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軸心國德國和日本有著緊密的軍事技術往來,這一點在航空方面顯得尤為突出!在二戰後期,日本海軍通過仿製德國me163戰鬥機,製造了本國的「秋水」火箭動力截擊機。當時在獲取me163戰鬥機資料時,日軍還得到了me262戰鬥機的情報,德國也轉讓了me262戰鬥機的全部設計圖紙,包括配套的Jumo004噴氣發動機和BMW003A噴氣發動機。文章後面小編會有針對me262的幾個謠言進行闢謠!
但是運送這些資料和樣機的潛艇(日本海軍I26潛艇)在返回日本途中,於臺灣附近海域被美軍擊沉,絕大部分材料沉入海底。但是此前已經有一位日本海軍軍官在該潛艇停靠新加坡時將部分資料乘飛機帶回了日本,然而這部分資料只有me262的幾張照片和BMW003A發動機的照片,在1944年9月,日本海軍決定用少的可憐的me262飛機資料來研製me262。
日本版me262的代號為「橘花」,但是因為到了二戰後期,所以日本本國用來製造戰鬥機的貴金屬變得越來越稀缺,航空製造人才也很少,所以這就決定了「橘花」戰鬥機是完完全全閹割版的me262,如整體機身變小了,發動機功率和me262相比直接折半(me262的Jumo004推力是800千克,而「橘花」的NE20發動機只有不到500千克的推力)。日本海軍對「橘花」的要求大致為兩點,第一就是製造工藝簡單,非熟練技工可以完成組裝作業。第二是機翼必須可以摺疊,目的是可以隱藏在本土的山洞中躲避美軍的空襲!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版me262的發動機是仿自此前提到的BMW003A,而不是德國me262原版的Jumo004發動機,並且發動機只能用最普通的鋼材來加工。除此之外,為了降低飛機的貴金屬用量,日本人用猛剛和鍍錫鋼板來製造機身。在這裡有人會有疑問了,用普通鋼材製造的發動機可以用?在高速旋轉之下發動機葉片不會破裂嗎?其實日本人當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採用了加厚葉片的方法!這樣做其實也大大拖延了整個「橘花」的研製進度。這些方面都體現出二戰後期日本國內資源的極度缺乏和不甘落後的軍國主義野心!(下圖為日本零式戰鬥機)
為了趕進度,日本版me262一些重要零部件直接借用了零式戰鬥機,如零式戰鬥機的主起落架。
1944年9月開工,在1945年5月,「橘花」的第一架原型機就已經製造完成!但是因為美國對日本本土的持續轟炸,「橘花」的試飛工作可以說一拖再拖,直到7月末,試飛工作才正式開始,而此時距離日本投降只有半個月左右!「橘花」的第一次試飛工作是成功的,然而第二次試飛時卻出現了事故!在這裡小編要澄清第一個謠言:「橘花」進行了兩次試飛。
事實情況是,「橘花」真正意義上只進行了一次試飛,所謂的第二次試飛其實連起飛都沒成功,原因不是「橘花」自身的問題,而是裝在機腹下的助飛火箭安裝角度出錯。第二次試飛的飛機還是「橘花」的一號機,機身嚴重受損,無法繼續執行後續的試飛任務。
第二個謠言:「橘花」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承擔和「櫻花」特攻機一樣的自殺任務。
事實情況是,日本海軍的目的是希望日版me262依靠高空高速性能來突破美軍的防空網,然後用下滑轟炸或跳彈轟炸將重型炸彈投到美軍航母上,最為保守的用途是本土決戰。至於說為什麼會出現將「橘花」看作自殺飛機的說法,原因可能是日本後期將自殺式武器放在製造的優先選項,日本海軍希望獲得足夠的開發資源和資金的考慮!
其實在研發「橘花」的同時,日本陸軍也要求開發一款基於「橘花」的戰鬥轟炸機,這款飛機被命名為「火龍」,不同於日本海軍,陸軍對它的要求可謂寬鬆,時間也給的款寬裕,要求第一架原型機在1945年12月製造完畢即可!但他們沒有等到那一天日本就投降了。所以說,雖然「橘花」飛機研製成功,但它們卻沒有一次上戰場的機會!
小編認為,若是當時運輸me262的潛艇順利到達日本本土,日本也沒有足夠的實力開發出完全比肩德國me262的飛機。原因是資源和人才的極度匱乏!這個資源包括製造飛機的貴金屬,還有石油和航空燃料。在戰爭後期因為純正的航空燃油缺乏,日本只能開始用松樹樹根來提煉航空燃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