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服務關愛行動」的武漢剪影:微光成炬溫暖一座城

2020-12-25 海外網

「志願服務關愛行動」志願者勇敢逆行的身影傳遞溫暖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千萬人口的武漢按下了「暫停鍵」。

  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不能讓疫情影響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

  2月23日,「志願服務關愛行動」在武漢啟動,全市範圍內專項招募「志願服務關愛行動」志願者。

  「志願服務關愛行動」主要針對小區封閉管理的狀況,動員志願服務力量為武漢市城區居家市民提供生活服務。

  「我要報名!」——這個城市最打動人心的聲音。

  「讓我來做!」——這個城市最堅實的行動力量。

  在商超、在社區、在居民身邊,2萬多名「志願服務關愛行動」志願者勇敢逆行的身影,傳遞溫暖,傳遞信心。

  一束溫暖的光

道路常有溝坎,航線時起波瀾。互幫互助真情在,何懼風雨雷電。

——摘自《志願者之歌》

社區「夫妻檔」志願者分發蔬菜 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

  萬事開頭難。

  「哎呀,你們怎麼天天來,不嫌麻煩吧。」

  2月24日,在漢陽區龍陽街道陶園社區南國明珠小區二期,志願者朱項斌剛到社區報到,就碰了「釘子」。

  說話的是70多歲的佔爹爹,面對上門登記體溫的朱項斌,他有些不耐煩。

  儘管碰了「釘子」,但朱項斌沒有退卻,依舊每天上門,登記體溫的同時,還會問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了解到老人一個人帶著孫子居住,兒子在外無法回來照顧時,朱項斌主動跟老人的兒子取得聯繫,囑咐他多關心老人。

  漸漸地,老人的態度變了,變得溫和許多,還時不時關心一下朱項斌的工作、生活,說說自己家裡的事。

  「五花肉20斤、大白菜15斤、蘿蔔25斤……」3月4日上午,在武昌區中華路街道戶部巷社區,21歲的志願者陶宏琳在電腦上整理購物清單。

  陶宏琳來自武漢工商學院,主要負責收集社區450多位居民的生活物資採購需要,然後聯繫商超供貨。

  幾天前,一位居民在微信團購群裡說想吃熱乾麵,陶宏琳和小夥伴們聯繫了許多商超,都沒有買到。結果,那位居民第二天就在團購群裡發牢騷,說這些志願者沒有盡心盡力。

  「現在是特殊時期,我們已經盡力去找了,感覺有些委屈。」陶宏琳沒有放棄。

  社區一家商戶了解情況後,主動提出為居民提供熱乾麵,讓居民「解了饞」,也給陶宏琳「救了急」。「在團購群裡,大多數街坊都在為我們說話。他們的每一句誇獎,都讓我們心裡暖暖的,所有的委屈都消散了。」

志願者在社區開展志願服務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以心換心,以情換情。志願者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融化著一顆顆焦慮的心。

