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脈的傳承,走進《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2020-12-21 騰訊網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見證著上海文脈的傳承,其歷經了跑馬廳、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和上海美術館,留存了城市發展中重要的文化信息,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承載著幾代上海人的記憶。

整個展館展陳體系以故事線、體驗區和網際網路為核心,致力打造一座上海的新概念歷史博物館。

位於南京西路325號,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3000平方米,展廳面積9800平方米。

以基本陳列為主的東樓設「序廳」、「古代上海」和「近代上海」三個常設展廳,遵循「以城市史為脈絡,以革命史為重點」的原則,共陳列展示文物約1000餘件/套,全面展現上海城市發展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節點和重大革命歷史事件。

序廳,以影片《上海簡史》快速敘述上海城市發展中的重大歷史節點、歷史事件,激發觀眾參觀情緒,引發觀眾探尋展覽內容的興趣。

這裡安裝有一面全屏多媒體互動數字展牆,其可容納30人同時操作。觸摸數字展牆,仿佛走入古代上海歷史的長河,可看到上海從古至今的歷史變遷、水系變遷、市政分布、建制改革,一部上海簡史躍然眼前。

點擊「兒童視角」,整幅畫面還會下降到適合兒童觀看的高度,小朋友可以自己動手操控。

二樓的《古代上海》展廳,分「紅廳」與「白廳」,從上海成陸、史前文明一直介紹到城鎮興起與地域文化。

「紅廳」入口處,這面「遠古上海數第一」的數據牆,介紹了自從遠古起,上海就開始了發展。現場還展出各歷史發展階段的重要文物,如崧澤遺址出土的「上海第一人」頭骨、福泉山遺址出土的神人獸面紋象牙權杖復原模型、馬橋遺址出土的鴨形陶壺等。

在這裡,互動項目「小小陶藝家」可以讓遊客自己繪製陶藝,項目也為小朋友考慮調節了操作高度和位置。

「白廳」入口處,一部「上海的由來」短片介紹了「滬」「申」等多個上海別稱的由來,其採用中國畫+古詩詞的風格,引人入勝。

展廳內,徐光啟畫像、陸錫熊父母誥命等文物詮釋了上海的文人風骨。

《近代上海》展廳中,展陳時間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延續到1949年上海解放。

在三樓的展廳裡,你可以從一件件名物的描述中,感受到近代上海是如何崛起,人們的生活是如何變化的。

比如這臺1895年道白清花機,重達3.5噸,曾經工作於上海機器織布局。實物結合3D投影,展現了上海紡織工業乃至中國民族工業百年滄桑的發展。

在「百年校歌」互動項目裡,遊客可以在機器上試聽上海各大小學、中學、大學的校歌。各學校用的都是舊校名,如上海理工大學顯示的是滬江大學。年代感爆棚!

四樓展廳以實景實物、圖片資料、互動展項等多種形式展示了上海的「紅色文化」。展廳展出了多個版本的《共產黨宣言》以銘記歷史。

此外,中共一大、上海總工會、《新青年》編輯部舊址等上海重要革命史跡,均以多媒體互動地圖的形式呈現出來。

牆上畫著近代上海曾出現的重要交通工具,輕輕一碰感應裝置,就會出現每個工具對應的文字簡介和動態動畫。例如1908年,上海第一臺有軌電車的正式營業,代表著上海社會化、現代化、大眾化的現代交通開始起步。

南京路街景互動,觀眾可以拍下大頭照後選擇不同風格的衣服,之後有自己頭像的人偶會投影在大屏幕上,一群小人在南京路上排排走,真正實現「人在畫中遊」。

步入「尾廳」,影片《難忘的瞬間》選取1949年上海解放以來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人民幸福生活的70餘個精彩瞬間,通過視覺展項表現了上海取得的偉大輝煌的成就。

