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記者混進瘋人院,生活十日揭發內幕:正常人在這就是瘋子

2020-12-09 司過境遷

還記得楊永信嗎?還記得豫章書院嗎?這些事情的發生絕不僅僅是偶然,世界的黑暗面也絕不僅僅存在於那一間小小書院。在美國,1887年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l緣起

隨著社會的發展,男女平等的觀念越來越普及,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個觀念也並不是百分之一百地被接受。在尋找工作時,許多求職者依然會因為性別被拒絕,故事的主人公娜麗·布萊也遭遇了職場的性別歧視。

1885年,布萊獲得了一份匹茲堡《快報》的工作,因為她寫了一封信,反駁《快報》發布的一篇表面是討論女性社會分工,實際上只是呼籲女性「回歸家庭,回歸廚房」的性別歧視的文章。然而諷刺的是,進入《快報》後她仍然受到了性別歧視,屢次三番被要求離開社會新聞崗位,轉去寫花邊、美食和園藝新聞。布萊無法忍受《快報》對女性的態度,於是去了開放度較高的紐約。

到達紐約後,普利茲——普立茲獎的創始人,看到了布萊的才華。他願意給布萊一個社會新聞報導的機會,但需要布萊先完成一個非難困難的任務——揭發羅斯福島上一座瘋人院的內幕。布萊接受了這個任務。

l進入瘋人院

為了能成功地混入瘋人院,布萊想到了裝瘋的辦法。她買來關於精神病的書閱讀揣摩,讓自己的行為與神態看起來都完全像一個精神病人。她開始不刷牙不洗臉,把自己搞得邋裡邋遢,時不時地發出怪叫、躺在街頭,一動不動地呆立幾個小時。

1887年,布萊在鏡子前模仿「精神錯亂的表情」,練習了整整一個晚上,隨後她住進一家家庭旅館,故意製造事端。她拒絕上床睡覺,表示其他房客都「瘋了」。終於,有人報警了。被帶上法庭後,布萊稱自己完全不知道那天晚上發生的事情。

最後法官裁定布萊患有精神病,決定把她關進精神病院,選定的精神病院恰好是羅斯福島上那座。

l瘋人院十日

布萊進入精神病院的時候是冬天,一進去就被要求換上髒兮兮的病服。他們住在擁擠的小房間裡,每個房間1-10人不等。房間的鎖只有外面的人能夠打開,哪怕有任何意外,住在裡面的病人也不能自己開門逃生。嚴寒之下,病人們在潮溼的浴室裡,用冷水洗澡。他們被要求脫掉衣服,不照做就會被打,然後由一個女護士拿著高壓水管對著病人從上到下逐個衝洗。病人,尤其是精神病人,原本是非常需要照顧和呵護的一類人,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甚至淪為了護士們的僕人,遭受非人的對待。

「從我進入島上瘋人院那一刻起,我就沒有再故意裝瘋賣傻。我就像平常一樣說話做事。但奇怪的是,我的言談舉止越正常,就越被他們當作是瘋子。」布萊發現,精神病院裡的病人並不都是精神有問題的人,有正常人,有因為語言不通而被關進來的外國人,有因生病出現短暫神志不清的人,但這家精神病院強制他們閉嘴,強制他們在一張長椅上從早上六點坐到晚上八點,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可以說,不許他們閱讀,不告訴他們外面發生了什麼。

布萊寫到:「他們給她糟糕的食物和殘酷的治療,想看看多久才能讓她精神失常。只要兩個月,她的精神就會崩潰,身體就會垮掉。」

l結語

十天後,報社將她營救出來。她將在瘋人院的見聞寫成了一本書——《十日瘋人院》。這本書一出版,立刻掀起了軒然大波,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而這十天,可以說是布萊一生中最黑暗的十天。

在壓力下,精神病院被迫改造了院內的設施,對病人精神狀況的檢查更加嚴格,只收容重病患者。美國政府也在壓力之下制定了保護精神病人的法律。一個月內,布萊以大陪審團成員的身份回訪了該精神病院,精神病院內許多不合理的情況都得到了改善。

