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六上午,溫州市圖書館老年分館都會舉辦一場七巧板創意沙龍,主講嘉賓是77歲的張有華,他能夠用一副簡單的七巧板拼成五千多種圖案。小小的七塊板在他手中有驚人的表現力,上周六,溫都記者在溫州市圖書館老年分館見識了七巧板在他手中神奇的變化。
7個塊狀板能變化出各種造型
隨手拿來一張紙剪出一塊正方形,經過幾次裁剪,就做成了一副七巧板,有四方形、菱形和三角形等形狀的紙片共7張,張有華老人當場就給記者演示七巧板拼法。
在他的手中,能拼出各種造型的動物,僅雞這個動物就能拼出200多種造型,能把0-9這10個數字拼出8種不同的造型,還能拼出900多個漢字,他說:他的拼法都是結合當代的生活,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圖形,他能用這7個塊狀拼出5000多個不同的圖案。
七巧板拼多了,靈感也越來越多,張有華老人會用七巧板模仿一個遊泳運動員從準備入水到跳入水中,還包括泳姿、換氣、調頭到最後取得勝利,整個流程,14個動作,他用14副七巧板完整呈現;體操運動員參加跳馬比賽,他會用分解動作,用了9副七巧板拼成了9個動作。溫州市圖書館老年分館還把這些創意七巧板做成展示進行展示。
喝個稀飯也會順手拼拼七巧板
張有華老人退休前是國家級規劃師,因為職業的關係,對圖形、圖像就特別敏感。他說當年還是小孩子就玩過七巧板,後來一直沒有接觸,大約在10年前,他看到外孫在玩七巧板,看似孩子的玩具勾起了他的興趣,於是平時有事沒事就開始玩七巧板。
甚至在早餐時間,等剛出鍋的稀飯降溫的間隙,他也會隨手拿來七巧板拼拼搭搭。他說,拼法就是在這麼日積月累中攢起來的,越拼越多。電視上看到排球比賽,他能把攔網、扣籃過程準確地拼出來,看到樓下划龍舟,他也會用5副或者10副七巧板拼個划龍舟的盛況,他說,七巧板越多越好拼,反而數字、英文字母,看似簡單,其實卻是最難拼的。
張有華的家裡到處都可見七巧板的蹤影,材料也是多種多樣,有木頭的、塑料的,還有用廢紙、廢紙板做的,他說玩這個很環保,能廢物利用,不浪費。
細心的人會發現七巧板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三角形特別多。張有華說,7塊板中,三種大小的三角形有5個之多,是七巧板的基礎,撐起了七巧板的構圖。記者發現,他關注的點側重在三角形上,抓準了七巧板的精髓。
想讓七巧板進校園,還想為它申遺
張有華認為七巧板創造的東西,是魔方等其他遊戲都比不了的,小朋友拼七巧板能開發智力,老人拼了可以預防老年痴呆。
讓張有華有點著急的是,現在學校裡流行的七巧板和傳統的七巧板已經完全不同了,為了與時俱進,他也研究過這種現代的七巧板,拼法和創意都不及傳統的七巧板,現代七巧板只能拼出幾百種圖案,而傳統的能拼出5000多種,這是完全不能比擬的。
前段時間,他還跑到教育局,向教育部門提議在學校裡推廣傳統七巧板。拼七巧板拼出名氣了,去年開始,張有華還受邀在溫州市圖書館老年分館舉辦七巧板創意沙龍,還自費製作了教具,因為是益智課程,現在已有一批自己的粉絲。其中的一個學員池阿婆說,她學了一年多,才學了點皮毛,看似簡單的七巧板其實並不簡單。
當看到傳統七巧板的進階版本十五巧板都申遺成功了,張有華有個大膽的想法,他也要為傳統七巧板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