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從0到1寫公眾號的?

2020-12-16 虎嗅APP

最近挺多朋友來問我,怎樣從零開始寫公眾號?


這個問題其實我也回答不好,持續寫公眾號的時間不長,但是很幸運的被大家發現了,這裡面存在著一定的倖存者偏差。


不敢談方法,只談一些很個人的心路歷程。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在我斷斷續續寫了9個月的時候,我喜歡的平臺也肯定了我。他們給我了一直仰望著的那些榮譽:虎嗅年度作者,虎嗅深流聯盟成員;新浪科技創事記年度作者;鈦媒體年度作者一鳴驚人獎等。


直到去虎嗅年會現場領獎的時候,我才錯愕的發現,原來很多那麼有名的作者早已經寫5年、10年的堅持很久了。反觀自己,差的還遠。



這不是謙虛,而是快節奏的當下,除了作者本人,別人其實沒有那麼多時間琢磨你寫的怎麼樣。大家只是關注他們感興趣的信息,很隨機掃到了你內容裡的某個關鍵詞,停留了幾秒。


但這本質上跟你沒什麼關係。作為作者自己心裡要有點數。


不過,被主流科技財經媒體推薦之後,確實有機會被更多讀者發現了。這對於一個小博主來說,比無人問津的時候,狀況實在是好太多了。


個人三個不同階段的定位

起初只是在玩


其實我這個號大概2014年左右就開通了。開號的初衷是體驗產品。起初就把它當朋友圈plus用,發一些城市周邊遊啊,工作偶遇的貓啊之類。當時認知能力有限,也沒啥定位。100個粉絲來自我的同事和親朋好友,不發朋友圈基本沒閱讀量。


博客時代曾經寫過東西,切換到公眾號對有些規則就不夠理解,比如發布了就不能修改,覺得很不方便。後來過了很久,才能明白這種「落筆無悔」的規則,其實恰恰是在保護原創作者。


後來偶然被關注


後來因為關注到一些公眾事件,在公眾號做了一些表達和呈現。第一次來了朋友圈之外的訪問流量。


那時候追蹤過很轟動的紅黃藍幼兒園事件,挖了一些獨家關鍵的信息,被截圖轉發到社交網絡,曝光量過億;不久後北京郊區起了一場火,很多人離開了這座城市。


大火過後的一個星期,我組稿了人們離開後的一組特寫。沒想到那組圖片就像長了腳一樣,每一秒刷新都有巨大的流量湧來。


首發在幾萬閱讀之後刪了,更多的讀者還在不斷找來。後來把內容做成長圖發到了簡書,第一天沒動靜,但第3天流量飆到了42萬。


特別吃驚,因為那個數據遠超常識。去求證了一下,簡書那邊並沒有推。那也就意味著那40多萬的流量的源頭,是從我的微信朋友圈引流過去並擴散開來的。


去年我經歷了譁譁掉粉


原因是當我開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表達,把注意力從社會新聞回到自己從事的科技網際網路,那些因為社會新聞而來的粉絲,開始紛紛離開我。


所以我的真正的運營,是從掉粉開始的。不過好在心態比較平,因為這一次,我很清楚自己要什麼:我公眾號的新定位是「社交工具」。


城市很大,人們溝通和交流的成本很高。作為一個認知能力有限,有點社恐又無法孤獨存在的渺小個體,我迫切需要一個系統工具,幫助自己有效率的找到有趣的同行,幸運的話,還可以跨專業擴展一點邊界。


微信公眾號完美的契合了我的需求:可以用1份時間完成寫作,實現1次1對多的延時交流;不斷有信息出來,也會方便理念相同的人,更容易找到我。更有共鳴的讀者,會給我留言或者順著微信過來聊一聊,這就完成了一次篩選過的交流,非常大的提高了效率。


過去的一年裡,我跟我的讀者也學習到了不少東西。當然,當讀者反向來微信找我的時候,就變成了我一個人要回很多信息,工作量很大。因此,真的更期待跟行業相關的,有內容的溝通。


同情一下那個作者,不要找TA閒聊。


我是如何寫作的?


