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協和新百年|一代宗師,清泉流響,張抒揚院長講述吳寧大夫的故事

2020-11-25 澎湃新聞

她系出名門,中西流芳,其成長過程可謂是精神永兮歲月長;她在協和醫院發光生輝,在投身西部的艱苦歲月裡,更是用含辛茹苦的身影折射草原最閃耀的光;她唱響時代新聲,學成歸來後引領了中國心電生理介入事業的新潮流,研發出中國自己的射頻儀……2020年11月20日,在南京召開的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二次全國心血管年會開幕式上,北京協和醫院張抒揚院長作《一代宗師 清泉流響——永遠懷念吳寧大夫》主題演講,飽含深情地講述了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吳寧教授傳奇的一生。

 

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
吳寧
1931—2012
吳寧大夫早年師從黃宛、方圻教授,在心律失常、心電圖、臨床和實驗心電生理等心血管病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她的從醫生涯絕大部分時間在協和度過,早年還參與創建了阜外醫院。90年代初,吳寧大夫在國內最早開展射頻消融術,研發出中國自己的射頻儀。

一代宗師 清泉流響

永遠懷念吳寧大夫

張抒揚

系出名門,中西流芳

吳寧大夫可以說是系出名門,她的父親是我國著名的內科學和傳染病學專家吳朝仁教授。

她的少女時代,是在上海中西女中度過的。在這所民國時期上海最著名的貴族女子中學裡,吳寧大夫度過了十年春秋。她在景蓮堂的彩色玻璃窗下,捧讀著全英文的課本,刻苦學習英語、算術、音樂和家政。

儘管學習了家政,但她沒有局限於相夫教子,而是將畢生的善良、才情、心血、精力奉獻給了醫學,奉獻給了人民健康,書寫了波瀾壯闊、異彩紛呈的傳奇人生,成為中國心臟電生理及心律失常介入治療,乃至中國心血管內科的一代宗師。

正如中西女中校歌中所唱:「精神永兮歲月長,勤勤懇懇名顯揚。」

求學燕園,協和生輝

1948年秋天,吳寧大夫從上海中西女中畢業,來到了燕京大學的未名湖畔,攻讀醫學預科。由於成績優異,1952年吳寧被免試保送北京協和醫學院。

 

1948年,吳寧(第一排右二)在燕京大學讀醫學預科。

1956年,吳寧大夫從協和畢業後,成為了一名協和醫院住院醫師。當年,有約100人與吳寧大夫同一屆進入燕京大學醫學預科,但只有一半人被協和錄取。最終成功從協和醫學院畢業的只有30人。

上世紀50年代的中國,心血管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但心血管專科醫生少。吳大夫毅然選擇了心血管內科,並為此奉獻一生。

在北京協和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期間,雖然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但吳寧大夫刻苦好學,在大師的薰陶之下,積極探索醫學的奧秘。

 

吳寧(第二排左二)參加張孝騫(第一排右一)的疑難病例討論。

長風破浪,雲帆西進

在祖國的大西北,青海湖以西,是廣闊無垠的海西州。在這片瀚海的草原裡,居住著蒙古族、藏族和哈薩克族的同胞們,這裡的首府是德令哈,意為金色的世界。

當時的西部地區,尤其缺醫少藥。吳寧大夫響應祖國的號召,毅然前往支援大西北。在1970年至1974年間,支援德令哈人民醫院內科工作。

草原上地廣人稀,農牧民家住得都很分散。一次,一位偏遠地區的農牧民病情危重,急需搶救,吳寧大夫聽到消息,一步跨上無鞍的快馬,連夜奔赴病患床前。五年的含辛茹苦,她的身影折射出草原最閃耀的金光。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也煦暖了協和。12月26日,新中國向美國派出了第一批52名留學生,翻開了中國人才培養史上新的一頁。

憑藉前期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臟電生理領域的臨床和研究成果,吳寧大夫成為了當時首批先遣隊中的一員。吳寧大夫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的醫學中心藥理系和賓州大學醫學院費城醫學中心進修學習。

 

