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道》中,有這樣三個人,丁元英形容他們是「井底的人」。
古城因丁元英的到來,好多人的命運軌跡都發生了改變,其中就包括這三個人,他們借著丁元英的勢,成功趴上了井沿,但是最終還是跌落了井底,他們就是瀕臨倒閉的音響店店主葉曉明;鬱郁不得志的修車店老闆馮世傑;蠅營狗苟的唱片店老闆劉冰。
從葉曉明和馮世傑見識了丁元英「高人一等」的能力後,便將丁元英視為他們三個的救世主,覺得只要和他搭上關係,就能改變窮命,為此費盡心思去接近丁元英。
處心積慮的接近
馮世傑帶著芮小丹回王廟村,名義上是去看音響製作進程,實際是在展現王廟村的窮。
馮世傑:「都是發燒友,來了就是客,咱這村是有名的貧困村,來客人也沒啥可招待的,今天帶你們嘗嘗農村的露水棗。」
這句話就能看出馮世傑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聰明的芮小丹當然一眼便識破了,馮世傑知道心思被識破,也不好裝下去,便說:「我真沒別的意思,就是村裡太窮了,就是想找個人指條道,但是像丁先生這樣的高人不是我們能夠得著的」。
馮世傑這句話倒是真心,馮世傑作為一個有志青年,總想著能幫幫村裡,想帶大家一起過好日子,也是因為他的心系村民,格局大,心寬,所以成了最後的贏家。
就是這一番處心積慮的接近,三人最終搭上了丁元英這條大船。
扒不住井沿的三個人
格律詩成立之初,馮世傑一直是最努力的哪一個,他每日奔波於農戶與公司之間,對丁元英百分百信任,完全服從丁元英。
馮世傑身上有農村人的樸實,他認為這事是他請丁元英來幫忙的,相當於這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他必須做好,但是也是因為這份樸實,沒有魄力,所以出了事,不敢繼續相信丁元英,害怕賠償,擔心整個王廟村村民的希望就此破滅,所以選擇了退股。
再說葉曉明,丁元英曾說葉曉明是個聰明人,但是這個聰明人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自以為是。他自認為自己是音響界的專業人士,但是丁元英從沒聽過他的意見,作為公司總經理,卻處處被歐陽雪和丁元英壓著,所以當格律詩染上官司,三個人中唯一的聰明人葉曉明自認為大廈將傾便帶頭要求退股。
小家子氣的葉曉明是覺得這個事情不是他張羅的,賺錢只是順手的事,所以最後關頭想的也是保住自己僅有的財富,這種小聰明影響了他的判斷力,最終沒有爬上來,只能扒井沿看一眼而已!
劉冰最大的問題就是太急功近利,虛榮心太強。在公司成立之初,劉冰就開著公司的寶馬車,招搖過市,再沒有定職務的時候,就私印名片裝人物。當公司要吃官司的時候,本身沒過人之處的劉冰心裡沒底,怕自己血本無歸,所以才要退股。
當時厚著臉皮入股,又厚著臉皮退股。(這個厚臉皮的精神,我們倒是可以學習一下。)
弱勢文化
他們三個人的毛病歸根結底還是「弱勢文化」所造成的,三個人之所以見利就上,見危及就打退堂鼓,都是基於弱勢文化,他們從來都想著依附別人,將希望寄託於救世主(別人)的拯救之上,而不會自己承擔責任,擴展疆土。
王廟村就是典型意義上的弱勢文化的集結地,丁元英就像是局外人,居高臨下俯視著他們。
葉馮劉的成長曆程,生活軌跡,決定了他們身上的弱勢文化,決定了他們對強者的依附性。
依附性,決定了他們的不忠誠,見利忘義,淺嘗輒止。
但並不是所有生活在弱勢文化環境裡的人,都不可能突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沒有「野心」,正是這個東西,註定了葉馮劉向強勢文化的過渡失敗。
如果這三人,沒有被樂聖公司的一紙訴狀嚇到,有野心,有血性,跟格律詩公司一起同生死共命運,他們的結果,都會比最後的結局要好得多。
《天道》是改編自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書很薄,但讀起來卻很厚。電視劇版各路老戲骨的精彩演繹都將書中人物的狹隘,一個個都具象化了,但是因為是刪減版,看起來總是差強人意,也沒有小說那般引人深思。
《遙遠的救世主》是一本很有文化思想的小說,裡邊有很多關於人性以及社會文化的觀點和闡釋,隨著短視頻的走紅。丁元英「點石成金」的手段,痴迷尋找改變命運的「財富密碼」、「文化密碼」、「智慧密碼」,都受到無數人的追捧,這本書的價值更是被反覆挖掘,而掌握了這些價值的人,也都受益匪淺。如果你也對丁元英的智慧感興趣,不妨買一本未刪減小說回去慢慢研讀,期待您的頓悟!
點擊上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