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和梅豔芳,一個風華絕代,一個絕代芳華,可惜的是兩人都英年早逝,徒留世人遺憾心酸。有傳言說,哥哥張國榮曾經對梅豔芳說過:"等我們到40歲,你未嫁,我未娶,我們就在一起。"
其實這個傳言是假的,事實上是有一次梅姐因為感情上的事情喝醉了,哥哥去安慰她,梅豔芳說"如果我四十歲還嫁不出去,你就娶我好不好?"張國榮和梅豔芳並不是戀人,也不曾戀愛過,他們是情同兄妹的好朋友。
不過在銀幕上,哥哥和梅姐曾經在《胭脂扣》中扮演過情侶。1988年關錦鵬導演的《胭脂扣》中,梅豔芳扮演青樓妓女如花,張國榮扮演富家闊少陳振邦,人稱十二少。
這就是一個多情儒雅的公子哥十二少愛上花名在外妓女如花,遭到家人反對以後,公子哥為愛離家,終究屈服於現實兩人為愛殉情的故事。
聽起來有點兒有點像"羅密歐與朱麗葉",相遇然後愛情受阻,於是逃亡最後殉情。然而,不同之處在於,《胭脂扣》裡男主十二少沒有殉情成功。
1、 拍攝前期"一波三折"
《胭脂扣》這部片拍得時候其實"一波三折",從導演開始,一開始威禾電影公司買下版權以後是給唐基明導演的,只不過劇本改了太多次再加上各方立場不同,唐基明氣得直接甩手不幹了。
關錦鵬是由梁太介紹給威禾電影公司的,最初威禾是想讓關錦鵬將李碧華的《霸王別姬》改拍成電影。打這個主意的是成龍的經紀人陳自強,陳自強想讓成龍演"霸王",結果成龍包袱比較大,拒絕了,後來版權到了徐楓手上,也就是哥哥張國榮最後拍出來的那部經典之作。
選角色這方面陣容不小,最開始定的是梅豔芳演如花,鄭少秋演十二少。"天王"劉德華和"港版夢露"鍾楚紅演電影裡的小情侶報社記者袁永定和女朋友楚楚。
不過由於劇組這邊劇本改來改去,多方意見又不統一,於是劉德華和鍾楚紅都退出。鄭少秋也因為當時沈殿霞懷孕,沒辦法只能也退出。
如花由梅豔芳來演,眾人是沒有意見的。畢竟你看梅姐的五官,很有特點,鼻梁高眼角尖臉型尖讓她有一種倔強感。眼神收斂時卻又恰好透著優柔感。稍鈍的鼻頭和走勢稍向下的厚唇又為她帶來了淳樸嬌憨的感覺。
梅豔芳飾演如花,恰到好處地演繹了一個經歷人生風浪,淪落風塵,卻依然渴望愛情的女人,眼神裡偶爾透著倔強又有著不明顯的自卑感。
再加上梅姐本身經歷就和如花相似,梅姐從小就在歌廳當駐唱補貼家用,被人喊作"小歌女"。還有一個就是梅姐「坎坷」的感情經歷,梅姐談過的男友是挺多,但是真心而且走到最後的又有幾個?