吳寧留下的學習筆記手稿。

篳路藍縷,時代先聲

1991年6月6日,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Jackman教授的一篇論著,報導了通過導管釋放射頻能量對166例房室旁路患者進行消融的結果,成功率高達99%,併發症僅發生3例,平均隨訪8個月,最長的13個月,復發率僅9%。該研究成果在1991年北美心臟起搏和電生理學會(NASPE)年會上公布。這是一篇裡程碑的研究。

儘管房室旁路介導的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和以房室結雙徑路為機制的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的機制已經基本闡明,但1980年代中期以前,房室旁路的主流治療方法是開胸外科手術和高能電擊。雖然有效,但是併發症風險很高,心臟往往會被高能直流電擊所產生的電火花所擊穿,造成患者死亡。

這篇研究給當時正在美國參加年會的吳寧大夫巨大啟發。射頻能量是外科手術和高能電擊的一種完美替代手段,通過心臟內電極導管明確心律失常發生機制,然後通過導管釋放射頻能量對心臟內病灶進行消融,從而根治室上速。吳寧大夫迅速意識到:一個心臟介入電生理的時代到來了。

為了更深入地學習,吳寧大夫決定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俄城醫學中心繼續參觀學習三個月。這三個月,對中國心臟電生理學界來說,是彌足珍貴的三個月;這三個月,更是中國學者從探索跋涉到豁然開朗、大步邁進的三個月。吳寧大夫從俄城醫學中心回到祖國,回到協和,除了寫滿筆記的本子外,她還帶回了一大袋物品,包括用過的心內電極、射頻消融導管和電極連接尾線。吳寧大夫將這些使用過的材料「變廢為寶」,帶回國內開創性地帶領團隊做動物試驗。

吳寧大夫在協和電生理導管室進行了100餘例射頻消融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手術,並獲得圓滿成功。這是國內第一批接受射頻消融治療的患者,其中很多人都是吳寧大夫的老病人。多年以前,吳寧大夫為他們進行電生理檢查,明確心律失常的機制,但是受限於治療手段,患者無法得到徹底治療。如今,治療手段得到了突破,吳寧大夫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他們。

1994年和1996年,吳寧大夫分別在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發表了述評和專家筆談。她在當時就前瞻性地倡議:開展對心律失常的臨床試驗和機制研究。

 

吳寧(左一)在做射頻消融。

吳寧大夫心裡時刻記掛著醫學和患者,唯獨沒有她自己。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快速騰飛,人們的生活條件日益改善,而吳寧大夫卻因營養缺乏症住院,這是一種幾乎已經絕跡的疾病。細問之下才知道,吳寧大夫從早到晚問診病人,沒有時間吃午飯,她往往僅用一杯開水、一把花生米將就。在心臟介入電生理學的序幕時代,研究條件簡陋,儀器設備的故障也需要自己解決,所以研究工作只能安排在正常的醫療、教學工作之後。耳順之年,吳寧大夫仍然身穿二十多斤重的鉛防護衣,工作到深夜,精益求精、一絲不苟。

有一次,吳寧大夫身體不適病倒在崗位上,被診斷為「急性化膿性膽囊炎」,膽囊化膿腫大,差一點就要穿孔。因為擔心吳寧大夫的身體,同事們曾經小心翼翼提醒:「吳大夫,休息一下吧?您的學生們都已經很熟練了,不用勞煩您每一臺手術都盯著。」 吳寧大夫卻很堅定:「我不會有休息的那一天的!除非我病倒了!」

從1987年到1993年,吳寧大夫先後擔任了協和醫院心內科主任和內科學系主任。1994年至2002年的8年間,她擔任了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期間積極推動中國參與世界心臟聯盟,並在國內推動召開心血管病年會,成立心電生理專業學組,召集心臟電生理學術會議。吳寧大夫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心臟電生理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吳寧大夫在心臟電生理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並且研製成功了「KYKY-RFG Ⅱ」國產射頻消融儀。2008年,吳寧大夫因在心律失常射頻消融中的突出貢獻被授予中國心臟介入終身成就獎。2009年,吳寧大夫被授予「北京協和醫院傑出貢獻專家」榮譽稱號。

 

1995年,吳寧主持的「射頻消融儀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應用研究」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傾囊相授,嚴師高徒

