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面試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看起來很簡單、甚至一看就能脫口而出給答案的問題。當時這種題往往又帶著陷阱——越是憑藉直覺、或者是思維停留在消費者級認知層面,認識產品理解產品,越暴露自己缺乏產品思維。
今天是美圖的面試題~
之所以選擇今天說這個選題是因為老年人這個群體我們看似熟悉其實卻很陌生,為他們專門設計一款產品我想對我而言是一種挑戰。
我們先模擬一下普通面試者會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吧:
面試官:現在讓你設計一個老年人專用的ATM機你會如何設計呢?面試者:我想直接把原來的提款機字體調大就可以了。面試官:然後呢?面試者:然後就可以直接上線啦!面試官:。。。。。好吧,那你回去等通知吧。
依照以上的答案來應對面試,我想肯定是不行的。因為如此回答犯了一個大忌——你給出的答案還停留在消費者級的認知。
面試官會想:如若負責自己公司的產品或運營只停留在消費者級認知而不能上升到職業洞見的話,那麼怎麼可能做好一款產品?
針對今天的面試題,應該如何表現出職業洞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需要討論的問題。看到這個問題,我心中浮現出很多的問題。
為什麼要專門為老年人做一個ATM機?現有的ATM機的運行邏輯是什麼?目前老年人使用ATM機時有哪些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如何保障自己的方案可以順利實施?如能很好地解決以上幾個問題,我想就算是具備一定的職業洞見了。下面我們就來對以上問題進行一一解析。
一、為什麼要為老年人設計ATM機
1. 從用戶需求的角度來看
ATM機主要是解決用戶的查詢、取款、轉帳、存款的需求。所以,在聊用戶需求時也會從這四個方面出發。
截止2019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達到了2.5億之多。且儲蓄率和現金使用率要大大高於年輕人。這就導致了老年人對銀行的查存轉取服務需求程度遠遠高於成年人。
近年來在我國將社保和養老金制度擴大了推廣範圍,農村也可以參與社保和養老金。在這個政策的推動下目前全國的社保覆蓋率達到了90%以上。未來享受養老金福利的用戶將會激增,特別是農村地區。養老金每月一到帳,用戶剛開始享受養老金時一般都會查詢確認到帳。所以,未來幾年針對養老保險到帳查詢、取款的需求會出現激增的現象。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會發現,現有的需求龐大且未來需求會高速增長。這樣的需求程度值得我們做一款老年人專用的ATM機。
2. 從銀行的角度來看
老年人對ATM機的使用率要遠遠低於年輕人,為了滿足上述需求絕大多數老年人還是會選擇在櫃檯上進行辦理。這樣不僅效率低下還導致了銀行櫃員的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而且這部分選擇櫃檯辦理業務的老年人大部分都是較小的額度。這也就導致了銀行花了更多的時間做了相對更少的業務,整體的業務效率低下。如能夠將這部分較小額度的業務轉移到ATM機上,人工則可以更專注大額的業務服務,這樣銀行處理業務的效率也會大大提升。
3.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
老年人使用ATM機時轉錯帳、忘記拿回卡片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為老年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和不便。這些不僅容易導致家庭矛盾有些還對社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解決了這些問題,也算是為關愛老年人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二、現有ATM的邏輯
為什麼我們要討論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終歸要設計的是一臺ATM機,了解現有的ATM機的運行是一個基礎所在。這裡我們會對用戶查詢、轉帳、取款、存款這四個需求的業務流程及主要交互方式進行梳理。
查詢:插入銀行卡——選擇「查詢」業務——輸入密碼——查詢金額——取出銀行卡;轉帳:插入銀行卡——選擇「轉帳」業務——輸入轉帳帳戶及金額——輸入密碼——轉帳成功——取出銀行卡;取款:插入銀行卡——選擇「取款」業務——輸入密碼——取出現金——取出銀行卡;無卡存款:選擇「存款」業務——輸入銀行卡號——放入現金——確認現金及銀行卡號——確認存入;有卡存款:插入銀行卡——選擇「存款」業務——放入金額——確認金額及卡號——存入現金——取出銀行卡;通過對各個不同需求的業務流程梳理我們會發現核心的交互有:插取銀行卡、選擇業務類型、輸入密碼、輸入金額、確認信息、輸入銀行卡號、取出現金、放入現金。
三、老年人遇到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可以用「用戶-場景-問題-解決方案」的思路來進行說明。在上一問題中我們列出的核心交互可以作為本次討論的場景。
我想到這裡這個產品方案應該怎麼做已經算是比較清楚了。不過我們的方案還是需要經過一個自檢的。因為我們加上了語音播報的功能,這個功能雖然幫助了老年人來確認信息。但是當涉及到金額、銀行卡號等隱私信息時就會出現被洩露的風險。尤其是老年人財不外露的思想很嚴重。所以,用戶在使用老年ATM機辦理業務時最好可以增加一個只能容納一個人的黑色密閉隔音倉。
四、如何保障方案順利實施
這裡我們只討論策略,不討論具體方法。
ATM機並不是一個APP,而是一個硬體產品。整個流程應該是:產品設計——工業製造——銀行採購——選址安裝——用戶使用。這整個過程中,我們剛剛解決產品設計的環節。要想順利實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裡面我們各個環節涉及到的角色依次為:產品設計師、工廠、銀行、安裝工人、老年人。要想保證方案能夠順利實施我們需要從中選出核心決策角色出來。
在選擇核心決策角色的原則我們可以使用誰買單誰做主的原則來進行考慮。很顯然這裡面為最終ATM機買單的應該是銀行。所以,必須要說服的角色就是銀行。
我們在上文提到過銀行的需求是: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業務效率。那麼我們的核心說服策略也可以從這兩點入手。
五、總結
我們在解析這個問題時先考慮做老年ATM的價值,這裡面就包含了各方用戶的需求所在;而後我們對現有ATM的業務流程進行了梳理,由此得出用戶在使用ATM時的一些細分交互場景;之後針對這些交互場景下老年人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行了一一梳理和解決;最後為了保障方案能順利實施我們嘗試抓住核心點,制定核心策略。
整個過程其實就是一次產品結構化思維的體現,也是一個產品或運營應該有的職業洞察。
本文由 @石頭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