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貓和老鼠導演去世 這對相愛相殺的CP沒有續集了
據外媒報導,《貓和老鼠》的導演,美國 動畫大師、插畫師、電影導演和製作人吉恩·戴奇(Gene Deitch),於本月16日在布拉格的公寓裡意外去世,享年95歲。
吉恩·戴奇於1924年8月8日出生於芝加哥,後來在1959年移居捷克首都布拉格。
他將自己的一生投入動畫事業,創作出許多經典動畫作品。
其中就包括他導演的13部《貓和老鼠》,以及參與製作的《大力水手》。
就在4月11日,他還在社交網站發了照片和網友互動,看上去精神狀態不錯。
沒想到幾天之後,他就永遠離開了我們,他的捷克出版社經紀人Petr Himmel向媒體發出了這則悲痛的消息。
消息傳到中國後,網友們紛紛表示難過遺憾,
說起童年,誰沒有一部《貓和老鼠》(Tom and Jerry)的影子?
湯姆和傑瑞,一貓一鼠的你追我趕,在那個溫馨小屋裡上演了幾十年,逗笑了一代又一代人。
它太傳奇,太經典了,以致於這麼多年過去,熟悉的片頭曲一響起,我還是想哭——
1940年,是米高梅電影公司製作的長篇動畫《貓和老鼠》上映第一年。
那時湯姆還有點「年輕」,樣子和我們記憶裡還不太一樣,
但傑瑞已經是個成熟的傑瑞了,知道怎麼用鍋碗瓢盆把湯姆耍得團團轉。
後來,湯姆在傑瑞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下,樣貌不斷發生改變,
但不變的是,笨拙的他似乎永遠捉不住那隻機靈的小老鼠……
還是說,他在假裝笨拙呢?
是的,長大後再看《貓和老鼠》,竟看出和小時候不同的意味。
以前只覺得,沒有臺詞的它畫面逗趣,配樂歡快,劇情輕鬆好笑;
後來才發現,有許多在成人世界跌跌撞撞才能明白的道理,它早就告訴我們了。
還記得那隻漂亮的小白貓吧,
湯姆對她一見傾心,不惜傾家蕩產地追求,最終打動她的心了嗎?
沒有,湯姆的愛慕在她的眼裡一文不值,甚至尊嚴還要被無情地踐踏。
誰讓他窮啊,鑽石只能買得起小小一顆,比不上戳手闊綽的大佬,隨便送一顆都讓人閃瞎眼。
真·扎心
還有長得兇神惡煞的狗狗斯派克,他與貓鼠二人曾籤訂過一份「和平條約」,
本以為能從此停止紛爭、相處和諧,卻最終敗在了一塊肉的分割上,
和平化為泡影,「人性」的自私和貪婪在三個小動物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而真實的人類社會,只會比動畫裡更加殘酷。
湯姆和傑瑞的相愛相殺也甚是感人。
別看他們平時一副打打鬧鬧,水火不容的樣子,
可到了性命攸關的時刻,傑瑞會為溺水的湯姆進行急救;
湯姆呢,會把凍成冰棍兒的傑瑞帶回家裡,在溫暖的火爐旁把他融化。
怪不得有人說:「Tom和Jerry才是我嗑的最早的一對CP!」
你死我活是假,惺惺相惜才是真。
「它是我的!」
或許你的生命中,也有著這樣一個人:
他是宿敵,又是知己;讓你痛苦,卻也讓你成長。
在你們的關係中,你是湯姆還是傑瑞呢
看了這些,還會有人覺得,這只是一部給小孩子看的動畫嗎?
而為了完成這樣精良的動畫,製作團隊也是沒少下苦功夫。
根據知乎@馬小褂 同學的回答,最初一部7、8分鐘的動畫,大約需要15000張中間畫,
這需要動畫師們緊鑼密鼓繪製18個月才能完成……
因為他們要把每一個動作,都拆解成幾十個獨立動作,每一張和前一張只有手腳或面部的細微差別,但都需要單獨作畫……
畫的尺寸、細節也要達到 的準確,可見工作量多麼龐大。
貓和老鼠對細節的把握也向來被人們津津樂道。
就拿裡面無數次出現的「彈鋼琴」場景舉例,你觀察過湯姆「追殺」傑瑞時的「鋼琴手」嗎?
當背景響起經典名曲的奏樂時,畫面裡湯姆的每一個音符,也都精準地對應了相應琴鍵!
細節如此經得起推敲,嚴謹到令人敬畏。
我國 鋼琴家郎朗,就曾提起過自己在2歲半時,被《貓和老鼠》中湯姆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吸引,從此愛上鋼琴……
更不用說片中到處充滿的讓人驚喜的彩蛋,傑瑞的小床上刻著它的名字等等。
用心之處數不勝數
因此,《貓和老鼠》才能連續12年被提名「奧斯卡金像獎」,並最終7次捧得小金人;
它才能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80年間陪伴無數孩童和大人一起成長。
直到現在也是表情包界的王中王
而導演過《貓和老鼠》,製作過同樣深入人心的《大力水手》,在動畫界享譽無數的吉恩·戴奇,
這樣一位動畫大師,他的經歷也是坎坷的。
1943年應徵成為一名飛行員,在第二年就因肺炎不得不退伍;
二戰後,他才以雜誌插畫師和音效師的身份進入動畫行業,並畢生為之奮鬥。
同時,他的一生是傳奇的。
中年移居捷克生活後,他創作出了幽默而荒誕的動畫短片《馬羅》,獲得第33屆奧斯卡 動畫短片獎。
據悉,這是奧斯卡史上第一部在美國以外創作,並最終獲獎的短片。
動畫裡,年僅4歲的小馬羅因一封鬧烏龍的「徵兵通知書」,被送入軍營接受無休止的艱苦訓練,
他大聲聲明自己只有4歲,卻無一人理會……
除了《馬羅》,他的另一部作品《西德尼家族樹》,也曾獲得第31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
1964年,他的電影《這裡的裸體》和《如何避免友誼》,更是戲劇性地獲得了同一獎項的提名。
他的貢獻是也不可替代的。
除了不斷有 作品問世,他還持續為動畫熒幕化探索著道路。
他與捷克動畫師吉裡·特恩卡(Ji íTrnka)合作製作了長篇動畫電影《霍比特人》,
他的作品,是 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的經典之作,影響著許多人……
包括在父親的影響下,他的孩子也走上了動畫之路。
吉恩·戴奇曾說:
「小人物可以活下來,以便改日再戰,這就是動畫能打動我們的地方。」
而他的確在自己熱愛的動畫事業上,不停地戰鬥,發揮著光和熱。
如今,這個將一生奉獻給動畫的人走了。
但他帶給我們的美好卻會永遠存在。
謝謝您,曾帶給我們的歡笑和感動。
謝謝您,為我們創造了 的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