輾壓一切消費級航拍機
Phantom 4 Pro最強大之處,是其自帶的攝像鏡頭。它的相機有多強大?比起大疆上一代旗艦專業級航拍機Inspire 1還要強大。因為它的攝像鏡頭,根本就是其全新專業航拍機Inspire 2所用的X4S,分別只是圖像處理晶片不同而已。
我們來看看上圖的硬數據,就能想像到Phantom 4 Pro的相機,在規格完全輾壓現存所有消費級無人機。
感光元件尺寸比Phantom 4大325%;
有效像素比Phantom 4多了67%;
即使是每個小像素的尺寸,也比Phantom 4多155%;
4k最大幀率也比 Phantom 4高100%。
我們再看看拍攝功能的變化(下圖)。Phantom 4 Pro加入了一般相機才有的「光圈先決」和「快門先決」模式,而最大感光度也由以往的ISO 1600,提高至相機級的15600。除此之外,Phantom 4 Pro再加入一般相機光圈葉片,故此它可以實現由F2.8–F11的調校能力。
對,Phantom 4 Pro對標的不單是無人機相,而是正規相機。
能挑戰「相機」的航拍機?
儘管 Odin曾認為進入機器視覺年代的 Phantom 4,是「無人機」的一大革命;但我們也曾指出,單純在「航拍發燒友」的角度看,Phantom 4帶來的改變並不太大。
不過,Phantom 4 Pro對於航拍發燒友來說,將會是真正的革命性改變:以前絕大部份的大疆航拍機,用的只是手機級別的鏡頭;但Phantom 4 Pro用的卻是正規相機級別的鏡頭。
亦由於如此,愛範兒這次不光把Phantom 4 Pro的成像與Mavic Pro做對比;我們更實際的借來了同樣採用1英寸感光元件、索尼卡片式照相機機皇 RX100 (Mark II),與Phantom 4 Pro比一比。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在以下連結下載所有對比樣張的原圖(包括JPG和DNG):
(密碼:t4wa)https://pan.baidu.com/s/1c23NPgW
Phantom 4 Pro的相機,是否真的能與強大的索尼RX100匹敵?Odin認為索尼的RX100無論是在降噪、解析力上或是測光能力上,仍然比Phantom 4 Pro要好。索尼在光學上沉澱多年,即使是感元元件尺寸相若,但在調校上仍然會比大疆略為優勝。
但這不代表Phantom 4 Pro的相機不好,它能與機皇級的RX100同一位置比較,而非「仰望高端玩家」,已經證明它不再是單純的一件大玩具。Odin早前試駕時,就以Phantom 4 Pro與索尼ɑ7II混合使用,照片毫無違和感(上圖),可見它真真正正的能被當成為「正規相機」看待。
無人機夜拍之王
首先我們從夜拍上看看,為什麼愛範兒會把Phantom 4 Pro與RX100來相提並論。
以往,大疆航拍機雖在業內已算是頂級之作,但其夜拍能力僅僅是「可以忍受」。不過,當Phantom 4 Pro用上了1寸感光元件後,已經把推出不到一年的兩個師兄,甩出一個世代。在同樣的照片設定下,Phantom 4 Pro的整體亮度已經比Phantom 4要好(下圖),直逼光圈大上一級的 Mavic Pro(Phantom 4 Pro最大光圈F2.8,Mavic Pro最大光圈F2.2),基本上與索尼的RX100持平。
在噪點控制上,Phantom 4 Pro的感光度在 ISO3200及以下,細節尚能勉強分辨用(上圖)。而同樣在ISO 1600的感光率(Phantom 4/Mavic Pro不能拍ISO 3200的照片),Phantom 4 Pro不但亮度更佳、寬容度也更好,即使在低光環境下,細節的清晰度完全輾壓Mavic Pro(下圖)。
