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adeon RX6900XT首發評測:它終於來了,它也終於回來了

2020-12-16 ZAEKE知客

還記得當時AMD召開發布會推出全新一代Radeon RX6000系列顯卡時,ZAEKE知客寫的文章標題是「『3A』高端遊戲主機不是夢」。不過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更好的標題應該是「用『3A』主機暢玩3A大作」吧。

所謂的「3A」主機是PC圈子裡面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它特指使用AMD處理器搭配AMD晶片組主板以及AMD Radeon顯卡搭建的主機。只不過在過去這個「3A」主機更多是個帶點品牌信仰,專門屬於AMD粉絲的裝機方案。因為在今年銳龍5000系列和Radeon RX6000系列發布之前,AMD很難在「遊戲」這一領域完全拿出屬於自己的絕對頂級硬體方案。

當然,我們今天並不準備再聊一遍銳龍 5000系列處理器,畢竟今天的主角是Radeon RX6900XT啊。

Radeon 6900XT是新一代Radeon RX6000系列顯卡,也就是「Big Navi」系列顯卡中的旗艦產品。其在上一代Radeon RX5000系列之基礎上將架構更新至RDNA2,且大幅度增加核心面積,二者雙管齊下作用下RX6000系的性能最多較上一代RX5000系提升1倍。

可和上一代RX5000系相比性能提升1倍並不是個特別能夠說明事情的東西,畢竟RX5000系列中的旗艦RX5700XT在絕對性能層面只能算個中高端級別。雖然RX5000系列顯卡以及銳龍 3000系列的亮眼表現讓不少人對「3A」主機重燃起希望,可當時真正的頂級遊戲顯卡市場依舊牢牢地被英偉達把持在手裡,基本沒有Radeon什麼事情。

可RX6000系列發布後,事情就不太一樣了——AMD宣稱RX6000系列顯卡擁有真正的頂級性能,也就是能夠和競爭對手的頂級遊戲顯卡打得有來有回那種。

不久前,我們有幸參加了AMD Radeon技術事業部工程研發高級副總裁王啟尚先生的小型媒體專訪會,這位擁有超過20年的圖形設計經驗、當年一手締造GCN架構的傳奇大佬,如今又憑藉他主導的RDNA 2架構再一次站在了行業技術的最前端並延續傳奇。會上,王啟尚為解答了更多關於全新RDNA 2架構的設計細節。

在打造RX6000系列顯卡的時候,AMD再一次施展了自己在相同製造工藝下通過更新架構來提升性能的魔法,王啟尚介紹,RX6000系列顯卡性能比上一代翻倍的同時將功耗控制在300W,每瓦性能提升最高達65%——考慮到二者基於相同的製造工藝,這簡直不可思議。

為了打造出前所未有的高能效GPU,AMD設計RX6000系列顯卡的時候借鑑了自己設計Zen 3處理器架構的經驗,直接在GPU內部加入了128MB的無限緩存。

是不是覺得這個思路有點似曾相識?沒錯,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之所以在性能上有巨大飛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內置大容量L3緩存。因為有大容量無限緩存的存在,RX6000系列GPU在進行圖形渲染的時候可以將更多常用數據直接存儲於該緩存中。大容量緩存的加入允許顯存保持相對較低功耗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總體帶寬且降低延遲。

另外,AMD設計CPU的經驗也大幅度提高了RX6000系列的頻率上限。RX6000系列默認Boost頻率就已經到了2.25GHz,實際遊戲過程中其自動Boost頻率甚至可以摸到2.5GHz以上——這對於面積巨大的GPU核心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但為什麼這個無限緩存的容量會被確定在128MB呢?這其實是AMD經過試驗和論證的出來的結果。因為GPU核心造價昂貴且面積有限,因此內置「無限」緩存的容量不可能真的「無限」大下去。AMD在經過多種測試後認為128MB是一個比較「甜點」的容量,這一容量的無限緩存能夠幫助RX6000系列顯卡在處理FHD以及1440P解析度遊戲負載時實現很高的「Hit rate」,更大的緩存對這兩個解析度下的遊戲性能提升收益已經不大。

不過AMD也曾經坦言,4K解析度遊戲其實還是可以從更大容量的緩存中獲益。可就和前面說的一樣,在昂貴的GPU核心嵌入加入大容量緩存會增加核心面積和造價。因此從這種設計思路來看,AMD大有借RX6000系列猛攻中高端GPU市場的意思。至於金字塔尖的頂級市場,就看後續AMD還會有什麼動作吧。

