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導,近年來,網紅玩具兒童平衡車銷量猛增,主要適用於2到5歲的兒童。日前,長三角消保委聯盟就兒童平衡車進行了比較試驗,此次試驗對市場上不同品牌的30款兒童平衡車進行比較,測試項目包括兒童平衡車的有毒有害物質、產品標識和結構安全性等測試,結果顯示,合格率僅30%。
這是一個辛辣的諷刺。商家宣傳平衡車時,都不遺餘力地強調材料的環保安全,不少商家還打著「通過XX國檢測認證」「歐盟環保監測」等旗號。然而,在實際檢測中,這些商家生產銷售的兒童平衡車,卻紛紛暴露出嚴重的質量問題和設計缺陷。其中,標稱品牌為「dodoto」的產品尤為引人關注——這款宣稱「為寶寶的健康護航」的兒童平衡車,商標貼紙、把手套和鞍座皮中都被檢出致癌物鄰苯二甲酸酯含量超標,分別超標了70倍、100倍、170倍。
隨著兒童平衡車市場的不斷升溫,小區、廣場、公園等地隨處可見孩子開心騎行的身影。與這種火爆場面不相稱的是,這款網紅玩具並沒有一個規範的命名。五花八門的同類產品中,有的叫兒童平衡車,有的叫滑步車、滑行車、學步車、溜溜車……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混亂的命名方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這種網紅玩具異軍突起的同時,市面上還缺乏相應的標準和規範。
而涉及孩子的安全與健康,兒童用品的產品質量總是格外引人關注。但對於材料環保安全這樣專業的問題,普通家長往往無從辨別優劣。因此,很多人只是秉承「一分錢一分貨」的原則,試圖在消費能力允許的範圍內,儘可能為孩子選購更加昂貴的產品,以為能因此「買到」安全感。無情的現實是,雖然多掏了「一分錢」,家長們卻並沒有買到「一分貨」。更有甚者,那「一分貨」竟然用在了別處——超標使用有毒有害物質,正是致力於改善產品的外觀和手感。
孩子本應生活在重重保護之下,卻一再成為黑心商家賺取昧心錢的對象。近年來,關於兒童用品質量問題的報導層出不窮,增塑劑、重金屬超標、小零件風險……太多意想不到的安全風險令人防不勝防。當孩子一再成為不良商家「試毒」的對象,掩蓋在網紅玩具華麗外表之下的,是怎樣的生產規範與銷售秩序?
當然,有些網紅玩具或許並非故意「涉毒」。問題是,野蠻生長的市場環境放大了粗放式管理的弊端。出於對「跑馬圈地」的渴望,一些商家急功近利將注意力放在最大限度搶佔市場份額,全然將產品質量丟在了腦後。比這更為惡劣的是,有些商家明知有毒有害材料的危害性,卻為了改善產品物理屬性刻意為之,置孩子的身心健康於不顧。如此貽害四方的網紅玩具,到底能「紅」多長時間?
網紅玩具頻頻爆出黑幕,僅憑消費者提高警惕是遠遠不夠的。值得追問的是,這些問題產品從生產到問世,從平臺銷售到消費者購入,重重環節為什麼沒有建立起應有的質量防火牆?如果在原材料生產過程中,嚴格依據商家的宣傳進行監督檢驗;如果在銷售平臺上架銷售時,平臺多一些審核和把關;如果在銷售過程中,監管部門結合具體銷量加大抽檢力度;如果針對各類網紅玩具,相關質量標準能及時趕上……做到這些,方有助於遏制商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衝動,最大限度維護產品質量與市場秩序。
規範兒童平衡車,管理不能失衡;確保網紅玩具健康發展,商家不能「心黑」。兒童用品的安全是重中之重,此類問題不可輕視,此類黑幕不應再現。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