如果與索尼 RX100相比呢?兩者的解析力相當接近,但相比之下 Phantom 4 Pro噪點明顯較多;但這些噪點多數屬於觀感較佳、較易被P掉的白噪點。所以,雖然Phantom 4 Pro仍比不上索尼RX100,但最少能站在同一個級上比較。
換言之,如果說索尼RX100的畫質很好,那 Phantom 4 Pro最少是已提升至「頗為不錯」的水平。
銳利的日拍畫質
Phantom Pro除了是在夜拍時,清晰度完爆Mavic Pro,即使是日拍也一樣將之秒殺。
愛範兒在測評Mavic Pro時,就曾指它的線條不夠銳利、而且畫面邊緣的細節亦會糊掉。但 Phantom 4 Pro則完全不同:我們在下圖可見,Phantom 4 Pro不用在噪點的困擾下完全發揮強大解析力,畫面細節的清晰度與RX100在同一水平,而且成像銳度更高。
Phantom 4和Mavic Pro?不提也罷。
除此之外,Phantom 4和Mavic光圈是固定的,但Phantom 4 Pro加入光圈葉片,故此它可以實現由F2.8–F11的調校能力,需要時可以再透過調校光圈,進一步提高銳度;相比之下,Mavic Pro在銳度上完全望塵莫及。
視頻:點此觀看
如果是同樣在拍攝4k視頻?Phantom 4 Pro一樣比Mavic Pro要好太多了(上方視頻)。簡言之,當看過Phantom 4 Pro的畫質後,任何對畫質有所要求的人,真的很難回去Mavic Pro。
Phantom 4 Pro的相機有弱點嗎?
然而,Phantom 4 Pro的有弱點嗎?有的。
首先,Phantom 4 Pro的相機雖然強大了,但它的視角被進一步收窄。上圖是Phantom 4 Pro、Phantom 4和Mavic Pro的視野。表面上Phantom 4 Pro的視野只是少了10度,但已經明顯比Phantom 4窄了不少;不過,視野仍然比Mavic Pro要好。
其次,是Phantom 4 Pro的鏡頭很容易產生霧氣,影響畫質。它的相機用上了1寸的巨幅傳感器,也使相機有一定的發熱量。當相機長時間開啟後,如果突然遇上冷空氣;相機鏡頭外層的濾鏡,會有一定機率會因為溫差的關係,在內側形成霧氣,影像觀感。
相機之外的最大賣點
假設你是個木眼睛,對攝影要求不多,能拍點視頻或照片就已經心滿意足了的話,Phantom 4 Pro應該還是不夠Mavic Pro吸引吧?不是的。
在相機以外,Phantom 4 Pro另一吸引之處是改良了的實時影像傳送能力。
Mavic Pro的實時影像傳送能力,本來就已經由原來的5公裡改良成最大7公裡,但當時Odin就指出:電池續航力的限制,使Mavic Pro並沒有真的能飛更遠,它更大程度上幫助他們把遙控器的體積縮小而已。但Phantom 4 Pro完全不同,它加入了5.8GHz的遙控信號。
雖然這不是大疆第一次使用5.8GHz的無線信號,但卻是第一次在Phantom上,採用2.4GHz與5.8GHz雙頻,同時進行實時影像傳送和遙控。
即使大疆的2.4GHz實時影像傳送能力冠絕業界,由於大氣電波本來就是滿布了大量2.4GHz的無線信號。只要是大疆要使用2.4GHz信號,就面對幹擾的問題。但是,由於使用5.8GHz信號的設備較少,所以在無線信號密集的環境下,使用5.8GHz的Phantom 4 Pro,能在更少幹擾的情況(上圖),保持信號的穩定性,也能飛得更遠。
Odin在一個高干擾的環境下以2.4GHz飛行,實時圖傳在不到1公裡的距離就掛掉;但以5.8GHz信號飛行呢?能飛逾1.8公裡,增長幅度明顯(上圖)。所以,當你在城市或旅遊區之類的高干擾環境下飛行,5.8GHz信號的表現會比2.4 GHz更好。
