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一件事

2020-12-03 宗點思維

每天探討1件事情的根源,練習把問題看透徹!

1

2002年,那時我在縣城讀高二。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站在宿舍,望著窗外。

陰沉的天,習慣性的想家,想家裡媽媽的點點滴滴。

我初中時開始住校,一周回家一次,每個星期天的下午就是從家裡返校的時間,也是我的不舍時間。每次總想拖得再晚一些,在家裡多呆一會兒。

就算回到學校了,晚上的自習時間也忍不住兩眼發呆的繼續想家。從那時起,我就養成了每個星期天下午想家的習慣。

後來,高中到了縣城,一個月回家一次,但是每到星期天的下午,還是會習慣性的想家。

這一次,想得特別久一點,思緒漫遊著想了很多。後來想到媽媽給我講我小時候有3次差點死掉。

一次我在船上差點掉進長江,我媽從欄杆外把我接住了。

一次淹在了家裡正在修的豬圈的水池裡,被隔壁院子的一位爺爺救起。

小學二年級掉進學校後面的井裡,被恰好在旁邊的兩個高年級同學救起。一個女同學,一個男同學。

只有最後這一次,我有記憶。當時我最大的感覺是,原來在水裡面是發不出來聲音的。

我一掉下去的時候,就想起電視劇裡面的情節,立馬學著叫「救命」,但是嘴一張,卻發現怎麼好像發不出聲音。

那時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現在知道了,因為水壓的關係。可能因為年經小,所以稍微有點水壓,就覺得壓力好強。

我站在窗外默默地想著這些……人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於是我就想:既然老天讓我活下來,那麼這一輩子一定要做能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的事情!

想到這裡,嘴巴不自覺地小聲說出了口。

接著,我緊握了幾下拳頭,算是給自己鼓氣,結束了這次想家。

2

再後來,大學,07年畢業,開始工作,只上了3年班,我就辭職單幹了。

1年多後,我的月收入到了3-5萬。但是,做的都是些沒什麼可持續性的項目。有些就算有可持續性,我又覺得不夠陽光,所以,心裡還在不斷地尋找。

特別是,我心裡知道我做的那些項目與那個星期天下午我說過的那句話,一點也不沾邊。

到了2015年暑假,一天中午,毛俊程老師給電話我說過去吃午飯,有一個老闆過來,聊聊夏令營推廣的事情。

我去了。聊著聊著聊到了我們先做一個東西出來把孩子的爸媽們吸引住,只要留住了孩子的爸媽,那不管推廣夏令營,冬令營,還是什麼營,那不是分分鐘的事?!

那要提供什麼呢?

這要問家長們有什麼痛苦?

家長們都痛苦教育孩子。

於是我們想到了,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做個APP專門教家長教育孩子……然後,不一會兒,我呆住了……

我想起了自己說過的那句話……我發現這個與它完全沾邊!

我心裡出現了一個聲音,我知道我要做什麼了!!

但是,那時我單身,沒結婚,沒孩子,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於是接下來的一年,我一邊一本接一本地看著家庭教育的書籍,一邊默默地觀望。

3

到了2017年,那個想法越來越強,於是決定,做!

年後沒多久,我們就組了一個8人的小分隊,正式開始了。

看了一年的書,我腦袋裡有了一堆家庭教育的知識,但是,在那之前,我沒做過教育方面的事情,到底要怎樣去教家長去教育他的孩子??

這個功效要穿透兩層阻力,比起其他教育難了可不止一倍!

於是,接下來,我們的第一個工作,就是研究怎樣快速讓人學會一個知識?

我們相信等把這個問題弄清楚了,就能準確知道怎麼教了!

那時我們選了4個主題:表達、溝通、演講、情商,一個一個去研究怎樣做才能快速學會它們。

一開始,我找到一點訣竅,我們的小分隊熱情洋溢地開心進行著,但是一周下來就發現了難關。

原來,沒那麼簡單!

