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手機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快,手機攝影的發展也越來越快,那麼這次就說說關於手機延時攝影的事,看看手機是否能做到拍攝延時攝影,那麼究竟又是怎麼拍的
先來說一下什麼是延時攝影,延時攝影又叫縮時攝影,是一種將時間壓縮的拍攝技術,最開始的延時攝影拍攝原理是通過連續拍攝一組照片,後期通過串聯將幾分鐘幾小時甚至幾天幾年的過程,壓縮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以視頻的方式播放,這是比較通俗易懂的解釋了。延時攝影的魅力,就在於物體或者景物緩慢變化的過程,被壓縮到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呈現出平時肉眼無法察覺的奇異精彩的景象
如果在之前想要拍攝延時攝影,就需要通過將單個靜止的圖片串聯起來,才能得到一個動態的視頻。要拍攝一組好看的延時攝影,通過普通的相機就會拍攝好幾百張,使用照片來拍攝延時非常消耗相機的快門和內存,很多專業的攝影師拍攝延時視頻,都會專門去找一個二手的機器去拍,而原本的相機會在拍攝延時的時候拍一拍風景什麼的,畢竟延時是需要拍攝很長一段時間的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有很多相機都能進行內錄延時攝影的功能了,例如佳能的6D2和尼康的D850,就是通過電子快門來完成,可以在機內設置拍攝的張數,拍攝的間隔時間然後程序就會自動計算出一段延時視頻出來,佳能的6D2是佳能的第一款帶有內錄延時攝影的機器,雖然後期會弱很多,不過也是方便了廣大延時攝影愛好者,畢竟傳統的延時攝影方法,拍攝這麼多張圖片,然後在回家進行合成,這裡先不說拍攝圖片要浪費多少快門和時間,光是合成的步驟就已經難倒了一大部分初學者,相機的延時攝影就說到這裡
接著就來到手機延時攝影的階段,其實延時攝影更光為人知是在手機上,在很早之前的蘋果手機已經具有這個功能了,因為用的人比較多,就慢慢傳開了,其實在手機上拍攝延時很簡單,不會像用相機那樣拍攝幾百張然後在合成,只需要用三腳架去固定手機,定在那裡進行拍攝,等拍攝結果出來就能自動生成一段延時視頻了,如果真的這樣簡單的話,就不單獨拿出來說了
延時攝影作為存在於攝影和攝像之間的藝術創作,拍攝原理是很簡單,但是想要拍好就需要很多學問,首先要糾正的一點是,在手機自帶相機中的延時攝影,其實功能並沒有那麼完善,充其量也就是一個視頻加快的功能,並不能做出任何的設置。點開蘋果手機的相機設置,只能看到有視頻和慢動作的格式和幀率選擇,唯獨少了對延時攝影的調整,由此可見,相機自帶的延時攝影也只是一個可用的程度
真正的延時攝影愛好者,可以使用圖片中的兩個軟體,第一個是蘋果手機中最專業的攝影軟體,也擁有最專業的延時攝影功能,和手機自帶延時的區別就在於它是通過拍攝照片來合成延時攝影,而手機自帶延時攝影的功能是加速產生,從原理上就有很大不同
解析度是設置大家肯定都比較清楚,數值越大就證明畫面越清晰,那麼幀率又是什麼呢?如果沒有了解過視頻的人可能就不太清楚了,其實早期的視頻都是通過圖片合成,視頻的流暢度就是用幀率來表示,所謂的幀率就可以相當於視頻的一秒鐘有多少張畫面,而幀率越高代表視頻就會越流暢
由於人類的眼睛結構看到的畫面,幀率是高於16幀的,就會被認為是連貫的,這也是為什麼之前的電影膠片,是一格一格拍攝出來,然後快速播放的原因,其實這就涉及到視頻原理的概念,就不做過多的說明,只需要明白一個概念就可以了,幀率可以相當於是,視頻的一秒鐘有多少張畫面,而幀率越高,視頻就會越流暢
那麼在軟體中有非常多的解析度和幀率選擇,在1080p中就有6種模式,6個檔位的選擇,像這麼多的檔位在,有些數字只差1和2,但是在延時攝影幀率差1到2的距離,差別還是很大的