布萊·娜麗通過機智、努力和勇氣,證明了女性在工作上同樣具有優秀的能力,開創了秘密調查的先河,將精神病患者的待遇問題放到了大眾的面前,促進了精神病患者保護立法。毫不誇張地說,她對推進時代進步具有重大意義,她不畏世俗、有勇有謀,是非常優秀的榜樣。

相關焦點

  • 第一個獨自環繞全球的女記者:裝病潛入瘋人院,開創暗訪調查先河
    正常人與瘋子的區別有一條標準線就是,看這人的行為規範是否符合大眾的正常心理狀態,其行為是否是符合大眾的行為標準。而正是出於對瘋癲與正常的探討,才滋生了本文所介紹的女記者娜麗·布萊的故事。而這個精神病院可謂為是相當有名,甚至後來的《美國恐怖故事第二季》的瘋人院題材,正是取材自這裡而改編的。因為一直有傳言這所瘋人院虐待病人,醫護人員並不職守醫德,甚至會把正常人也抓進來關押,把精神病患抓來做實驗等可怖情況。
  • 為調查真相,當年女記者裝瘋混進精神病院,經受10天非人折磨
    導語:為調查真相,當年女記者裝瘋混進精神病院,臥底10天揭露可怕真相。說到精神病,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精神病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但是人們可能對於精神病院的情況不太了解,所以當年為調查真相,當年女記者裝瘋混進精神病院,經受10天非人折磨。這位女子就是伊莉莎白·珍·寇克恩,出生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科克倫的米爾斯小鎮,她也是一位記者。 因為她的個性就是比較強硬的那一種,所以在大學畢業之後,就到了一家報社工作。這家報社的主編也是非常欣賞她的性格,在各方面都都有關照她。
  • 女記者混進精神病院,經歷10天痛苦折磨,逃出後寫報導救了所有人
    然而這並不是娜麗布萊想要的生活,在19世紀末期,職業的性別歧視,依然十分嚴重,大部分女記者,被認為只能夠報導一些奇聞異事,又或者是王公貴族,社會名流之間傳出的輿論緋聞風流韻事就行。至於白天的生活,同樣惡劣無比,飯菜做得讓人難以下咽,娜麗布萊還在護士的注視下,被迫吃掉已經腐爛發臭的黃油,根據她回憶,這讓自己「腹部燃燒了好久」。
  • 女記者裝瘋混入精神病院,親身體驗10天折磨,被救時已失去笑容
    你是精神病人的生活,比我們想像中難熬的多。一個女記者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證明了這一點,她裝瘋混入精神病院,親身體驗10天折磨,被救出來的時候整個人都變了,早已失去笑容。敬業記者混入精神病院1887年,女記者娜麗布萊進入約瑟夫.普利茲創辦的《紐約世界報》工作 ,當時她被安排了一項工作任務,那就是調查羅斯福島上精神病院的真相。
  • 女記者裝瘋混入精神病院,體驗10天「折磨」後,被救時已笑不出來
    導語:如今很多人感到生活壓力大的時候,甚至會羨慕精神病院裡的病人,因為他們每天嘻嘻哈哈,不用為生計發愁,更不會有工作和學習的壓力。但是實際上作為一個精神病患者,比我們想像的要艱難得多。一位女記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她裝瘋地混進精神病院,親身經歷了10天的折磨,當她被拯救的時候,整個人都變了,早已失去了笑容。一八八七年,女記者 Naribley進入由 JosephPlitzer創辦的《紐約世界報》工作,當時她被安排去調查羅斯福島精神病院的真相。
  • 《飛越瘋人院》:遺忘就是背叛
    奧斯卡最佳電影《飛越瘋人院》,像極了生活寫照,看到故事結尾,我甚至沒看明白為什麼酋長會這樣做,於是我去找了資料,看了別人的文章才深深明白,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以及難過。精神病院裡除了病人就是醫生,可是到底誰是病人?相似的人能夠相互交流,那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獨有的語言方式。我們是以什麼來評判一個人是否是瘋子的呢?除去醫學科學方面,多數人判斷都是以自己世界觀來判斷的。「他真是個瘋子,怎麼可以這樣做?」
