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去過特拉維夫的朋友,都會在城市中遇到過自稱猶太人的黑人,然而在我們的印象之中,猶太人大多數為白色人種,少數膚色偏棕色。那麼這群自稱猶太人的黑人,是民族融合的產物還是外來的移民者呢?這個問題可能還要追溯至數千年前,猶太人的起源了。
一 、所羅門王的傳說
公元前960年左右,大衛王第二子所羅門繼承父親王位,是為以色列王國的第三任國王,後人稱之為所羅門王。所羅門王天性聰穎,被以色列人尊稱為智慧之王。相傳其一生著作頗多,天文地理無一不通。其名聲也早已名震海外,無數人民前往以色列,就為睹這位智慧王之尊容。
據《聖經·列王記》等古籍記載,所羅門王執政期間,北非及阿拉伯半島的統治者示巴女王對所羅門王傾慕許久。於是帶領大批百姓以及黃金前往耶路撒冷,去謁見這位萬王之王。示巴女王見到所羅門後,為了確信所羅門是否如傳言那般聰穎過人,她故意提出了一些困難的問題,然而所羅門王對待這些問題毫不猶豫,有問必答。
示巴女王被所羅門王的智慧震撼到了,她命自己的手下向所羅門王奉上黃金珠寶。所羅門王對這位遠道而來的君主更是禮遇有加,二人相見恨晚,互視對方為知己,經過數日的交流,年輕貌美的示巴女王對這位睿智偉大的所羅門王傾心,而所羅門王也在無意間愛上了這位女王。二人兩情相悅,最終走到了一起。
然而快樂時光總是短暫,久離故土的示巴女王思鄉心切,於是向所羅門王告別,返回自己所轄的土地。在歸途之中,示巴女王誕下了與所羅門的愛情結晶。示巴女王為其取名曼尼裡克。
多年之後,曼尼裡克前往耶路撒冷拜見所羅門王,向其告知自己身世一事,所羅門於是封其為衣索比亞第一任皇帝,同時派出一些以色列人前往衣索比亞,那批以色列人到達之後與當地百姓通婚結合,誕下了第一批有著猶太血統的混血人,也就是非洲猶太人的祖先。
二、 非洲猶太人與以色列
公元4世紀,阿克蘇姆王國統一了埃塞爾比亞,為了穩固統治,阿克蘇姆王室規定基督教為阿克蘇姆王國國教,而當年那批以色列人後裔,因為信仰不同,遭到了阿克蘇姆當局的迫害甚至屠殺,這導致了非洲猶太人數量的急劇減少。僥倖存活下來的非洲猶太人也紛紛改信基督教。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猶太人在美國人的幫助下重返故土,建立以色列國。而那批遠在非洲的猶太人,自然也想離開落後的非洲地區,來到新興的工業國家以追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最初的以色列,戰亂頻發,可謂是在阿拉伯包圍網中勉強生存,自然無力解決這久遠的歷史問題。同時以色列當局對這批黑色人種的血統持懷疑態度,畢竟經過千餘年的演化,當年那批以色列人的血統,恐怕早已在民族融合的長河中消逝殆盡了。
上世紀七十年代,隨著衣索比亞末代皇帝被起義推翻,曾經的非洲鑽石陷入了無休止的動蕩和內亂之中,被欺凌數代的非洲猶太人又一次被種族主義者推上了滅亡的絞刑臺。大量非洲猶太人通過合法方式或偷渡前往以色列,而隨著以色列國力增強,為了獲得更多的國際話語權,激發國際社會對猶太人的同情,於是以色列當局宣布接收埃塞爾比亞的非洲猶太人難民。
三 、戰略目的與撤離行動
以色列接收埃塞爾比亞猶太人難民,不僅在國際社會上為自己賺滿了吆喝,更有效補充了數次中東戰爭後帶來的後遺症。雖然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都以勝利告終,然而人口的大幅減少使得國家出現停滯,猶太人難民的湧入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
然而,衣索比亞官方和阿拉伯世界不會讓以色列如此輕鬆接收這批非洲猶太人,上世紀八十年代,衣索比亞當局禁止猶太教,禁止當地的猶太人學習希伯來語,這等赤裸裸的種族主義政策激起了以色列當局的憤怒。
於是在時任以色列總理沙米爾牽頭下,一支由以色列國防軍士兵,情報機構摩薩德成員組成的特殊小隊成立,他們首先通過外交斡旋讓蘇丹國當局開啟蘇埃邊境的難民營,然後派出工作小組滲透進衣索比亞境內,勸說境內猶太人前往蘇丹國。
一時間蘇丹難民營湧入了大量猶太難民,之後以色列軍方再用運輸機將難民運回以色列。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摩西行動。」
雖然「摩西行動」起到了一些成效,但是如此大規模的撤離行動,顯然破壞了衣索比亞當局的主權。衣索比亞聯手阿拉伯世界集體向以色列施壓,迫使以色列當局臨時終止摩西行動,這也導致了一批非洲猶太人衣索比亞境內。
以色列並沒有放棄這批猶太人,數年後的1989年,以色列終於和衣索比亞籤訂了關於猶太人自由離境的協議,為了達成協議,以色列向衣索比亞軍方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以及軍工技術。而埃塞爾比亞境內的猶太人,也分批返回以色列國。
結語
以色列通過數次移民行動,不僅解決了人口危機,同時也在國際社會上獲得了大量的話語權。然而以色列當局對這批難民也實行嚴格的管控政策,首先就是多次的政治及宗教審查,確認是否為真正的猶太人。同時為了確保猶太血統的合格性,避免出現大量黑色人種出現鳩佔鵲巢的現象。以色列對女性黑人難民進行了強制絕育,這導致西方社會認定以色列是在剝奪黑人猶太人的生育權。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以色列當局並不把黑人猶太人看作是他們中的一員,這一切只是為了獲得更多國際話語權的工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