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黑墨水冰激凌、爆款校名校史文創,上海高校書店有書有溫度

2020-12-18 騰訊網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是上海歷史最悠久的高校出版社,旗下的上外書店也是上海開業最早的高校書店,至今已有近40年歷史。去年起,上外書店開啟了一場煥新工程。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虹口校區門口,改造升級的上外書店9月22日正式開業。就在新書店開業之際,由上海書刊發行行業協會發起的上海高校校園及周邊區域實體書店融合經營分享會,邀集近20家高校書店負責人探討疫情背景下的高校書店融合經營發展之路。

新「上外書店」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物理空間和經營理念的雙重升級,在為讀者提供舒適閱讀體驗的同時,打出「國內首家跨文化書店」口號,設置了語言測試室、深度閱讀區等創新空間。「通過提升服務能力來提高客流,是眼下書店經營者都在探索的。」孫玉說,上外書店志在打造成為外語學習教育的「4S店」。所謂「4S」,即search(查書)、sale(銷售)、solution(學習方案)、service(服務),為讀者提供綜合外語服務。

近年來,上海高校校園及周邊區域實體書店發展迅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上海普通高校及周邊已擁有30餘家書店。2018年起,華東理工大學的隴上書店、同濟大學的同濟書店、華東師範大學的大夏書店、上海體育運動學院的綠瓦體育書店等先後開業;今年,成立於1993年的復旦經世書局搬至國年路,並在松花江路開設新店,不僅帶來環境的全面升級,更是從讀者的角度升級了多元化閱讀體驗。這些高校書店幾乎都有高校出版社或高校支持的背景。鍾書閣、中版書房等品牌書店也分別與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合作開出校園書店,還有一些個體小書店依然在高校周邊堅守。

「開業兩年來,書店已基本實現盈利。」大夏書店負責人王宇介紹,高校及高校出版社的租金支持是高校書店生存的優勢,但高校書店要生存發展,還要在活動及文創設計上深度開發利用高校學術和出版資源。大夏書店開展大夏通識大講堂系列講座,研發具有校名校史特色的自有文創,根據不同時節上新的飲品都受到歡迎。

同濟書店依託「環同濟」創意設計產業群和同濟大學出版社城市·建築出版中心,為創新創意者、文化愛好者、設計師及大眾讀者、學校師生等不同群體提供文化交流閱讀服務,形成了同濟大學及周邊地區的開放式文化交流活動空間。為在校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聯合四平路街道開展公益互助,為戶外工作人員免費提供冷熱水、加熱、冷藏儲存、休息納涼等服務,為周邊街道圖書館提供圖書配送服務,為各設計單位提供專業圖書配送及上架陳列服務等,都讓高校書店的「溫度」不限於高校及書店之內。「去年店慶期間推出的網紅『黑墨水冰激凌』一上市就成了社交媒體爆款,成功出圈。」同濟書店負責人秦巖說。

「高校書店要思考究竟何為『高校書店』,與一般社會書店相比,特色何在?」在復旦大學周邊開店多年的志達書店負責人羅紅拋出了這個問題。「高校書店要立足於所在高校的精神底色。」羅紅說,志達書店將「復旦」與「網際網路」作為兩大基因,疫情以來線上推出「雲遊出版社」系列,線下活動每周達2至3場,累積讀者數據,在持續為讀者提供內容服務的過程中,不斷發掘讀者的需求。「舊書店的生命力是『舊』,價值也是『舊』,不能丟掉自己的特色。」在復旦周邊開店近20年的「復旦舊書店」店主張強說,高校書店要形成差異化,「『復旦舊書店』的特點是價廉質高,書籍種類比較多。」

「書店的主業是書,但不止於書。」貝頁書店去年在松江大學城文匯路開業,不久遭遇疫情。「2月復工,周邊一片寂靜。」負責人陳春娜說,危機倒逼生機,「我們向線上轉型,開出微店微商城,嘗試在線讀書會、直播。儘管沒有經驗,但邁出的第一步有助於書店未來的發展。」

每家校園書店都有不同基因,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探索融合經營發展之路,激發了新的生命力。「做讀者身邊的外語書房和外語書庫,帶領讀者領略世界風景,步入文化殿堂。」上外書店總經理徐君透露,上外書店將依託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教學資源,未來為讀者導購、服務的店員或許就是來自世界各國的年輕留學生。書店還計劃開展以國別為主題的展覽、講座等,以外語圖書為載體,以品牌化活動和個性化服務為靈魂,成為有溫度、有氣質的校園文化新地標並輻射周邊地區。

