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原來車企也講究品牌大作戰!

2020-12-22 中國汽車消費網

對於任何一家車企來說,它們都會有自己的品牌戰略,比如大到如何定位自己的品牌,小到該推出怎樣的車型定位來布局市場等等,這說白了都是為了讓自身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本次我們就帶大家看看車市那些比較常見的「品牌戰略」。

1.「雙車戰略」

代表品牌:本田、豐田

不少外資車企都會和兩家自主車企合資,比如說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就是本田在國內的兩家合資公司。拿本田舉例,「雙車戰略」的意思就是同一款車既在東本賣,也會在廣本賣。比如東本的CR-V和廣本的皓影;東本的UR-V和冠道等等,都是我們所說的同一款車的代表。

上圖為東風本田CR-V/下圖為廣汽本田皓影

說是同一款車也並不是完全相同,外形細節會根據兩家合資車企家族風格不同有所改動,配置和定價上也會有細小差異,但三大件、空間表現、內飾設計等等這些核心因素完全一致,本質上沒變,可認為是同一款車。

上圖為一汽豐田奕澤/下圖為廣汽豐田C-HR

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可以降低成本,無需在花費不必要的設計費用;同時可以很好的平衡兩家合資的自主車企利益,更重要的是能提升母品牌本田的銷量和影響力。「雙車戰略」只是在本田品牌上運用較早而且表現明顯,並不局限於本田,比如像現在的大眾、豐田其實也都是這種「雙車戰略」的代表。

2.「題海戰術」

代表品牌:大眾

大眾的「題海戰術」其實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多生孩子好打架」。我們知道對於一個單一汽車廠商而言,在某一個細分市場基本只會投放一款車型來徵戰市場。大眾不同,尤其是像合資緊湊車以及合資緊湊SUV這種大熱門市場,大眾會廣散網,多撈魚。

大眾朗逸

比如在合資緊湊車市場,一汽-大眾就有高爾夫、速騰、寶來等車型;上汽大眾有桑塔納、朗逸、凌渡。也就是說在合資緊湊車這個單一市場,大眾就有6款不同的車型投放。這些車型肯定會有一些定位上的細小差異,但得益於家族設計以及共享平臺/動力總成等原因,它們平攤下來的研發成本並不高。

大眾速騰

敢有如此做法的品牌似乎僅大眾一家,勇氣自然是來自於大眾在國內的超強影響力。想想看在一個大熱門的細分市場,隨便推出一款掛著大眾標且研發成本並不高的車,就能獲得不錯的銷量,這事擱誰不幹呢?

3.「越級競爭」

代表品牌:凱迪拉克、雷克薩斯

簡單而言,「越級競爭」就是拿高一級別的車型來競爭低一級別的車型,而兩車價格還比較接近,這就會給消費者一個佔便宜的心理:價位差不多的兩車,A車比B車定位更高,尺寸更大,買A車豈不比買B車划算?

凱迪拉克CT4

採用「越級競爭」戰略布局最清晰的品牌就是凱迪拉克。目前凱迪拉克旗下轎車CT4、CT5以及CT6,其中定位中型車的CT4競爭奔馳A級這個這個緊湊車市場、CT5競爭奔馳C這個中級車市場、CT6競爭奔馳E這個級別,都是「以大欺小」、「越級競爭」的代表。

雷克薩斯ES

「越級競爭」並不局限於品牌,在車型中非常常見,尤其是目前車市競爭壓力較大的情況下,絕大多數車企推出的車型都會採用「越級競爭」的形式,比如像中大型車定位的雷克薩斯ES和沃爾沃S90競爭的都是寶馬3系這種中級車市場,甚至在不少國產車型上「越級競爭」也屢見不鮮。「越級競爭」或許並非是它們本意,可能由於車型大幅度優惠、原汁原味引入沒有進行本土化加長等都是造成「錯位競爭」的原因所在。

4.自主推高端品牌

代表車型:長城、吉利、奇瑞

近幾年尤其是自主車企,似乎都熱衷推出自己的高端品牌,這其中像長城的WEY、吉利的領克、奇瑞的星途都是這其中的代表。當然,遠不止這三家,這只能看做一次燎原之火,未來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自主車企推出自己的高端品牌。

WEY VV7

自主車企近些年都在大談「品牌向上」,說白了就是為了提升品牌形象和影響力。縱所周知,自主品牌旗下車型一直以來都是給人一種低廉、走高性價比路線的形象。相比於合資車型,品牌集體成為劣勢,也讓很多人在選車過程中對自主品牌行使了「一票否決權」。

