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0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張彪(右) 男,漢族,57歲,中共黨員,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一級主任科員。
我叫張彪,1984年從部隊復員,被分配到縣司法局工作,至今從事司法行政工作已有36個年頭。在黨的培養教育下,我從一名普通科員逐步成長為司法局副局長。職位有變,但初心使命始終未變。
自2003年擔任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以來,凡是涉及群體性案件,或是縣委、縣政府等上級部門交辦的疑難複雜案件,以及各鄉鎮遇到的棘手問題,我都會全力以赴。因為我知道,這些案件直接關係到群眾利益,關係到黨和政府形象,關係到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本著高度負責的態度,我認真研究每一個案件,首創並推廣「四級聯調」和法律援助訴訟引導機制,引導群眾依法維權,妥善處理各類信訪疑難案件和重大突發事件,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突圍。
2018年4月,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京瀋客專」工程回填施工中,因施工設備和材料運輸佔用和損壞鄉村道路等原因引發部分群眾阻工。此時,「京瀋客專」全線工程已接近尾聲,如果不能按時回填,將直接導致整個線路無法順利通車。為了做好群眾思想工作,防止矛盾激化,確保工程按期竣工,縣委縣政府指定我帶隊負責做好群眾思想工作。這麼艱巨的任務交給我,我的心裡直打鼓:萬一處理不好,砸了「彪哥」牌子是小事,造成社會影響和國家數億元的損失事大啊!
怎麼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保障社會和諧穩定就是我們司法行政人的職責。沒有退路,只能前行。我帶領工作組深入一線,召開群眾大會,傾聽群眾訴求,梳理出13條群眾合理訴求,逐條制定解決辦法。為了趕時間,我制訂任務書、時間表,掛圖作戰、逐條銷號,用一周時間做通群眾思想工作,確保「京瀋客專」按時通車。如今,每當我坐高鐵路過這個路段時,心裡總有一種自豪感,因為這裡也有我的一份付出。
群眾在我們心中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中就有多重。幹我們這一行,對待群眾要動真情,要把群眾芝麻粒兒大的事,當成自己的大事來做,盡己所能為群眾排憂解難、做好事、辦實事。家住老河土鎮的吳老漢,在幫親戚幹完活回家途中,被一輛三輪車撞傷。吳老漢的老伴兒來到法律援助中心找到我哭訴說:沒錢交藥費了,老頭兒還在搶救室,眼看就不行了!生命至上,救人要緊。我和同事來到醫院,囑咐醫生全力搶救老人,馬上幫助張羅錢。隨後,我和老人家屬冒著大雪,開了近三個小時車找到肇事司機並進行調解。最終,雙方達成一致,肇事司機賠償14萬元,籤下協議。由於搶救及時,吳老漢最終得救了。
調解不僅僅是「和稀泥」、說好話。根據不同類型的糾紛,要隨機應變。什麼情況下先嘮家常、後入主題,什麼情況下要大喝一聲、震懾對方,這些都需要調解方法和技巧。到老百姓家不能嫌棄,也不要太客氣:盤腿往炕上一坐,有旱菸的煙笸籮拿過來卷上,跟他先嘮嘮家常,才能讓人接受。處理農村的事,有農村的規矩,情在前,理在先,法律約束在後邊。靠著這個「調解真經」,我將一個個劍拔弩張的場面平息下來,使一個個「冤家對頭」變成了好朋友、好哥們。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司法行政工作者,我覺得有一點最重要,就是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上,讓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心心相通、心心相印。亮出「共產黨員先鋒崗」,掛牌服務百姓;開設農民工「綠色通道」;將法律服務模式由「在家等」變為「走下去」;實現縣、鄉(鎮)、村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室)有效運行率100%;推動建立全市首個退役軍人事務調解委員會和退役軍人事務局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了全縣首個以個人名義命名的人民調解工作室——「彪哥」個人調解室……多年來,我們用實際行動樹立起為百姓動真情、辦實事的「彪哥」品牌,踐行著維護公平正義、堅持司法為民的「彪哥」精神。「有事找彪哥、有事找司法」在群眾中口口相傳。今後,我們也將繼續弘揚「彪哥」團隊精神,不忘初心、堅定理想信念,牢記使命、踐行司法為民!
原標題:《【人物】張彪:動真情辦實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