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觀察報
施耐德電氣朱文沁:在雲端到邊緣的協同發展中大有作為
「過往的生產力源自我們如何讓物、人與生產資料更高速地流動起來,所以我們需要大力建設港口、機場和高速公路。在上述要素已經充分流轉起來的今天,我們更需要考慮如何讓數據也能充分流轉起來,實現數據和數據的協同以及價值的挖掘」,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關鍵電源業務中國區負責人朱文沁日前在施耐德電氣創新峰會深圳站接受採訪時表示。
在朱文沁看來,這一變化充分體現在當前「新基建」的熱潮中。「新基建」之所以「新」,在於它與傳統基建不同,是數位化基建,也是為數據流通提供必要配套設施的基建。
在「新基建」的推動下,朱文沁認為,一方面大型數據中心的規模和數量在不斷增長;另一方面,布局於邊緣側的智能化設備也正在發揮重要作用,通過這些貼近現實世界的節點,數字世界聯通物理世界的最後一公裡正在被打通。當「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數據基建網絡實現貫通,並結合具體場景產生深度應用時,數據流轉和運營的真正意義將得到展現:創造新的生產力。這一變化也對施耐德電氣關鍵電源業務提出了新的要求。
施耐德電氣是業內少數能夠提供整套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從中低壓設施到IT空間,從電力輸入到信息輸出,基於完整立體的物理基礎設施和全生命周期服務,從某種意義上講,施耐德電氣正扮演著「新基建」服務商的新角色。
從ITD到關鍵電源
2019年朱文沁所在部門迎來了一次更名。此前的名稱叫做ITD(ITDivi-sion),更名後則稱為關鍵電源。「這是一次全球範圍的更名,原因在於大家觀察到了市場上的一些變化」,朱文沁表示。
關鍵電源業務部門的核心產品是UPS(不間斷電源),此前UPS主要應用於與IT直接相關的場景,比如大型數據中心、數據機房等。這些設備對用電質量的要求較高,需要保證數據源源不斷的儲存、傳輸和計算,這也是朱文沁所在部門此前稱為ITD的原因。
但是在去年甚至更早的時候,施耐德電氣洞察到隨著雲邊協同的推進,越來越多邊緣節點上的IT設備或非IT設備被改造得更加智能化了,這意味著它們也變成了一個數據收集和傳輸的節點,市場也蘊藏著更廣闊的機會,部門的更名也正是基於這種變化。
隨著數位化的推進,對數據連續性、穩定性的要求正在從IT行業溢出,成為一個跨行業的普遍性需求,這種趨勢也將在「新基建」的推動落地過程中變得更為廣泛。「新基建概念落地後,我們能看到在大型數據中心方面,有更多的政策落地,比如對於能耗的要求;而在邊緣側方面,也開始出現一些新的落地場景應用」,朱文沁表示。
服務業務擔綱要角
數據量的日益增長和邊緣側的數位化改造正互相推動,並對數據基建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前,在大型數據中心建設上,除了提供一體化物理基礎設施和預製化解決方案外,施耐德電氣主要以DCIM服務為主,即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管理,提供基礎環境和設備的監控。但隨著大型數據中心規模的日益擴張,如何實現基建部分和IT資產協同運營成為了業主方和運營商的痛點。
基於在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領域深厚的技術積累和運維實踐,,施耐德電氣深度挖掘設備與運維流程的有機融合。創新的DCOM數據中心運營管理服務將為客戶提供可配置的定製化運維管理模塊,並進行數據中心的全局信息、數據的匯總互通,運用全數位化和人工智慧技術幫助數據中心達成可靠性保障和最優效率,從而真正實現基於大數據分析提高運營水平。「我們在數據中心領域有長期的積累,這其中不僅有很多看得到的設備,還有看不到的能力,比如標準化的流程體系等。我們需要把這些行業積澱以及經驗結合起來,去幫助超大型數據中心應對其日益擴張的規模所帶來的對運營管理水平和效率更高的挑戰,基於數位化的智能平臺,將幫助客戶最大化數據中心價值。」朱文沁表示。
大型數據中心規模擴張的同時,邊緣計算則推動了分布式數據中心的廣泛出現,這些數據中心不僅僅配置在工廠車間和零售門店等場景,甚至有一些數據中心還分布在海島上的燈塔或者邊疆地區的糧倉,這對運維人員的數量和專業度提出了極高的挑戰,。
為此,施耐德電氣也在去年推出了ITE數位化雲平臺,可以幫助本地及時把所有的物理信息轉換成數字信息,並從端傳輸到雲,然後在雲端用統一的平臺去進行管理。運維人員可以用手機遠程看到所有不同節點上分布式基礎設施的實時運行狀況,並察覺問題所在,從而解決分布站點數量快速增長與運維人員數量有限之間的矛盾。
落地場景的未來可期
數據的打通與中國本土的場景結合,催生了一些深度的行業應用,其中一些是業內人士以前都沒有想到過的。比如施耐德電氣在今年與合作夥伴聯合推出了一款超融合膠囊數據中心,這個產品的特色是能夠在一個界面裡融合IT設施與非IT設施進行統一管理,了解IT負載以及非IT負載的環境監控等多項數據,加速IT和OT的融合匯聚。這款產品被應用在了一些超出設想的領域,讓朱文沁印象最深刻的,是用在了鐵路建設公司對高鐵鐵軌焊接工作的一線監管中。
在鋪設高鐵鐵軌時,需要進行鐵軌焊接,此前對該工藝的管控方式是通過現場拍照或錄像,然後再通過照片或視頻判斷焊接是否符合標準。但是通過人工難以進行標準化的錄像、攝像,拍攝角度、設備都會影響最終的畫面判斷。
當把一個可以提供算力的設備加載在施耐德電氣的超融合一體柜上,按照施工節點進行放置,用同一個角度進行拍攝,然後在邊緣側通過圖像識別比對標準化的焊接過程,利用焊接位置,火焰高度、顏色,焊接時間等參數判斷現場的工作是否符合標準,並及時反饋結果。
在朱文沁看來,這一成功案例顯示了「新基建」的真正核心,即用數位化的方式和方法來解決現實問題,從而帶來生產力的提升。行業智能化轉型的核心是技術與業務的結合,只有結合關鍵業務場景進行智能化改造和創新,才能帶來貨真價實的成果和業務回報。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服務商需要有與產業場景深度結合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察覺真正的痛點所在。「施耐德電氣在能源管理與工業自動化的部分均有優勢,我們過往為很多行業都提供過自動化和能效管理方面的解決方案,如智能製造、電子、零售等等,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累積了相當多的技術能力和行業的know-how。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就會有更多的參與度和更多的發言權配合我們的客戶去找到充分利用新技術情況下的新機會,」朱文沁表示:「這也是施耐德電氣能夠領跑數字世界的核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