這個問題聊起來心虛。只分享一下自己的心態變化,算不得方法論,大家需根據實際情況重新定義自己的。


首先文字只是表達的工具,跟面對面聊天,打電話,寫PPT沒啥差別,把事兒說明白就行了。至於風格方面,可能會跟每個作者的從業履歷有關係。從業履歷會影響一個人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從而在表達方面,繞不開一些作者個人標籤。


看問題的角度       


這幾年想法一直在變化。寫東西我是專業出身,在加入網際網路公司之前,服務於傳統媒體機構。那時候初出茅廬,自大且無知。到了任何發布會,準能一眼看出主辦方落地不周的地方。跑新聞久了,很多工作都被我定義為「無聊的活動」。而老闆不準我碰的那些選題,恰恰才是我最想寫的東西。


幾年後供職於平臺型大公司,開始打臉的成為那些「無聊的活動」的策劃者和執行者。這才終於明白,那些瑕疵背後,是多少人的努力和付出。而媒體作為旁觀者,又能看到多少?


為了活動需要,我們通過業內頂級公關公司把全國的媒體老師請來,花了大把預算,可最終除了通稿和豆腐塊,能被記住的,有價值的信息和觀點又有多少?


每一次職業轉換,準會放大鏡一樣看到自己從前的無知和片面。


幾年前,當我第一次有了超過10萬流量的時候。我的一位擅長寫作的前老闆近乎語重心長的跟我說:「一定要多讀書,好好學習。避免誤導別人」。多年以後,再琢磨那句話依然是常想常新,如履薄冰。恐懼來自我們常常不知道自己是「不知道」的。


當一個人有了哪怕一點點影響力的時候,你就已經某種程度上可以影響別人判斷了。對表達本身,光有敬畏之心還不夠,你還要努力學習。


對好內容的定義


我對好內容的定義首先是準確,其次是簡潔。


一個寫東西的人,應該用儘量簡單的、好懂的句子說明白你要說的。這樣可以降低讀者的閱讀成本。避免自己造詞,多用動詞名詞,少用形容詞副詞。一般場景下,標點符號逗號句號也就夠了。


說到這裡肯定有人要批評我了:你寫的東西也很長啊。是的,我的內容一般在4000字左右,儘量避免超過5000。做長內容跟定位有關,我的很多內容是商業分析類的文章,把一件事的邏輯說透,需要這個篇幅。


所以你們看到的4000字,其實常常是我查了10萬字的材料,寫了8000字,最後刪減到4000的。寫字的辛苦在於,要把網狀的思考,用樹狀的結構,體現在線性展開的句子裡。經常繞來繞去把自己繞暈了。


希望最終出來的東西,讀者覺得是清晰和好讀的。如果達不到,就是作者個人技術問題,需要繼續努力。


需要提升的認知


持續學習是必要的。當然這包括但並不局限於讀書,多出來聊聊天也是重要的學習部分。這個部分是我自己做的最不好的,也是後面最需要努力的地方。


會很羨慕寫東西快的人,但是自己複製不來。所以只能用比較笨的辦法,笨拙的寫東西。我在特別高興心花怒放的時候,肯定啥也寫不了出去玩了;在特別沮喪的時候,效率又非常差,會焦慮或者各種懷疑自己。只有在那種很平常,狀態不鹹不淡的時候寫東西效率最高。


不帶任何情緒的作者會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到表達本身。也會更堅定一些基於創作的想法。


選勝算最大的道路去努力


把擅長的專業努力去做到10倍好


讓時間,技能和能量真正落地


幹掉你所謂的拖延症


在有限的時間裡把精力持續投入到某一個領域


複利的力量會有奇蹟


當然出作品光靠自己是不行的。作者的創作後期一旦進入線性思維,會非常狹隘。這個時候就特別需要編輯的幫助。他們的信息寬廣度遠超作者,因此給的建議常常是戰略性的,一針見血的。


這一點我是幸運的,因為竟然有機會跟中國最好的媒體和最好的一群編輯一起創作。我不太會起標題。我的內容裡,很多你們覺得酷的標題,其實是編輯起的。


現在開始做公眾號還有機會嗎?