領克01

在母品牌的基礎上推出高端品牌是一個提升品牌形象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但路途並不好走。早年間,奇瑞就推出過瑞麒、觀致等高端品牌,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目前強勢的自主品牌比如哈弗、吉利已經有著不錯的影響力,它們的高端品牌WEY和領克也漸入佳境,得到消費者認可,這對於自主車企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鼓勵,也是我認為為何日後自主高端品牌會越來越多的原因。

相關焦點

  • 東風嵐圖等傳統車企新品牌:慘敗先例、照貓畫虎、重蹈覆轍
    在傳統車企看來,這種介於其與新勢力之間的新品牌,似乎更容易在新領域帶領集團實現品牌向上、智能電動化轉型的期待。承擔了如此重任,新品牌是否真的能像傳統車企所願發展?事實並非如此簡單。慘敗的先例這一輪車企新品牌的打造,其實從很早就開始了。
  • 世界口碑最好的六大品牌,日系佔五席,一家中國車企入選
    導讀:世界口碑最好的六大品牌,日系佔五席,一家中國車企入選文|農民伯伯的百家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汽車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
  • 上半年新車最多的"車企"竟然是LEGO?
    上半年新車最多的"車企"竟然是LEGO? 2019-07-09 08:24 來源: 90君 艾瑞巴蒂~小夥伴泥萌吼呀。
  • 在自主品牌中「零部件實力」排名前五的都是哪些車企?
    一輛完整的汽車是由成千上萬個零部件組成的,而目前車企造車所需要的零部件主要通過向專門生產零部件的企業採購,而非全部自給自足。但其實大部分車企多多少少還是會涉及到零部件的製造,甚至有些車企在零部件上的收益並不比賣一整輛車差。
  • 盤點全球十大奢侈品牌與車企的跨界合作
    奧爾多·古奇當時說,「我們為這款車打造的古奇造型,是為了讓少數幸運的車主擁有難得的尊貴、美麗和極致奢華。」這款車有白色、黑色或棕色三種顏色,配有一個金色的Gucci引擎蓋裝飾、車輪上的金色標誌、前擋泥板和C柱,行李箱蓋上還有Gucci的綠色和紅色條紋。在車內,高檔的古馳材料出現在頭枕、扶手、車頂內襯和地墊上,後備箱裡還放著一套五件套的行李。
  • 十佳車企海報文案,創意不輸杜蕾斯(上)
    汽車品牌向來都是高端大氣上檔次,這個人盡皆知,其實海報的內容也就是「成功」「奮鬥」等關鍵詞,但是這些關鍵詞用久了,比較老套,在如今新媒體發展的時代並不吃香。要說蹭熱點,借勢營銷,那就要數杜蕾斯莫屬了,杜蕾斯的廣告文案團隊對熱點把握的快準狠,文案創意的巧妙,令人心領神會,心照不宣,大家都懂得,所以說無論是新品上市還是借勢營銷,汽車品牌的海報也需要順應新媒體時代的潮流。下面就來一起看看,我們盤點的車企海報,創意不輸杜蕾斯,文案不禁讓人拍案叫絕,更在文字和表現形式上值得肯定和讚揚。路虎 心靈雞湯?不存在的!
  • 國5汽車庫存成災,車企為何不降價止損?車企: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而國六政策的實行,對汽車行業是一個嚴重的打擊,自從國六政策發布之後,汽車的寒冬就到了,許多汽車企業的庫存車都銷售不出去,央視也點名了一些車企,因為他們的汽車堆積的太多了。為了生存下去,許多汽車公司選擇去做新能源汽車。即使國六的政策已經發布,但是並沒有看見國五汽車的價格下跌。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汽車老闆不害怕國五的車一直賣不出去,從而有可能會導致公司的資金鍊斷裂,也有破產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 鍾觀|神龍自救:邊緣車企如何絕地逢生?
    去年汽車行業一度停擺,令車企發愁的,不是如何增長銷量,而是怎樣活下去。 汽車企業自帶重資產屬性,船大難掉頭。面對艱難的市場行情,越來越多的車企爆出破產、重組甚至是退市的新聞。 疫情成為壓垮邊緣車企的最後一根稻草。致命的仍是陳疾。 神龍的絕處逢生令人意外。
  • 賣車還是講故事,車企出海是噱頭嗎?
    面對慘澹的銷量成績,出海的車企如何虎口奪食?1殺到海外去事實上,車企出海早已不是新鮮事。早在21世紀初,自主品牌便開始謀劃出海潮,尋求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而之後多家車企接連發布進軍歐洲的計劃。上汽集團正式發布2025歐洲市場目標,至2025年,上汽自主品牌在歐洲的市場規模力爭突破「十萬輛級」。造車新勢力同樣對歐洲市場虎視眈眈。
  • 宇博證券常見問題:傳統車企的2020
    彼時,豐田早已被特斯拉從全球市值第一車企的寶座上拉下,特斯拉的市值約等於兩個豐田。宇博證券常見問題認為這或許也是不少傳統車企的心聲。2020年,是傳統車企的「憋屈年代」,電動智能化浪潮席捲全球汽車產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自動駕駛……在這場大變革裡,新能源車企在資本市場縱身一躍,從市值上將一眾傳統車企甩到身後。
