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到十月份,日本累計自殺人數已經達到17219,而日本新冠累計病亡人數截至到12月16日則為2589,也就是說日本自殺人數近七倍於肆虐全球的新冠大流行。
「自殺」的痼疾更是釀成了一起震驚全日的連環殺人案。
2017年10月,警員在調查一名失蹤女性時,來到了白石孝宏的公寓裡,然而警員們沒有想到,一起常規調查,居然會牽出一樁九連環的謀殺大案!
他們在這間公寓裡,找到了失蹤的女孩以及其他八具男女的被肢解後的屍體...
殘肢屍骸被堆積在一個個冷藏箱和密封箱內。
兇手就是看起來沒什麼危害性,甚至很脆弱有些斯文的白石孝宏。
白石孝宏在幾年前很窮,沒什麼能力又很懶惰,是一個典型的「失落青年」。
愛在推特上衝浪的白石孝宏很快就發現了一個來錢的路子。
在當時的推特上存在一個「一起自殺」的標籤,在這個標籤下是大量想要輕生,卻不願獨自赴死,還在猶豫的日本人。
東京自殺預防中心負責人井川徹就認為網際網路讓日本年輕人變得更糟糕了。
「以前一些人不願意一個人孤零零的去死,但網際網路改變了這一切,在獲得他人的情感共鳴後,自殺潛在傾向者將更容易克服自殺的心理障礙。」
推特的自殺相關標籤下,正是大量有著自殺傾向的年輕人。
但在這裡並不只有他們。
日本社會充滿彬彬有禮的儒家氣質,但在禮節客氣的背後同樣也充滿疏離,不過任何一個社會都有甘願付出,去幫助人們的好心人。
白石孝宏把自己偽裝成了一個試圖自殺,但卻還心存一絲生念的人設。
這種人設有兩種可以發展的方向,一種是引來善意的日本人,然後在交流中一步步的暗示自己需要幫助,最後達成現實接觸。
另一種則是可以跟真的有自殺念頭,卻缺少獨立自殺勇氣的日本人形成情感共鳴,然後以「共同赴死」為名,誘使對方到自己家來。
第一個被白石孝宏殺害的被害者,就是一位憐憫他的女性,這位日本女性帶著男朋友在公園裡跟他見面,為白石孝宏轉帳了約合三千五百美金的日元作為生活下去的費用,讓他因此有了一個體面的家。
但第一位被害者沒有想到,她為白石孝宏提供的錢,租下的房子,會成為終結她和她男朋友生命的噩夢。
根據檢方的指控,白石孝宏殺害的九人中,女性有八位,除了謀殺罪名以外,還犯有強暴的惡行。而唯一的一位男性,就是為白石孝宏提供了幫助的女性的男友。
在被警方逮捕後,白石孝宏一度狡辯聲稱,自己殺害的這些人,大部分都是他們要求自己幫助他們終結生命的。
而負責審判他的法官直木柳野則表示:「九名受害者中沒有一個人同意殺害,包括默許。」
白石孝宏最終在今年被判處死刑,而日本不僅是發達國家裡少數還存在死刑的國家,而且執行死刑的方式還非常的古老——採用的還是絞刑。
九連環的殺人、強暴惡行,像是自殺大國日本的惡業之報。
沒人願意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除非迫不得已。
2020年日本自殺者中,女性人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82.8%,而造成日本女性輕生人數大增的原因,也離不開新冠疫情。
日本文化上也歷來重男輕女,再加上育兒的原因,這就導致日本女性在職場上天花板極低,跟男性同樣的努力卻很難獲得升遷,哪怕不婚不育也只能做到職場的中層管理,便是極限。可一旦遭遇經濟危機,女性卻會首先被裁掉——在裁員中,女性數量往往會是男性的四倍。
而新冠大流行的到來,又極大的衝擊了女性就職較多甚至佔據優勢的服務業。
職場女性被新冠大流行衝擊,家庭主婦同樣也不能倖免於難,由於大流行的到來,很多日本男性職人在家的時間大為增加,家庭衝突同樣不可避免,而委曲求全的日本女性往往會因此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甚至會遭遇家暴——在疫情中,家暴案件增加其實是全球趨勢。
日本女性在家庭和職場中面對困境,日本男性也同樣不容易,只是相對來說好一些,可也極其有限。
因為,加班可不分男女。
2017年日本職人平均工作時間,每年高達2000小時——這不包括通勤、午餐和休息時間。
但加班不可怕,可怕的是職場氛圍。
有一種風氣叫做「領導不走我不走」,而這種在日本則已經風行於世,讓人不自覺的感到壓力山大,再加上「職場夜生活」的存在,「強迫式社交」更無形的加劇了職場一族的心理壓力——很多日本職人以此解壓,可也有不少職人無奈參加。
高壓的職場氛圍,只是自殺情緒的醞釀溫床。
真正點燃日本人自殺導火索的,往往是日本的「恥感文化」使然。
「羞恥於承認失敗,不如有尊嚴的死去」,日本社會中的「恥感文化」其實就是日本武士道「節氣」在現代文明中的延伸——日本人一旦遭遇重大心理挫折,譬如被領導當眾嚴厲批評,或者高齡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又無人照顧,乃至於只是長期失業,都會讓日本人感到「羞恥」,最終經過長期負面的心理積累後,產生極端行為。
而日本社會對自殺的高度寬容,也讓自殺行為缺少道德羈絆——在日本憲法中,就明確表示,只要個人行為不破壞公共福祉,那麼立法和行政機構就應該予以尊重。
所以「自殺」也就理所應當的被概括進了「個人的覺悟」的範疇之中,社會不會因為你輕擲生命,而責怪你放棄了家庭擔當。
事實上,如今的日本社會年輕人反而認為「將生命帶到這樣的一個日本社會,是對自己孩子的不負責」——生命還沒開始,就認為不該誕生,自然對於個人終結自己的生命,不會加以譴責。
對自殺的包容,釀成了日本的自殺之風,最終被如白石孝宏這樣的惡人窺覷到了作惡的機會,這也算是惡業的惡報了。
希望日本人早些覺悟吧,改變「自殺溫床」的社會職場高壓風氣,減少人們的生活壓力。
- END -
記得點讚!
還有轉發、評論、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