相關焦點

  • 上海人文新地標 大夏書店 麗寶正式開業 傳統書店轉型升級出新招!
    、分類精準,努力為讀者提供最周到的選書服務和閱讀體驗。  大夏書店麗寶店契合華師大悠久的人文傳統,是集圖書、講座、展覽、文創等活動為一體的書店品牌,將通過舉辦大夏讀書會、美術館奇妙日、博物館奇妙夜、特色展覽、大型賽事活動等,融合互動體驗、休閒娛樂、工作學習等多個方面,打造閔行首家新穎、多元、有內涵、有濃厚文化底蘊的特色書店打卡地。
  • 川美第一本校史竟藏在這裡
    15826166697九龍坡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諮詢熱線023-89123801 023-68058242九龍坡區政府衛生服務熱線電話在黃桷坪凍庫公交站旁邊,有一家外表看上去「不太起眼」但在重慶文化圈頗有名氣的書店—
  • 100元買一袋書!魔都網紅書店組團打折啦!
    周末做啥,上海100萬最IN小夥伴の部落相信許多愛書之人最近都被幾封來自實體書店的求救信刷屏了,信中透露一個重點信息:疫情之下,書店真的撐不下去了。其中一封信來自開業15年的「單向空間」,創始人之一、作家許知遠在2月24日發布眾籌求助帖。
  • 網紅書店鼻祖誠品書店深圳關門,網紅書店為啥紅不起來了?
    來源:江瀚視野說起書店,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自己關於書的印象,基本上大多數人對書店的印象都是兩個,一個是幾乎所有人都非常熟悉的國營圖書經營企業:新華書店,另一個則是最近幾年在網絡爆紅的以誠品書店為代表的網紅書店,但是就是網紅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最近似乎也有些日子不好過了
  • 江瀚:網紅書店鼻祖誠品書店深圳關門 網紅書店為啥紅不起來了?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江瀚說起書店,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自己關於書的印象,基本上大多數人對書店的印象都是兩個,一個是幾乎所有人都非常熟悉的國營圖書經營企業:新華書店,另一個則是最近幾年在網絡爆紅的以誠品書店為代表的網紅書店,但是就是網紅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最近似乎也有些日子不好過了,深圳誠品書店關店
  • 從文具到文創,「有溫度」的晨光也太可怕了
    有了這一套,或許考試會「如有神助」!這就是晨光文具X故宮文化的神秘力量嗎?我感覺我握筆的手的封印要解開了~下次考試時媽媽們再也不用擔心的要穿旗袍寓意「旗開得勝」了,晨光文具X故宮文化聯名款直接為你加buff,祝你「金榜題名,一舉奪魁」!
  • 600元一個帆布袋,六位數的原版書,都很好賣?上海蔦屋書店「牛」在...
    文創園區裡開書店,在上海已不鮮見。近年來,國內一些商業地產、城市更新項目都選擇書店作為「主力店」,提升整體影響力和「質感」。而就在蔦屋上海首店開業前一夜,北京798藝術區的佳作書局宣布,將於2020年年底停止營業,同一天關門歇業的還有位於深圳華潤萬像天地的誠品生活。
  • 中石大校名與校牌背後的故事
    他的草書,骨神兼備,龍飛鳳舞,俏俊飄逸,豪放酣暢,有強烈的視覺美。新中國成立後,許多高校請他書寫校名。1950年3月他給北京大學書寫了新校名,6月給清華大學寫了新校名(而且一連寫了六幅供挑選),此後又給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等學校寫了校名。可是,我們北京石油學院的校名,雖然是「毛體」,但並非由毛主席親筆手書,而是從他已發表的字跡中選拼而成的。
  • 國內老牌外語類專營書店上外書店「煥新」
    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校長查明建說,很欣喜地看到上外書店作為一家外語類老牌專營書店主動轉型、升級成為「國內首家跨文化書店」。高校校園是書店成長的沃土,上外更是擁有深厚的外語學術資源和文化土壤。上外書店依靠上海外國語大學和外教社,要充分運用好這個優勢,做好專業品牌,為高校師生及周邊讀者群提供高品質的閱讀文化生活空間。
  • 離雲朵最近的書店,在上海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雲小姐,寫的書叫《雲遊》,那麼巧又選在朵雲書院旗艦店首秀,那麼多「雲」碰撞在一起,莫不是她有「雲」的情結?還是有意要吊足人們的好奇心?直到我踏進這個上海目前最高的實體書店,一切懸念方得解開。 被讀者稱為「霍格沃茨魔法書院」、「滬上最美書店」 建投書局,誕生之初就被捧為「網紅」。據說愛因斯坦就是從建投書局旁邊的公平路碼頭登陸的上海,他看到上海的第一眼看到中國的第一眼就是在建投書局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
  • 明明是家書店,但什麼都有!日本網紅「蔦屋書店」在杭州開業,去之前...