  39歲的志願者朱樺軍,籃球運動員出身。

  球場上,他是「寸土必爭」的「暴脾氣」。在晉合·金橋世家小區,面對爹爹婆婆,他變成了好脾氣。

  此前,社區組織回170多份免費愛心菜。菜不多,每人2棵包菜,發到一位60多歲的婆婆時,沒菜了。

  婆婆很生氣:「你們為啥每人發2棵?每人發一棵,不就能滿足更多老人?」

  沒過多久,社區又組織回一批愛心菜,是花菜,每人一棵。

  「我想著上次那個婆婆沒拿到菜,特意留了一棵等她來。」結果,人是等來了,朱樺軍又挨了頓埋怨,「一棵花菜太少了,為啥不能發2棵?」朱樺軍只是笑了笑,再去想辦法。

  隨著生活物資供應豐富多樣,居民的埋怨少了,點讚多了。

  金橋社區黨委書記邱金蘭說:「現在那位婆婆碰到朱樺軍,一臉的笑。」

  一顆火熱的心

不想動地感天,不圖美名流傳。只願付出自我,默默無聞奉獻。

——摘自《志願者之歌》

志願者在超市為居民代購蔬菜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滴滴汗水,傳遞的是滿滿真情。

  隨著社區實施封閉管理,團購訂單如雪片般落在武漢市的100多家大型商超門店。每天大量的物資調配轉運,是擺在商超面前最大的難題。

  3月22日,武漢市5家大型商超恢復針對個人開放的第二天。

  在中商平價徐東購物廣場,前來購物的居民排成長隊,每人前後相隔1米距離,2名志願者在門前測體溫、維持秩序。

  在超市收銀處,80後志願者陳冬華正在幫助居民核對購物小票。雖說是女生,但卸貨上貨她都做。

  「記得第一天來這裡報到後,就和其他幾名志願者一起搬貨,身上衣服汗透了。第二天,渾身疼痛,差點起不了床。」在永旺金地店,90後志願者李舟懿說起了前幾天和5個小夥伴,半小時卸下1噸蔬菜的事。

  據統計,小區封閉管理期間,近千名商超保供志願者,人均每天要搬運2.5噸物資。

  這些物資,通過社區志願者的雙手,走進千家萬戶。

志願者在藥店為居民代購口罩 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

  奉獻,是志願者最美的語言。

  社區是居民生活物資保供鏈條的末端,收集需求、代購代送,也是「志願服務關愛行動」志願者的主要工作。

  為把工作做好,他們沒少動腦筋。

  在江岸區丹水池街道堤角社區,志願者馮琳在微信群裡把暱稱標註為「小馮+手機號+志願者」,居民可以隨時通過微信或電話找到她;在東湖風景區東湖路社區,志願者黃亮在社區微信群裡把每位群友都做了標註,比如張爹爹(孤寡)、李奶奶(重症),提醒自己開展針對性服務……這些好做法,被推廣到武漢市1000多個社區。

  疫情中,老人、殘疾人等困難群體,是志願者重點服務對象。

  3月4日上午,社區接到一個從美國打來的電話。電話中,一位女士焦急地說,她媽媽出事了。

  收到求助,21歲的志願者肖傲傲和28歲的胡厚盛跟著一名社區專幹來到老人住處。眼前的一幕讓他們有些吃驚,老人躺在床上,床單上有大片尿漬。

  「您哪裡不舒服?」「我半夜摔了一跤,右胯骨疼!」「您餓不餓?」「從半夜到現在都沒吃飯,有點餓。」隨後,3人幫助老人更換尿不溼,把床單也換了新的。肖傲傲和胡厚盛把冰箱裡的稀飯熱了熱,一口一口餵老人吃下。

  3月5日,老人被送進醫院,經過檢查,幸無大礙。

  「這是我們第一次幫別人換尿不溼,終身難忘。」肖傲傲說。

  江岸區桃源社區有5500多位居民,其中80歲以上老人578人。王詩雨是社區裡年紀最小的志願者,是個00後。

  一天,她拎上愛心菜和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爬上5樓,來到一位獨居的聾啞大叔家中,那位50多歲的聾啞大叔不停通過手勢表示感謝。臨走前,他在王詩雨的手機上敲出一行字:謝謝你們,謝謝社區,感謝黨!

  在礄口區漢水橋街道的漢水新村小區,面對「前天要吃白糖,昨天要吃紅糖,今天又要吃大白兔奶糖」的七旬獨居老人潘爹爹,51歲的餘信傑帶著比她小27歲的鄒汝婷沒少跑路。採購完物資,她們爬上6樓,把物資送到潘爹爹門口。如今,潘爹爹逢人就誇「志願者好」。

  一份熾熱的情

這是我的心願,讓每朵花開爛漫。這是我的祈盼,讓每個生命揚起風帆。

——摘自《志願者之歌》

志願者為居民送來米和油 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

  感動,總是在點滴中醞釀。

  「一天清晨,一位社區志願者阿姨上門測量體溫,正好家裡沒有作業本了,我隨口問您能否幫忙購買,當時並不抱太大希望。沒想到第二天午後,您卻如約送來了我急需的作業本……望著您遠去的背影,逐漸模糊在我視線中,我不禁熱淚盈眶……」

