通過主題班會、運動會、藝術節、道德講堂等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入腦入心。
仰望星空,有信仰才有力量。貴陽市強化價值引領,弘揚時代新風,在舉辦活動上聚焦發力,一系列立足基層、符合群眾需求、主題鮮明的文明實踐,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潤物無聲——
以「我參與、我共享、我快樂」為主題,大力開展文明城市應知應會知識進社區(小區)、進鄉鎮、進窗口、進校園、進家庭等宣傳活動。
開設「文明隨手拍」「我為文明貴陽代言」等網絡話題33個,超過200萬人參與討論,有效推動網絡文明傳播。
貴陽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裡鄉親宣講團」開展宣講活動近5000場,受眾20多萬人次;全市共建有道德講堂2420個,道德講堂活動的觸角延伸到鄉村。
在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重大節日,全市各地舉辦祭奠先烈、包粽子、中華經典誦讀等系列文化活動,增強了人民的愛國精神、家國意識。
……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需要始終堅持的浩大工程。貴陽市將文明的基因厚植於城市深處,文明的理念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市民。
堅定的價值自信,紮根築城大地。
榜樣模範引領帶動
弘揚時代新風尚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這是因為,榜樣散發著道德的光芒,照亮前進的道路,並以最真實的方式感動人心、震撼靈魂。
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廣大先進模範人物的示範引領下,400多萬貴陽兒女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為文明城市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
因視網膜色素變性導致雙目失明,卻用愛帶領孩子們一起擁抱光明的農村中學教師劉芳;30多年堅持在南明河、金鐘河、小車河等河流沿岸撿拾垃圾,只為守護碧水的雷月琴……近年來,貴陽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評選活動,一個個如劉芳、毛臘生、李海江、雷月琴、馬金濤一樣的普通人,成為人們爭相學習的模範和榜樣。
截至目前,貴陽共有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13人、貴州省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49人、貴陽市道德模範197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一座城市裡,如果能為善行「保溫」,就能不斷在全社會形成強大的正能量。在這方面,貴陽已有了優質的土壤,這些「平民英雄」正發揮著「蒲公英效應」,隨風飄揚、落地生根,成為城市文明的領航人。
我們還看到,貴陽大力弘揚愛國愛家傳統美德,以文明家庭推薦宣傳活動為載體,不斷提升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2019年和2020年,兩屆近200個文明家庭湧現出來,成為全市家庭學習的好榜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廣泛宣傳道德模範的先進事跡,弘揚道德模範的高尚品格,引導人們向道德模範學習,爭做崇高道德的踐行者、文明風尚的維護者、美好生活的創造者。
牢記總書記的指示,貴陽不斷創新宣傳形式,以現場交流會、巡講報告會、先進事跡巡演等為載體,大力宣傳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先進事跡,積極營造學習道德模範、崇敬道德模範、爭當道德模範的社會氛圍。
今年7月20日,2020年貴陽市道德模範·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典型巡講活動舉行,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彭文軍現場分享自己的故事。彭文軍是開陽縣一名駕駛員,專跑花梨鎮到貴陽市的客運線路,12年來他義務送村裡小學生上學,無論颳風下雨,從不間斷。當地村民稱這輛客車為「義務校車」。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做細微的事,但是我們要發揮一個榜樣的力量,帶動身邊人。」話音剛落,現場響起熱烈掌聲,助人為樂的火花已在大家心中閃耀。
今年以來,2020年貴陽市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文明家庭先進事跡巡演活動赴基層開展10場,參與群眾超20萬人次。
道德,如一座燈塔,凝聚人性光輝;楷模,是一座標杆,指引我們前行。用身邊好人的嘉言懿行垂範鄉裡,用道德楷模的善行義舉傳遞弘揚社會正能量,貴陽市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
凡人善舉傳遞溫情
文明接力不停歇
文明之於一座城,是繁榮昌盛、和諧美麗;文明之於一個人,是舉手投足、一言一一座真正文明的城市,不只有道德群星引領文明「風向標」,更有無數凡人善舉傳遞溫情。
在黔靈山公園正門外約100米處的人行道上,擺放了10張凳子,方便過往行人落座歇息,夏天還會放上遮陽傘。這些凳子是68歲的市民楊顯詩擺放的。13年來,她和老伴早上6點就會把凳子搬出來放好,晚上又將凳子搬回去。
「這只是舉手之勞,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在楊顯詩看來,「愛心凳」不僅方便了行人,也成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小小凳子,折射出貴陽人的內心大愛。這種溫暖人心的愛心之舉,在貴陽無處不在——
2017年8月,廣東衛視《你會怎麼做》欄目播出了一期在貴陽攝製的節目。節目中一位喬裝成「背篼」(農民工)的演員在貴陽大街小巷的店鋪討水喝。攝像機隱藏在街對面,如實記錄下了貴陽人的做法: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拒絕「背篼」的請求,一位水果店店員送上了一瓶未開封的瓶裝水;一位羊肉粉店的女老闆送上了一碗熱米粉……貴陽人的做法,讓全國網友點讚,國內各媒體關於這條新聞的點擊量超過3000萬次。
疫情防控期間,觀山湖區下麥村村民徐禮紅看到值守人員每天吃麵包和方便麵充飢,就和兄弟姊妹等十多口人放棄休息,連續兩個多月為值守人員送去愛心午餐——熱騰騰的三菜一湯,直到村裡的卡點全部撤除。「把這個責任盡到,越做越開心。」徐禮紅說。
……
在貴陽,這樣的普通人的故事不勝枚舉,他們共同為貴陽的城市品格寫下了最真實、最生動的註腳。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轉化為貴陽人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這也更加有力地說明,築城大地有著深厚的人文精神土壤,正直、勇敢、善良已成為貴陽人的內在氣質。
文明花開滿園春,同心掬得滿庭芳。貴陽美,最美風景是文明。如今,更加堅定的主流價值、更加高揚的道德旗幟、更加清朗的社會風氣,聚合起400多萬貴陽兒女砥礪奮進的磅礴力量。
記者:金毛毛
編輯:劉慕軒
審籤:魏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