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楊永信嗎?還記得豫章書院嗎?這些事情的發生絕不僅僅是偶然,世界的黑暗面也絕不僅僅存在於那一間小小書院。在美國,1887年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l緣起
隨著社會的發展,男女平等的觀念越來越普及,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個觀念也並不是百分之一百地被接受。在尋找工作時,許多求職者依然會因為性別被拒絕,故事的主人公娜麗·布萊也遭遇了職場的性別歧視。
1885年,布萊獲得了一份匹茲堡《快報》的工作,因為她寫了一封信,反駁《快報》發布的一篇表面是討論女性社會分工,實際上只是呼籲女性「回歸家庭,回歸廚房」的性別歧視的文章。然而諷刺的是,進入《快報》後她仍然受到了性別歧視,屢次三番被要求離開社會新聞崗位,轉去寫花邊、美食和園藝新聞。布萊無法忍受《快報》對女性的態度,於是去了開放度較高的紐約。
到達紐約後,普利茲——普立茲獎的創始人,看到了布萊的才華。他願意給布萊一個社會新聞報導的機會,但需要布萊先完成一個非難困難的任務——揭發羅斯福島上一座瘋人院的內幕。布萊接受了這個任務。
l進入瘋人院
為了能成功地混入瘋人院,布萊想到了裝瘋的辦法。她買來關於精神病的書閱讀揣摩,讓自己的行為與神態看起來都完全像一個精神病人。她開始不刷牙不洗臉,把自己搞得邋裡邋遢,時不時地發出怪叫、躺在街頭,一動不動地呆立幾個小時。
1887年,布萊在鏡子前模仿「精神錯亂的表情」,練習了整整一個晚上,隨後她住進一家家庭旅館,故意製造事端。她拒絕上床睡覺,表示其他房客都「瘋了」。終於,有人報警了。被帶上法庭後,布萊稱自己完全不知道那天晚上發生的事情。
最後法官裁定布萊患有精神病,決定把她關進精神病院,選定的精神病院恰好是羅斯福島上那座。
l瘋人院十日
布萊進入精神病院的時候是冬天,一進去就被要求換上髒兮兮的病服。他們住在擁擠的小房間裡,每個房間1-10人不等。房間的鎖只有外面的人能夠打開,哪怕有任何意外,住在裡面的病人也不能自己開門逃生。嚴寒之下,病人們在潮溼的浴室裡,用冷水洗澡。他們被要求脫掉衣服,不照做就會被打,然後由一個女護士拿著高壓水管對著病人從上到下逐個衝洗。病人,尤其是精神病人,原本是非常需要照顧和呵護的一類人,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甚至淪為了護士們的僕人,遭受非人的對待。
「從我進入島上瘋人院那一刻起,我就沒有再故意裝瘋賣傻。我就像平常一樣說話做事。但奇怪的是,我的言談舉止越正常,就越被他們當作是瘋子。」布萊發現,精神病院裡的病人並不都是精神有問題的人,有正常人,有因為語言不通而被關進來的外國人,有因生病出現短暫神志不清的人,但這家精神病院強制他們閉嘴,強制他們在一張長椅上從早上六點坐到晚上八點,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可以說,不許他們閱讀,不告訴他們外面發生了什麼。
布萊寫到:「他們給她糟糕的食物和殘酷的治療,想看看多久才能讓她精神失常。只要兩個月,她的精神就會崩潰,身體就會垮掉。」
l結語
十天後,報社將她營救出來。她將在瘋人院的見聞寫成了一本書——《十日瘋人院》。這本書一出版,立刻掀起了軒然大波,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而這十天,可以說是布萊一生中最黑暗的十天。
在壓力下,精神病院被迫改造了院內的設施,對病人精神狀況的檢查更加嚴格,只收容重病患者。美國政府也在壓力之下制定了保護精神病人的法律。一個月內,布萊以大陪審團成員的身份回訪了該精神病院,精神病院內許多不合理的情況都得到了改善。
布萊·娜麗通過機智、努力和勇氣,證明了女性在工作上同樣具有優秀的能力,開創了秘密調查的先河,將精神病患者的待遇問題放到了大眾的面前,促進了精神病患者保護立法。毫不誇張地說,她對推進時代進步具有重大意義,她不畏世俗、有勇有謀,是非常優秀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