  3月19日上午,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湘口街道綠蔭路社區,49歲的志願者毛道霞從手機中翻出這封「致一位無名社區志願者的感謝信」。

  寫信的孩子名叫李逸嘉,是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角湖小學五年級學生。

  此前,她和父母因為疫情滯留於此。平時,毛道霞會經常幫他們代購生活物資。3月1日,毛道霞送菜時,得知李逸嘉因為上網課,需要作業本、修正貼等文具,毛道霞記在心上。那時,社區附近的文具店都沒開門營業,毛道霞跑了一整天,終於通過社區聯繫上一位開文具店的店主,買到了孩子所需的文具。

  3月2日,天空下著雨,毛道霞冒雨一路小跑,趕到李逸嘉的家中,把文具送到李逸嘉父親的手中。

  當天晚上8時許,結束了一天工作的毛道霞回到家中,意外發現李逸嘉父親通過微信發來這封感謝信。感動之餘,毛道霞通過手機寫了封回信。「我所做的,是一個志願者應該做的、再普通不過的事情……孩子!不要懼怕外面的風雨,在愛的港灣裡做你應該做的、喜歡做的、努力做的事情吧……」

「90後」志願者為居民送菜 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

  聲聲感謝,是對志願者最好的褒獎。

  「感謝志願者和居委會、物業對我們的關心和關愛!」

  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沌陽街道東風陽光城小區,李奶奶的這條信息,志願者黃逸涵還保存在手機裡。

  2月28日,社區組織回一批愛心麵包,黃逸涵拎上物資來到60多歲的李奶奶家門口。

  讓她感到意外的是,李奶奶沒有收下麵包,「她說要把這些物資送給更需要的人」,李奶奶的一番話,讓小黃深受感動。

  第二天,社區組織回一批愛心蔬菜,黃逸涵又給李奶奶送去了。

  這一次,任憑李奶奶如何推辭,她還是堅決把蔬菜放在李奶奶門口。

  從不信任到信任,從信任到依賴。在許多社區裡,居民遇到困難就會找志願者。

  在志願者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普通市民走進社區,加入志願者隊伍。

  3月25日,武漢市部分公交線路恢復運營,長江大橋上的車輛多了起來。街邊,也能見到三三兩兩的行人。

  春天已經到來,疫情終將過去,志願者也將回到學校、工廠、企業……

  他們留給這座城市的,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美麗身影。(王際凱)


