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山,安徽省轄縣級市,由安慶市代管。潛山別名「舒州」,素有「皖國古都、二喬故裡、安徽之源、京劇之祖、黃梅之鄉」的美譽,是古皖國封地,安徽簡稱「皖」即源於此,自東漢至南宋先後為州、郡、府治所近800年;是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核心區。擁有孔雀東南飛傳說、桑皮紙製作技藝、王河手工舒席、痘姆陶藝手工製作技藝、潛山彈腔等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截至2019年底,有天柱山等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4家、3A級景區11家。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中國旅遊百強縣(市),同月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01天柱山
天柱山,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西部山地,又名潛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簡稱「皖」由此而來)、萬歲山、萬山等。為大別山山脈東延的一個組成部分(或稱餘脈)。
天柱山呈現出奇峰、怪石、幽洞、峽谷等自然景觀,以雄、奇、靈、秀而著稱於世。天柱山內植被繁茂,森林覆蓋率高達97%,享有「空氣維他命」美稱的負氧離子是國家最高的Ⅰ級標準的三倍。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題天柱峰》一詩中讚美:「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
天柱山擁有全國唯一、全球揭露面積最大、暴露最深的超高壓變質帶,尤其以崩塌堆壘地貌景觀而被地質學家譽為世界上最美的花崗巖地貌,文學家形容其為「山峰叢林」和「石頭宮殿」。2011年9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成為世界地質公園。
天柱山因獨特的自然景觀,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黃山、九華山、天柱山)。早在漢武帝時就封為「南嶽」,歷代都有人文活動。建國後開發為安慶天柱山風景名勝區,先後獲得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遺產地,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等稱號。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即三祖寺附近山谷流泉、石牛古洞等處的石刻。其中,石牛古洞石刻居多。此間,300來米的河谷,東側崖壁和河床巨石,共鐫唐貞元以來,至民國晚年之間的各種石刻近300方。其中唐呂渭、李翱、李德修,宋王安石、黃庭堅、李師中、李柬之、留正、趙希袞、張同之,明胡纘宗、李元陽等題刻,都是珍貴之作。
天柱山在歷史上被道教、佛教視為寶地。道家把天下名山洞府封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稱天柱山為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莊名弼《遊大龍山記》中云:「道書所載,天下有八天柱,中國有三,潛其一也。」可見天柱山在道家眼裡具有極其重要地位。東漢名道左慈就在此「煉丹得道」。
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行南巡狩,自潯陽,順江而下,經盛唐(今安慶市盛唐灣)入皖口(今懷寧縣山口鎮),溯水而上。法駕谷口(今天柱山野人寨),登禮天柱,「號曰南嶽」。 直到隋文帝詔改江南衡山為南嶽,其間700年,所稱南嶽,即天柱山。南嶽稱號南移後,天柱山人稱「古南嶽」。
02白馬潭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白馬潭,地處天柱山西麓,位於潛河中上遊,距天柱山高速出口約17公裡、潛山縣城僅25公裡,隸屬安徽省潛山縣水吼鎮。景區總面積75平方公裡,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河谷風光、淳樸的民風民俗、豐富的戶外遊覽運動聞名遐邇。特色竹筏漂流享譽江淮,名馳華東,被稱為「天柱山下第一漂」,既有浪遏飛舟的野性震撼,又有隨波逐流的閒適浪漫。
白馬潭景區位於安徽省潛山縣水吼鎮境內,潛河中上遊,距天柱山高速出口約17公裡、潛山縣城僅25公裡。
景區旅遊項目主要有:特色逆順竹筏漂流、皮艇漂流、馬術、卡丁車、燒烤、篝火、沙灘車、彈跳蹦極、戶外露營及特色農家餐等。
這裡群山綿延,綠水環繞,山青水秀,村落臨水而居,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河谷風光、淳樸的民風民俗、豐富的戶外遊覽運動聞名遐邇。曾獲央視五套「旅遊風向標」欄目五顆星漂流推薦,被網友評為華東地區「十大最刺激最浪漫最受歡迎的漂流景點」、安徽省戶外運動基地,還是《天仙配》、《孔雀東南飛》影視劇的外景拍攝基地。
景區水吼園是全國首批農業示範點,所在河段視野開闊,秀嶺綿連,天際柔和;走進千畝板慄園,仿佛置身「淡煙流水畫屏幽」的詩境。景區竹筏漂流、皮艇漂流、馬術、卡丁車、燒烤、篝火、沙灘車、彈跳蹦極、戶外露營、特色農家餐等項目任君選擇、樂美交融。一年一度的白馬潭生態漂流潑水節暨「萬人溼身」大聯歡,性感無限,美不勝收。
景區所在風情小鎮、美好鄉村榮獲全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白馬潭天然鑽石(金剛石)多次亮相央視螢屏。景區硬體設施完善,旅遊接待平穩有序,吃、住、行、遊、購、娛安全順心,是您和您的朋友圓夢鄉村、回歸自然、健身養心的清涼水世界和生態大觀園。
「南京綠色生態走廊」雨花臺區境內水、山、圩、洲齊全,景色宜人
蚌埠市龍子湖區旅遊景區介紹,周末和朋友去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