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月宮,嫦娥與月兔是最為人們熟悉的。我國的月球探測計劃,其中重要的探測器就以「嫦娥」命名,月球車為「玉兔」。嫦娥五號的任務是月球「取土」,今以圓滿完成任務。就在回收返回艙的時候,出現了「一隻小動物從返回器前跑過」。其形狀像白色兔子,被大家稱為「月兔接嫦娥回家」。本文要說的問題有三個:出現這個小白兔,如果在古代,古人認為會有何徵兆?月兔的神話傳說是怎麼出現的?以及為何是玉兔搗藥?
首先說「玉兔搗藥」。在傳統神話裡玉兔算是一種神獸,被認為是月宮嫦娥的寵物或者化身,同時它的職責就是在月宮裡負責搗藥。這個藥據說就是「王母娘娘的不死之藥」。《淮南子》中所載「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漢《樂府詩》載「採取神藥山之端,白兔搗成蝦蟆丸」。通過這兩個記載,我們可以明白,不死藥是王母娘娘在神藥山採取神藥,由白兔搗成的產物。因此先有不死之藥,嫦娥才能偷吃,所以「玉兔搗藥應早於嫦娥」。因此關於月宮玉兔來歷的神話就出現了。
有傳說,嫦娥偷吃王母娘娘的不死之藥,觸犯了天條,王母娘娘便把嫦娥變成了負責搗藥的玉兔,每到月圓時,就要在月宮裡搗制不死藥以示懲罰。還有一種說法是認為玉兔是吳剛的兒子變得,傳說炎帝的孫子伯陵私通,吳剛一怒之下殺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陽神炎帝,炎帝便把他囚禁在月亮之中,負責砍伐桂樹。他三個兒子變成蟾蜍、玉兔、蛇,陪伴著他。這個傳說最為不靠譜,所引《山海經》裡「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鍾,為樂風」。與吳剛沒有任何關係,也與伐樹、玉兔等無關,就是把「吳權」等同「吳剛」衍生出來的故事。
當然,以上只是結合神話傳說來講的。而古代文化中,按照陰陽學說的觀點,認為「日為陽之精,月為陰之精」,漢代天文家張衡《靈憲》一書中載「月者,陰精,積而成獸,像蛤兔焉」。這段記載說得很明白,人們在月圓之夜,觀測到明亮的月亮之中存在的陰影和白光部分,像是一隻兔子。這樣的觀點,更早的屈原在《天問》中也有提及「夜光何德,死則有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意思是月亮為何消失又出現?而玉兔在月亮裡面,有什麼作用呢?。
除了所謂的「月影白光像兔子形狀」,更深刻的因素就是「月為陰之精」,男陽,女陰。因此這和繁育有關。月亮的朔望之期約為30天,而兔子的生育周期約為一月,二者有著極其相同的周期規律。《爾雅》載「兔子,嬎fàn」;《說文解字》進一步解釋「嬎,生子齊均也。謂生子多而如一也(一次生好多)」;《康熙字典》載「同娩」,在《文選》相關的注釋中說「齊人謂生子曰娩」。可以說,古代對兔子的崇拜,以及拜月,實際是對多子多孫的祈求。
最後再說「白兔」在古代文化中的徵兆問題。《詩識名解》曰:「兔多褐色少白者,故瑞應圖以白兔為祥」,古代認為一般兔子多是褐色,很少有白色的,因此野外出現白色兔子,被認為是祥瑞。《玉策記》載「兔百歲則色白也」。在《晉中興徵祥說》書中說「白兔,仁獸也,王者尊敬耆老,則見」;《天鏡》曰「人君好務貧,則白兔現」。我們可以理解為「敬老助貧的社會風氣盛」。
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圓滿完成「月球取土」任務,並順利返回預定區域;表明我國的月球探測計劃「繞、落、回」三步走策略達到了預期目標。在嫦娥五號返回艙落地的一瞬間,似乎是兔子的白色小動物跑過。在感嘆科技進步的同時,也使嫦娥玉兔的神話傳說,又多了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