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家要求,各省應以本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加權計算的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核定社保個人繳費基數上下限。
目前,上統計部門已經公布2019年本市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114962元/年(9580元/月)。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對本市經濟社會的影響,為減輕企業負擔,本市社保繳費基數將繼續按照三年過渡到位的方案確定,2020年7月1日起,以9339元/月作為計算社保繳費基數上限標準的參考水平,將上限調整為28017元/月;
同時,按照國家規定,社保繳費基數下限繼續維持4927元/月。
數據一出,很多人都表示,又「被平均」。
1、員工實際到手工資
此輪統計公布的計算方法是拿(報告期實際支付全部職工的工資總額)/(報告期全部職工平均人數)
把這叫做平均工資還不如叫做 「單位平均花在每個員工身上的錢」
這個數字首先是稅前,其次包括了各類福利報銷,最最重要的是它包含了企業每月為職工代扣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費用,看到這兒大家就明白了,員工實際拿到手的要比各類公布的數字小得多。
2、中位數更客觀
七個人,資產分別是5k、15k、30k、100k、150k、200k、3000k。
你算平均數,那就是人均資產500k。除了資產3000k那位,其他七個都能爆炸;
但是算中位數,那就是100k。大家坐在一起聊聊,估計能達成共識。(所以上海的中位數在哪裡?)
算中位數的話,即使你再塞幾個千億富翁到上海,中位數變化也不大。因為中位數就是杵在中間那個數,不受極大值或極小值的幹擾。
這是09年新華網拿來演示工資分布的圖片,那時候中位數在平均數左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