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票房已經接近5億美元的迪士尼動畫片《玩具總動員4》在最新一期北美票房排行榜遙遙領先。而一場實實在在的「玩具總動員」最近也正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進行中。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中心psD攜手捷克中心,共同推出展覽「捷克玩具奇遇記」。通過29件繪畫與裝置作品,為觀眾呈現一個童話般的純粹世界,邂逅設計獨特的玩具,展開一場趣味十足的奇遇。
沒有配音也能看懂,最受歡迎的動畫主角可能就是鼠了。米老鼠,《貓和老鼠》裡的傑瑞,還有就是《鼴鼠的故事》裡的那隻經常打洞的小鼴鼠。這隻活潑可愛的小鼴鼠正是來自捷克。早於1958年便於布魯塞爾世博會上嶄露頭角的捷克玩具工業已擁有百年歷史,享譽國際,本次展覽也是捷克的玩具及設計首次大規模地在中國展出。作為捷克文化遺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這些擁有著古老工藝的玩具至今仍在生產、製造與銷售中,展現出了經典傳承之魅力,以及蓬勃的生命力與創造力。玩具展的第一個板塊就通過展出捷克知名玩具設計師的代表作品,梳理捷克玩具自1919年至今的發展歷程。
一個個打開的行李箱裡陳列著那些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玩具。行李箱就像是時空隧道,把我們帶回童年。玩具不再只是孩子的寵兒,長大之後的我們對於玩具也表現出某種迷戀。無論是電影還是展覽,對於大人可能有著更大的吸引力。我們可以稱之為「回憶殺」,但也許其中包含的情感遠比回憶要複雜得多。在那些曾經玩過的玩具身上,尋找童年記憶的氣息。不是所有人的童年記憶是美好的,但玩具可能會平撫它。在那些新的玩具身上,那種抓住青春尾巴的渴望呼之欲出——也許它們重新激發起我們的青春荷爾蒙。
玩具展的第二板塊是藝術家彼特·尼蔻(Petr Nikl)的經典之作,並重點展出他對母親、捷克著名玩具設計師——裡布舍·尼科洛娃(Libue Niklová)作品的再創作。在以木質玩具主打的捷克玩具世界裡,裡布舍·尼科洛娃創造的水牛等動物形象充氣塑料玩具獨樹一幟。而彼特·尼蔻對於母親作品的再創作,與其說是一次玩具對話,不如說是將玩具的設計性、藝術性進行了放大。
隨著科技時代的不斷發展,數碼遊戲成為了孩子們主要的娛樂玩具,但帶著巧思設計與傳統記憶的手工玩具總能在瞬間滿足人們心底對趣味與童真的期待。 捷克古老的工藝並未丟失,年輕的設計師們在標誌性文化的基礎上加入了鮮活而生動的內容,令人心生歡喜。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健慧 實習編輯:陸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