  • 女記者裝瘋進入精神病院,親身體驗非人折磨,10天後險些變精神病
    以前並沒有人想過探索,精神病人的生活都是醫生與護士在全盤負責。但自從娜麗·布萊出現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布萊並非世界上第一個女記者,但她卻是第一個因為記者身份而在新聞界揚名的女人,她做了普通人不敢想像的事:裝瘋進入精神病院暗訪。
  • 找樂子 | 澳大利亞國寶級喜劇中文版爆笑登場,這群「 瘋子」要讓你...
    狄更斯《雙城記》裡的「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來形容我們生活的時代,再恰當不過。從沒有一個時代像現在這樣,既能無限張揚個性,也能極盡打壓不同。你選擇做一個正常人,還是做一個別人眼中的「正常人」?話劇《燃燒的瘋人院》講述的就是一個正常人和一群不正常人的故事,他們通過一部歌劇,找尋著他們自己的故事。
  • 7個正常人被送進精神病院4年,後來怎麼樣了?
    當然,在混進精神病院之前,他們都接受了訓練,比如如何避免服用精神藥物。然後,這8個人分別向12家精神病院求診。他們向醫生描述統一的病症:耳邊總是聽到「砰砰砰」的聲音。荷馬:這不公平!你怎麼知道誰是正常人,誰是瘋子?醫生:嗯,我們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給荷馬的手蓋上印有「 INSANE」字樣,手上蓋有該字樣的人都是瘋子)。他們似乎陷入整個「怪異的環境」難以自拔。除了醫生認為他們有病,親友也同樣認定他們有病,甚至連病患本人也慢慢作出自我印象管理,讓自己的行為和精神病的標籤相一致。
  • 飛越瘋人院:極具反諷意味的經典佳片
    他的出現打破了「瘋人院」長久以來的平靜,使得原本看似正常的「瘋人院」變得「漏洞百出」,使得人性的懦弱與殘酷的社會現實相角力。而麥克·墨菲也從一個原本想逃避勞動的正常人變成受禁於「瘋人院」的「瘋子」,甚至最後被切除腦葉片變成真瘋子!
  • DC《致命玩笑》:兩個試圖拯救對方的瘋子
    《致命玩笑》最精彩的就是最後的玩笑,是這個故事的點睛之筆,小丑跟蝙蝠俠說出了一個笑話:在一家瘋人院裡,有兩個瘋子,一天晚上,他們決定不住在瘋人院了,他們試圖著逃出瘋人院,於是他們爬到了屋頂,在那裡,他們從窄窄的間隙看到了城市的屋頂。
  • 女記者混入精神病院,經歷10天的「黑暗」,獲救後寫報導救所有人
    人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記者到某單位、某飯店暗訪,其實這種暗訪的危險係數不高,100多年前一位美國女記者的暗訪那才叫危險,她裝瘋賣傻地混入一家精神病醫院,暗訪這裡的實際情況如何,雖然只有10天,但這黑暗的10天讓她失去了笑容。
  • 咒術回戰:咒術師一群瘋子,只有這兩個是正常人
    然而在這一群瘋子咒術師中,有兩位角色被作者予以了「正常人」的評價。獨眼貓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三輪和七海能受歡迎一點,因為他們是正常人」三輪和七海在第8話就已經登場,藍發女秘書和平靜上班族,這二位有何魅力得到正常人的評價呢?
  • 《飛越瘋人院》:不是不嚮往自由,只是不願放棄安穩
    「你以為你是瘋子嗎?不,你不是!你是一個擁有自由和靈魂的正常人!」不甘平凡,卻又不願冒險;不想重複,卻又不能創新。心中有夢,每天卻只能柴米油鹽;渴望浪漫,每天卻只能早九晚五。如果是這樣的話,就來看看《飛越瘋人院》吧。
  • 女記者假裝得病混入,過了10天後差點真瘋了
    如今生活富足了,人們便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僅積極養生保健,還時刻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態,儘量讓自己保持身心健康。可是隨著社會發展,人們面臨的生活壓力逐漸加大,久而久之,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疏導和治療的話,就可能轉變為精神問題,將更加難以治療。