責編:俞鏡淇

31755340,.「志願服務關愛行動」的武漢剪影:微光成炬溫暖一座城,.2020-03-30 16:56:24,.204466,.俞鏡淇

相關焦點

  • 奉獻,點亮一座城的「希望之光」——武漢各界人士踴躍參與志願服務...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武漢3月4日電 題:奉獻,點亮一座城的「希望之光」——武漢各界人士踴躍參與志願服務助力戰「疫」新華社記者 梁建強、廖君做好小區進出人員登記、測量體溫、提醒居民減少外出、擔任群眾日常生活用品的「配送員」……最近一段時間,家住武漢市江岸區新村街道鐵南社區的志願者宋爽格外忙碌
  • 閃電漫評丨讓志願之「火」燃遍華夏大地
    志願服務體現的是公民的社會責任意識,是人們自覺為他人和社會服務、共同建設美好生活的生動實踐,是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2019年7月,在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致以賀信表示,「希望廣大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志願服務工作者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繼續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 一碗臘八粥 溫暖一座城
    駐馬店網訊(記者 駱萬華 通訊員 郭亞凱 王豔敏)1月7日,西平縣北大街免費愛心粥屋向社會各界、機關單位、愛心企業、社會團體以及各位愛心人士、愛心志願者們發出倡議,西平縣北大街免費愛心粥志願團隊發起舉辦
  • 致敬順德傑出志願服務工作者|何珊:志願路上發光發熱的「微光」
    她把自己看作是一束「微光」,在志願服務這條路上發光發熱;同時,作為一名老師,她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帶領更多年輕人走在志願服務的路上——她是佛山市順德區李偉強職業技術學校教師何珊。記者今日從共青團順德區委員會獲悉,何珊獲得2019-2020年度順德區「傑出志願服務工作者」榮譽稱號。何珊熱心志願服務事業,她立足本職工作、熱忱地投身志願服務活動中,並積極書寫志願服務,形成共性經驗加以推廣。2016年,何珊參與編寫了「義工100」德育校本課程的校本教材《義工通識校內讀本》。
  • 「第十八屆深圳關愛行動」新年開啟...
    幫扶困難群體、推動志願事業、弘揚關愛精神……作為一項提升城市溫度、體現城市高度、增強市民歸屬感的重要群眾性精神文明活動,深圳關愛行動自2003年創辦以來,堅持「關愛·感恩·回報」理念,倡導全體市民「用愛擁抱每一天,用心感動每個人」。
  • 寒冬也溫暖!濟源天愛關愛留守兒童攜手中弘卓越城暖冬大山行
    正值寒冬時節,12月18日濟源天愛」金色童年 陽光成長」關愛保護留守兒童項目在示範區民政局指導下攜手愛心企業——中弘卓越城前往邵原花園小學和下冶三教村為6名留守困境兒童開展「小衣物傳溫暖 大愛心創和諧」多幫一志願服務活動,為留守困境兒童捐贈新棉衣一件、手套一副和棉襪一雙。
  • 省質標院開展「微光大義·致敬白衣天使」志願服務活動
    近日,省質標院積極響應省直文明辦發起的「微光大義·致敬白衣天使」公益志願活動,走訪看望援鄂醫務人員親屬,聆聽戰「疫」故事,用實際行動向「最美逆行者」表達心意,致以慰問。省質標院志願者走訪慰問了旺旺醫院援鄂醫務人員周波的家屬。
  • 與文明同行 構築愛心之城——數說西安志願服務這一年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在於亮麗的外表,更在 于洋溢的精神。在古城西安,有這樣一群人,將志願服務當作自己的精神追求,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用自己的力量匯聚愛心的海洋,讓每個人的生活更美好,讓整座城市更加包容溫暖。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
  • 武漢理工大學在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再獲佳績
    近日,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暨2020年志願服務交流會圓滿落幕,武漢理工大學榮獲銀獎2項、銅獎2項,這是該校連續五屆在該項賽事中獲獎。受疫情影響,此次終審決賽在線上舉行,該校「理」說中國——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講師團公益項目、「小口罩」的「painting」計劃——白血病兒童關愛行動2個項目榮獲銀獎,益童成長盒——關愛少年兒童成長計劃、「超越小白」——智力障礙兒童社會融享計劃2個項目榮獲銅獎。
  • 省科技廳開展「微光大義致敬白衣天使」志願服務活動
    紅網時刻4月7日訊(記者陳晨)4月1日,湖南省科技廳積極響應省直文明辦「微光大義致敬白衣天使」公益活動號召,組織志願服務小分隊來到長沙市望城區,探望慰問省中醫附一醫院援鄂醫務人員賀良鋒及其家屬,認真聆聽「白衣天使」的感人抗「疫」故事,送去了鮮花和慰問物資,表達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 武漢理工大學「自閉症兒童關愛行動」——教自閉症患者種花種水稻
