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個月後,中紀委反腐大片再度來襲。片名《打鐵還需自身硬》開門見山:堅決清理門戶,嚴防「燈下黑」。
長安街知事APP發現,本片播出時段為2017年1月3日至5日,介於兩個重要的節點之間。
2016年12月5日至6日,中紀委書記王岐山鎮江調研,就《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徵求意見,提出了誰來監督紀委的命題。
2017年1月6日至8日,十八屆中紀委七次全會即將召開,這次會議將為今年工作定調。專題片銜接「誰來監督紀委」的命題,鋪墊之意,不言而喻。
在深入了解專題片之前,我們可以復盤一下此前兩次重要會議的輿論節奏。
去年1月份,十八屆中紀委六次全會召開,王岐山做了《全面從嚴治黨,把紀律挺在前面,忠誠履行黨章賦予的神聖職責》的報告。會前3個月,他到福建調研,首次明確提出執紀「四種形態」。全會後,中紀委密集通報了魏宏、賀家鐵等一批中管幹部被黨內處理的情況。
去年10月底,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聚焦「全面從嚴治黨」, 審議通過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會前,中紀委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開播,全面展示了十八大以來從嚴治黨的成果。
新聞傳播中,有一個行話叫「踩點」。當下這個時段的「點」,就是「努力打造一支忠誠乾淨敢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反面典型朱明國、金道銘、魏健等人的亮相,從警示的角度為這個「點」做了生動詮釋。
事實上,反面典型並不限於大片中的這幾位。王岐山在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作報告時就提到:六中全會上,有一名中央委員和一名中央紀委委員就「請假」了,因為他們所領導的部門出現了系統性腐敗,中共中央決定對他們問責。
長安街知事APP此前也做過介紹,對中紀委委員職務的處理,一般在中紀委全會上進行。2015年的五次全會,確認了中紀委常委會之前作出的給予申維辰、梁濱開除黨籍處分的決定,兩人的中紀委委員身份隨之撤銷。
與《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同樣備受關注的制度性文件,還有中央紀委辦公廳近期印發的《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統計指標體系(試行)》,因為運用好「四種形態」,正是規範紀檢機關監督執紀工作的關鍵環節。
這不,今日中紀委就通報了體現「四種形態」的重磅案例——中國民用航空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夏興華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按主任科員確定退休待遇。
自中紀委六次全會以來,中央共通報了16名被斷崖式降級的中管幹部,除了夏興華之外,還有——
四川省原省長魏宏
湖北省委原常委賀家鐵
江西省政協原副主席許愛民
山東省委原常委顏世元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韓志然
陝西省政協原副主席孫清雲
中國農業銀行原行長張雲
江西省政協原副主席劉禮祖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劉志勇
東風汽車公司原總經理朱福壽
雲南省委原常委曹建方
國家稅務總局原總經濟師範堅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賴德榮
貴州省政協原副主席孔令中
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張力夫
對他們的處理,有一個共同點:黨紀重處分並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沒有移送司法,正是對應「四種形態」的第三種形態。
值得關注的是,魏宏接受組織調查的消息,正是中紀委六次全會後的新聞發布會所透露的。而此次會前就通報「第三種形態」執紀典型,更是正面釋放了今年反腐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尺度不松的信號。
專題片第一集叫做《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已經落馬的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是黨的十八大之後中央紀委機關首個被調查的廳局級領導幹部,他在第一集中亮相。
按他自己的話說,我也不是沒想過有危險的,只是那時候麻木了,再一個也是覺得,中紀委這地方,誰查中紀委啊?真是這種心態在裡邊。
魏健涉案總金額達數千萬元,數額之大、物品之多,令人震驚。向魏健送錢送物的人員達到一百多人,其中既有官員、也有老闆,既有同學、也有同鄉。利益輸送的背後,自然是交易,而魏健能用來為人辦事的,正是手中的監督執紀權。
向他輸送錢財最多的一名老闆是四川商人宋志遠,金額達到上千萬元。當時他想在四川上馬一個項目,希望能獲得當地政府支持,為此找魏健幫忙。魏健立刻拿起紅機給當時擔任四川省委副書記、成都市委書記的李春城打了一個電話,請他關照宋志遠的項目。
魏健這一個一個電話,宋志遠的項目就迅速得到了推進。宋志遠說:給李春城打了招呼以後,過了兩三天,我們縣委書記給我打電話了,就問了我,老宋,你這個項目我們不是在支持嗎?你怎麼找到北京去了?我說怎麼了?怎麼了?中紀委給省領導打電話說我們不支持,好了我們會全力支持的。就這樣就開始支持了,就推動快了,就馬上簽了協議了。
先後在第五、第二、第四紀檢監察室工作過的魏健,聯繫過多個地區和部門,而他打招呼幫人辦事,也遍及聯繫過的十多個省區市,四川正是他聯繫過的地區之一。
作為一個室主任,一個廳局級幹部。魏健所打招呼的對象是一個省部級幹部,他為什麼要聽你一個廳局級幹部?是因為背後是一種職務的影響力在這裡邊。紀委主要的權力,它是一個監督執紀問責的權力,它這個是關係到黨員領導幹部的政治生命的一個權力。
從一名審查他人的執紀監督者,到因為貪腐成為被審查對象。在被帶走調查後,魏健一夜白頭。其教訓是深刻的,從事監督執紀的這支隊伍,如果在作風和紀律上偏出一尺,反腐敗工作離中央的要求就會偏出一丈。一系列紀檢幹部違紀案件的發生,充分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誰來監督紀委這一問題的現實針對性和緊迫性。
第一集中,還有廣東省政協原主席朱明國亮相,他的案情,更具典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