《胭脂扣》還沒在香港上映之前,梅姐就已經獲得臺灣那匹馬的最佳女主角了。後來又直接一舉斬獲香港金像獎、亞太區影展及金龍獎四座最佳女主角獎盃,成為"四料影后"。
梅姐總說自己不漂亮,但《胭脂扣》中如花的造型她非常喜歡:「好中意『如花』造型,如果以後死了,希望用這張劇照作為遺照。」
《胭脂扣》籌拍的時候,哥哥已經續籤新藝城。那個年代影壇的藝人基本不可能外借的,加上嘉禾和新藝城又是宿敵。
梅姐為了把哥哥從新藝城那邊借過來,特地跑去給新藝城那邊拍一部戲《開心勿語》,"以一抵一"才換來皆大歡喜。
2、 張國榮出演,配角變主角
哥哥也是個「自戀」的人,試裝穿上那一身風度翩翩的長衫時,迷倒了在場眾人也迷倒了他自己,直接就說這角色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的。不過也確實,李碧華和關錦鵬都覺得哥哥太適合這個角色,不給他加戲太可惜了。
因為哥哥張國榮的加盟,作者兼編劇李碧華直接給他加了戲份,最後拍攝期從十天延長到二十天。
原本按道理這部電影應當是報社記者袁永定(萬梓良 飾)作為第一男主,畢竟劇情是以袁永定為第一視角展開的,十二少只是這部電影的配角,但是看完電影十二少毋庸置疑成為大家心裡的男主了。
原著裡十二少和如花去殉情的時候,看見如花由生至死,變成一具豔屍,他怯了,倉皇逃跑,本該他吞下的鴉片,灑落一地。有傳言說李碧華是哥哥張國榮的迷妹,為了他將劇情改成十二少最終吞下了鴉片。
3、 幕後花絮
哥哥拍十二少時有個地方其實用了道具,戲裡十二少給如花送對聯,十二少坐在窗口對著如花笑。其實哥哥恐高,得意和愛意都是真的,只有那坐在窗口晃的兩條腿是假的。
梅姐是圈裡著名的遲到大王,拍《胭脂扣》的時候經常遲到,每次遲到都是用肚子疼當藉口。別人遲到的話哥哥是極為不滿的,然而梅姐遲到張國榮只是說:"你再說肚子疼我就送你兩盒花塔糖吃吃。"
戲裡是悲情鴛鴦,戲外是搞笑兄妹的這兩人拍攝吞鴉片殉情的場景時其實是兩人一邊吃麥芽糖朱古力一邊大笑演出來的。只不過,哥哥這個恐高的人縱身一躍之後,梅姐也因為疾病追隨而去,更是讓《胭脂扣》的悲劇色彩更濃重了點。
飾演陳母的是粵劇名旦譚倩紅,據說譚倩紅是因為她女兒是哥哥粉絲才接戲的,後來女孩子還來片場探班,直接獲得一線追星的機會。
影后惠英紅其實也在《胭脂扣》裡,不過由於造型比較驚悚,妝也蓋住了紅姐的原本美貌,所以大家沒注意,就是那個"似女俠又似女鬼"吊著威亞飛來飛去的女演員。
4、 《客途秋恨》其實劇透了結局
哥哥開演唱會的時候,為了宣傳電影《胭脂扣》,還唱了電影裡如花初見十二少時唱的那首南音《客途秋恨》。
當他一襲黑袍,手持一支槍煙、把美人榻搬上紅館舞臺時,仿佛十二少來現世紅塵走了一趟一般。
《客途秋恨》曲中所唱的故事,亦是風月遺恨。同樣也是富家繆公子與青樓女麥姑娘相愛,可繆公子卻遲遲不為麥姑娘贖身,最終麥姑娘離開人世,從此兩人天各一方難見面。因此,《胭脂扣》的結局其實在一開始就劇透了。
開頭初見時唱的是《客途秋恨》,最後如花找到十二少時唱的也是《客途秋恨》,胭脂扣是十二少和如花的信物,《客途秋恨》是二人精神上的信物。
5、 《胭脂扣》是鬼片也是現實中的愛情
作為一部鬼片,看完以後其實壓抑大過於恐懼。看上去是看了個鬼片,其實是個哀怨的愛情故事,再回味一下,其實《胭脂扣》就是個現實。
如花的愛情是毫無保留的,而十二少終究是負情了。如花高估了十二少,也高估了他們之間的愛情。至死不渝或是有所保留其實都無可厚非。
雖然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但是殉情雖偉大,偷生也並不可恥呀。誰不想找個人白頭偕老,幸福地度過餘生呢?"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現實中,像如花和十二少這樣熾烈的愛情再難看到,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只是像袁永定和阿楚那樣,會相互陪伴,會相濡以沫,但不會為愛輕言生死。(撰文:踢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