肯定有人會說,公眾號的流量紅利過去了。現在小號已經沒有機會了。說這些話的人雖沒惡意,但很可能會誤導你。他們的認知可能來自於一次不成功的嘗試,或者僅僅是跟風「聽說」。


所以我還是非常建議沒有實踐過的朋友,一旦有這個計劃,就果斷的自己挽起袖子,真正的動起來試一試,然後做出屬於自己的判斷。如果你認同一件事情長期有價值,其實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


從2020微信公開課看創作者機會


積極的去理解平臺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今年的微信公開課,就非常給創作者信心。如果你願意花時間,甚至可以把歷年微信公開課連起來學習一遍,會發現微信的初心和價值觀是非常統一的。


微信幾年前就說去中心化,這幾年也一直在努力做去中心化的事情。張小龍說「讓創造價值的人體現價值「,其中就強調了讓一些有內容的小號也有生存空間。


我被微信的算法推薦了


上周在廣州開會期間並沒有更新內容,但是依然可以發現有微微的新增流量穩穩的進來。不多,但很穩。兩天前,我的一個讀者終於忍不住加微信問我:為什麼我連續2次收到系統推薦你的公眾號?我們之間沒有共同好友,你是在微信花錢推廣自己了嗎?


這時候我才意識到,自己被微信的系統算法作為優質內容自動推薦了。推薦的位置在訂閱號消息的信息流裡。



上一張截圖,做產品的同行們可能會更懂這樣一個位置的價值,以及微信團隊為了推動這樣一個定位所做出的取捨。


我的渠道策略很簡單:堅定不移的將內容首發在微信。分發的時候也儘量將流量留在微信站內。站外開的口子主要給了合作緊密的媒體。除此之外,其餘外部平臺要求轉發的,合作的,開專欄的,一律拒絕了。


有人會說,我們給你資源推薦。不要相信,他們99%都沒有流量。有流量的那些平臺一定是耳熟能詳。那些為了省點錢用流量說來騙版權的平臺,請勇敢跟他們說再見。


招商銀行付費採購了本帳號的全年版權,這才是大平臺的做事格局。


當然,我在其它幾個平臺也開有個人帳號。但不是發任何內容都全網同步的。相反,我正在避免這樣的情況。


起初開那些號的初衷,是用來維權的,內容在微信刷屏之後,會有外部平臺來侵權轉發。微信內部的原創保護做得很好,但是外部的原創保護你想維權的話,要先開個號證明自己是自己。然後才能維權。


維權方面非常認真


即便麻煩,在維權方面我非常認真,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全網搜一遍。侵權的內容不管對方多權威,我都會死磕到底。直到平臺出面處罰或者對方刪帖道歉。我知道很多作者嫌麻煩就不了了之了。總覺得多分發一下也沒壞處。


但是權利這東西你自己不爭取的話,就是一張紙。那些不尊重版權的人可能經常會一帆風順,但也總會遇見一兩個死磕的人。那些未經授權的轉發,名字和ID都含糊不清或悉數抹去,對原創作者的傷害,除了版權還會分流,長遠是影響作者個人品牌成長的。


