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時代是大趨勢,媒體融合發展是大文章。
2020年4月24日,姜堰區融媒體中心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姜堰媒體融合發展歷史變革的一躍,是姜堰改革縱深發展濃墨重彩的一筆。
融媒體中心成立
牌子好掛,路子不易。如何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發展新媒體,建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如何打通黨和人民群眾信息溝通的「最後一公裡」,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在大小會議上,姜堰區融媒體中心主任殷玉進的必問題,也是歷次會後的思考題。
做好加法——能融盡融
姜堰區融媒體中心將整合後的內刊、電臺、電視臺、新聞網、微信公眾號、閱報欄等傳播平臺重新進行角色定位、功能開發、宣傳包裝。開通了「江蘇姜堰」微博、中心官方抖音號,新建「我的姜堰」APP,打造新的傳播矩陣,實現政務、商務、服務的全覆蓋。
姜堰融媒矩陣
投入900萬元進行電視高畫質化改造,改造演播室,建起了演播大廳,與荔枝雲平臺合作,建成集信息匯聚、策劃採編、媒資管理、渠道分發、評估評價等功能於一體的融媒體指揮平臺。
做好減法——流程再造
重構採編傳播流程,突破行業、專業、崗位的壁壘,打破部門林立,各自為戰,小全不精的局面,從生產流程著手,做好「一體策劃、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全媒傳播」環節順連。
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全媒傳播
建立健全編前會制度,對重大題材、選題、策劃方案進行集體商討和研究,對各部門的任務進行分解。成立了大採訪中心,完成所有的素材的生產,滿足所有的節目、欄目、平臺的需求。實行「主任+策劃+編輯」工作法,按欄目、節目、平臺職責和任務,完成策劃和編輯工作。順暢環節,因減而簡,減出節奏和速度。
做好乘法——彰顯合力
「區委方書記今晚對近期外宣和融媒體中心開展的系列宣傳給予充分肯定,專門提出表揚。」宣傳部領導發在新聞宣傳通知群中的一個簡訊,讓大家十分振奮。
姜堰區融媒體中心緊緊圍繞建成「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社區信息樞紐」三大目標,緊扣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圍繞復工復產、安全生產、文明城市創建、脫貧攻堅、解放思想大討論、畝均論英雄等中心工作,精心策劃宣傳報導方案。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報導中,開設《眾志成城 防控疫情》《奮戰在疫情第一線》《「疫線」傳真》《戰疫先鋒》《黨旗飄揚》等專欄,第一時間向公眾發布疫情防控的新聞、信息、科普知識等,共推出各類作品3600多條(篇)。受疫情影響,姜堰20萬斤香菇滯銷,中心在做好新聞報導的同時通過新媒體短視頻推送,引發廣泛傳播,解決了菇農燃眉之急。充分展示了 「姜堰速度」、「姜堰溫度」和「姜堰力量」。
香菇滯銷,全媒報導解決菇農燃眉之急
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報導中,開設了《文明城市 共建共享》專欄,內設《第N現場》《曝光臺》《改變就在身邊》等子欄目,發出各類報導300多條(篇),提升了百姓對創建工作的「知曉率」「參與率」「支持率」和「滿意度」。
1-8月份在江蘇電視臺用片數列泰州市縣級臺第一;在中央電視臺和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網信辦組織的「你好,長三角」炫酷融媒作品大賽中, H5作品《水潤溱湖 最美八鮮》和短視頻《搗蛋大王》榮獲人氣獎。
做好除法——新裝上陣
「融合,首先要打字為先,打破僵化的模式,打破傳統思維,打通專業的瓶頸,打消怕苦為難的心態,打出一個新天地。」融媒體中心主任殷玉進介紹說,融媒體中心建的過程,也是破的過程。
根據「三定」方案,對中心運行架構進行了重新構築,對人員進行了內部調整,進一步激發隊伍轉型升級的活力。選送新媒體業務骨幹到省臺跟班學習,邀請省臺技術專家進行非編、航拍機、短視頻製作等業務操作培訓,舉辦新媒體抖音大賽、融媒體知識培訓等活動,打造善用現代傳播手段的全媒型人才隊伍,今年來,舉辦各類實操類培訓20多起。
舉辦各類培訓
機制創新,堅持效益優先、兼顧公平、獎優罰劣的原則,謀劃薪酬分配改革方案,考核採取「總量控制、內部搞活、多勞多得、優績優酬」模式,實行「以崗定薪、崗變薪變、動態管理」的分配機制,突出激勵性功能,加大季度好稿、創優好稿、外宣好稿等獎勵力度,用強有力的激勵措施,打造全能型的新聞尖兵。
創新在,夢想成。姜堰融媒體中心,正一路探索一路歌。
(來源:姜堰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