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網
本報見習記者 張曉玉
歷經20年的蓬勃發展,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皮草服裝生產基地和零售市場。但近年來,皮草消費萎縮,市場供大於求,價格持續下跌,加之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原本就風雨飄搖的皮草行業跌至冰點。
作為行業龍頭、國內唯一的毛皮上市企業,華斯股份8月26日發布半年度報告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7億元,同比減少54.7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由盈轉虧,虧損1748萬元,去年同期淨利潤約1206.03萬元。
華斯股份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談道:「受疫情影響,公司營業收入大幅下滑,一方面的原因是公司出口業務集中在歐洲國家包括義大利、法國、德國等其訂單大幅取消,同時,國內合作的品牌訂單也相應減少。另一方面由於疫情的影響公司商鋪建設進度緩慢,未達到銷售確認狀態,商鋪轉讓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此外,公司本報告期壞帳計提約700萬元的信用減值損失,存貨計提跌價準備約400萬元的資產減值損失,合計較去年同期增加損失約1400萬元。」上述負責人談道。
分產品來看,裘皮皮張及裘皮服裝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147.74萬元、3813.25萬元,分別佔營業收入的20.07%、35.65%。從毛利率水平來看,裘皮皮張及裘皮服裝毛利率分別較去年同比減少38.59%、46.97%。
華斯股份表示,裘皮皮張及裘皮服裝毛利率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主要原因系受疫情影響,一方面公司部分訂單取消,公司為減少進一步損失,對公司原來計劃備用生產成品服裝的半成品,根據新的生產銷售計劃,部分採取了低於成本價處理促銷的辦法;另一方面公司採取有力措施進行反季銷售,對部分成品服裝進行低價促銷,增加產成品的流轉,讓利於客戶。
從往年業績來看,華斯股份近5年來也遭受著收入增速下滑,整體運營承壓的窘境。從2015年到2019年,華斯股份的營收分別為5.67億元、5.02億元、6.34億元、5.01億元和4.77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806.69萬元、1506.52萬元、-7544.65萬元、1686.53萬元和1688.98萬元。
「近幾年隨著經濟發展的放緩以及行業發展的周期,公司主營業務發展維持在正常的水平。2020年的疫情,對皮草市場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尤其是國外業務,幾乎全部停滯。」華斯股份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道。
受國際經濟發展緩慢,需求不振的影響,國內的皮草業出現產能過剩,供大於求的狀況。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後,中國皮草行業銷售收入開始下降,截止至2018年中國皮草行業市場銷售收入下降為770.32億元,較2017年同比下降17.7%,市場需求繼續下降。
縱觀近十年我國皮草相關企業的發展,天眼查APP顯示,皮草相關企業年度註冊增速自2013年到達峰值(34.9%)後開始逐年下降。截至8月25日,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今年上半年共註冊1840家皮草相關企業,同比增速為-37.4%。值得注意的是,2017-2019年,我國皮草相關企業註銷數量已經連續三年超過4000家。
天眼查APP顯示,我國目前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含「皮草」,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皮草相關企業超過4.9萬家。其中76%的企業註冊資本在0-100萬元,小微企業佔比近8成。
從企業註冊地區來看,浙江省和河北省擁有全國數量最多的皮草相關企業,兩省相關企業數量之和佔全國相關企業總量的55%。另外,72%的皮草相關企業分布在批發和零售業,也有約四分之一的相關企業分布在製造業。
河北省陽原縣國際裘皮城董事長王鉉斐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談道:「往年陽原國際裘皮城的續租率能達到97%-98%,出租率達到100%,但是疫情發生後,出現一戶也沒有續租的情況。」
對於目前皮草市場,王鉉斐表示,「總體來說皮草價格是下降的,水貂服裝的受眾群體比較少,而且季度性非常強,目前市場情況一般,到冬天才能知道具體市場情況,再加上今年的疫情,按目前預測,肯定達不到去年的銷量,至於降低多少,還得看市場。」
華斯股份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當前公司和行業最大的挑戰是疫情對消費的影響。」
儘管面臨巨大挑戰,但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面對疫情,公司積極布局線上銷售的模式,在華斯國際裘皮城成立電商基地,打造電商基地平臺,一方面為供貨商提供直播平臺、倉儲物流、技術研發、人才培訓等多層面的公共基礎設施保障和服務,另一方面為入駐基地的網紅主播、電商達人提供品類齊全、有競爭力的產品,線上線下融合,為供應商將貨品和渠道進行合理的配置,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經營效益。」
(編輯 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