寫在最後


寫這個帳號一年了。其實如果沒有微信這個產品,沒有各位主流科技財經媒體老師的支持,我這種小號作者,是根本沒機會被大家看見的。


發自內心的感謝我的每一個日常搭檔的合作夥伴,也感謝那些他們身後,給我高光和鼓勵的媒體平臺。因為個體是無法孤獨存在的,表達也常常是人微言輕。


「你被推薦了,不一定是因為你多好。而是他們剛好認識你罷了。」

相關焦點

  • 如何寫好一篇微信公眾號推文
    1、好的推文標題都是具有吸引力能否把海量的諮詢中脫穎而出,吸引用戶的眼球,這就是標題的作用。標題是用戶閱讀的第一吸引力,縱觀微信文章閱讀量高的,每一篇都有一個好名字。目前微信公眾號推文標題分為兩種,一種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好標題,它抓熱點,有態度,走在潮流前線或者分享乾貨。
  • 8000字從0-1拆解微信公眾號排名原理,小白也能看懂!【乾貨】
    大綱如下:1、公眾號排名原理手寫導圖2、要做公眾號排名步驟3、註冊公眾號時的技巧和注意事項4、如何提高公眾號基礎權重5、如何增加公眾號粉絲(重心)6、公眾號活躍度和針對用戶行為優化一、公眾號排名原理手寫導圖
  • 公眾號從0開始如何快速漲粉?這6種方法最有效!
    為什麼要開一個公眾號?開公眾號之前,你要想清楚你為什麼要開公眾號?1.因為想要通過公眾號變現賺錢?放下你的自卑心態,不要擔心被人知道你在運營公眾號這件事,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只要能夠引起朋友圈的共鳴,一切都是值得的。經過一輪輪的轉發,爆款是很容易實現的,要帶來新的用戶也不是什麼難事。
  • 寫了五年公眾號的李筱懿,如何用60天做出爆款視頻號?
    在寫了 5 年公眾號之後,「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創始人李筱懿正在從文字向視頻轉型。視頻號「李筱懿」中,每條視頻都是她給女孩講的一個故事。她說自己擅長用短故事講清楚一個道理,也能夠以閨蜜、姐姐的身份給大家解決問題的建議。儘管自詡為短視頻小白,但從流量成績來看,沒有多少女孩能拒絕李筱懿的故事。
  • 小白寫手如何投稿自媒體公眾號
    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或工作的經驗,利用自己的特長選定適合的公眾號投稿。還可以通過廣泛的投稿的方式測試和判定,鎖定自己擅長的領域。二、知彼。1、選對公眾號很重要,最好選擇剛建立的公眾號,因為這類公眾號稿件需求量大,過稿率高。2、了解目標公眾號的風格,調性。
  • 經驗總結:公眾號如何排版?
    我從2016年底開始接觸公眾號排版的,當時連什麼是微信公眾號都不知道,更別提知道市面上的微信圖文排版編輯器了。後來,有前輩指點了一段時間,熟悉了基本的公眾號操作,和與公眾號排版相關的一些常識,就開始自己動手排版。其實,那個時候為了練好排版,我不知道熬了多少次夜!
  • 百家號、頭條號、微信公眾號如何區別運營?
    今天小路和咱們運營繼續聊聊自媒體運營相關的內容,相信做自媒體個人號的同學必定常接觸的幾個臺有百家號、頭條號、搜狐號、大魚號、微信公眾號。對於初期接觸自媒體的同學來說,圖文是最容易掌握和實操的一種內容形式,那麼今天就圖文形式我們聊聊百家號、頭條號及微信公眾號平臺如何區別運營,歡迎探討交流。
  • 小白如何操作公眾號,一步一步受益
    先來說說公眾號,不得不說做公眾號真的是一件很有眼光的事情。雖然說現在的新媒體平臺很多,這些都是通過內容分發來獲得閱讀量的,主要看內容的質量,而且領域太多了,競爭力巨大,其實是不好操作的,即使是有閱讀了有推薦量,想要靠這賺到大錢只有少數人才能做到。
  • 萌兔課堂——如何定位你的公眾號和頭像製作
    「公眾號如何定位」註冊公眾號之前,請大家先思考你想要註冊一個什麼類型的公眾號,也就是公眾號的定位,如果你的公眾號一開始定位方向就和自己預期的方向出現偏差,那麼後面就更別談什麼運營之類的話了。舉例《旁門左道PPT》,這就是一個專業做PPT的公眾號,小白也從這上面學到了很多東西。做這類公眾號本身也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推薦學習網站B站(嗶哩嗶哩),你能把一個網站的知識學透,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 2020,我最離不開的幾個公眾號