後來,是各種不順。詳細的不說了,本文的重點也不在這裡。

再然後,到了年底,我們終於弄清楚了怎樣快速讓人學會一個知識,但是,在半年多的前進過程中,我們卻發現了另一個問題:

很多很多家長都會為養孩子感到痛苦,但是,沒有幾個家長會想著要學習怎麼教育孩子。

很多家長寧願花大錢送孩子去各種培訓班,也不願意花點小錢自己認真學習下教育孩子的方法。

只有很少很少的家長會主動學習怎麼教育孩子。

而對於這些想學的家長,就算沒有我們去教他們,他們自己也能學得會。

對於家庭教育,家長們缺的不是知識,缺的是心態。

雖然這一兩年家庭教育的課程好像很火,但深入去觀察就會發現,很多是形式大於真實。

買課時很積極,但是用心學的人很少,學了之後認真去做的,更少。

還有個更要命的問題是,如果要學,必須得孩子爸媽兩個人都學,不然兩人教育觀念不一致,不但落實不了,搞不好還吵架。

這就更難了!

特別是我自己現在有了2個女兒1個兒子,又發現了一個新的現狀,不是很多家長不想學,而是迫於生活壓力,每天都焦慮地生活著,實在提不起心情去學,更控制不好心情去教。

於是又多了一句:對於家庭教育,家長們缺的不是知識,缺的是心情。

總的來說就是,我們在做一件絕大多數人都不需要的事情。

這就尷尬了!

一下失去了方向!

4

2018年春節後,還沒找到新的方向,去年消耗了一年,收入也開始出現問題,小分隊解散了,只剩下3個人。

接下來,整個2018年我們都在忙著解決收入,但是我個人一直對這件事情念念不忘。

沒有一心一意,收入也沒有解決得很好。到了年底,我對其他2人說到,我還是想去做教育方面的事情,然後,只剩下我1人。

1個人做,找不到人商量,思維會比較封閉,事情進展得很慢。還有,沒有新的收入,用著老本,焦慮也開始產生。

特別是,在焦慮的影響下,發現自己的能力極速下降。明明這些年還覺得自己很牛逼的,結果面對一次一次的做錯,一次一次的出不來理想的結果,原有的自信心一塊一塊的崩塌。

整個2019年,我都在高度焦慮的情緒中度過。

2020年開始好一些。雖然老本更少了,但是焦慮少了很多,因為有了一個比較可行的方向,於是感覺雞血又回來了一些。

但,還是很多次都出不來理想的結果!

身邊開始有聲音說,要不暫時別做這個,先做個其他事情,解決收入。

幾次之後,我內心也開始這樣想。於是拼命地看今日頭條,拼命地刷抖音,拼命地找有沒有合適做的項目。

但卻發現,除了與教育相關的事情,其他的事情我一點也提不起興趣。

也許有人會說,這兩年知識付費很火啊,也有很多人通過賣課賺了很多錢啊!怎麼你不學學他們的做法?

是啊,我也注意到了。我在之前「拼命」的時候就知道了,但是我也不想像他們那樣做!

因為……

2018年時我們研究清楚了「怎樣快速讓人學會一個知識」。我知道了能力的底層是什麼,我清楚知道人怎樣才能學會一個知識。

然後,我就發現,原來很多人是不懂得怎樣教人的!

教人,是個技術活,如果不是專業學過,一定是教不好人的!

特別是針對不動手只動腦的知識技能來說!

也就是說,很多人他自己可能的確是個牛人,但是他卻沒辦法教會別人成為牛人。

自己牛,和教到別人牛,是兩個獨立的能力!

這樣放眼一看,其實很多網課都沒什麼實際作用。

而我,不只是想自己賺錢,而是想讓學的人能收穫到真實的用處。

更進一步的是,我不只是想讓人學到某一個知識,我是想讓人整個地變好。那樣才符合我之前說過的那句話。

這才是我一開始的初衷,也是我現在一直的堅持!

如果只為賺錢,可能我壓根就不用經歷這些痛苦。

5

沒錢,又不知道確定的路在哪裡的日子,真的是非常的難熬!