可是,目前Phantom 4 Pro 的無線信號體驗仍有待改善。首先,5.8GHz信號抗幹擾能力雖強,但它在單純的傳送距離上,其實比2.4 GHz要差;所以兩者其實各有優點,需要視乎環境,改用不同頻率。可是,雖然Phantom 4 Pro雖然能同時使用 2.4GHz和5.8 GHz,但它只能自動切換最適的頻段(Channel),而不能根據環境,自動在2.4GHz和5.8 GHz之間切換。
另外,無人機啟動後,系統需要在2.4GHz和5.8 GHz之間檢測,實時圖傳連上速度,往往比Phantom 4要慢。除此之外,無人機很多時在 5GHz信號幹擾不太嚴重的情況下,實時圖傳也會有一定機率下出現不夠流暢、甚至老早就斷線的情況。不過,大疆也向愛範兒表示,他們將會發布新的固件,繼續做相應的優化,在圖像連接這塊的體驗會有所改善。
全新的遙控器
Phantom 4 Pro除了是在相機和圖傳上有所變化之外,另一個特點是全新的遙控器。它有一個貴上2000元的Phantom 4 Pro+版本,自帶一個內建Android的5.5寸觸控屏。這個觸控屏的最大量度高達1000 cd/m,差不多是iPad Pro的一倍亮度(下圖,原圖未經修改),屏幕解析度為視網幕級別的1920×1080,支持多點觸控,並自帶高德地圖。
Phantom 4 Pro+ 雖然自帶高亮屏幕,但續航力還是可以的,官方表示它能連續飛五小時(約6塊電池左右);愛範兒實測下,一般在飛兩至三塊電池,才用上一格電力(遙控有四格電力顯示)。
這個遙控器內建HDMI接口,可以連接大屏幕直播、或是連上頭戴式顯示器來體驗沉浸式飛行;另外它內建MicroSD卡槽,我們可以飛行後直接把SD卡插到遙控器,看看先前拍的素材(iPad/iPhone沒有SD卡槽,所以這個功能對果粉很有用)。
除此之外,這個遙控器還有個很大的特點,是它有半按快門(專業級的Inspire 2居然是沒有的!),讓我們能像相機一般,透過半按來著焦。
坊間對這個觸控屏的評價分歧不少,在Odin個人而言,這個屏幕的質素是蠻不錯的。
而且自帶屏幕的最大好處是方便:以往要把無人機連上實時圖傳畫面,要架手機、連上接線,十分麻煩(用過Mavic Pro遙控的,都知道裝上電話是多麻煩 )。但用上自帶的屏幕,甫一打開遙控,立即搞定。而且,最少當 Odin 使用這個屏幕後,真的不再需要在外面掛個太陽擋。
讓人又愛又恨的自帶屏幕
看來這個屏幕真心不錯啊?為什麼它就那麼具爭議性?這是因為遙控本身的封閉性。
為了讓系統更穩定,大疆把這個Android平板度定製,沒有應用商店、沒有檔案管理員,就只有少量像 Facebook、微信之類的社交應用。如果你不喜歡用DJI GO,更愛Litchi之類的第三方應用;你必須要懂得root機,否則就千萬不要買自帶屏幕的版本。
不過,Odin曾向大疆建議:「要不要考慮在這個自帶屏幕的遙控上加入大疆自家的應用商店?」大疆工程師表示,會積極研究一下其可行性。
更有甚者的是,儘管遙控自帶WiFi,但卻沒有4G模組。在室外飛過後,你一樣要拿手機的熱點連線,才能把擋案分享,分享過程一樣麻煩。但相比之下,更麻煩的是由於遙控不能連上手機,如果要把遙控上的圖片或視頻傳輸到手機上,十分不便(最少對於沒SD卡的手機來說,十分不便)。
最後,自帶屏幕的遙控器,雖然還是有USB接口,但它不能連上手機和平板來操作。不幸的是,我們測試的遙控仍然不夠穩定,DJI GO老是閃退;假設因而想改用iPad操作?又或是因為遙控器電量不足,想改用iPhone操作來省電?那就沒轍了。
自動避障真的毫無死角?