    都市快報從去年開始就在說的,日本網紅「蔦屋書店」將要落戶杭州。現在,真的來了!今天10月18日,蔦屋書店杭州店正式對外開放。書店地址就位於西溪溼地東邊、天目山路北側的天目裡城市綜合體。我倒是沒急著先跑書店,先去公共區域轉了個遍。之前很多人一直把天目裡當作商業綜合體,其實不是,她更像是一個「混合空間」。除了大名鼎鼎的蔦屋,整個社區零售屈指可數。以輕餐飲居多,比如首次進杭州的上海網紅咖啡品牌seesaw,第二家%Arabica,喜茶,麵包店cycle&cycle,主打高山有機食材的柴米多農場餐廳等等。也有些設計師買手店,如B1OCK時尚概念店。
  • 大隱書局·九棵樹藝術書店開業,這是上海面積最大的藝術書店
    12月12日,位於奉賢區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的九棵樹藝術書店正式開業。這是繼今年4月大隱書局「海派書房」布局後,新一家以藝術為主題的書店。這是目前上海首家開在劇場中的書店,也是上海面積最大的藝術主題書店。
  • 上海蔦屋書店「牛」在哪裡
    今年元旦小長假,上海遭遇寒潮,景點客流較往年略有減少。但在上生·新所剛開業不到10天的蔦屋書店上海首店,每天6個時段總計3000人次的入場名額早在年前就預約一空。文創園區裡開書店,在上海已不鮮見。近年來,國內一些商業地產、城市更新項目都選擇書店作為「主力店」,提升整體影響力和「質感」。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有哪些看點?來跟小編「雲」探店→
    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以下簡稱「蔦屋書店」)坐落於有近百年歷史的上生·新所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佔地約2000平方米,共有2層樓。與普通書店不同的是,蔦屋書店內不另設暢銷書展臺,取而代之的是特別主題展臺。作為新店開業的第一期主題,「城市美學踐行者」與上海城市更新「網紅」案例上生·新所極為契合。
  • 春天,讓書店「暖」起來(書裡書外)
    不少實體書店以書為媒,集合文創產品、咖啡簡餐、鮮花服飾等多種業態,再加上定期舉辦的公益講座、閱讀分享、非遺體驗等各種文化活動,使書店成為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間和文化綜合體。各地政府通過補貼房租、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在政策層面支持、引導實體書店發展壯大。而日漸濃厚的全民閱讀氛圍,也讓更多人意識到書店是營造城市文化氛圍的重要場所,不可或缺。合力之下,我們看到令人欣喜的復甦跡象。
  • 二手書交易平臺多抓魚上海快閃書店「施工中」10月開業
    二手書交易平臺多抓魚上海首店將於10月正式開業。   毛坯房裡做快閃?繼北京店刷屏之後,多抓魚又在還沒正式開業的上海店搞出了新花樣。   上周,二手書交易平臺多抓魚宣布了一則消息:8月1日起,多抓魚將在其尚未完工的上海店鋪開展「施工中」快閃書店活動,消費者需要提前線上預約購買10元門票或現場購買15元門票即可入店購書。
  • 在臺北臺中逛書店看文創,除了誠品生活,這幾家也值得打卡
    第一次到誠品生活(勤美綠園道店),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書區,有《誠品時光》繁體版,旁邊還放了一盆植物。後來我每到臺中必來這裡,有兩個需求,一個是二層的誠品文具,買我的剛需,比如書寫的筆、常用的紙膠帶。另一個剛需是負一層的春水堂,除了喝奶茶,還會解決一個人泡書店的正餐。逛完誠品,就會散步到附近的新手書店。從新手書店的選書上能看出它的獨特性,以人文與藝術類的居多。
  •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背後是實體書店的集體「呼救」?
    這讓曾經打造過爆款,引起過跟風的單向街書店,在15年後走上了一條眾籌求援之路。項目眾籌在50-8000元之間,不同等級有單向街「單向卡」「單向日曆」「單向空間儲蓄卡」等會員權益。「賣書不賺錢」,這已經成為書店的共識和現狀。
  • 明明是家書店,但什麼都有!日本網紅「蔦屋書店」在杭州開業,去之前一定要提前預約
    以輕餐飲居多,比如首次進杭州的上海網紅咖啡品牌seesaw,第三家%Arabica,喜茶,麵包店cycle&cycle,主打高山有機食材的柴米多農場餐廳等等。也有些設計師買手店,如B1OCK時尚概念店。
  • 爆款作品日趨多元,文創 IP 能否成下一個爆款載體?
    在內容領域,文創 IP 可以說是一匹黑馬,像曾經逢出品必爆款的故宮文創、被奉為 IP 樣本的熊本熊、小黃人、專注創意營銷的網易文創等等,因鮮明的認知與突出的情緒感知,探索出了獨有的爆款邏輯。文創 IP 的爆款是如何打造的?文創IP 帶來的爆款有什麼樣的特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