那種難熬的心情是一聽到「人這一生啊,就一堆堆坎坷……」就會瘋狂單曲循環的無盡共鳴。

從我辭職一來,沒有怎麼費力就有了還不錯的收入。前幾年生活一直處於順境中,沒受過什麼累,這兩年,算是把之前落下的「功課」一個不少地補上了。

甚至,還額外獲贈了些。

很多次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就安慰自己:「我現在經歷的失敗越多,到時我能教給別人的有用東西就越多!」

「對於我現在做的這件事情,所有我受過的苦,最終都不會白受,最終它們都能發揮出應有的價值!」

「對於我現在做的這件事情,我經歷的失敗越多,會越有用!」

一個好的知識傳播者,不是那些做了一次就成功的人,而是那些失敗了一百次而最後成功的人!

他們才會更清楚地知道哪些路是死路,哪些路一定會失敗,哪些路才可能會成功!

好在,苦日子總會有到頭的一天。

慢慢的,不那麼焦慮了,於是思維又開始變得靈光起來。再加上這兩年的磨練,比起剛開始,能力和眼界早已提升了好幾個檔次。

然後,我開始梳理我的工作,方向一下變得清晰了。

6

我到底要提供什麼?

一開始我想的是讓人快速提升能力!

但後來我自己這一年多的連續失敗,讓我發現到:能力在逆境的時候沒什麼屁用。

我的能力很差嗎?

一個人的能力高低會真實地反應在收入上。那以我之前的收入來看,我的能力超過了90%多的人。

那我這一年多為什麼老是失敗?

主要是因為焦慮、擔憂和迷茫。當然也有一些能力的原因,但只佔很次要的比重。

在這些負面情緒下,我的內心長期處於慌亂和糾結中,心裏面一直在打架,於是導致做出來的事情也毫無章法。

那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得要調整心態!

然後,在調整的過程中,我就又發現到:原來心態來自於每個人的性格和思維觀念。

每一次的心態調整,就是與過去的性格和思維觀念進行一場PK。

我專研過家庭教育,我弄明白了人是怎樣學會知識,所以我清楚知道人的性格和思維觀念是怎樣一步一步形成的。

再加上這一年多自己的切身體會,我深刻知道了它們對人的影響有多麼巨大!

我清楚看見能力在它們面前是多麼的不堪一擊!

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千真萬確!因為,在7歲的時候人的性格和思維觀念就基本成型了。

也就是說,人這一輩子的成就,在7歲的時候就基本註定了。

如果工作後只想通過提升能力來獲取成功,那麼再努力再成功也難以衝破7歲時蓋上的天花板。

除非改變思維觀念!

特別是,由於過去經濟環境不夠好,80後90後絕大多數人在成長時接受的家庭教育是不合格的。也就是說很多人在性格和思維觀念上都會有些缺失。

不管怎樣,現在明確了:

要讓人真實地變好,得要從思維觀念上發力!

這下我知道我要做什麼了!

心裡一下明朗了起來!

7

下一秒,就發現了新的難題!

有句廣為傳誦的話說,要改變別人的腦袋,比從別人口袋裡掏錢還難!

那我要怎麼去推廣這件事?

總不能說:「朋友,你過來,我給你洗下腦。」

那不被罵神經病才怪!

那麼,要改變思維觀念真的很難嗎?

好在我之前研究了家庭教育,並且弄清楚了「人是怎樣學會一個知識」的這個基本問題,下一秒我就知道了準確的答案。

不難!

只需要具備2個條件:

1、自己主動願意改變

2、給足夠長的時間

就行了!

但是,還是不能以改變思維觀念這樣直白的說詞去推廣!

因為,正常人應該不會去研究這些,不會知道這裡面的內情,還是很可能會被罵神經病。

後來,我想到了一個好聽的名詞:

把問題看透徹!

以這個說詞去推廣,大家就不會罵我了,並且,應該會有興趣。因為,很多人都發覺到自己看問題不到點上,不夠全面。

那我自己看問題夠透徹嗎?

如果我自己都看不透又怎麼去教別人看透徹?

在不同的時間段裡,我反問過自己3-5次!

