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祈禱!38米高巴西基督像被點亮 懸掛所有受疫情影響國家國旗

2020-12-10 國際萬花筒
裡約熱內盧基督山上的基督像被點亮。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截至北京時間3月20日9時30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到242726例。為聲援受到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影響的國家,當地18日晚,世界第二大基督雕像,位於巴西裡約熱內盧基督山上的基督像被點亮,上面懸掛著受疫情影響的國家國旗,並用各國語言打出了標語「讓我們一起祈禱」。

基督像上懸掛著所有受疫情影響的國家國

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巴西當地媒體19日報導,當地時間周三(18日)晚,裡約熱內盧大主教奧拉尼·若昂·坦佩斯塔(Orani Joo Tempesta)在這座地標性建築前舉行彌撒,教會敦促全世界的人們為病人祈禱。這座俯瞰裡約熱內盧市的雕像上懸掛著已報告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國家的國旗,「讓我們一起祈禱」的信息也以不同的語言投射到雕像上。

據悉,巴西2月26日報告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截止3月20日感染人數已上升到291人。聖保羅和裡約熱內盧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告誡公眾採取預防措施,減少公共運輸出行,避免大型集會。體育和文化活動也被取消,公司鼓勵員工在家辦公。

「讓我們一起祈禱」

截至北京時間3月20日9時30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到242726例,死亡病例9870例。中國以外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逾2.67萬例,累計逾16萬例,單日新增死亡病例逾1100例,累計逾6600例。為了遏制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印度、波蘭、加拿大等至少18個國家已宣布關閉國境,義大利等6個國家全國「封城」。(文/六筒)