除了是拍攝之外,大疆再強化Phantom 4 Pro的機器視覺技術;從以往的只有前向的雙目視覺避障,改為前、後雙目避障,使它的避障功能更大的提升。不少航拍愛好者都很喜歡自拍式的背向飛行;這時候無人機將會陷入雙重盲飛的狀態(沒圖傳、沒避障),而後向避障正好若干程度上減低了背向飛行的危險性。
比較具爭議性的,是大疆在Phantom 4 Pro上額外在加入了側向的紅外感知避障。
紅外感知避障不但沒有雙目避障的強大,更重要是它不能在正常情況下避障,只能在飛行速度較慢的「新手模式」及「三腳架模式」裡才能避障(上圖)。不幸地,大疆在這方面的警示仍然不足夠,愛範兒得知在坊間有零星的個案,是用戶不知道紅外感知避障的限制,然後作死地側向撞牆。
既然紅外感知避障用處不太大,為什麼大疆還要把它放到無人機上?首先,紅外感知避障並非完全沒有用途,不少攝影師在室內拍攝時都需要微調角度,故此需要使用三腳架模式。除此之外,新手很多時就連機頭、機尾方向也不會分辨,更容易撞到牆上;但只要他們很乖乖的進入新手模式,也能減少意外。
強化了的機器視覺
最重的是:紅外感知系統最大的作用其實不是避障,而是感知。
由Mavic Pro開始,大疆就引入了FlightAutonomy室內定位系統。它透過雙目攝影機、GPS、氣壓計、陀螺儀、加速器的各種傳感器混合計算,進行室內定位。Odin 在先前Mavic Pro的評測裡,就已經十分確切地體會到,這個把機器視覺與傳統無人機傳感器結合的技術,是多麼的強大。
其它品牌的無人機,一般只能在室外飛行;原因是目前無人機技術均採用GPS進行精準定位,但無人機在室內無法收取GPS定位,所以難以自穩;某些高端無人機雖然能用光流傳感器定位,但可靠程度仍然遠不及GPS。
但是,大疆的無人機由Mavic Pro開始,只要室內光線充足,也能做到室外一樣穩定、甚至比室外穩定!
視頻:點此觀看
愛範兒在這年每次為大疆無人機進行評測,都見證著他們在穩定性上的提升。我們在上方的視頻能見到,Phantom 4 Pro雖然加入紅外感知系後,穩性雖然沒有明顯比Mavic Pro要高,但無疑已經比起三月初推出的Phantom 4要強大了。
愈來愈強大、愈來愈複雜
無疑,大疆在機器視覺範疇的進步神速。他們在2014年才在Inspire 1使用光流定位系統,使用機器視覺穩定機身;2015年年中才推出機器視覺傳感系統Guidance,使用雙目避障;但在2016年,他們就把無人機發展出五向感知和視覺跟隨技術,並藉以加入像軌跡飛行等炫目的飛行技術,活用機器視覺來改良飛行體驗。
愛範兒先前在測試大疆Phantom 4時,就已經明確表示「視覺跟隨」功能才是他們的殺著;而Phantom 4 Pro的功能更為強大。Odin這次在測試時,就只是簡單的按幾個按鈕,就能拍出上圖那種具電影感的畫面。
誠然,Odin欣賞大疆高速的技術進步;但也很擔心他們的進步速度有點太快了。目前很多用戶還未習慣使用Phantom 4的視覺跟隨,但大疆在短短的9個月內,加入大量的智能化技術。
智能飛行技術,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刀:大量的智能技術看似方便用戶,但也同時增加人機互動的複雜性。
在去年推出的Phantom 3,在更新固件後有5種智能飛行選項;而在今年初Phantom 4剛推出時,選項就增至8種(上圖上);在年尾推出的Phantom 4 Pro,就已經增加到12種(上圖下)。從此可見,大疆在這一年內,為無人機的「功能表」加添了多少「頁數」?更重要的是:有多少用戶懂得這些「頁數」背後包含了怎樣的黑科技?
