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原是長江中心的一個島嶼,後來長江北移,清光緒末年金山與南邊的陸地相連。金山寺是主要景點。白娘子水漫金山,梁紅玉擂鼓戰金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都發生在這裡。
遠望金山,只見寺廟不見山,所以素有「金山寺裹山」的說法。金山寺覆金色琉璃瓦,十分氣派,登塔可以俯瞰金山全景。值得一提的是,山上的天然石洞法海洞,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金山寺開山祖師法海苦修的地方
金山風景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它是以"京口三山"之首,原是揚子江中的唯一島嶼,"萬川東注,一島中立",有江心一朵"芙蓉"之美稱。宋朝沈括的"樓臺兩岸水相連,江南江北鏡裡天"的詩句,就是對當年金山的寫照。
金山佛寺建築風格獨特,依山而造,殿字廳堂,亭臺樓閣,椽木棟接,相比相銜,丹輝碧映,加上慈壽塔聳立於金山之巔,拔地而起,突兀雲天,使整個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寺廟,構成了一種金碧輝煌"寺裹山"的奇特風貌。
金山景區內的旅遊資源特別多,如果仔細玩味,一天輕鬆度過。有太多的景色可以探尋。自東晉開始,這裡已經是佛教、道教的重要場所,金山寺清時已經是四大佛教名寺
金山寺正門外的牆上,留築的「民不能忘」石碑,題刻「月樓郭大公祖觀察大人德政 民不能忘 鎮江紳董商民敬立 」,是光緒三十二年鎮江「坤董商民」為紀念觀察使郭月樓所立
鎮江商民為感激當時的觀察道員疏通金山寺前的"便民河"方便南來北往的商、船民的交通和百姓進香拜佛求平安,做了一件百姓需要的事情,百姓才會記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