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中國的一線城市是哪幾個,99%的人都會回答「北上廣深」。對於十八線小城市的「土人」來說,這些一線城市都是難以想像的存在,嚮往著能有機會實地去感受一下它們的摩登和繁華。
小時候去過一次北京,第一次吃到麥當勞,那時候也不知道什麼是麥當勞,後知後覺才意識到原來那時候吃的是傳說中的「洋快餐」。第一次去上海是看世博會,被南京路步行街震撼到,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可能去了不下十次,也就見怪不怪了。深圳是在畢業第二年的年末去找大學同學玩耍驚鴻一瞥,去爬了個蓮花山,還吃了「早茶」,回家的時候因為轉車在「廣州站」稍作停留,想著等有空的時候再來一睹羊城風光,完整打卡四座一線城市,沒想到這一等竟然就是六年。
這趟旅程從一開始就透著些不同尋常,起因是前段時間去潮州玩,我的「真愛」(一個玩得比較好的前同事,我們互相稱呼對方為「真愛」)在朋友圈回復我說她在番禺,有空可以去找她玩,於是我就有了區去廣州的想法。本來是打算趁著夫人去出差的空檔去和我的「真愛」私會,一切安排都已經安排妥當,結果出發前一天晚上我正在擼鐵的時候夫人忽然發來消息說計劃有變,他們提前收工了,第二天就可以回來了,嚇得我手上的啞鈴差點掉了。轉念一想,好像已經很久沒有跟夫人一起旅行了,就問他要不要一起去,他說行,然後就火速買好他的車票,訂好住宿,重新安排了一下行程,最後還是如期出發。
檢票進站之後發現隔壁站臺停靠著一輛開往昆明方向的綠皮車,我讓夫人猜猜這車開到昆明要多久,夫人不太確定地說大概十幾個小時?我說起碼二三十個小時,夫人撓了撓頭表示不相信,然後用手機一查,39小時50分鐘,同樣到昆明的高鐵只要12小時32分鐘,夫人立馬表示還是高鐵好,我說不是每個人都坐得起高鐵,也不是每個地方都通高鐵,夫人點點頭表示贊同。
坐了這麼多回高鐵,好像還是第一次坐復興號,300+的時速還挺上頭,就是感覺網絡信號有點不得勁,一直斷斷續續。四個半小時之後,我們就出現在了夜幕籠罩下的廣州南站,作為亞洲最大的火車站,那是真的大,個人覺得設計得有點像個機場,出站之後計程車載客區還很貼心地做了細分,分為去番禺、佛山方向和去廣州方向,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擁堵。從廣州南站到酒店所在的珠江新城附近車程大約五十分鐘,因為已經是晚上十點之後,一路上還算暢通,夫人對懸掛著「贛」、「豫」等不同省份牌照川流不息的物流運輸車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說從側面印證了這個城市的繁華,角度倒是挺別致。
入住的是自助式公寓酒店,毗鄰幾個大型商圈和地鐵站,樓下就有便利店,吃喝出行都比較便捷,房間內部裝修看著比較新,空間很大,複式結構讓我們兩個土鱉興奮地像蒼蠅一樣搓起了小手手,但有些設施又稍顯簡陋和陳舊,比較適合家庭入住或者短期租住。收拾妥當之後,出門去的士師傅說的「珠江道」逛了一圈,發現酒吧門口站滿了等著接活兒的代駕,各種光腿小姐姐和髮型精緻的小哥哥不斷地進進出出,並不適合我們這種中老年人,大眾點評上看了一圈,最後去了一個什麼排行榜第一的燒烤店,點了一些招牌菜品,味道就和大部分開在商圈的連鎖品牌店一樣平平無奇,吃完回去就洗洗睡了。
周六早上我的「真愛」帶著工具人和我們在廣東省博物館門口順利會合,廣州之旅正式拉開序幕。為什麼會去省博物館?因為來之前看到知乎上有人提問「廣東省博物館怎麼樣?值得去嗎?」,推薦的一篇高贊回答說「是個弱渣」,這就讓人有點好奇,想去一探究竟。
博物館很大,四層樓,每層樓都有兩三個展廳,展示了嶺南文化、潮州木雕、自然資源、歷史、古生物等內容,洋洋灑灑,饒是我們走馬觀花都花了四五個小時才勉強看完80%,若是要細細品味,估計一天的時間都不夠。最驚喜的是居然有史前生物展,展品主要是三葉蟲、角蟲、恐龍等古生物化石,小時候在百科全書上見過的東西如今真實地出現在眼前,十分震撼,站在巨大的恐龍骨架旁邊,真正地感受到了人類的渺小,與這些在數億年前統治地球的生物相比,人類還只是個「弟弟」。也算是圓了多年以來想和夫人一起去看恐龍的小心願,當然有機會的話還是想去去四川自貢、遼寧熱河等國內恐龍化石的主要出土地看看。
午飯是在一家「常來大牌檔」吃的套餐,啫啫生腸,啫啫豬俐,陳皮燒鵝,腊味煲仔飯,都是地道的粵式美食,雖然事後百度了一下「生腸」是什麼之後覺得好像有點重口味,但吃的時候除了真香,完全沒有考慮過食材本身是什麼,脆嫩的口感和直衝鼻腔的鍋氣讓我們根本停不下來。「啫啫」的做法也很有意思,將食材放於瓦煲(瓦罉)中,經過極高溫的燒焗後,瓦煲中的湯汁不斷快速蒸發而發出"嗞嗞"聲,"嗞嗞"粵語發音為"啫啫",於是廣州人便巧妙地將其命名為啫啫煲。夫人前不久也買了個砂鍋,但奈何沒有明火灶,做菜還是差點意思。