無疑,大疆被譽為無人機界的蘋果,他們在無人機的人機互動上也一直在領先對手。然而,踏入十周年的大疆,也許與同樣踏入十周年的iPhone一樣,準備迎來「功能」與「直觀」之間的的瓶頸。
無人機也有交換的難題?
Odin早前分析 iPhone的人機互動的情況時,就曾如是說:
為了不影響舊有的功能和操作手勢,絕大部份iPhone的新的操作方式、或是新的功能,都不能如以往的以十分直觀的方式交互,導致這些新功能都變得沒那麼「易用」。
但是,iPhone功能再繁複也好,用戶亂試也不會把iPhone玩壞,所以嘗鮮的人絕不會少。但無人機的情況卻比手機更為複雜。由於無人機本身就帶有危險性,故此操作者必須十分專注於飛行,減少各種飛行以外的無謂動作;而且炸機的壓力,也使用戶變得保守,避免在飛行和拍攝之外,作出太多不必要的操作。
所以相對來說,無人機用戶比起手機用戶更不願嘗試新功能。大疆的智能技術愈來愈強大,但如果沒有人願意使用,一樣不能改變世界。
亦由於無人機的安全飛行是重中之重,大疆不得不把智能飛行的新功能置於「次級選單」,即使用戶不懂如何使用機器視覺技術,仍然能正常飛行,以免用戶因而分心。但過於深藏的選單,也在某程度上向用戶暗示:這種「智能飛行」,也是一個「專業級別」的功能。
舉例說,大疆最初在Phantom 4時推出的「智能跟隨」,就使用了很簡潔而直觀的界面(上);在Phantom 4 Pro裡,智能跟隨的介面,更改良成輕點就鎖定。但是,這個簡潔直觀的介面,旁邊突然多了一個次級選單(上圖右);而且選單裡的功能,也不容易單靠圖標來清楚解說。
本來無人機用戶已經偏向保守,「專業級別」的智能飛行選單,更使用戶不敢亂試新功能。
從上圖可見,拍攝用的次級選單,藏著的是小白用戶不常用的專業功能;但一個用來幫助小白飛行的智能功能,卻同樣藏在與「專業級拍攝功能」同一級的選單;用戶因為不想麻煩,而不太願意打開這種次級選單。結果,一個用來降低飛行的複雜性的選項,卻需要一個很複雜的流程來操作,本身就是一個矛盾。
Odin認為,大疆目前的人機互動介面,已經做得十分出色;但無人機功能的改進,卻進一步增加人機互動的難度。如何引導用戶使用其智能飛行技術,將會是未來大疆的一個重要課題。
話說回頭:你真的打算買Mavic Pro嗎?
總括而言,你應該買Mavic Pro還是Phantom 4 Pro?
基本上,Phantom 4 Pro是目前大疆最強大的消費級無人機,Mavic Pro除了在便攜和售價以外,沒有任何一方面能與Phantom 4 Pro相比。如果你沒有便攜的需要、而財力又容許的話,當然是選Phantom 4 Pro。
然而,無人機始終是個戶外的玩意,所以「便攜」性十分重要。如果因為Phantom 4 Pro太笨重而不玩,那就不如不買。不過,當你決定要買Mavic Pro,而你對拍照又有要求?相信我,千萬千萬不要碰Phantom 4 Pro。
如果嫌貴沒錢買?又或者多等一回,看看傳說中不帶「Pro」的低端版Mavic會不會推出?
優點:
與正規相機媲美的優質航拍鏡頭;
飛行性能更強;
更強大的智能飛行功能。
缺點:
不夠便攜;
售價比Phantom 4初推出時還要昂貴;
人機互動介面變得更複雜。
誰應該買Phantom 4 Pro?
對拍照有要求的航拍愛好者;
對小型無人機沒有信心的新手;
不想排隊等Mavic Pro的性急之士。
誰應該買Mavic Pro?
重視便攜的遠足、旅行愛好者;
資金比較緊絀的航拍愛好者;
有空慢慢等Mavic Pro的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