高興的是,去年經常和一個朋友聊天,討論各種各樣的項目、運營、推廣,以及看人、識人、事業、發展等話題。年底的時候,又一次聊著,他突然來了一句:你看問題怎麼這麼透?!

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

第一

這一兩年,我一直在找方向,一直在探路,每一次擬定方向,開上廣告進行推廣,就相當於進行了1次嘗試,但總是怎麼做怎麼錯,失敗了近百次,這裡面的日夜思考達到了上千次。

惡補了很多功課。

第二

我清楚知道人的性格、思維、能力是怎樣一步步形成和相互影響的。

第三

我從2014年開始,一直在學佛,我知道人最最最根本的底層在哪裡,是什麼。

在這三個經歷的支撐下,我不想說我是不是這方面的第一,但一定是夠資格來做這件事。

這下我放心了!

8

那怎樣才能讓人學會透徹地看問題?

總的來說,就是3個字:

多思考!

但是憑空思考很乏味,也思考不下去。

因此,有效的方式是:

看別人做過的事情,拿別人的成功經歷和失敗經歷來思考,去找它成功或失敗的根源。

這樣就有意思了!

並且,這樣的話,有兩大好處:

長期的,可以學會透徹地看問題,可以養成正確的思維觀念。

短期的,可以學到很多實用的經驗,可以讓自己更好地做好當下的工作。

於是,我們現在實行的具體方式是這樣:

每天早上6點,

我們會更新一篇文章,

說1件事情,

然後提出一些問題與大家交流討論。

這些事情主要有兩種:

一、經典的商業故事

二、當下的熱點事件

大家在空閒的時候,

打開看看,

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看法參與交流。

晚上9點,

公布我們的答案,

以及回復大家的評論。

我們會為大家揭示出裡面的根本,讓大家看清裡面的門道!

正常情況下,

一個人要學會透徹地看問題,可能要3-5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但是像現在這樣,

每天10分鐘左右,每天和一群人一起思考1次,這樣密集的有節奏的刻意練習,可能只需要1年!

我們已經儘可能的把這件事情規劃到了簡單,有效!

除了時間會長點,但基本感覺不到費力,並且做了2-3周後就能養成習慣,那時候會更加感覺不到費力。

現在,只等你來!

9

我先說下怎麼收費。

按時長收,有兩種,一年的和三個月的。怕文章通不過審核,把具體數字略去了(反正不貴)。

我們組建了VIP會員交流群,只要加入學習,就可以拉您入群。

群裡面經常會分享一些個人收穫和討論工作生活中的難題。

為什麼不免費?

3個原因:

1、現在我只做這件事情,如果不收費,我要餓死。

2、免費得到的,人永遠不會太珍惜,而免費的學習,人永遠不會太用心。

3、對於學習,「真正想學」是第一先決條件。

那怎麼證明一個人是真的想學?

很簡單,至少,他願意為它花錢!

一個人如果不願為一門知識花錢(或出力),那就說明他壓根就不是真的想要它。

人的用心程度,總是與自己付出的多少成正比。

因為這樣的關係,這個價格以後我們可能還會漲。

因為,對於最終的收穫來講,這個價格實在是太低了。我不確定這樣的低價能不能讓大家足夠用心。

如果夠,我們就不漲,如果不夠,就會漲上去。

最後

就是這些了!

感謝您看了這麼多!

