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不知有多少家庭把生活活成了段子,開學恐懼症、分離焦慮症、社交障礙症等等「疑難雜症」紛至沓來。
後疫情時代,究竟如何才能打破社交互動僵局?
愛奇藝為THE9獨家打造的沉浸式互動挑戰綜藝《非日常派對》,似乎為我們找到了重新開啟歡樂時光的破題答案。
昨天首播過後,《非日常派對》豆瓣評分高達8.9,節目憑藉歡樂的內容火速出圈。神馬?!同桌間battle一言不合就劈叉?學姐被四位同學圍攻搶東西,激烈到連襪子都被扒下來?
網友們忍不住直呼:《非日常派對》也太歡樂的趴?!噴飯綜藝無疑了!
打破「團綜圈內自嗨」模式
塑造全民主宰性派對「社交場」
為了安撫一顆顆緊張悸動的小心臟,《非日常派對》首期節目特意將派對主題設置為「開學季」,希望用歡樂的派對時光、趣味的遊戲打開方式讓學生黨重拾校園時光的嚮往和憧憬。
節目更設置了多個和同桌有關的遊戲環節,有激烈互動的互選同桌,有考驗同桌間默契的計時答題,還有向自己同桌袒露心意的真情告白,學生黨可以在THE9與嘉賓們的歌曲、舞蹈、遊戲等各維度歡樂場景中消除對開學季的恐懼。
當然,節目如此歡脫的氛圍營造,還要得益於THE9這幫多才多藝的姑娘們。
「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牽著我的手看最新展出的油畫……」
雖然《青春有你2》早已落下帷幕,但是節目中許名場面依舊讓網友們難忘。不得不說,在疫情期間居家的無聊時光裡,多虧有《青春有你2》陪大家度過了一段充滿熱血與激情的美好時光。
而寄託著成千上萬「婧粉」期盼而出道的THE9,更是成為了不少綜藝節目的心頭肉,每次作為飛行嘉賓的她們一出場必定能夠嗨翻全場。
不過,對於婧粉來說,花心血、時間送自家愛豆出道並不僅僅是為了「成團之夜」的短暫高光時刻,婧粉們更期待著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夠時常看到自家「女娥」活躍在熒幕上。也正因為如此,團綜成為了很多出道男團、女團的最佳選擇。
但是縱觀過往的團綜,大多模式相對單一,幾乎清一水的以「出遊日誌」的模式來記錄團員生活。
看似節目是以「記錄片」的方式來呈現團員們的生活,但實則節目組會在團隊旅途過程中製造各種小困難、小波折,以此來製造話題,消費團體熱度流量。節目雖有熱度,卻往往只是在粉圈內自嗨,對於泛娛樂受眾難有吸引力,而隨著市場上此類團綜節目的過度同質化,粉絲也慢慢開始出現審美疲勞。
相比之下,主題鮮明、契合熱點的《非日常派對》,不僅能夠滿足團體、粉絲、觀眾的三維視角,更從綜藝模式到團隊協作都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
《非日常派對》以遊戲互動為主,每期定製不同主題,共計12個主題派對。每期邀請不同嘉賓與THE9成員劉雨昕、虞書欣、許佳琪、喻言、謝可寅、安崎、趙小棠、孔雪兒、陸柯燃一同參與派對,讓嘉賓與THE9成員在遊戲互動、歌舞PK中放鬆身心、暢享派對的快樂。
每期節目,觀眾不僅能看到THE9成員的不同風格,還能期待她們與飛行嘉賓排列組合出的火花。
在首期節目中,THE9再次重回學生時代,與嘉賓們一同回憶學生時代的種種樂趣,從「課桌裡的小秘密」到「那些年我最想要的同桌」再到「與過往同桌真情告白」,9位成員敞開心扉,釋放笑點,代入感十足。
當然,THE9成員之間的互動也從不讓人失望,「女娥」們時而互捧、時而互懟,各種段子唰唰滿天飛,讓人仿佛一時間又回到了「婧時代」,小編都不禁要輕撫胸口感嘆一句「爺青回」。
《非日常派對》將新鮮感、趣味感、驚喜感融為一體,實現節目內容與成員互相成就的同時,更將全民拉入以快樂為主宰的派對「社交場」,跳脫了團綜的固定模式,全面開啟新紀元。
重塑零距離狂歡
後疫情時代社交僵局「潤滑劑」
《非日常派對》不僅塑造了全民主宰的派對「社交場」,還在無形中縮短人與人之間的狂歡距離,為後疫情時代的社交僵局打上「潤滑劑」。
後疫情時代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
電影院看電影要隔座坐、出門要戴口罩、公共場合禁止人流聚集、人與人要間隔一米……很多網友自我調侃:「現在不戴口罩出門老是感覺自己是在裸奔」。
雖說為了降低疫情泛濫的可能性,社交場上「保持距離」在所難免,但後疫情時代,人們同樣在尋求打破社交僵局的方式,而《非日常派對》恰恰在這個特殊的節點給全民送上了一劑「解藥」。
那麼,如何快速有效地打破社交困境?