  • 成長就是和每個自己握手言和!《你好瘋子》一部被低估的作品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的是七個正常人被關進了一間形似廢棄倉庫的精神病院,每餐只給一份飯、一份藥,拒絕吃飯可以,拒絕吃藥會被電擊。在這樣的情況下,逃出去成了七個人的唯一訴求。記的早年間與幾個小夥伴也是看過《飛躍瘋人院》,之後聊到了倘若自己被關進了精神病院,該如何證明自己是個正常人呢?但是在我的記憶中,好像大家最後都沉默了,也並沒有討論出什麼結果。我想大概是比關進監獄還讓人無法忍受的一件事情吧,畢竟兩撥人心理還是存在著一定差距的。
  • 女記者裝瘋混進精神病院,親身體驗10天的折磨,被救時已笑不出來
    精神病人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在心理學領域曾有一個經典問題,那就是如果你不小心被當成精神病人了,如何才能證明自己正常呢,許多人表示我直接和護士坦白我是正常人不就可以逃出精神病院了嗎。其實這個想法實在過於天真,真正的精神病人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生病,他們始終認定自己才是正常人,和護士交流時也能正常交流,因此這個辦法是行不通的。曾經有一位勇敢的女記者,她為了體驗精神病人們的生活,故意裝瘋進入了精神病院,在那裡她經歷了整整十天,最後被人救出時這位記者已經笑不出來。
  • DC四大瘋子之蝙蝠俠與小丑:哥譚市的黑暗與光明
    前面兩篇聊到了《守望者》的羅夏和法老王,有興趣的可以點開主頁就能看到,那麼這篇聊聊蝙蝠俠與小丑這兩瘋子吧,本來是想分兩篇來聊的,但是想想好像不好分開,因為蝙蝠俠與小丑本身就是一個靈魂的兩個面。這裡其實也說明了蝙蝠俠也只是一個假裝是正常人的瘋子而已,他瘋狂而偏執,他所堅守的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正義,保護民眾,或者是他內心所認為的什麼,其實連他自己都說不清,而想去拯救一個人的靈魂,也不是那麼輕易的事。他想了一會兒,他也跟著小丑笑了起來。所以,其實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個沒有跳過去的瘋子是蝙蝠俠,小丑說過,人們必須要抓住自己最後的理智,去證明自己的正確的,存在是有意義的。
  • 著名科學實驗:正常人混進精神病院證明自己沒病,結果沒人能做到
    平日裡我們會以「神經病」來詆毀不喜歡的人,仿佛這是一個離我們很遠的詞語。其實,現實生活裡患有精神疾病者大有人在。有觀點稱,在當下社會的巨壓之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患著抑鬱症,只不過有的人表現得非常明顯,有的人輕微得無法讓人察覺,而有的人則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把抑鬱抵消。抑鬱症也是精神疾病的一種。那麼,如何在一群人之中分辨出這些痛苦的人呢?
  • 渡部建不倫記者會爆內幕,冒汗忍女記者逼問
    已經停工將近半年的渡部建為不倫、公廁約炮行為舉行謝罪記者會,被女記者包圍逼問一幕,引發網友評論「太可憐」,然而又爆出內幕「這樣才能復出!」(圖/翻攝自YouTube/THE PAGE)據日媒《FRIDAY》報導,渡部建的謝罪記者會持續1小時40分,主要由女性記者提問,眾多記者包圍下進行,畫面同步直播,受到網友批評「女記者好煩哦」、「記者會太長了」。業界人士爆料,「『渡部建被記者罵』是渡部方設定好的劇本,沒被罵得狗血淋頭社會大眾也不會原諒。所以儘管有染疫的風險,還是選擇被包圍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