相關焦點

  • 到上海紡織博物館領略紡織文化
    位於蘇州河南岸的上海紡織博物館,原址是上海申新紡織第九廠舊址。氣勢恢弘的序廳、底蘊厚實的歷程館、時空連貫的擷英館、互動疊現的科普館、賞心悅目的京昆戲服館,紡織博物館演繹了上海紡織的產業歷史和文化。圖說:上海紡織博物館 來源:網絡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紡織工業一直是上海地區乃至全國的母親工業、民生工業。
  • 【曙光·新聞】繼承歷史文脈,弘揚傳統文化——曙光醫院舉辦「中醫...
    【曙光·新聞】繼承歷史文脈,弘揚傳統文化——曙光醫院舉辦「中醫之道·篆刻之美」文化藝術展 2020-08-25 15: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市民捐贈展 滿是城市的記憶
    11月18日至12月20日,《市民記憶——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市民捐贈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自2018年正式開館以來,得到廣大市民的踴躍捐贈,至今已收到各類物品1600餘件/組,上歷博(上革博)從中選出50餘件/組物品,舉辦了《市民記憶》展。展覽分為「烽火·新生」「市政·經濟」「文化·民生」三個部分,展品的時間跨度從抗日戰爭到改革開放。
  • 銘記抗疫的日日夜夜,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抗疫物證捐贈展
    11月18日至12月20日,《眾志成城 抗疫必勝――上海市抗疫物證捐贈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自2018年正式開館以來,得到廣大市民的踴躍捐贈,至今已收到市民捐贈的各類物品1600餘件/組,其中,2020年上半年上海各機關團體及普通市民捐贈了近400件的抗疫物證。
  • 傳承巴蜀文脈 講好四川故事——四川歷史名人叢書推廣活動啟幕
    四川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認識、了解、傳承、發揚好四川歷史名人的精神文化價值,有益於增強川人的文化自信。  10月15日下午,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指導、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眉山市新聞出版局、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承辦的「傳承巴蜀文脈 講好四川故事 歷史談誦:東坡文化精神的中國意義暨四川歷史名人叢書傳播推廣啟動儀式」在眉山市三蘇祠博物館舉行。
  • 【曙光·新聞】上海中醫藥博物館舉辦「中醫之道·篆刻之美」文化...
    此次活動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上海中醫藥博物館、上海浦東篆刻創作研究會、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特色診療技術研究所共同舉辦,得到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的支持,由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海上印社藝術中心、上海師範大學秋石印社共同協辦。
  • 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_新華網
    宋代理學家朱熹的這首詩中描寫的是歷史上著名的白鹿洞書院。28日,「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網絡傳播活動記者團第四站來到江西九江白鹿洞書院,繼續探尋書院裡蘊藏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內涵。鵝湖書院:保障文物安全就是傳承歷史文化27日,「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網絡傳播活動記者團走進江西省鉛山縣鵝湖書院,鵝湖小學的同學們用稚嫩的童音高聲誦讀經典——《朱子家訓》,吸引不少遊人駐足觀賞。
  •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保修復專業對接歷史博物館,探尋教學科研實踐新路
    今天上午,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物保護與修復學院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籤約共建教學科研實踐基地,為我國文物保護與修復高等教育與行業實務提質升級探尋新思路。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創始人、老校長龔學平,黨委書記陳立民與上海市文旅局、文物局副局長褚曉波分别致辭並講話,文修學院院長張嵐與胡江館長代表雙方籤約。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周斌,上海歷史博物館總支書記王玉林等出席共建活動。這是國內首家設置本科層次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的高等院校與「上歷博」攜手,雙方將築高層次文修人才培養、高水平科研及成果轉化平臺。
  • 近百件珍貴紅色文物今起亮相上海歷史博物館,不要錯過~