吳寧大夫對弟子的選擇標準極高。她認為從事心臟電生理事業的醫生,既要有悟性,又要有技術,肯鑽研,達到心靈手巧的標準。她培養弟子的標準就是:能者,上;不能者,淘汰。

吳寧大夫對學生的要求也極高,可以說是近乎嚴苛,不能容忍任何的失誤。她要求手術臺務必乾乾淨淨,操作務必乾淨利索,無菌單務必滴血不沾。曾經有一位學生在進行射頻消融前靜脈血管穿刺的時候,因為過於緊張,穿到了緊鄰靜脈的動脈,在手術臺上留下了血跡。吳寧大夫立即取消了他參加本次手術的機會,並要求在臺下重新反覆練習,直至做好充分準備,方可再次上臺參加手術。

吳寧大夫對當時在場的學生說,「取消手術機會,讓你們下臺重新準備、反覆練習,不是想讓你們難堪,而是希望提高你們的技術,磨鍊你們的耐心,讓你們學會對患者負責。在臨床工作中,不該出的血,不該有的失誤,都不能發生!假如躺在手術臺上的是你們的父母至親,你們能容許自己因為不熟練而反覆操作嗎?」

正是吳寧大夫的嚴格要求,保證了射頻消融過程的安全有效,吳大夫定下的「放電時候不能說話」的規矩,也一直在協和保留至今。

 

吳寧(第二排右二)和93-94心內科進修生的合影留念。

吳寧大夫的幾位弟子,如今都是國內外著名的心臟電生理專家,包括王勳章、蘭志強、鄧華、焦鎮等。

吳寧大夫在推廣射頻消融技術方面不遺餘力。除了在院內進行射頻消融手術外,還面向全國積極推廣,國內多家心電生理重要醫學中心都與她有過合作。吳寧大夫編寫的臨床心臟電生理教材,至今都被譽為電生理學的啟蒙教科書。

醫學巨擘,情系協和

在患者眼裡,吳寧大夫是令人尊敬、和藹可親的。她從來沒有和患者紅過臉,從問詢病史到體格檢查都十分耐心、體貼。一位在1990年接受射頻消融手術的患者,2015年給吳寧大夫寫來一封感謝信:「吳寧教授您好,我是1990年在貴院因為預激症候群做射頻消融的患者,術後至今已26年了,治療效果非常好,我代表全家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謝!並祝您身體健康,長命百歲。」這位患者並不知道,他心中永遠感激的吳寧大夫,已經離開我們1000多天了。

 

患者寫給吳寧的感謝信。

2011年,吳寧大夫在上班途中,感覺到身體格外疲乏,她想著到了醫院後,先做一下體檢,再接著繼續去心臟導管室工作。可就在途中,吳大夫因肢體無力而跌倒,隨即住院,發現了顱內腫瘤,她再也無法堅持工作了。

吳寧大夫曾說,她不會有休息的那一天,除非她病倒了。她為創造新的醫學奇蹟奉獻終生,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2012年1月,吳寧大夫與世長辭。為紀念吳寧大夫為祖國醫學事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她的照片和生平懸掛在協和醫院走廊的牆壁上,供後人緬懷和瞻仰。吳寧大夫的勤奮敬業、一絲不苟和精湛醫術,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協和內科人。