至於這次AMD推出RX6000系列顯卡時引入的Smart Access Memory(後文簡稱為SAM)特性,其實是一個基於PCIe標準和Resizeable BAR的功能。

該功能允許相容平臺(目前為止就是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和AMD 500系列晶片組主板)上的CPU更直接訪問顯存,獲得性能提升。當然因為這一特性是基於公開標準,理論上來說將來也可以在更多平臺上實現。

至截稿時,不少主板製造商也已經為AMD 500系列晶片組主板更新了支持SAM的BIOS。所以如果你是個買到了RX6000系列顯卡的幸運兒,那麼你現在就可以去你的主板製造商官方頁面上查找最新的BIOS並更新。更新之後在BIOS的PCIe設定中打開Re-size BAR與Above 4G decoding之後即可享用SAM功能——當然具體開啟方法和文字標識會因主板製造商不同而有別。

可到RX6000系列身上,事情就不太一樣了——AMD宣稱RX6000系列顯卡真正的為遊戲而生,也就是能夠和競爭對手的頂級遊戲顯卡打得有來有回那種。甚至這次AMD推出RX6000系列顯卡的時候也引入了Smart Access Memory(後文簡稱為SAM)特性,這一特性允許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在AMD 500系列晶片組主板上訪問RX6000系列顯存,能夠進一步提升性能。

至於今天我們評測的RX6900XT?AMD宣稱在SAM開啟,且顯卡設定為狂暴模式時甚至可以擁有超過英偉達RTX3090的性能——要知道後者可是一張售價萬元以上,功耗高達350W的「BFGPU」呢。

這一切都讓RX6900XT顯得不可思議,這張參考設計的RX6900XT並沒有採用什麼特殊的散熱設計。2.5插槽厚度,正常的開放式3風扇設計,裡面裝著帶鰭片的巨大均熱板,這個散熱器設計風格倒是和隔壁的RTX20系FE版本十分相似。

另外,RX6900XT相對較小的體積和相對較低的功耗也意味著它可以被放進一些比較緊湊的主機裡面,因此其發布後也吸引到大量ITX主機玩家的關注。很「傳統」的尾部雙8pin供電接口相對來說對理線也比較友好,至少和同級別的N卡比起來友好得多。

一般來說我們評測顯卡都會在測試完性能數據之後將其大卸八塊研究內部,可Radeon RX6900XT比較特殊。它核心與散熱器之間的導熱介質是石墨墊片而非普通的矽脂,因此拆解的過程中一定會損毀這塊石墨墊片。墊片損毀後即便將顯卡原樣裝回,其散熱能力也會大打折扣,因此這次我們就略過拆解這一步吧。

哈,畢竟我們認為比起內部構造,更多點開這篇文章的人更關注的,其實是體積小一圈且功耗「只有」300W的RX6900XT,到底有沒有夠挑戰3090這個萬元級巨無霸的能力。

測試平臺:

CPU:AMD 銳龍 9 5900X內存:金士頓HyperX掠食者RGB DDR4 4000MHz 8GB×2,實際運行於3800MHz C16,FCLK 1900MHz;主板: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電源:海韻PRIME旗艦白金1300W;CPU散熱器:九州風神堡壘240一體式水冷;機箱:開放式測試平臺。

和之前的RX5000系列顯卡一樣,RX6900XT在3DMark理論性能測試裡面的表現相當不錯,在圖形性能測試裡面確實可以做到與萬元級的RTX 3090平分秋色。不過眾多測試中唯有Port Royal光線追蹤測試是個例外,這個光線追蹤測試中RX6900XT的性能表現並不算理想,與競爭對手同等級產品差距較大。

和之前已經上市的RX6800XT比起來,RX6900XT的默頻性能並沒有巨大優勢。RX6900XT在3DMark理論性能測試裡跑出來的分數大約比RX6800XT高10%,因此考慮二者售價後,RX6800XT的性價比反而顯得更加突出。

不過理論歸理論,一張顯卡更重要的終究是在實際遊戲裡的性能表現。在進行了一些性能測試之後,我們最終得出了一個非常非常有趣的結論——基於你的遊戲庫和顯示器選顯卡的時代到來了。

