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4.8分,劉德華真的失手了!《熱血合唱團》,這部由劉德華主演的治癒系電影上映四天,票房2590萬,豆瓣評分4.8分。
這部講述一群「廢柴學生」通過參加熱血合唱團計劃,通過音樂找回自我,實現逆襲的電影,贏在了主題,卻敗給了品質。
網友在熱評中寫道:
「強行煽情,尷尬到腳趾蜷縮。」
「華仔再用力也帶不動這部合唱團版《逐夢演藝圈》。」
「中規中矩,一星多加給劉德華的努力。」
說起來,劉德華與導演關信輝、編劇張佩瓊的緣分要追溯到4年前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當年,關信輝和張佩瓊這對黃金組合的上一部作品《可愛的你》創下了4500萬港元的票房紀錄,還斬獲了金像獎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五項提名。
典禮現場,劉德華與《可愛的你》中的五個小女孩一起攜手亮相,畫面十分溫馨,也成為彼此之間合作的起點。
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在新片中延續溫暖治癒的風格和對教育主題的探討。劉德華不僅親自擔當主演,還兼任影片監製。他旗下的電影公司夢造者娛樂也是出品方之一。遺憾的是,這部《熱血合唱團》並未延續《可愛的你》的水準,也成為劉德華近四年來評分最低的作品。
作為演員,沒有人質疑劉德華的實力和勤力,但作為老闆,劉德華一路走來卻不少磕磕絆絆,既有《瘋狂的石頭》《桃姐》《打擂臺》這樣的口碑之作,也有不少質量平平,入不敷出的遺憾出品。連劉德華自己都坦言:做老闆從數量上看是贏少輸多。
是時運所致,還是性格使然?當真是偶像易作,老闆難當?
1 「學費」
學生時代,劉德華家裡靠經營雜貨店和冰室為生,從小心裡就裝著一本「生意經」。冰室附近恰巧是堅城片場,通過幫工、送外賣的機會,少年劉德華就曾近距離接觸到馮寶寶、曹達華、石堅等一眾明星。
中學畢業後,他如願進入無線藝員訓練班,隨後與梁朝偉、黃日華、苗僑偉、湯鎮業組成「無線五虎」,主演電視劇《神鵰俠侶》創下62點的收視紀錄,一時風頭無兩。
到了續約的檔口,劉德華與無線卻暴發矛盾:無線想跟他續約五年,但劉德華卻擔心這份合約會被剝奪自己接演電影的權利。
這場風波以雙方鬧掰,「無線五虎」破裂告終。劉德華也付出了角色被換、被雪藏400天的巨大代價。也許是從那時起,劉德華真正萌生了做老闆的念頭:要把命運牢牢攥在自己手裡。
1991年,劉德華創辦天幕電影公司,這在當時是個創舉,因為只有兩個演員曾開過公司,一個是他,另一個是李連杰。天幕的開山之作是大咖雲集的《九一神鵰俠侶》,這部構思清奇的現代都市版武俠片賣出2000萬港幣,成功回本,也讓初當老闆的劉德華喜不自勝。
帶著爆棚的野心和信心,劉德華啟動了《戰神傳說》項目。請來洪金寶、程小東、元奎等五大導演組成導演和武指陣容,他本人也與梅豔芳、張曼玉、鍾鎮濤共同加盟,立志要拍出一部巨星雲集、動作一流的古裝巨製。
然而,這一看似強大的班底實則帶來的是風格的混亂和高企的成本。缺乏對市場的正確估量,劉德華還一路追加投資,搭建宏大的皇陵景觀,甚至請來了一頭真實的虎鯨出演,成本據傳高達6000萬港幣。
王晶曾如此評價劉德華的天幕公司:「這是一家滿足自己的公司,並不是做生意。」果不其然,影片上映後口碑慘澹,票房僅1240萬。再加上那幾年天幕投資的《九二神鵰俠侶》《天長地久》《天與地》等多部作品無一盈利。到了1995年,公司虧損高達4000多萬。
為了償還債務,在接下來的五年間,劉德華只得無休止地工作和拍片,一年最多連拍過十多部電影,其中難免有不少不願回首的「爛片」。很多人後來用劉德華代表作《無間道》中的經典臺詞揶揄這段經歷:「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誠然,劉德華交出了一份沉重的「學費」,但在做老闆這件事上卻越挫越勇。
2 「伯樂」
2002年,重新出發的劉德華創辦了映藝娛樂影視公司,投資重點也從商業片轉變為扶持亞洲新導演作品和香港本土電影。
一早做演員時,劉德華就曾有感於許多沒有背景,從基層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新導演空有好劇本,卻四處碰壁,找不到投資。所以,他自掏腰包拿出2500萬港幣,推出「亞洲新星導」計劃,支持來自亞洲各地的六位年輕導演拍攝長片作品。
這一舉動曾引發香港電影圈的不解,不少人說他是在賠錢賺吆喝,砸錢作秀。但劉德華看中的是這些新導演身上的「生命力」,「他們沒有考慮老闆喜歡什麼,而是考慮觀眾喜歡什麼。」
劉德華曾反思,《戰神傳說》等作品失敗的部分原因是自己混淆了投資人和導演的身份,在創作中介入過多。於是,他給這些新導演以足夠的自由,僅在成本控制和可行性上加以引導。這六位新導演中,就有如今名聲大噪的「鬼才導演」寧浩。