    2020年12月25日,武漢守望星園星之味奶茶店裡,4個自閉症青年露出笑容,鼓掌相慶。一個多月前,在志願者們帶領下,他們親手播下種子。這是武漢理工大學亢茜志願服務隊開展的「自閉症兒童關愛計劃」的志願行動,通過園藝療法,幫助自閉症患者在種植中學會交流情感,增強生活能力和社會認知。一個動作分解成10個步驟「為什麼要給花施肥呢?」
  • 星火成炬——吉林市抗擊疫情中的志願服務平凡英雄群像
    來自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學生志願者馬藝菲,參加完社區排查、吉林站測溫志願服務之後,馬上投入到社區卡口疫情防控一線,積極配合社區開展掃碼測溫、信息登記、聯防聯控等工作…… 當疫情來襲,90後、00後這些「嬌嫩花朵」秒變「鋼鐵戰士」,他們用實際行動扛起社會責任,凝聚青春力量,展現青春擔當。
  • 星火成炬,讓志願精神照亮逐夢徵程
    特約評論員/艾佩韋19歲的志願者張玉欣,一天輾轉上十家藥店,光是排隊買藥就花費8小時;34歲退伍軍人石李峰,馬不停蹄趕往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義無反顧成為一名工人;70歲的於慶河和69歲的妻子黃玉芹是兩名老黨員,第一時間報名投身到社區卡點值守一線
  • 武漢這些志願服務先進典型,一起來點讚吧!
    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組織響應黨的號召,積極行動、傾情奉獻,為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作出積極貢獻,生動踐行了志願服務為民利民的價值追求,充分彰顯了扶危濟困、共克時艱的民族品格,湧現出一大批事跡突出、群眾公認、影響廣泛的先進典型,對提升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助力基層治理、推動形成互助友愛、向上向善的新風尚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亮麗的時代風景
  • 17年深圳關愛行動為城市立德塑魂 全城接力奏響「愛的交響曲」
    17年溫暖航程,書寫「關愛之城」篇章  關愛行動由深圳市委市政府倡導發起、市文明委主辦、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從2003年起,已連續舉辦17屆。  叢飛、孫影、李亞威、陳如豪夫婦等大批愛心典型被樹立,「關愛·感恩·回報」「助人者最樂,行善者最美」「用愛擁抱每一天,用心感動每個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等成為市民的精神理念和追求……17年裡,關愛行動培育了熱心公益慈善和志願服務活動的社會風尚,塑造了深圳「關愛之城」的城市特質。
  • 志願服務|12·5國際志願者日:13C的普洱很冷,但普洱「志願紅」如火...
    活動中,普洱市2020年第六批激勵回饋單位向普洱市志願服務聯合會遞交「普洱市志願者激勵回饋」協議書,並向其頒發匾牌;普洱市愛心企業向普洱市志願服務聯合會遞交「支持普洱市志願服務行動協議書」,並向其頒發牌匾;參加活動的領導向普洱市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志願服務總隊授志願服務總隊旗;全體志願者進行集體宣誓。
  • 城運控股集團推行「溫馨關愛服務關愛聯繫卡」開展暖心行動 讓愛無...
    是維繫島城運轉的城市交通守護者——公交車駕駛員。他們擔負著島城市民出行的重任,日夜穿梭在城市的每一條大街小巷,已然是城市裡一道流動的風景線。早出晚歸,風雨無阻,安全將乘客送往各個目的地。一直以來,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城市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 紅外套·一家親公益暖心行動,溫暖一座城
    2020年聖誕前夕綠地香港·紅外套鄉村公益計劃再次出發我們化身聖誕老人為山區兒童發起冬衣捐贈活動用愛心溫暖一座城。活動現場此次活動是由綠地熙江廣場發起,在高明區委統戰部的牽頭下,聯合高明區民族宗教事務局、高明區慈善會、高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一家親」志願服務隊等政府部門,集結成「紅外套·一家親」公益暖心行動,
  • 招聯金融微光計劃,為抗疫一線用戶送上溫暖
    據悉,招聯金融客服團隊在了解大致信息後,主動打電話向蔡先生詢問情況,得知他因特殊時期無法如期獲得薪水獎金、遇到生活開支的困難時,貼心為他介紹了招聯金融抗疫時期關愛行動:抗疫一線人員可以商量延期。這正好解了蔡先生的燃眉之急。在提交資料後,蔡先生最終等來了讓他期盼已久的延期成功簡訊。肩上的資金壓力得到緩解,讓蔡先生不由鬆了口氣,「用招聯三四年了,當初的選擇沒有錯付。」
  • 微光大義·致敬白衣天使
    「微光大義·致敬白衣天使」 ——省水文中心志願隊在行動 為積極響應湖南省直機關文明辦發起的「微光大義·致敬白衣天使」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