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這在我們記事起就已經理解的真理了。對於世間萬物,缺了水真的無法維持下去。對於我們養龜這件事上,無論是啥龜,都離不開水的存在,畢竟它還是要飲水的嘛。尤其又是水龜,它們多數時間都在水裡活動,水質的優劣真的對它們來說蠻重要的。而且水質不好還會造成龜的諸多毛病,龜友們也是使出渾身解數來搞定水質這塊。但其實真正有效的解決水質問題的方式也就那麼幾種,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在以這些方式為基礎的改良版。
第一種,最為直觀,就是經常換水。這裡所說的經常換水,個人認為一天一換就已經很頻繁了。有的龜友一天幾換,那就不是經常換水,是過於頻繁的換水。這對於龜的刺激還是蠻大的,容易產生應激,所以飼養環境大小和水體量還是很重要的,直接關係到你的水體能支撐多久。太小的環境,肯定短時間內就髒了,尤其是夏季這個時候。
經常換水可以最直接的改善水質,但就是費時費力,自己清閒的時候還沒問題,鍛鍊鍛鍊。但要是自己忙得不可開交,就顧不上換水了,也可能沒時間也可能累得不想動了。另外還得留意一下新水的溫度差異,溫差問題的考慮。有時候手忙腳亂地胡亂一換就了事,這就埋下了隱患。
有空餘時間,養龜數量又不多的朋友,用這種方式還是比較簡單明了效果好。
第二種,自然是藉助外力,就是加裝過濾器。加入了過濾系統之後,可以給養龜水環境起到一個淨水作用,並且可以促進水體的循環,加大水體的溶氧量,抑制一些腐敗厭氧菌的繁殖。更重要的是,我們不需要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再去換大量的水。可以減少你因換水次數多,造成的龜應激反應。
對於過濾器款型的挑選則是根據自己的環境和布局考慮了,這個沒有啥固定的模式。根據自己的水體量選擇合適的功率,這個在商品的介紹說明上都有註明,可得看清楚哦。當然,時間長了也別忘了清洗濾材,不然可是會影響你的過濾效果的。
但不少龜友認為有了過濾就一定會全都把雜質糞便過濾掉,這是一種誤解。過濾的水流吸取不會滲透到每一個角落的,如果你一味的提高功率,只會讓水域變成激流區,對龜的生存又是一種威脅。若是自己實在有強迫症,哈哈,那就適當的手動抽取可見的龜糞便吧。
第三種方式,其實比較籠統,方式也比較多。可以做個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構造會相對複雜一些。1、建立在有過濾的基礎上,比如沼澤過濾。不少龜友其實很喜歡沼澤過濾,不是說這種過濾一定好,只是合理的構建,還是很養眼的,嘻嘻。讓水泵泵水經過濾材,再經過水培植物的栽種區域,起到物理過濾和植物生化吸收的雙重效果,運行時間久了,還會有有益菌的產生。有些龜友搭建的沼澤過濾真的堪稱完美,小編自認為沒那本事,自愧不如,還在學習中,慚愧慚愧。
2、泥水環境。有的人說這個好,有的人說不好,其實好不好很難界定,只有合適不合適。而且泥水養龜,這個泥的質量需要有保證,並不是隨便一灘泥就可以解決的事。如果優質的泥土,裡面富含生態環境中的微生物,加入水很快可以形成一套微生物體系,種一些綠植,還是不錯的環境。但是個人不太喜歡,還是喜歡清澈乾淨些的環境,哈哈。喜歡野性一點的龜友,其實泥水環境構建的好也是不錯的。
3、複雜造景,這個就需要有個大空間才好操作。可以將底砂、細菌屋、過濾和魚,水生植物,一起和龜混養,生態環境中的各個角色都有了。只是環境的整個容積的大才行,維護有時候也得花心思。另外就是有空曠大面積飼養的朋友,那就爽歪歪了,想怎麼布置就就怎麼布置,真的可以說是把大自然搬回家了,這就更生態了。
然而,不管怎樣,我們都是想更好地維持一下養龜水質。如果我們只是想懶一點,別做過多的折騰,那麼第二種方式就很好了。極盡奢華是一種絢麗的美,簡簡單單也是一種樸實美。更多的時候,我們怎麼方便怎麼來,會更輕鬆的。你會更喜歡哪一種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