《非日常派對》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這劑絕佳的「解藥」就是派對。尤其是派對上那些有趣的遊戲,不僅能夠解壓,更能夠迅速打開人際交流通道,讓後疫情時代恐懼社交的小夥伴們在看遊戲、玩遊戲的過程中敞開心扉,擁抱世界。
有網友看節目「笑到我和我妹瘋狂捶床,並把不遠處房間的我媽喊起床對我們一陣暴打」;有人在海裡撈忍不住咯咯笑,被圍觀,「周圍人看我像個傻子」;還有人半夜從頭笑到尾,連瞌睡都笑醒了。
總之,《非日常派對》是款放鬆身心的解壓神器無疑了。的確,節目中處處藏著令人身心愉悅的小細節。
只要心中有愛,即使是「搶話筒」這樣的經典基礎款遊戲,也能玩出十足歡樂。
神馬?虞書欣的《小白船》聽不夠?許佳琪的《冰雨》也安排上!有沒有很復古?夠不夠回憶殺?這波校園主題派對你們還滿意嗎?
狂歡派對為殼,歡樂社交為核
在遊戲中傳遞積極正能量
「這世界上說你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嫉妒你的女人,還有一種是不如你的男人。」
真正的女團就是「咔咔真唱,一頓暴跳。」
「堅持比努力可怕!」
在《青春有你2》中,這些青春、熱血、充滿激情的女孩用自己充滿正能量的態度和拼勁兒感動了很多人,從她們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自己年輕追夢時的身影。
雖然THE9已經成團,但是她們身上那股力量卻從未消失,反而在不斷的鍛造中影響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其實,這股勁頭在《非日常派對》中也有所體現。
比如在第一期《非日常派對》「找同桌」的小遊戲中,THE9幾位成員講述自己作為「同桌」的屬性,趙小棠的slogan是「我能夠發現你的每一個特點」,許佳琪忍不住懷舊,「如果時光回到十多年前的話,我希望是一個好同桌。」
看似她們是在回憶自己學生時代的有趣小故事,但透過她們的講述,很多人懂得了人與人之間「將心比心」的社交原則。該如何與自己的同學相處?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好同桌?這些學生黨需要儲備的硬核社交技巧,都能從節目中總結出方法論。
相比於老師、家長們的口頭說教,這種通過遊戲來普及「社交指南」的方式反而更深入人心,對胃年輕人審美。
不僅如此,《非日常派對》同樣延續了《青春有你2》的歡樂氣質,夏天時陪伴我們「哈哈哈」的,是「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哇哦」和「reader」。
秋天來了,不開心了,就跟著《非日常派對》劈個叉,療愈效果槓槓的。
表情包來源:網友微博ID:野花狂歡
不局限於單純的娛樂、遊戲,《非日常派對》將很多正能量元素融入到節目內容中,讓12個主題派對不僅「好玩」,更很有「意義」。《非日常派對》開啟的「歡樂社交」模式,打破了後疫情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社交壁壘,助力人們快速融入工作、學習群體,構築歡樂的人際交往生態。
以娛樂派對為殼,通過遊戲互動普及社交方法論,同時傳遞歡樂、積極、正能量的內核,讓更多年輕人、學生黨釋放壓力,感受關愛,這或許就是《非日常派對》能俘獲人心的硬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