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做社群的初衷嗎?每個人做社群可能都是抱有自己的想法,或許是因為疫情的原因,流量不好找;或許是因為看別人做社群賺錢了,自己也想試試;又或者是因為想把自己的產品價值更好地傳達給顧客,但不管是哪一點,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當你有了想賺錢的想法,就會想通過各種渠道去實現,隨著網際網路不斷開放,市場的包容性越來越強,人們能找尋流量的渠道也變得越來越豐富。
說得通俗一點,人活著不就是為了錢嗎,雖然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也是萬萬不能的。
只不過我們選擇的路是和更多有著共同目標的人聚集在一起,走在一起,或許是因為興趣的驅動;或許是因為某些事情的發生;又或者是因為某些關係,甚至是因為利益的驅動,但不管是因為什麼,是社群讓我們聚集在一起。
在一個社群裡,互相分享價值,互相陪伴,一起朝著自己的目標奮鬥,發展。
社群是人與人,產品與人之間最好的溝通渠道。
而小編做社群的初衷是因為我們想持續和客戶保持聯繫,而不是一次交易就結束了,我們想更好地把產品的價值提供給我們的用戶,就好比我們買了一雙鞋,可能表面看起來它很好看,然後穿起來很舒服,但是這是它的功能,它的作用,而我們想做的是把他的價值傳達給用戶,比如這雙鞋的材質、款式、做工工藝,我們為什麼要做這雙鞋的故事,希望它能帶給大家什麼樣的故事,什麼樣的價值,這都是我想告訴大家的,而這個也是決定用戶是否購買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功能是很多鞋子所擁有的,但是價值不一樣。
在小編看來,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每消費一種產品所看重的更多的是一種價值的體現,而不再僅僅局限於產品的功能。而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產品不再單單只是產品用戶也不單單只是用戶,就連獲客渠道也變了名字。
從網際網路這個角度來看,產品是內容,用戶是流量,而獲客渠道是平臺,而當你的內容足夠豐富,也就能從各個平臺吸引到足夠多的流量。
但是隨著市場的飽和,越來越多的商家使用這種方法,用戶也變得越來越平和,而這時候再想轉化我們更多的需要的就是一種信任,也就是類似我們很常見的微商運營,但是微商和社群運營還是不一樣的,共同點就是都是需要和用戶之間建立信任,之後促成轉化,分銷裂變。
微商運營是社群運營的一種,而社群運營是社群電商的一種形式,每個人的微信裡多多少少都會有一個或者幾個微商,當你和微商成為好友,那麼他們的第一步就已經成功了,微商買的不只是產品,更多的是一種信任,社群運營也是一樣。
這兩者做的都是信任轉嫁,把用戶對微商主或者社群主的信任轉嫁到產品或者服務上,當一個用戶對社群主或者是微商主有信任,那麼用戶成交也會比較容易,如果你的後續服務做得也比較好,那麼用戶對你的信任就會更深,用戶會自發推薦給自己的朋友,或者是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而促成這個過程的就是信任。
很多人都忘了自己做社群運營背後的意義是信任,就只知道賣東西,不斷的發朋友圈,刷屏,忘了背後我們真正賣的是信任,是用戶對產品的價值認知。
以上就是小編做社群的初衷,而初衷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認識不到產品的價值,那麼運營後期的一切工作都無法實現。
而衡量這個社群有沒有價值看的就是你們有沒有共同的價值目標,有沒有共同信任的來源,有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這就是一個社群的橋梁,有了橋梁,根基才能穩。
社群經濟已經到來。這種建立在產品與粉絲群體之間的情感信任+價值反哺,共同作用形成的自運轉、自循環的範圍經濟系統。產品與消費者之間不再是單純功能上的連接,消費者開始在依附著在產品功能之上的諸如口碑、文化、逼格、魅力人格等靈魂性的東西,從而建立情感上的無縫信任。
那麼大家建立社群的初衷是什麼呢?歡迎大家給我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