    值此之際,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聯合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西柏坡紀念館、首都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共同主辦,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古田會議紀念館、遵義會議紀念館和延安革命紀念館協辦的《不忘初心 偉大徵程——從建黨到建國紅色文物史料展》,於2020年8月21日至11月8日在上歷博(上革博)開展。
  • 博物館成為「歷史人文知識殿堂」的啟示
    近年來上海不斷擴充和優化博物館版圖,均衡整體布局,使遠郊地區的市民享受同等公共文化服務的權益。目前,上海已基本形成了類型豐富、格局合理、具有上海特色的博物館體系。以常住人口2300萬計,每19萬人擁有1座。
  • 傳承城市歷史文脈 營造高品質消費場景 | 趙春淦率隊調研一環路...
    傳承城市歷史文脈 營造高品質消費場景 | 趙春淦率隊調研一環路(成華段)空間品質提升等有關工作推進… 2021-01-08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徐匯:足不出戶玩轉博物館,「自然趣玩屋」走進徐匯光啟小學
    「你們有沒有去過上海自然博物館啊?」「地球上最大的恐龍是什麼?」……作為館校合作的新探索,「自然趣玩屋」近日走進徐匯區光啟小學,讓孩子們足不出戶,就能體驗上海自然博物館的自然移動探索課堂。「是腕龍!」跑跑、跳跳運動一分鐘,然後測量自己的心率;在教室裡邁上幾步,計算自己的步幅,推測恐龍的行走速度……這堂有趣的科普實驗課的主題是「地球上最大的恐龍」,由上海自然博物館裘穎瑩老師主講,帶領孩子進行動手操作體驗。
  • 上海自然博物館迎百歲老人自製標本回館修復
    8月5日一早,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的標本師們就忙碌起來了,他們準備著去迎接上海市首批特級教師林有禹先生親手製作的教學標本們。上個月,他們已經專程赴上海市實驗小學查看了這些標本的現狀,此次超長梅雨季過後,他們又再次上門將這些高齡標本運送到自博館,進行專業的修復和養護。
  • 傳承城市文脈 守護城市記憶
    (記者 楊曉妍)9月27日,市政協主席陳俊哲帶隊調研視察中心城區歷史遺存保護利用工作。市政協副主席毛平宇一同參加。  調研組先後來到西北林業機械廠、渭南火車站舊址,查看歷史遺存保護現狀,了解歷史遺存保護與開發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困難。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部分市政協委員從進一步明確老城區定位、賦予文化內涵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
  • 走進翠湖片區五大歷史博物館
    國慶中秋長假去哪裡 走進翠湖片區五大歷史博物館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齊至,8天長假來襲,五華區博物總館特推出了4條博物館主題遊線路,讓遊客們在感受五華區的好山好水之外,還能從博物館中看到雲南歷史的變遷
  • 成陵旅遊區:深化研究 傳承文脈
    為了深入發掘成吉思汗文化深厚的內涵,發現其重要的歷史價值,以新的研究成果賦予其鮮活的時代意義,近年來,成陵旅遊區以成吉思汗研究院為平臺,吸納整合國內外權威專家,以文化研究豐碩成果守護好傳承文脈的生命線。
  • 暑期是孩子長見識的好時機,上海最適合帶娃去的博物館有哪些?
    暑期是帶孩子增長見識的好時機,參觀博物館不失為一個好去處,正好完美避開了室外的高溫。「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出始知源」,走進博物館,趕緊帶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博物館奇妙之旅。全上海105家博物館,適合帶孩子去玩的有哪些呢?
  • 走進非洲!沉浸神奇鳥營地!上海自然博物館推出「野孩子」親子主題...
    圖說:小朋友們收穫了自然知識 來源/上海科技館(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今天下午,來自華師大附屬紫竹幼兒園的8組親子家庭前往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體驗了自博館首次推出的「野孩子/yeah kids」主題參觀路線以及剛剛榮獲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獎二等獎的
  • 來上海自然博物館 在這裡感受自然之美
    導語:作為一個城市的文化符號,博物館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每一個博物館有自己的意義與符號。靜下心,沉下心,你能在博物館裡學到不少知識。在上海靜安區,有一座博物館,在這裡你能發現自然之美、領悟自然真諦,它就是上海自然博物館。
  • 假如江南文脈能用一種顏色來描繪——
    談人文歷史時我們會談及它,談物質資源時我們會談及它,甚至談政治經濟與社會結構時,江南文脈的蹤跡始終不離左右。可以說,這四個字是某種江南精神的代表,有別於其他任何區域,且不僅在過去和當下對長三角地區造成影響,也將在未來持續融匯於這一方水土和江南人的內在氣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