如果您要來,那私信我吧。

相關焦點

  • 疫情結束後,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疫情結束後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一切好事都會如約而至此時此刻,我們要做的是照顧好自己和周圍的人少外出,勤洗手,戴口罩這不僅僅是對自己負責他也對那些努力工作到防疫一線的人負責我相信一定會有了新的希望,並將繼續保持溫暖。
  • 【心靈感悟】決心做一件事時,要狠心放棄另一件事
    但其實你也做過很多重要的選擇,比如社團和學習衝突時先幹哪一樣? 但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你的選擇都只能有一個。一天就只有24小時,你既然選擇了做一件事,那麼做其他事情的時間必然會被壓縮。
  • 瀏陽蒸菜:想做成一件事如何才能堅持一直做下去?
    1 我很想做成一件事,我如何才能堅持一直做下去呢?相信很多人都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也將這個問題問過別人。但我想說的是這個答案早已存在於你的內心了,只是一直未被你發現,亦或是發現了被你直接忽視掉了。他通過自己的實際情況告訴我們,目標不必太大,貴在堅持,貴在一做就是幾十年如一日,自然就能夠規模出效應,規模出效益。5 大家對每天鍛鍊身體的事可能都很上心過,可是有多少人能夠一直堅持下來?堅持十年以上的有多少?二十年的又有多少?
  • 要想成為有毅力的人,你必須懂得如何堅持做一件事
    堅持,說簡單也簡單,只要每天都去做就可以了。說難也難,因為你每天都要去做。你有過想堅持做的事情嗎?你做得怎麼樣?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老師、朋友等很多人都對我講過「堅持就是勝利」之類的話,但是卻沒有人告訴過我,該如何做到堅持。
  • 苗懷明:當疫情過去之後,我最想做的一件事
    在中國古代早先的觀念裡,理髮可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甚至會有一些罪惡感。因為《孝經》裡講得很明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因此古人對頭髮看得很重,最能說明這一問題的一件事就是曹操的斷髮代首。
  • 別想太多,專注做好一件事
    事後,他的妻子說:「我就知道這次一定會出事,上場之前他總在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都專注於走鋼絲這件事,不去想這件事可能帶來什麼。」社會心理學家把這種專注於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態叫作瓦倫達心態,並對其做了總結:任何人想要做好一件事,先要專注該事情本身,不要考慮與該事情無關或者相關的其他事情。
  • 如何去堅持做一件事
    ~厭倦與成就感~有時,我們想做很多事情,比如鍛鍊身體、減肥、上電視大學等,但實際做起來卻堅持不了多久。像這樣的人還不在少數。當然,其中性格是主要原因。如果生性就容易厭倦,做什麼事情都長久不了。所謂「厭倦」,就是失去幹勁,繼續做下去的意志受到阻礙。尤其是對於那些「被命令去做的事"或「不得不做的事」,很快就會感到厭倦。此外,「厭倦」與行為動機和受到的評價也存在很大的關係。行為動機又分為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所謂外在動機,無非就是「胡蘿蔔」和「大棒」。
  • 搞笑漫畫:男女互換身體後,第一件事最想做什麼?
    接下來和大家分享這篇搞笑漫畫:男女互換身體後,第一件事最想做什麼?晚上老杜又和他的老婆若雪吐槽說若雪給的零花錢太少了,搞得老杜出去想和別人喝酒都要借錢菜可以去。若足額就說大老爺們拿這麼多錢有什麼用,拿到多點的錢就會亂花。正在他們還在吵的時候突然冒出來了一個人說,別吵了,讓你們互換靈魂各自體驗一下對方的生活吧。另他們驚訝的是他們靈魂真的換了過來。
  • 疫情過後,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男人:我想買一輛車
    最近,朋友圈和微博都熱議了一個話題,這次疫情過後,你最想去做什麼?現實點的說,我想這次疫情過後,多少男人想買車了?毫無疑問,隨著群眾對病毒的逐漸嚴肅化,相信就算幾個星期後病毒退散,我想大家對公關交通工具仍然心有餘悸和恐慌。
  • 想明白了!名記帶來火箭隊最新消息,這是老闆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
