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衛靈公》,對於忍耐是這樣解釋的,「小不忍則亂大謀」,古人認為,在為人處事上,學會「忍耐」是很重要的。
曾國藩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他早年出生在農耕之家,科舉考試考了四次才中試,雖資質平平,但他卻能成為晚清重臣,這都離不開他的性格,能夠隱忍、吃苦,曾國藩認為,一個人如果能忍受這「五忍」,往後人生必定能順風順水。
1、「忍」得眼前虧
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人總是太較真就容易吃虧,那些真正厲害的人,在待人接物上是知進退的,他們懂得避開陷阱,保存實力。
曾國藩在官場沉浮近四十年,也少不了別人的打壓和針對,但他每一次都告誡自己「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要學會忍耐,在看清形勢後,再順勢而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2、以「忍」化解危機
當初,曾國藩和太平軍交戰落敗,讓部隊受到重挫。在這危急關頭,其他官員都指責曾國藩辦事不力,但曾國藩選擇忍耐,重整水陸各軍後,出師攻陷了太平天國佔領的嶽州,隨即被加官封爵。
所以,我們在遭遇挫折後,也要適時退讓,在忍耐中等待時機,東山再起。
3、「忍」常人所不能忍
常言道:「欲成大器,德養大氣」,曾國藩認為,那些大氣的人談吐得體,而且處事不卑不亢、海納百川,不論是在官場上,還是職場上,都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4、 忍」得了他人的閒話
曾國藩曾在家書中寫道:「常說是非事,必是是非人。」
我們聽到一些關於自己的流言蜚語,內心多少都會受到傷害,打擊我們的自信,但其實,只要我們對此充耳不聞,那些閒言碎語自然就會無疾而終,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
5、 「忍」耐中的成功
《金剛經》上講一切法得成於忍,忍耐不是要強行忍耐什麼,是主動地接受外界的考驗,內在對誘惑的把握。
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八九,冷熱要忍,羞辱冤枉要忍,吃虧上當要忍,要忍耐的事情非常之多,這些也是成長成熟必然要付出的代價。
曾國藩一生鑽研實踐儒學,努力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上下功夫,實現了士大夫「立德、立功、立言」的最高追求,世有「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的說法。
閱讀《曾國藩全書》,品讀曾國藩人生!從字裡行間體會他的專注,感受他的耐心,學習他的智慧。即使你無法像曾國藩一樣有一番作為,但你的品性、你的人生必定會因吸收了《曾國藩全書》的思想精粹後,有所改觀。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