出於控制文章篇幅之考量,我們這邊就只放出開啟SAM之後的數據。在不調整任何GPU設定的情況下(之所以不開狂暴模式是因為我們發現部分遊戲對GPU穩定性要求很高,開啟狂暴模式或拉高功耗上限會導致遊戲崩潰),在BIOS裡面開啟Above 4G decoding和Re-size BAR後,整體平臺的遊戲幀率會比開啟前增加,不過具體增加幅度視具體遊戲而定。

相對來說,SAM功能在那些本來對AMD平臺友好的遊戲效果最明顯。比如《荒野大鏢客2》、《極限競速地平線4》這兩款作品都能通過SAM獲得10%左右的幀率提升,而《古墓麗影暗影》中性能提升總體在5%以內,《地鐵離去》的性能提升甚至不到1%。至於3個測試解析度裡,SAM會在1440p和4K解析度下獲得比FHD解析度更多性能提升——畢竟在FHD解析度下更容易出現CPU瓶頸。

在我們測試的所有遊戲裡,《極限競速地平線4》是個特例中的特例。這款作品在4K和1440p解析度下能夠通過SAM獲得接近15%幀率提升,我們這套RX6900XT+5900X的配置可以在4K解析度下跑出173幀的驚人成績,甚至滿足4K 144Hz顯示器也不在話下。不過需要強調的是這個遊戲向來對AMD平臺就極其友好,不太能夠代表所有遊戲。

不過不管怎麼樣作為一個更新主板BIOS就能獲得的功能,免費的性能提升何樂而不為呢。

縱觀所有測試數據,不難發現RX6900XT在1440p及以下解析度遊戲中表現極為強勁。其大部分遊戲的幀率介於3080和3090之間,但相對更接近3090。4K解析度下RX6900XT則會因為GPU內部無限緩存容量瓶頸的關係表現得沒有那麼強勢,但總體來說也是介於3080和3090之間的水平,甚至幀率比例還挺接近於三者售價比例。

至於光線追蹤性能就沒啥懸念,因為RX6900XT是剛支持的光追,性能不是很理想。在開啟光線追蹤之後,RX6900XT的幀率會下降很多。

並且更進一步說,N卡家族還有DLSS這個獨門技能——雖然DLSS聽起來像是作弊,可在ZAEKE知客之前的評測中我們發現RTX 30系顯卡的DLSS 2.0功能其實已經可以很大程度上提供接近於原生解析度的畫質。在面對隔壁第二代光追和DLSS組合拳時,初次加入光追功能的RX6900XT難以對抗。也正是因為這個理由,我們認為RX6900XT無法滿足有遊玩光追作品需求的玩家。

所以結論是,如果你現在使用的是FHD或1440p顯示器,那麼RX6900XT將是一張性能極強性價比也極高的顯卡。它在1440p解析度下有非常接近RTX 3090的性能水準,部分作品中它甚至比RTX 3090還快得多。

但對於4K顯示器,乃至更高解析度顯示器的用戶們來說,RX6900XT的性能基本上會落到RTX 3080和RTX 3090之間。並且視具體遊戲不同,RX6900XT的性能在這個「之間」裡的位置也並不完全固定。它總的來說更接近於RTX 3090,可在部分對A卡不友好的作品中其性能更接近3080。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自然是AMD和英偉達在GPU技術路線上的分化——英偉達將更多注意力投向計算單元本身,而AMD則是通過在GPU核心裡加入容量巨大的L3緩存來提升遊戲性能。以目前測試結果來看,RX6000系列的128MB的無限緩存能夠很完美地應對FHD以及1440p遊戲。

可總的來說,RX6900XT相比萬元級的3090依舊顯得十分「性價比」,它在大部分時候也確實明顯領先於RTX 3080。和RTX 3090比起來更低的功耗,以及參考設計相對更小的體積其實都利於降低整個遊戲平臺的投入,我本人作為一個喜歡搭建緊湊型桌面主機的用戶,也更傾向於為自己的ITX主機選擇RX6900XT。

至於超頻能力這邊,參考設計的RX6900XT其實有不少潛力。因為AMD這次使用的三風扇+均熱板散熱器散熱能力相當優秀,在21℃的室溫下默頻Furmark拷機20分鐘,GPU核心溫度落在80℃。這時候整張卡的風扇轉速才1300轉出頭,幾乎聽不見任何噪音。