相關焦點

  • 38米高基督像被點亮,滿身國旗太顯眼,只為祈禱世界平安
    我們知道今年很不同尋常,一開年就遇到這次來勢洶洶的疫情,現在已經有很多國家都相繼出現了疫情,並且有很多不幸的人因為感染病毒而最終喪失了生命。面對突然而至的疫情,很多國家都紛紛採取措施,希望儘早戰勝病毒早日恢復以往的平靜生活。為了祈禱人類順利度過這次疫情劫難,位於巴西裡約熱內盧基督山上的基督像也被點亮了。
  • 雕塑藝術 ‖ 巴西基督像
    巴西基督像,位於巴西的裡約熱內盧科科瓦多山頂,是世界最聞名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塑之一。2007年7月7日,巴西基督像被評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01基本信息巴西基督像落成於1931年,總高38米,左右手的指間距達到了23米,重量約有
  • 英國教會被要求團結起來為疫情下的世界貧窮國家祈禱
    ,這些國家正因新冠狀病毒疫情而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一事工機構「管理工作」(Stewardship)要求全英國教會在9月13日星期天一起為全球疫情危機祈禱。「管理工作」希望能激勵更多的英國基督徒為世界各地因新冠狀病毒疫情而面臨巨大社會和經濟挑戰的社區祈禱。「管理工作」的執行長斯圖爾特·麥卡洛克(Stewart McCulloch)表示:「新冠狀病毒將要和已經對世界上最貧窮、最脆弱的人群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我們的英國媒體正忙於處理國內問題。
  • 國旗:國家的符號象徵
    導語: 國旗:國家的符號象徵 國旗是國家的一種標誌性旗幟,是國家的象徵。它通過一定的式樣、色彩和圖案反映一個國家政治特色和歷史文化傳統。國旗同樣是一個國家的主權意識不斷增強後必然的產物,最初的國旗產生於近代歐洲。
  • 懸掛著的國旗出現破損,應該怎麼辦呢?是怎麼處理的?
    我們都知道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一個國家的標誌,我們當然不能夠隨意的亂扔了,那麼對於那些廢舊的國旗我們應該如何去處理呢?在國慶期間,我們看到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懸掛著五星紅旗,在表達著我們對於國家的愛意,確實這也是充分的抒發了我們自己身後的愛國情懷,但是在國慶結束之後,我們看到那些懸掛著的國旗出現了破損,那麼在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呢?我們總不能夠將廢舊的國旗扔掉吧?
  • @成都人 國旗懸掛的正確方式,你知道嗎?
    記者發現,成都街頭的國旗多選擇對稱懸掛、插掛等,為何選擇這些懸掛方式?我國對國旗懸掛有哪些規定?市民如果想自行懸掛國旗,有哪些注意事項?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採訪了市城管委負責今年國旗懸掛的工作人員,並查閱了相關法律法規,為網友們準備了這份「國旗懸掛指南」。
  •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微門檻」接納滬上所有受疫情影響停辦的展覽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宋薇萍)記者20日從進博會舉辦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獲悉,對上海所有受疫情影響停辦的展覽,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將「微門檻」接納。受疫情影響,2月至4月,上海115個展覽項目被按下了「暫停鍵」,受影響展覽面積達464萬平方米之多,已迫近全年總展覽面積的四分之一。數字背後還牽連著1000多家以展覽業為依託的中小企業。展覽業如何復甦?「失去」的面積該如何「追」回來?
  • 它是中國第一面「國旗」,掛23年後消失,但在其他國家一直飄揚
    ——華崗(中)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660字,閱讀約2分鐘慈禧在位時,認為作為一個國家,需要建立自己的國旗,以便更好地宣傳中國,於是開始了國旗的建設。也是在這個階段,我國終於有了第一面國旗,但只掛了23年,清朝滅亡了,國旗沒有了,如今,這面國旗又在另一個國家上空飄揚。
  • 望疫情早日被撲滅 東京晴空塔為中國點亮(圖)
    藍色寓意健康,表達希望中國早日戰勝疫情的願望。 張建墅/攝本報東京2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駐日本記者 張建墅)每逢中國春節,日本到處也都洋溢濃厚而喜慶的「年味」。中國文化緊牽著海外華人華僑的心靈,也增強了新時代中日文化紐帶關係。
  • 巴西總統新冠檢測呈陽性,外媒:他發燒38攝氏度,行程全部取消,還在...
    在宣布自己的檢測結果後,這位巴西總統從記者面前退了兩步,摘下口罩後說:「看看我的臉。我很好,感謝所有為我祈禱的人……感謝那些批評我的人……盡情批評吧。」他當天譴責採取「過分」限制措施的州長,稱大多數巴西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卻什麼也沒有注意到,而地方政府卻不讓他們去沙灘。博索納羅周一宣布自己出現新冠肺炎症狀後,他的很多反對者都公開表示希望總統的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博索納羅的兒子卡洛斯對此進行譴責。
  • 每天有36人升國旗,為何只升到28.3米,應該要知道其中特殊意義
    導言國旗是一個國家的主權意識不斷增強後必然的產物,最初的國旗產生於近代升降國旗時,要立正脫帽行注目禮,升國旗一定要升至杆頂。但是在我國升國旗只升到28.3米。在國際交往中,形成了懸掛國旗的一些慣例,為各國家所公認。 在建築物上或在室外懸掛國旗,一般應日出升旗,日落降旗。升國旗為何要36人。
  • 世界最大的美國國旗,兩半兒了……
    當地時間6月2日晚間,位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的、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懸掛式美國國旗在雷暴天氣中被撕成了兩半。這面旗幟長140英尺(約合42.67米),寬70英尺(約合21.34米),乾燥時重340磅(約合154.22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懸掛式美國國旗。
  • 受疫情影響 蘋果將關閉英國38家Apple Store零售店
    【手機中國新聞】隨著疫情的流行繼續達到高峰,蘋果公司已經關閉了大量零售店——12月20日,它暫時關閉了加州、墨西哥、巴西的每一家零售店,以及倫敦的十幾家零售店。現在,隨著英格蘭和蘇格蘭進入新的國家封鎖期,蘋果將關閉其在英國的所有剩餘門店。
  • 市民展示國旗 支持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
    新華社香港6月25日電(記者林寧、周文其)25日上午,40多名香港市民在添馬公園圍著國旗站成一圈,共同展示長30米、寬20米的國旗。藍天白雲下,這面五星紅旗顯得格外鮮豔。6月25日,市民在香港添馬公園展示巨幅國旗。新華社發當日,這些市民發起「展示巨幅國旗快閃行動」。
  • 受疫情影響最大的中亞國家為什麼是它?
    【原標題】世界銀行:塔吉克斯坦是中亞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國家2日,世行官員在「新冠和中亞的數字鴻溝」在線會議上說,受新冠疫情打擊最嚴重的國家在數位技術發展方面落後於人,未能建設有效的數字基礎設施。數據顯示,中亞國家移動上網和寬帶上網的速度都遠遠低於世界水平。「疫情危機凸顯了『數字鴻溝』的嚴重性,有的人擁有數字渠道,有的人無法企及。數字鴻溝加劇了社會不平等,限制了該地區的發展。」世行中亞區主任莉莉婭布魯楚科說。
  • 素描12:日本東京奧運會各國漫畫人物(巴西 玻利維亞)
    這次帶來兩個南美國家的漫畫人物:巴西和玻利維亞1、巴西國旗的旗地為綠色,中間為黃色菱形,菱形中間是藍色的天球儀,其中有條拱形白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秩序與進步」,天球儀上有27顆星。綠色代表茂密叢林,黃色代表礦產資源。27顆星代表1個首都和26個州。
  • ...英國國防部下令要求其海軍艦艇為所有經過荷姆茲海峽懸掛英國...
    新浪財經:據「今日俄羅斯」網站4日報導,伊朗高級將領蘇萊馬尼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遭美軍襲擊身亡後,英國國防部下令要求其海軍艦艇為所有經過荷姆茲海峽懸掛英國國旗的船隻提供「保護」。英國國防部表示,英國政府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英國船隻和公民。與此同時英國國防部在一份聲明中還呼籲各方緩和緊張局勢,並建議英國公民目前儘量不要前往伊拉克和伊朗。
  • 世基聯邀請所有成員教會加入全球祈禱日 為結束疫情祈求
    (圖片:Albin Hillert:WCC 世界基督教教會聯合會(WCC,簡稱世基聯)代理秘書長索卡(Ioan Sauca)博士邀請世基聯所有成員教會在5月14日一起加入一個全球祈禱日促進人類兄弟情誼高層委員會(Higher Committee of Human Fraternity)與世基聯聯合倡議,呼籲人們為了結束新冠疫情大流行而向上帝祈禱和祈求。「我們許多人正在經歷著恐懼和擔憂,以及在他們的家庭或教會社區中遭受的創傷、分離、孤獨、甚至死亡,」索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