現在出一道數學題,就拿24幀和25幀來做對比,間隔時間可以在裡面設置為1到300秒,間隔時間也是影響拍攝的重要因素,假設設置延時攝影間隔時間是5秒,如果選擇視頻格式是1080p24幀的話,想要得到一個60秒的視頻,就需要拍攝24-60張圖片,也就是1440張圖,而每一張圖片拍攝的時間是5秒,而且不用算上快門速度,如果算上快門速度,也會影響拍攝延時的時間,那麼就是1440*5,就是7200秒,也就是兩個小時。
這樣換算的話如果拍攝一個1080p24幀60秒的延時視頻,在拍攝間隔為5秒的情況下,需要連續拍攝兩個小時。同理可得,如果視頻格式是1080p25幀的話,想要得到一個60秒的視頻,按照前面的算法,換算出來就是7500秒,也就是125分鐘,兩個小時多5分鐘。其實差一幀,出來拍攝的時間是多不了多少,但是畫面整整多了60張。流暢度還是有區別的,那麼如果選擇60幀的話,差距可就更大了,選擇1080p60幀,想要得到一個60秒的延時視頻,就需要拍攝60x60張圖片,也就是3600張圖片,然後每張圖片的間隔時間是5秒,然後3600x5,大概換算出來就是5個小時
同樣是60秒的延時視頻,選擇24幀的幀率和60幀率,所拍攝的用時差距是很大的,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是選擇高幀率的視頻格式,因為這樣出來的延時視頻才會更流暢,不會讓人覺得速度過快,一卡一卡的像ppt一樣,其實就是因為幀率太低,圖片不夠密集,不過也要和拍攝時間結合。如果出去旅遊想要拍一段延時視頻,的確是很難做到花5個小時的時間去拍攝一段60秒的延時,這時就可以選擇10秒或者20秒,就能節省很多時間。而且延時視頻太長的話,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問題,除了日轉夜和建築延時之外,大部分的延時時間就選擇在10秒到30秒就足夠了。
這裡也要說明一點,相機的延時攝影也是按照這種算法來進行的,如果這種算法也覺得麻煩的話,不想用相機的算法拍延時,只想用手機來拍,還有一個簡答的方法,就是通過DJI的穩定器去玩出延時攝影的新花樣,這就用到專屬的軟體,沒有設備的話也可以直接啟動拍攝功能的,將視頻模式切換到視頻模式,可以找到延時攝影也分為三種,分別是靜態延時,運動延時和軌跡延時
其實三種延時模式,基本上是可以代表了延時的玩法,靜態延時沒有什麼可說的,就是跟普通的延時一樣,固定一個機位進行長時間的拍攝,值得注意的是選擇延時模式之後,就可以選擇快門的間隔和持續時間,快門的間隔時間就是延時拍攝間隔時間,持續時間就很直觀了,直接能設置,如果在設置快門間隔時間為5秒,就只有20分鐘的拍攝時間,最後出來的視頻就是8秒鐘,這樣就更加直觀
運動延時解釋起來的話,就是拍攝的時候,人和相機都是一起移動的,就是那種穿梭的效果,視頻展示出來就可以在一段很短的時間內在街道上來回穿梭,而軌跡延時就是人不動而相機動,手機會有一個運動的軌跡進行拍攝,可以從左到右去運動,也可以從上到下緩慢運動,而視頻將會沿著運動軌跡來進行拍攝
靜態延時總是感覺太過普通,而運動延時需要拍攝很長的時間,拍攝時人和相機都需要進行運動,如果拍攝的時間不長,而幀率很低的情況下,運動速度就會很快,看著就很容易看得頭暈。軌跡延時就正好中和了這兩個模式,手機固定拍攝,最後依靠外力來進行軌跡運動,進行拍攝
但是軌跡延時依靠穩定器才有很好的效果,也可以用一些小配件去實現這樣的效果,就是這個可以旋轉的小東西,可以完成好看的軌跡延時,而缺點是它的旋轉是依靠物理的刻度,也就說運動速度是固定的,白色數字顯示的是時間,如果想要拍攝30分鐘,就可以旋轉到30,還有60,90,120分鐘的數字刻度,就可以經過自身的旋轉軌跡,完成拍攝,不僅能在手機上使用,也可以在相機等拍攝設備上使用
那麼自己去旋轉相機或者手機能不能達到那樣的效果?如果心裡想到這個問題,就證明還沒有理解軌跡延時的原理,手的動作是不可能在一個點上勻速旋轉的,更重要的是拍攝延時要幾個小時,手是不可能這麼長時間去舉著手機或者相機。
這次主要說的是延時攝影的基礎原理和計算公式,還有手機使用拍攝延時攝影的軟體,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