    想明白了!名記帶來火箭隊最新消息,這是老闆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北京時間11月20日,ESPN體育記者帶來火箭隊最新消息,費爾蒂塔已經放棄留下哈登的想法,正準備進入「後哈登時代」了。休斯頓明白他們無法說服哈登改變他的交易請求。
  • 田澤湘:如何長久、持續且穩定的做一件事?
    今天想和大家交流下,如何長久、持續,且相對比較穩定的去做一件事情。 通往大道的方法,遠遠不止一個。我主要是以自己在閱讀、寫作方面的實踐經驗為例,來聊這個話題。 什麼是長久、持續且相對穩定的做一件事?先說長久、持續。
  • 要想把一件事做成功,單憑努力是沒用的
    我突然想起,臺灣的漫畫家(蔡志忠)曾經在演講的時候說的那句:「努力是沒有用的」,我是非常認可的,其實這句話,(曾仕強)教授也說過。為什麼說,單憑努力是沒有用的?這一路走過來,我也深有體會,一個人要想在某件事上獲得一定的成就,是需要多方面的結合,而不是說,努力了,就一定能成。首先,不管你做什麼行業,或者說是做什麼生意,天賦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天賦的人,不管他做什麼,他都會覺得很痛苦。
  • 怎樣讓一個人心甘情願的去做一件事
    每一年的夏天,我都去釣魚。以我自己來說,我喜歡吃漢堡,可是我看出由於若干特別的理由,水裡的魚愛吃小蟲。所以當我去釣魚的時候,我不想我所要的,而想們所需要的。我不以漢堡,作引子,釣魚鉤扣上一條小蟲或是一隻蚱蜢,放下水裡,向魚兒說:'你要吃那個嗎?' 你為什麼不用同樣的常識,去'釣'一個人呢?
  • 好好做一件事有助於成功
    常常當我們有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或者複雜的事、或者感興趣的事)只做了一部分,然後需要暫停這件事、去處理其他事情時,很難乾脆利落地做切換。甚至有幾件事情同時交割在一起,都做不好,都放不下。反過來,都放不下又會都做不好。因為注意力被持續分散,缺乏耐心與意志,我們工作效率低下,導致結果多不理想,甚至產生自責等不良情緒心理。
  • 《懼動力》:想讓自己不害怕一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動手去做
    可是,仔細地去想一想,真正阻礙我們前進的是眼下面對困境,無法破局的恐懼嗎?以往我們一直在強調,我們害怕,害怕不這樣做就無法保全自己現在所擁有的,可是因為害怕失去,而停滯不前,反而破壞了我們對很多未來期許改變的可能。
  • 暖心文案:想一覺醒來,就會有一件讓我高興的事發生
    暖心文案:想一覺醒來,就會有一件讓我高興的事發生Warm words: think of wake up, there will be something to make me happy happened
  • 只做一件事,只聽一琴音
    ,現在是12:30我該吃晚餐了,現在是5:30,我該吃晚餐了,現在是9:30,我必須要睡覺了,他只是順應自己的身體,困了就休息,精神了,就去從事自己該做的事情。你會聽到裡面有種種的旋律,你就只聽他的音樂,不做評價,不做思考,只是隨著他的音樂,甚至配以呼吸,隨著他的音樂,慢慢的你的心神都會歸到這一件事上來,慢慢的其他雜念慢慢消退。一位農民伯伯曾經說過,在一塊地裡,雜草是永遠出不完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新年 做一件美好的事照亮一整年
    新年,是一年中最有儀式感的,很多人都會在新年到來前後,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來紀念這一刻。這些美好而微小的事裡,也可能是心中一直堅持的小小夢想。 這不,銀川人甜糕和王寶,就動手設計了一本以「時間」為主題的「地球歷」來記錄一年中難忘的時刻。而雪糕,又開始錄製有聲書,這是她堅持了三年的事。在她們手中,每一件微小的事都會發光。
  • 任家萱 Selina 我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為了「討好」
    任家萱 Selina 我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為了「討好」市場信息網   2020-11-27 11:41:17   來源: 新華網   評論:   這幾年,任家萱嘗試了很多人生中的第一次,滑水、皮划艇、插花……她說現階段的自己很舒服,也更加自信。
  • 你認真做一件事,會解釋所有的事|QingYaNote
    釋懷就是對過去的事不再懷念,對離開的人不再糾結,對做不到的事不再自責,對得不到的不再留念。釋懷是對自己負責,是對他人尊重,是對萬事看透。2.委屈感是所有的情緒感裡最容易把人擊垮的,在你立場上的所有表達,相信你的人就會相信你,不相信你的人,你拿出所有的證據,依舊不會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