AMD Radeon Software當下為RX6900XT準備了3個工作模式,分別是「預設」、「自動」和「手動」。在AMD發布會上被提起過的,聽起來十分玄乎的「狂暴」模式其實只是位於「預設」檔位中的一個預置配置,並不是什麼奇妙黑科技。在開啟這個預置配置之後,RX6900XT的功耗牆會有所增加,因此能夠釋放更多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AMD在發布會曾經強調過RX6900XT的功耗是300W,可這張參考設計卡在默認情況下的功耗牆其實只有255W左右。開啟「狂暴」模式會將這張卡的功耗牆上限提升至270W左右,只有在「手動」模式下將功率上限設定至+15%的官方最大值,RX6900XT的功耗牆才會被提高至300W——當然實際上拷機的功耗在293W的樣子。

毫無疑問,額外的功耗牆會直接讓RX6900XT的GPU核心工作於更高頻率。默認狀態下RX6900XT的BOOST頻率大部分時間會在2.2GHz~2.3GHz,「狂暴」模式則會將此BOOST頻率維持在2.3GHz~2.4GHz,手動增加15%功耗上限則會讓GPU核心的BOOST頻率達到2.4GHz~2.5GHz。對於一顆核心面積巨大電晶體數量眾多的GPU核心來說,2.4GHz~2.5GHz已經是業內極高的頻率了。

提高功耗牆自然會更有利於性能釋放,可這樣的功耗提升和性能釋放並不是線性的關係。一般來說壓力越高,額外功耗帶來性能提升才會越明顯。可即使是在非常高壓力的理論性能測試中,293W左右的RX6900XT也只比255W狀態下快5%左右,270W的狂暴模式可能只會提供額外2%~3%的理論性能。

理論上來說,RX6900XT應該會有比較不錯的超頻空間。不過以這塊參考設計GPU的BIOS設定來說,這個手動操作的空間其實並不大。對於一般用戶來說在默認狀態下的RX6900XT就已經在功耗、發熱和性能間取得了極佳平衡。一定想要折騰的話,去Radeon Software裡面將功耗上限拉到+15%也就差不多了。

至於超頻玩家?我們的建議是選購AMD合作夥伴推出的非公款式,一般來說那些非公卡除了更強的散熱設計還會擁有更高的原廠功耗上限。當然你也可以玩刷高功率核彈BIOS這種操作,只不過這種操作風險極高,我們不建議沒有經驗的玩家隨意嘗試。

好了,到了該給Radeon RX6900XT下結論的時候。可說實話我們有些犯難,以參考設計版本官方發售價格來看,其所提供的遊戲性能和靜音表現確實具有極高競爭力,相對較緊湊的體積和比隔壁N卡低得多的功耗可以有效降低整機搭建成本。

和競品比起來,特別在2560×1440解析度下,也就是市面上主流高刷新率電競顯示器的規格,Radeon RX6900XT的遊戲性能優勢明顯。因此對於競技類遊戲玩家來說,官方建議零售價發售的RX6900XT性價比很高。

對於擁有4K顯示器的玩家們來說,是否選擇RX6900XT就極大程度取決於自己現在以及將來可能遊玩的具體遊戲。因為AMD和英偉達在GPU方面分別走上了不同的技術道路,這也直接導致它們在各種遊戲中會表現出不同的性能排序。總的來說4K解析度下,RX6900XT在大部分3A作品裡面展現出來的性能和它的價格一樣介於3080和3090之間,部分作品中它能擊敗3090。

對於光線追蹤的遊戲,AMD距離完善還有一段距離,還需要繼續努力。畢竟現在可以說是AMD第一代支持光追的顯卡,NV已經開拓2代了。

所以我們的觀點是在4K解析度的3A大作裡面,兩家顯卡的具體遊戲性能也會高度和兩個品牌之間爭取到的遊戲開發者相關。所以接下來對於AMD以及英偉達來說,去強化和深化與遊戲開發者之間的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而PC遊戲玩家們在選購顯卡時,也更需要結合自己實際遊戲需求作出選擇。

說了這麼多,所以RX6900XT究竟值不值得買?