我們永遠懷念吳寧教授,尊敬的老師。

原標題:《邁向協和新百年|一代宗師,清泉流響,張抒揚院長講述吳寧大夫的故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邁向協和新百年|圖霸精彩再現!第六屆青年醫師讀圖大賽成功舉辦
    邁向協和新百年|圖霸精彩再現!本次比賽作為「邁向協和新百年」系列活動之一,由內科學系、內科黨總支、團委&青年工作部、教育處、宣傳處、工會、住院醫師委員會聯合主辦。北京協和醫院張抒揚院長、各相關科處室負責人及專家評委出席大賽,近200餘名協和青年醫師現場觀摩比賽,59名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的青年醫師遠程觀看賽況直播。
  • 周乃翔會見北京協和醫院院長趙玉沛、黨委書記張抒揚並調研協和...
    周乃翔會見北京協和醫院院長趙玉沛、黨委書記張抒揚並調研協和轉化醫學綜合樓項目 2020-08-12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啟示錄 | 張抒揚:將協和經驗移植到武漢
    「面對未知的疾病,面對混亂無序的環境,面對厚厚防護服下疲憊的身影,我們沒有回春的妙手,我們能做的只有遵循科學規律,發揚百年協和的傳統和精神,回歸到醫療的本質,回歸到對疾病的有效治療。」開會的內容就圍繞著兩個方面,也是醫療隊出發時趙玉沛院長給我們的兩條囑託:一是盡我們的全力去救治患者,二是確保隊員安全,把隊員一個不少地帶回來。」張抒揚說。
  • 北京協和醫院院長張抒揚:罕見病診療體系「中國模式」探路前行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院長、中國罕見病聯盟副理事長張抒揚教授在接受健康報專訪時做出解讀。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院長、中國罕見病聯盟副理事長 張抒揚教授1 早發現早診斷至關重要「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具有罕見病診療能力的醫生鳳毛麟角,罕見病漏診誤診現象屢有發生。」
  • 趙玉沛卸任,北京協和醫院迎來新任院長
    新任院長曾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履新北京協和醫院院長的張抒揚出生於1963年,吉林省吉林市人。2011年,張抒揚任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2015年起兼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2019年,張抒揚履新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值得一說的是,今年武漢疫情暴發後,張抒揚作為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領隊帶隊,馳援武漢。
  • 國務院發布會上,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領隊數次哽咽
    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醫療隊領隊張抒揚回顧支援武漢經歷,在發布會上數次哽咽。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醫療隊領隊張抒揚。新京報記者 吳寧 攝「我自己包括我們的隊員不敢接電話,也不敢將目光和同事、家屬相碰。我們怕的是什麼?
  • 一代宗師徐悲鴻直系傳人〈飛鴻武天慶〉鴻馬藝術之路
    一代宗師百年巨匠徐悲鴻先生一代宗師鴻馬創始人徐悲鴻先生一代宗師徐悲鴻入室大弟子〈恩師馮法祀先生〉馮法祀與弟子李成軍合影留念師承於一代宗師徐悲鴻鴻馬掌門李成軍大師門下,在北京學習期間又受到徐悲鴻之子「恩師徐慶平」大師親傳指導,現主攻徐悲鴻先生聞名世界奔馬作品。我學習徐悲鴻鴻馬藝術,將近二十年,始而仰慕他的繪畫技巧,繼而崇敬他的處事態度和治學精神,進而在瀏覽了一些他的有關藝術論述之後,則感到對一位才能出眾、品德高尚的大師的認識,頗有學疏識淺之慨!隨著自己藝術實踐和年歲的增添,使我對鴻馬藝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 北京協和醫學院成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 王辰院士擔任首任院長
    王辰曾說,擁有百年歷史的協和禮堂「泰戈爾曾在那裡慶祝生日,發表演講。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曾經停放,供世人瞻仰。是協和醫學院的靈魂和精神依附地。」7月16日,他對臺下嘉賓說道:「感謝見證協和醫學與公共衛生新百年。」
  • 在《一代宗師》小故事的幕後
    我認為《一代宗師》是他軟弱的個人風格一部電影。我想是王家衛。恐怕觀眾聽不懂,觀眾會說他講的故事不好,所以才這麼神秘。哦,真的是天妒英才。一代宗師簡介《一代宗師》是由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由梁朝偉、章子怡、張震、宋慧喬、王慶祥、張晉、趙本山、小瀋陽主演的功夫片。
  • 《百家拳之洪拳》全新演繹一代宗師的真武俠
    以武術宗師林世榮為人物背景的武打動作電影《百家拳之洪拳》即將愛奇藝獨家上線。影片真實還原清末動蕩的亂世圖景,深度剖析了紛亂時局與複雜人心,探討了武俠之武和為人之德的終極奧義,融合吸睛劇情與精彩打戲,勢必掀起新一波熱血武俠片的觀影熱潮!