在2005年的香港影展上,劉德華看到寧浩拍攝的《綠草地》,非常欣賞,對他說:「你是有拍商業片的潛質的。」劉德華主動提出拿出500萬(最後為300萬)資助寧浩拍片,沒有任何附加要求,拍什麼類型都可以。
拿著這筆錢,寧浩創作出《大鑽石》的劇本,用了四個月改編,最後就成了他的成名作《瘋狂的石頭》。《瘋狂的石頭》在當年賣出2350萬票房,也徹底改寫了寧浩和主演黃渤等人的命運。
寧浩一直感念劉德華的知遇之恩,在其後的作品中都以各種形式感謝劉德華。積累了一定資源和經驗後,他也創辦了「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以自己的方式扶持新導演。
這一計劃培養出了路陽、文牧野、申奧等青年導演,也推出了《繡春刀2》《我不是藥神》《受益人》等力作,將這份薪火相傳延續下去。
去年的年度票房冠軍《流浪地球》片尾,也有特別鳴謝劉德華先生的字樣。這是因為最初是寧浩將影片版權交給了郭帆,並在拍攝中提供了大量幫助。沒有劉德華便沒有寧浩,沒有寧浩或許就沒有《流浪地球》,郭帆便選擇用這樣的方式感謝這位「伯樂的伯樂」。
除了寧浩和《瘋狂的石頭》,「亞洲新星導」計劃的其他作品如林子聰的《得閒飲茶》、何宇恆的《太陽雨》等雖然口碑過關,票房都相對慘澹。這一計劃對於低潮期的華語電影的造血意義,遠遠超過了其給「老闆」劉德華帶來的商業價值。
「就是因為電影業不景氣,我知道很多幕後工作人員沒工開,也有很多新導演,他們沒有任何機會。既然我有能力,便來試一下為大家提供一個開工就業的機會,也給一些新導演一個發揮的機會。」劉德華說。
3 「笨小孩」
「老天自有安排,老天愛笨小孩。」在外界眼中,劉德華也許是天王巨星,但內心深處他依然是那個鑽石山貧民區長大的「笨小孩」。在香港電影相對艱難的時期,劉德華站出來,扶持了大量香港本土電影和影人。
很多人不知道,《無間道》的劇本曾不被電影公司看好,從3000萬跌到了2200萬,是劉德華以自己的片酬向老闆打包票,「如果虧本就虧我的片酬。」
劉德華曾說:一個成熟的市場,不僅需要賣座的商業片,還要有其他的作品。於是,他幾乎不計成本地支持了很多香港本土電影和電影人,最有名的兩部都是金像獎最佳影片,一部是《打擂臺》、一部是《桃姐》。
《打擂臺》是林家棟的監製處女秀,啟用了兩位新導演加上一票「過氣」打星,並不具備賣座的潛質,更多的是對香港傳統功夫片的一次懷舊和致敬。
項目最困難的時候,是劉德華注資800萬元,才讓這場「功夫夢」得以繼續。最終,票房上,「劉老闆」輸得一敗塗地,但從口碑上,《打擂臺》卻為他賺回一座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盃。
劉德華沒有遺憾:有人笑我們用了很多以前的演員,說「劉德華不是一個生意人」。對,我是有感情的,對一些可能讓我有感觸的事情,我還是會投入。
懷著同樣的心態,當許鞍華把《桃姐》劇本遞到他面前時,他也毫不猶豫地出錢又出力,支持這個同樣令他感動不已的道地香港故事。
許鞍華曾對他表露過想轉拍商業片的意願,他回道:「你本來是鳥,你不要學遊泳,你不是魚。」憑藉《桃姐》,劉德華收穫了第三座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盃。他在頒獎禮上說:「我想這次拿獎最大的原因,是我對香港電影的付出,可能大家在這方面給我加了很多分。」
的確,陳嘉上曾這樣評價劉德華:「劉德華需要好好保護,他愛電影這個事業,真的是在用心做電影,把賺來的錢投資給新人新戲。」
僅從做老闆的成績來看,劉德華遠不如成龍、許冠文、王晶、周星馳那樣成功。就像公司名稱夢造者一樣,他更像一個理想主義的夢想家,憑著感性的直覺投一些與自己有緣的項目。至於成本控制、宣傳發行這些生意經,並非他的長項。
作為圈內有名的「好人」,劉德華的很多選擇是人情使然。江志強說:劉德華是香港電影圈「借」出去最多的人。業內人碰到劇本上面的瓶頸或者投資不夠,總會來找劉德華,劉德華也總能出力的出力,能出錢的出錢。
馮德倫拍《俠盜聯盟》,臨時被男主角放鴿子。劉德華不僅投錢還空出自己的檔期,去給朋友江湖救急。張衛健投資不善,瀕臨破產。劉德華幫他解決債務問題,還投資他的電影《齊天大聖孫悟空》。劉德華對他說:「學到就要教人,賺到就要給人嘛。」
曾有導演告誡劉德華,要想把演技或者作品保持在相對統一的水準,你真的要非常非常自私才行,但「性格原因」總讓他困於情義,接下一些讓他日後失望的項目。
的確,這就是劉德華。我們相信,在當初決定投資並參演《熱血合唱團》這樣一個商業屬性不強的香港本土題材時,他亦曾滿懷「熱血」,也盡職盡責地貢獻了精湛的表演。只是影片最後的品質有太多不在他的掌控之內。
片中的那首插曲《誰能明白我》也是「老闆」劉德華的心聲:懷著愛與恕的心,充滿夢想的笑匠,用歌聲,用歡笑,來博知音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