  • 中國車企逆勢出海底氣何在
    在疫情下的逐鹿全球之旅中,中國車企為何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全球化的思維、全球化的布局已經開始見到成效。  如果說,一二十年前的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實力仍然參差不齊,競爭力不強,產品缺乏認可度,缺少出口規劃,導致「走出去」只能停留在雄心抱負嘗試階段,那麼如今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 傳統車企扎堆高端純電賽道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包括東風、上汽、長安在內的傳統車企集體扎堆高端電動品牌,紛紛推出相應的品牌或項目進行獨立化的市場運作。長城汽車作為國內自主車企的領頭羊之一,此番動作緊追行業大潮,不過誰又能在這條全新的賽道跑出?
  • 「不造車」背後 華為要扮演眾多車企轉型升級背後的巨人!
    在浪潮之巔的新能源車企,今年個個紅的發紫。   華為「不造車」的決心,無疑讓很多人感到了失望。但在這一表象背後,華為有著更大野心:在車企加速向「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邁進的時代浪潮下,華為要扮演眾多車企轉型升級背後的巨人。   而且這樣的「野心」已經進入到實施階段。
  • 你可能都不知道,這個日系品牌已是百年車企
    日本車企中,馬自達的體量比不上豐田、本田、日產,但它卻是成立時間最早的。1920年1月30日,松田重次郎創立馬自達品牌(老一輩還會將馬自達叫做松田)。一般汽車品牌會在紀念時期的時候推出周年特別版,馬自達也不例外。近日,其推出了一系列的100周年特別版車型,當然,只是在細節上加上「100周年」的專屬元素,其餘變動不大。
  • 沃豐科技發布ServiceGo現場服務平臺——優質服務有望成新能源車企...
    一直以來,車企大都通過4s店賣車,服務人員也是外包,導致車企不直接接觸客戶,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車賣給了誰。在這種模式下,車企很難做好二次銷售和增值。「把服務外包出去後,服務人員是否服務得好,車企並不知道。」近期,多家造車新勢力股價飆升,市值超越通用、法拉利、寶馬、福特等傳統車企巨頭。
  • 車企大鬧B站這一年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正式入駐B站的車企,包括造車新勢力在內,僅有21家。相比中國上百家汽車品牌,21這個數字屬實只是冰山一角,由此不難看出,當時的車企們對於B站大多還是「漠視」的態度。儘管如此,當時僅有的21家,運營質量也讓人堪憂。
  • 這些車企在2020年集體換車標,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繼比亞迪在元旦節當天公布更換車標消息後,起亞汽車在1月6日也發布了全新標識和品牌標語,MG換標的消息也傳得沸沸揚揚。其實在過去的2020年中,也有不少車企更換了車標,寶馬換標、日產換標、五菱換標……中外車企換標的步伐可謂你追我趕。那麼,為何去年那麼多主機廠密集更換車標呢?車標更換後,真的是能越換越好?
  • 吳曉波_IPO上市車企良藥_「華為+寧德時代」
    以長安汽車與寧德時代、華為的合作為例,張翔判斷:「僅從目前獲得的信息來看,三家企業並沒有成立一個合資公司來共同打造這個高端智能品牌,大概率還是以長安汽車為主,採購華為的晶片和5G通訊終端等,以及寧德時代的電池等產品,最後通過長安原有的渠道進行銷售。這和此前車企與供應商的合作區別不大。」
  • 從照相館到民營車企第一 吉利汽車品牌歷史(下)_易車網
    導讀:從照相館到民營車企第一吉利汽車品牌歷史(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汽車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文字200的內容是:0年以前的吉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品牌。
  • 車企轉型的冰與火之歌:數位化與用戶運營
    今年8月,尚未調任一汽-大眾的郭永鋒公開表示,「數位化技術對於車廠管理模式帶來的衝擊會越來越大,原來處於高度耦合的系統,不足以滿足或者支撐業務的敏捷變化。」因此,一汽集團決定打掉ERP系統。不過,越是體系龐大的車企轉型越困難。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目前推進的轉型就不太順利。強行快速推進的結果是,迪斯卸任大眾品牌CEO,工會對他不滿,其延長合同的申請也還在博弈當中。用戶不只是冰冷的數據「企業的真正目的是創造和留住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