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見證著上海文脈的傳承,其歷經了跑馬廳、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和上海美術館,留存了城市發展中重要的文化信息,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承載著幾代上海人的記憶。
整個展館展陳體系以故事線、體驗區和網際網路為核心,致力打造一座上海的新概念歷史博物館。
位於南京西路325號,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3000平方米,展廳面積9800平方米。
以基本陳列為主的東樓設「序廳」、「古代上海」和「近代上海」三個常設展廳,遵循「以城市史為脈絡,以革命史為重點」的原則,共陳列展示文物約1000餘件/套,全面展現上海城市發展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節點和重大革命歷史事件。
序廳,以影片《上海簡史》快速敘述上海城市發展中的重大歷史節點、歷史事件,激發觀眾參觀情緒,引發觀眾探尋展覽內容的興趣。
這裡安裝有一面全屏多媒體互動數字展牆,其可容納30人同時操作。觸摸數字展牆,仿佛走入古代上海歷史的長河,可看到上海從古至今的歷史變遷、水系變遷、市政分布、建制改革,一部上海簡史躍然眼前。
點擊「兒童視角」,整幅畫面還會下降到適合兒童觀看的高度,小朋友可以自己動手操控。
二樓的《古代上海》展廳,分「紅廳」與「白廳」,從上海成陸、史前文明一直介紹到城鎮興起與地域文化。
「紅廳」入口處,這面「遠古上海數第一」的數據牆,介紹了自從遠古起,上海就開始了發展。現場還展出各歷史發展階段的重要文物,如崧澤遺址出土的「上海第一人」頭骨、福泉山遺址出土的神人獸面紋象牙權杖復原模型、馬橋遺址出土的鴨形陶壺等。
在這裡,互動項目「小小陶藝家」可以讓遊客自己繪製陶藝,項目也為小朋友考慮調節了操作高度和位置。
「白廳」入口處,一部「上海的由來」短片介紹了「滬」「申」等多個上海別稱的由來,其採用中國畫+古詩詞的風格,引人入勝。
展廳內,徐光啟畫像、陸錫熊父母誥命等文物詮釋了上海的文人風骨。
《近代上海》展廳中,展陳時間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延續到1949年上海解放。
在三樓的展廳裡,你可以從一件件名物的描述中,感受到近代上海是如何崛起,人們的生活是如何變化的。
比如這臺1895年道白清花機,重達3.5噸,曾經工作於上海機器織布局。實物結合3D投影,展現了上海紡織工業乃至中國民族工業百年滄桑的發展。
在「百年校歌」互動項目裡,遊客可以在機器上試聽上海各大小學、中學、大學的校歌。各學校用的都是舊校名,如上海理工大學顯示的是滬江大學。年代感爆棚!
四樓展廳以實景實物、圖片資料、互動展項等多種形式展示了上海的「紅色文化」。展廳展出了多個版本的《共產黨宣言》以銘記歷史。
此外,中共一大、上海總工會、《新青年》編輯部舊址等上海重要革命史跡,均以多媒體互動地圖的形式呈現出來。
牆上畫著近代上海曾出現的重要交通工具,輕輕一碰感應裝置,就會出現每個工具對應的文字簡介和動態動畫。例如1908年,上海第一臺有軌電車的正式營業,代表著上海社會化、現代化、大眾化的現代交通開始起步。
南京路街景互動,觀眾可以拍下大頭照後選擇不同風格的衣服,之後有自己頭像的人偶會投影在大屏幕上,一群小人在南京路上排排走,真正實現「人在畫中遊」。
步入「尾廳」,影片《難忘的瞬間》選取1949年上海解放以來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人民幸福生活的70餘個精彩瞬間,通過視覺展項表現了上海取得的偉大輝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