    這幾年大大小小的公眾號看了不少,翻了一圈關注列表,精選出了幾位我最離不開的公眾號。因為他們,讓我時刻保持作息規律,還有積極狀態去學習。你的朋友圈裡刷屏的不少文章,也許都出自他們。【關注方式 】1 - 搜索公眾號ID關注超級數學建模ID:supermodeling簡介:「超級數學建模」是一個漲知識的數學科普公眾號,從數學視角每日為你
  • 公眾號推文裡如何插入音頻和視頻?小白收藏!
    Hello,大家好,我是運營醬!聽說很多同學想要轉行做新媒體運營。做新媒體運營最基礎的能力就是寫公眾號啦!今天這條推文是專門為公眾號小白準備的,因為最近後臺有好多小夥伴問我「運營醬,我的推文裡怎麼添加不了視頻呀?」「運營醬,我想在文章裡添加音頻,怎麼操作啊?」
  • 2021,公眾號生死劫
    1 . 生命周期:只要選擇了面向市場 ——公眾號,本質上就是一款產品。微信公眾平臺,也是一款產品。小號的命:我是今年2月,才開始做這個公眾號的。我都這樣,小號們怎麼辦 ?所以,是時候拋出總結性觀點了 ——2021:可以寫公眾號,但別做公眾號。
  • 寫公眾號的一點感受:不怕白嫖,就怕白嫖了還賣乖
    之前關注了很多推廣類的公眾號,有一些寫得不錯。但現在基本上更新的很少了。去年今年也發現了一些很不錯的公眾號,寫的非常有靈魂,我也經常會閱讀,文後我會推薦一下。做公眾號其實是一個特別難的事,難在很多方面,第一是內容,持續的輸出,這個真的很難做到,本身推廣可寫的東西其實不多,我又是一個不願意寫老套路的人,所以有時候寫東西都儘可能想一些新的東西;第二,難在沒有收益,能賺錢的公眾號其實不多,而且也看運營者對商業化的克制,比如我,我基本很少很少發廣告,其實在一些新媒體平臺很好接廣告,也有人找我發軟文,我都拒絕了。
  • 寫在在文學公眾號上發文200篇之際(隨筆)
    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自去年5月份在公眾號上發表第一篇文章以來,截至目前,我已在各類文學公眾號上發文整整200篇了。這是一個節點,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我期冀著下一個200篇的到來。記得第一次在公眾號上投稿時,我什麼都不懂,在電腦上發郵件也不是很會弄。自己摸索著在手機上下WPS軟體,然後試著加公眾號編輯老師的微信,將編輯好的投稿稿件直接微信發給編輯老師。接下來便心懷忐忑地等待,等待的過程就是一種心理的煎熬。過了兩天,編輯老師告訴我說,稿件採用了。我當時心裡別提多高興了,仿佛文章在報刊上發表了一樣。
  • 微信公眾號的菜單欄如何設置?
    微信公眾號的菜單欄如何設置? 接下來小妹兒教你6招,玩轉公眾號的菜單欄,快來接招吧!
  • 微信公眾號推文到底怎麼寫?簡單三招幫到你
    微信公眾號的出現,吸引了很多人投身這個行業。但是想要運營好一個微信公眾號卻不是易事。運營者需要持續產生高質量的推文,才能吸引粉絲關注。下面群多多就跟大家來說說,怎麼撰寫好微信公眾號推文?1.對微信公眾號進行定位文章的定位是決定一篇文章受不受目標讀者喜愛的最基本要素。
  • 公眾號專輯推薦
    1.導演電影盤點專輯 往期各大導演的電影盤點文章合集,這也是公眾號最主要的內容,後來由於沒有時間和精力就沒寫了。 2.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專輯 從第70屆到第
  • 「工科男畢業後成了新媒體運營」,我與微信公眾號的故事
    ▲阿喵把最後一個帶評論功能的個人公眾號送給了朋友@文風靈語微信公眾號讓我成功「入門」:1、我在大四憑著對公眾號的了解,帶領團隊創辦了一個非官方的校園公眾號,至今仍在運營。沒有官方支持的情況下,從幾十幾百個粉絲,到現在已經覆蓋全校師生幾乎一半人,是學校僅次於官方號,最具有影響力的公眾號。2、憑著做公眾號的經驗和興趣,我選擇從事新媒體運營,先是進入了一個頭部的自媒體公司,認識到了很多頂級的作者,後來又以這個崗位為踏板進入影視公司,把愛好作為了職業。
  • 微信公眾號文章排版須知
    一、文字排版字號:正文建議使用14—16號字,一般是14號字,這樣在手機上顯示出來效果很好,當然根據文章類型15、16號都是可以使用的。標題建議使用16—22號字體,,這個都可以根據文章需要在上面的區間進行調整。
  • 普通人做公眾號的可行方法
    但凡有點才能,做公眾號應該都會更專注於自己的才能。普通人特指,挺喜歡寫作,水平可以,又想像別人一樣做公眾號的自媒體嘗試者。我知道的運營公眾號方法是網上公開的,很常見。其實我很不屑,沒有用。結果是什麼呢。我很失敗,而採用這些方法的人已經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