  • 北京協和與浙大一院舉行遠程聯合查房,共同診治一例罕見疑難心血管...
    原創 北京協和醫院 協和醫生說2020年7月1日晚,北京協和醫院遠程醫學中心燈火通明,一場遠程疑難病例討論會正在進行
  • 一代宗師《中醫特色流派》欄目組拜訪「海派中醫」朱氏婦科
    為進一步推進中醫藥傳承發展創新,2020年7月16日,一代宗師素樸中醫院和《中國中醫藥報》社共同創辦的《中醫特色流派》欄目組走進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醫院國醫大師朱南孫傳承工作室,帶您一起遨遊歷史長河,領略「海派中醫」朱氏婦科的獨特魅力!傳承三世 仁術懸壺一甲春秋朱氏婦科歷史悠久,是滬上有名的婦科流派,至今已歷百年。
  • 「一代宗師」進校園,繪畫大師為青少年講好中國故事
    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多方協同合作,以美育人化人「一代宗師」進校園系列活動中國繪畫大師賞析公益大課堂>正式啟動啦匯集數位名師大家典藏資源、研究成果、藝術課程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助力美育培養11月30日,大型校園公益美育工程中國校園健康行動——致愛中華·傳藝少年第五屆「『一代宗師』
  • 《一代宗師》:武林不再,但宗師不朽
    《一代宗師》講的是在一個正在走向末路的武林中,屬於武林人的統御者「宗師」如何誕生與傳承的故事。上世紀上半葉,古老的中國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延續數千年的中國武術也在時代的衝擊下遭遇了嚴重的危機。中華武林老病衰朽,步入終末,但宗師之名卻得以承繼,流芳後世。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命題,由「武林」起,以「宗師」收。影片的故事看上去並不緊湊,各異的武林人物與故事如蛛網一般相互交織,但全片極有氣韻,毫不讓人分心,其中始終有一條貫穿始末、撐起全片思想與情感核心的龍骨,就是「宗師」——宗師的存在、消亡和新生。和電影的標題一樣,《一代宗師》的武林中,一代宗師是不可缺席的存在。
  • 國內首部講述陝菜一代宗師李芹溪傳奇電影文學劇本面世
    講述「藍田勺勺客」背後的故事2020年11月25日,《陝菜一代宗師李芹溪》完稿新聞發布會與研討會在位於華為西安研究院的西安飯莊舉行。陝西文學界、文化界、新聞界及餐飲界眾多作家、學者、專家受邀參加。作者宿育海介紹劇本創作歷程《陝菜一代宗師李芹溪》由陝西餐飲文化專家、學者,著名作家宿育海先生創作。
  • 協和大夫郎景和:「正事閒篇」二三事
    我國醫學界,有一種境界叫做「北京協和醫院」。2020年1月10日,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又獲大獎,朱蘭教授、郎景和院士團隊因「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防治體系的建立和推廣」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今天,我們要講幾個關於我國婦產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郎景和的小故事。
  • 【你有多美】「即使撤離,仍心系武漢」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完成...
    4月12日下午,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C棟9層病區,還有最後兩名新冠肺炎患者。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與武漢同濟醫院的醫務人員共同進入病區,將最後兩名患者轉運至該院ICU,C9病區作為最後一個由醫療隊接管的病區,隨之正式關閉。兩天後,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將離漢返京,成為最後撤離的一支醫療隊。
  • 電影《功夫宗師霍元甲》上線 一代宗師武振中華
    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指導,由動作演員戶國防和新生代實力演員鄭中玉領銜主演的動作電影《功夫宗師霍元甲》4月9日起在愛奇藝獨家上線播出。影片講述了霍元甲由一個莽撞青年成長為心懷大義的功夫宗師的故事。在北京廣播電視局網絡節目管理處的指導下,《功夫宗師霍元甲》這部影片不比闊拼明星,小成本精心製作,卻展現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和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傳遞出滿滿的正能量。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提前受邀看了這部電影,對影片呈現出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給予充分肯定。
  • 《一代宗師》:混亂年代,葉問的江湖與兒女情長
    身為一代宗師,葉問的經歷無疑是十分豐富的,在經歷過後來人的藝術化處理和各種傳聞與故事的相互結合,葉問的經歷就猶如傳奇般的存在了。細數那個混亂的年代,從光緒到民國再到抗戰以及後來內戰,葉問是如何堅挺過來的並且還贏得了如此廣泛的好名聲,我想也許答案就源自於電影《一代宗師》裡梁朝偉所說的一句話,「我之所以能夠挺過如此動亂的年代,全憑藉師傅當出說過的那句話,人活一輩子,靠著就是一口氣。」