一句話概括:當然值得。

相關焦點

  • AMD重返高端!Radeon RX 6900 XT首發評測:超頻潛力逆天
    Radeon RX 6900 XT首發評測:超頻潛力逆天 2020-12-08 22:00:00  出處:快科技 作者:流雲 編輯:流雲     評論()
  • 進軍頂級顯卡市場,AMD Radeon RX 6900XT首發評測
    在高端顯卡領域蟄伏多年的AMD終於憑藉RX 6800XT顯卡重返高端消費級顯卡市場,從我們的評測結果來看,這款顯卡的確擁有不小的市場競爭力。今晚10點,這款顯卡的評測內容終於解禁,我們也已經完成了這款顯卡的詳細評測工作,下面就請跟隨本文來看看RX 6900XT的性能究竟有多強,它是否能給NVIDIA帶來足夠的壓力。
  • 頂級旗艦間的正面較量 AMD Radeon RX 6900 XT首發評測
    在上個月解禁了RX 6800和RX 6800 XT後,AMD在今天正式解禁了Radeon RX 6900 XT,直面對手的RTX 3090,向頂級旗艦遊戲顯卡市場發起衝擊,那麼它將會給玩家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呢?
  • 搶不到的3080就讓給黃牛吧,AMD凌晨發布RX6000系列顯卡,最高售價7999
    Radeon RX 6900 XT售價最高的 Radeon RX 6900 XT 是 RX6000 系列的旗艦型號,對標英偉達的 RTX 3090。它有 80 個計算單元、28 MB 全新 AMD Infinity Cache 和 16GB 專用 GDDR6 顯存。
  • Radeon RX 6900 XT首發評測:AMD重返高端!
    七、超頻測試:可以穩定在2.72GHz運行頻率AMD對公版RX 6900 XT的功耗做了嚴格的限制,在默頻的情況下GPU功率上限是255W。如果是超頻的話,玩家可以手動拉功耗牆,不過最高也就只有300W。
  • Radeon RX 6900 XT天梯榜首發評測:RDNA2能耗比王者
    它擁有80組完整的CU單元,5120個流處理器,是RDNA 2架構中目前已知的最強型號。在發布會上這張顯卡直接與競爭對手的旗艦RTX 3090展開競爭,時隔多年我們終於能在AMD顯卡發布會上再一次看到與競爭對手旗艦直接面對面PK,這樣的場景讓很多A粉乃至玩家們激動不已。AMD Radeon RX 6900 XT的發布,也宣告著闊別已久的真旗艦顯卡大戰又回來了。
  • AMD Radeon RX 6900 XT評測相比RTX 3090有什麼差距
    畢竟,RTX 3090現在有現貨twQEETC-電子工程專輯隨著 AMD Radeon RX 6900 XT 旗艦顯卡的開售,各大媒體的評測也陸續放出。可知採用了 Navi 21 GPU 的 6900 XT,確實無愧於迄今為止最速 A 卡的稱號。
  • AMD RX 6800(XT)/RX 6900 XT正式發布,重返高端發燒遊戲市場,全面...
    這樣看來,RDNA 2無疑是一個具有突破性的遊戲架構,憑藉它AMD終於有了和NVIDIA正面扳手腕的能力。,它的性能提升空間還很大,多少年後,AMD再次有了與NV競爭卡皇寶座的實力。    總結:性能炸裂,價格公道,那個曾經的AMD又回來了。
  • 這可能目前最好的遊戲顯卡 AMD RX6900XT顯卡首發評測
    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AMD為所有的DIY玩家獻上了一份年度終極大禮,那就是全新的RDNA 2架構的旗艦遊戲顯卡AMD RX6900XT,這款顯卡採用了全新的核心架構,並且增加了光線追蹤,在性能方面全面提升,用300W的功耗表現,對打NVIDIA RTX 3090的性能,讓這款顯卡成為2020年度最值得期待的一款高端遊戲顯卡,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一起體驗,評測一下這款高端的遊戲顯卡
  • RX 6900 XT首測:AMD與NVIDIA的巔峰之戰
    AMD的顯卡部門在王啟尚的帶領之下,終於擯棄了老舊的GCN架構,迎來了能耗比大幅提升的RDNA架構。而打磨了一代的RDNA,也是時候收穫成果了,大核心的Navi 21橫空出世,除了與RTX 3080正面交鋒的RX 6800 XT,以及應戰未來的RX 6800,還有許久未見的旗艦級顯卡RX 6900 XT,代表著AMD消費級顯卡的性能天花板。