大快朵頤之後,我們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站——南越王宮博物館,這是工具人朋友推薦的,說是比較有特色,主要展示的是兩千年前的南越國王宮遺蹟遺物、南越國歷史和廣州的水井文化等等。和金沙遺址類似,這裡也保留了考古發掘過程中的一些東西,如在曲流石渠遺址標有各層年代的考古關鍵柱。
在南越王宮遺址之下為秦造船遺址,在王宮遺址之上又有東漢至民國的各朝代歷史遺蹟,猶如一部無字的史書,向人們訴說著廣州城以此為中心向外擴展變遷的歷史。
在我有限的認知裡,和陝西、河南這些老牌歷史文化大省相比,廣東應該算是平平無奇,但此次博物館之行刷新了我的認知,原來廣東的古人類活動遺址也不少,作為百越之地重要一份子的南越也擁有自己古老而獨特的文明,源遠流長,綿延至今。
從南越王宮博物館出來已經是傍晚,但因為午飯吃得比較晚,大家也不覺得餓,就在附近的北京路商圈隨便逛了一會兒,走累了便找了家奶茶店歇歇腳,喝了頗具地方特色的「鴨屎香」檸檬茶,味道不錯。
一番插科打諢,王者對決之後,我們又起身前往天字碼頭,準備乘坐最後一般船來個「珠江夜遊」。上船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十點半,路上的主路燈有的都關閉了,站在船頭往兩岸看去,高樓聳立,廣州塔上的燈光不斷變換著,盡情展示著自己的炫彩「小蠻腰」,遠處的橋上車水馬龍,一派繁華的景象。除了風有點大之外,一切OK。
周天本來是計劃吃個早茶,然後去「上下九」和沙面島逛逛。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一頓過於豐盛的早茶就耗費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廣式早茶的確名不虛傳,蝦餃皇、紅米腸、陳村粉、陳皮蒸牛肉球、百合醬蒸鳳爪……精緻之餘,分量也很足,吃了差不多三個小時。
吃完之後夫人提出想去烈士陵園看看,於是行程就從感受廣州老城區風貌變成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清朝後期唯一合法外貿特區十三行的所在和鴉片戰爭後最早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廣州成為吸納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學的先行地,既誕生了像孫中山這樣的革命先驅,更不乏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樣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仁人志士。這個烈士陵園是解放後為紀念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犧牲的烈士於1954年修建的紀念性公園,陵園主體有正門、廣場、紀念碑等,陵園東部有中朝人民血誼亭和中速人們血誼亭。
公園裡人並不太多,陵區肅穆,園區寧靜祥和,紀念碑的造型十分獨特,是一支被手緊緊握住的槍,槍口垂直地指向天際,仿佛那場壯烈起義的硝煙仍未散去。夫人的朋友看到他發朋友圈說在廣州之後發來消息盛情邀請我們去他那邊坐一坐,在公園裡稍作休整之後,我們便和我的「真愛」以及工具人匆匆道別,繼續前往下一站,也是最後一站——白雲山。
夫人說主要是為了和朋友聊聊天敘敘舊,白雲山上不上都行,朋友說來都來了那必須上去看看,走路上山可能要三四個小時,但是晚上八點之後可以直接開車上去,可以先吃個飯再去。之前被早茶塞得滿滿當當的我們此時並沒有感覺到餓,就客隨主便,到附近一個商場吃了頓知名連鎖酸菜魚,期間夫人同他的朋友相談甚歡,我就靜靜地聽他吹牛逼,偶爾插兩句冷笑話。白雲山山體寬闊,由30多座山峰組成,為廣東最高峰九連山的支脈,我們最終到達的是白雲山的最高峰「摩星嶺」。
站在觀景平臺上能夠俯瞰整個廣州市區,偌大的城區在山腳下蜿蜒伸展,萬家燈火點亮了整座城市,昨晚在珠江邊「一枝獨秀」的「小蠻腰」,此時淹沒在一片星星點點之中,需要稍加辨認才能發現。抬頭看,一輪皎潔的圓月正高懸天空,原來不覺間又是一個「十五」了,逝者如斯,這魔幻的2020年也只剩下最後一個月了。
從廣州到廣州南,不論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從夕發朝至的普快到半日達的高鐵,從連鎖旅館到舒適酒店,從景點打卡到注重「市民」體驗,不變的是從一個小夥伴到另一個小夥伴,有人的地方才有江湖,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們江湖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