  • AMD重返高端!RX 6900 XT首發評測:超頻潛力逆天
    RDNA2構架的到來,讓AMD在高端市場終於有了與NVIDIA扳手腕的資格。11月18日上市的RX 6800/6800 XT已經讓我們足夠驚喜,對比RTX 3080、RTX 3070戰得有聲有色。而今天解禁的RX 6900 XT則是針對NVIDIA最頂級的RTX 3090!
  • AMD Radeon RX 6900 XT旗艦顯卡首發短缺 將於12月8日上市
    儘管 AMD 宣布 Radeon RX 6900 XT 旗艦顯卡將於 2020 年 12 月 8 日上市,但瑞士最大硬體零售商之一的 Digitec 早在數日前就發布了一篇博客文章,指出該店只能拿到極少數量的貨源 —— 更確切地說,是只有 35 片!
  • AMD RX 6900 XT最深評測
    散熱器本體上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燒結頭,整個顯卡散熱器本體是通過一整張均熱板來進行導熱。散熱器本體正面為密集的鰭片,散熱器採用多種規格的鰭片來儘量最大化散熱面孔。產品PCB介紹:最後來介紹一下RX 6900 XT的PCB用料布局。
  • A卡新卡皇 AMD Radeon RX 6900 XT美圖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A卡新卡皇 AMD Radeon RX 6900 XT美圖http://diy.zol.com.cn/758/7583208.html
  • AMD Radeon RX 6900 XT顯卡,GPU頻率限制設置為3.0 GHz
    旗艦Radeon RX 6900 XT具有所有Big Navi顯卡中最高的GPU時鐘速度限制。Patrick Schur在微博服務Twitter上發布的屏幕截圖證明了這一點。顯然,這種限制是AMD試圖阻止價格更便宜的型號實現比Radeon RX 6900 XT所提供的昂貴版本更高的性能。如果兩個型號都有相同的限制,則超頻之後,可用版本很可能會輕鬆達到Radeon RX 6900 XT的性能水平。最後,兩張卡具有相同的TGP(300W)和參考時鐘速度。
  • AMD Radeon RX 6900 XT具有80個計算單元的功能齊全的Navi 21 GPU
    AMD Radeon RX 6900 XT正式是AMD的新光環產品,通過提供具有80個計算單元的功能齊全的Navi 21 GPU,超越Radeon RX 6800 XT和RX 6800。最新一代的GPU位於我們的GPU基準測試層次結構之上,並被評為當前可用的一些最佳圖形卡(如果我們寬鬆地使用術語「可用」)。
  • OpenCL基準測試成績曝光:AMD Radeon RX 6900 XT較6800 XT領先13%
    AMD 即將於 12 月 8 日開售對標英偉達 RTX 3090 的 Radeon RX 6900 XT 旗艦顯卡。不過今日,網絡上已經曝光了 6900 XT 的 OpenCL 基準測試成績,可知其性能較 6800 XT 領先 13% 左右。
  • AMD RX 6800/6800 XT首測 大器晚成終必遠至_AMD Radeon RX 6800...
    此次RX 6000系顯卡的發布,對於AMD來說意義重大,它是若干年後AMD重返高端顯卡市場的第一步。而讓人們驚呼的也正是這次AMD終於在性能方面追上了老對手,而不是顯卡一發布再談性價比如何。好了關於架構的外傳我們講到這裡,下面還是來看看此次RDNA2架構的革新之處有哪些。
  • AMD Radeon RX 6700 XT頻率可達2.95GHz,高於Radeon RX 6800
    AMD的RDNA2架構在頻率方面一直充滿了驚喜,尤其是與競爭對手英偉達相比,它能夠達到讓人驚訝的高核心頻率
  • 卡皇RX 6900XT駕到,它能成為地表最強的遊戲顯卡嗎?
    那麼問題來了,AMD 今年的推出的最強顯卡,性能到底咋樣?有沒有機會和老黃來一場真正的戰鬥?這個終極問題一直縈繞在託尼的心頭,直到前兩天,有位好心人給我寄了張這個。。。在外觀上,託尼覺得這一世代的 A 卡似乎沒有上一代的 5700XT 好看,可實際上手摸過之後,質感是比照片上要來的好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